山东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助力共同富裕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新闻

登记注册慈善组织数量1132家

三年,山东每年慈善捐赠金额超36亿元以上,慈善组织数量增长幅度保持30%左右,目前全省登记注册慈善组织数量1132家, [详细]

“1+N”救助模式
东实行的是“1+N”的救助模式,救助主体多元,救助对象分散。社会救助资源分布在不同职能部门, [详细]
应帮尽帮 应救尽救
“科学提标”是指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综合考虑当地居民基本生活费用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详细]
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
立足“劳有所得”,统筹运用税费减免、财政投入、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 [详细]
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
省里建成了慈善救急难信息平台,实施“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将困难群众救助需求与慈善供给实行“线上”匹配, [详细]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24-05-11 09:00:33 齐鲁网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定于2024年5月11日(星期六)15:0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民政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助力共同富裕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2024-05-11 15:01:24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庄严先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赵立杰先生,副厅长王树山先生,省财政厅总经济师韩震先生,东营市民政局局长张锋先生,介绍山东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助力共同富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庄严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24-05-11 15:03:59 庄严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首先,借此机会,向一直关心、支持我省民政事业发展的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全省民政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围绕“为全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山东经验、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更多民政力量”,聚力实施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为民民政、品牌民政、活力民政、实干民政、整体民政、忠诚民政“六个民政”建设,兜底线、救急难、保稳定、促发展。在2023年度民政部开展的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中,山东取得优异成绩,实现“11连优”“两连冠”。

2024-05-11 15:06:37 庄严

我们聚焦“弱有所扶”,织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一是“兜住底”。联合省财政厅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覆盖9类困难群众的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今年的提标工作已全面完成,城乡低保标准较上年增长7%以上,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建立因病致贫重病患者依申请救助工作机制,扩大了救助政策覆盖范围,提高了救助的可及性。二是“兜准底”。联合10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目前纳入监测范围的低收入人口208万人。为了提高救助的精准性,我们将共享数据扩大至26个部门、77类数据,定期与有关部门开展信息比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三是“兜好底”。拓展服务类救助,服务群体逐步向低保对象等其他低收入群体延伸,服务内容向提供心理慰藉、资源链接等拓展。同时,进一步完善“三主动”工作机制,努力推动救助政策主动宣传、救助对象主动发现、救助结果主动公开。7个部门20类救助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和“掌上办”,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在民政部、财政部组织的2023年度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绩效评价中,我省荣获全国第1名。 我们聚焦“老有所养”,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政策创制有新突破。去年以来,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人才队伍、老年助餐、资金补助、综合监管等政策文件7个,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供给有新增加。健全覆盖县、乡、村、家庭四级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机构床位总量达到44.8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4%,比2022年底增加6个百分点;建设老年食堂1.2万处,其中农村老年食堂占比69%;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3万户,其中农村地区占比69.8%。兜底保障有新拓展。省、市、县均健全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在全国率先开展支持经济困难重度失能老年人集中专业照护服务工作,全省16市全部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为经济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制度。农村养老有新提升。将农村养老作为工作重点,发展县级敬老院156处、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155处,每年为农村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补贴共计6.3亿元。

2024-05-11 15:10:39 庄严

我们聚焦“幼有所护”,保障特殊困难儿童多元需求。强化关爱服务保障。全省5.22万孤困儿童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待遇,近1.3万例病患孤儿获得“明天计划”项目资助,3269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成年后在大中专院校就读获得每人每年1万元助学资助。推动机构转型升级。在全国率先完成县级儿童福利院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机构养育、医疗、特教、康复、安置及社会工作等服务功能不断提升。16家儿童福利机构全部开通就诊绿色通道、成为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今年4月,全国儿童福利暨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推广了我省经验做法。凝聚关爱保护合力。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网络,不断优化服务机构、配强服务队伍,推进服务设施城乡均等化,进一步擦亮“齐心鲁力,共护未来”品牌,让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幸福的成长。 我们聚焦“好善山东”,更好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近三年每年慈善捐赠金额达36亿元以上,慈善组织数量增长幅度保持30%左右,目前全省登记注册慈善组织数量1132家,居全国第3位,涌现出滨州“一米阳光”、临沂“善行沂蒙”等系列品牌。“慈心一日捐”品牌效应日益彰显,2023年全省慈善总会系统募集资金超过4.2亿元,以“人人慈善”的生动实践凝聚“好善山东”的蓬勃力量。聚焦共同富裕充分发挥慈善积极作用,创新实施“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情暖夕阳”“护佑成长”“爱心复明”等帮扶项目,惠及130万人次。努力做好社区群众身边的慈善,在全国率先出台《山东省社区慈善基金设立运行指引(试行)》,目前全省设立社区慈善基金3520支、基金总额1.83亿元,累计开展社区慈善项目2444个,受益群众1625万人次。实施“阳光慈善”工程,对慈善组织公开募捐活动、慈善项目等信息公开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近3年全省慈善组织年报完成率均达到98%以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山东民政系统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定扛牢基本民生保障政治责任,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更多民政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贡献更多民政力量! 今天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2024-05-11 15:10:49 主持人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4-05-11 15:11:12 大众日报记者

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请问省民政厅将重点从哪些方面抓好文件落实?

2024-05-11 15:15:32 赵立杰

感谢您的提问。去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今年经省政府同意,我们会同省直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鲁民〔2024〕23号),结合我省实际细化了具体政策,根本宗旨是加快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最终目的是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得更密、扎得更牢。通俗来讲,主要落实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救助谁的问题。传统救助人群主要是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现在要向低收入人口拓展。低收入人口不仅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还包含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等,通过“分层认定”,形成梯度救助格局,增强救助的针对性、精准性,使更多的困难群众享受到救助政策红利。比如,对于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和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以及三级精神、智力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单独纳入低保范围。 二是谁来救的问题。我省实行的是“1+N”的救助模式,救助主体多元,救助对象分散。社会救助资源分布在不同职能部门,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基本生活救助以及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医保、教育、住建、人社、应急等部门负责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等专项救助工作。中央和省级文件设计初衷是,通过发挥部门合力,实现救助资源统筹衔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手段同频共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 三是怎么救的问题。这是社会救助的根本和核心,关键有两点,一是动态监测,二是科学提标。“动态监测”是指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动态掌握低收入人口及其家庭支出骤增、收入骤减、收入无法持续稳定、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反映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信息,通过“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的手段,及时跟进施救,避免救助遗漏或重复救助。“科学提标”是指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综合考虑当地居民基本生活费用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力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救助保障标准。今年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低保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其他困难群体保障标准与低保标准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切实为困难群众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谢谢!

2024-05-11 15:15:54 山东法制报记者

省财政厅在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助力共同富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支持措施?在2024年预算安排上是如何保障的?

2024-05-11 15:20:52 韩震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省财政厅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助力共同富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将继续从三个方面聚力发力,持续加强基本民生保障。 一是立足“保基本”,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2024年,省财政统筹安排资金636亿元,着重支持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聚焦“难有所助”,扎实推进残疾人康复救助,加大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动态调整城乡低保对象等9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聚焦“病有所医”,加大基本医疗保障投入,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610元提高至640元,进一步增强医保基金支撑能力,提高待遇保障水平;同时,对困难群众参保进行分类资助,提高部分困难群体医疗救助水平,减轻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医疗负担。聚焦“老有所养”,连年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和全省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优化省级养老服务发展资金支持重点和保障方式,支持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二是突出“优供给”,持续推动公共服务扩量提质。2024年,省财政统筹安排资金157亿元,支持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立足“劳有所得”,统筹运用税费减免、财政投入、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开发10万个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力做好包括困难群众在内的重点群体就业。立足“学有所教”,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和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学生资助体系,扎实做好教育救助工作,保障困难学生群体公平接受教育。立足“住有所居”,支持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和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持续做好老旧小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着力守好筑牢住房保障底线。 三是坚持“增投入”,坚决落实财政保障责任。2024年,各级财政部门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保障力度,预计全省各级财政民生投入将突破万亿大关,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围绕开源节流,用足用好债券资金,与预算资金形成合力,支持重点民生项目建设;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取消低效无效支出,腾出更多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重点倾斜,将财政资金向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民生领域倾斜,向基层和财力薄弱地区倾斜,支持基层守牢“三保”底线。围绕科学管理,把民生资金纳入财会监督范围,落实重点民生领域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资金安排和政策调整依据,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谢谢!

2024-05-11 15:21:21 中宏网记者

对困难群众实施政府救助的同时,也应发挥慈善资源“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请问民政部门在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未来有何打算?

2024-05-11 15:24:40 赵立杰

感谢您的提问。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是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全省民政系统以困难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动和引导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 一是提供制度保障。省民政厅先后出台了《关于在省级层面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相衔接工作的通知》,并指导各地不断建立健全政策,完善救助对象与慈善帮扶资金、物资、手段的衔接机制。目前全省16个市、136个县(市、区)全面出台了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的文件,全省上下在制度层面初步构建了政府保基本、慈善提效能的综合救助服务格局。二是搭建信息平台。省里建成了慈善救急难信息平台,实施“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将困难群众救助需求与慈善供给实行“线上”匹配,让慈善资源“找人”更精准,让困难群众“找资源”更便捷,省平台已纳入194家慈善组织、220个慈善项目,链接慈善资源9539万元。三是突出项目引领。全省连续三年实施“情暖夕阳”关爱项目,引导慈善组织资助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或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累计支出慈善资金1784万元,惠及低保老年人2.87万人。不仅如此,各地还因地制宜,围绕急难帮扶、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爱心助学等多维度救助需求,实施了形式多样的慈善帮扶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建设,畅通救助需求与慈善帮扶衔接渠道,重点关注重病患者和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进一步优化政策、信息、资源等供给,更多的发挥慈善力量作用,全方位、广渠道、多形式满足困难群众日趋多元化的救助服务需求,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谢谢!

2024-05-11 15:25:03 新黄河记者

相比较于上一轮资金补助政策,新出台的《关于优化省级养老服务发展资金支持政策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哪些领域进行重点倾斜支持?

2024-05-11 15:29:43 王树山

感谢您的提问。新的资金支持政策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聚焦困难、失能、高龄老年人的刚性照护需求,聚焦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水平,对原有资金补助方向进行了调整,围绕老年人福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引领发展4大类支持方向,设置了18个补助项目,以政策集成和资金整合促进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聚焦特殊困难群体,进一步提升兜底保障水平。新的资金补助政策在继续实施长寿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老年人优待3个具体项目基础上,把困难失能老年人作为服务保障的重中之重,新增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3个项目,积极为困难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和机构养老提供支持,多措并举解决困难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难题。 二是聚焦满足刚性需求,进一步增加有效服务供给。新的资金支持政策在保留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奖补、养老机构运营奖补2个项目基础上,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刚性照护需求和社区老年人“一餐热饭”难题,新增了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贷款贴息、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奖补、家庭养老床位奖补、老年助餐服务运营奖补4个项目,优先引导增加失能老年人急需的长期照护、助餐等服务供给,推动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难题。 三是聚焦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健全人才队伍体系。针对“没人干、不愿干、留不住”等突出问题,新资金支持政策继续实施了院校设立养老相关专业奖补、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奖补、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奖补、省级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员培训项目,指导各地进一步健全培养、引入、使用、激励的全链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积极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是聚焦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创新发展活力。新的资金补助政策设置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项目,全省每年选择6个县(市、区),对每个给予1000万资金扶持,重点围绕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补齐居家社区养老短板等方面开展探索创新,打造一批发展高地,发挥示范引导作用。设置连锁化养老服务品牌奖补项目,对达到一定规模的连锁化养老服务机构参照每家50万元的标准给予奖补,推动质优价廉的专业养老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提升专业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降低老年人的养老消费成本。 谢谢!

2024-05-11 15:30:05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在本轮机构改革中,省民政厅划入了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等职责,请问下步在这方面有哪些工作安排?

2024-05-11 15:35:26 王树山

感谢您的提问。山东是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23年底,全省有60岁以上人口2391万人,占比23.62%,老年人口数量居全国首位,且呈现出总量大、增速快、高龄化等特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战略,是增进老年人福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本轮机构改革中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下步,省民政厅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加强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改革创新,努力推动山东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广大老年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强化老龄工作统筹推进。充分发挥省老龄委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强化老龄办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职责,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深入开展老龄形势和重大问题研究,联合有关部门加快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建立完善老年人口状况、老龄事业发展统计调查制度。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创新试点,探索整体推进解决机制。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动性、自觉性。 二是持续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养老,健全完善兜底有保障、普惠有供给、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制定出台加强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的意见,支持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积极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刚性养老需求。因地制宜增加老年助餐服务供给,建立健全可持续运行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开展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工作,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年底前发展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1万张,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不少于1.5万户。实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项目,每年择优选择6个县(市、区)进行重点支持,打造一批养老服务发展高地。 三是推动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指导各地健全完善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等制度,提升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水平。会同有关部门落实老年人优待措施、丰富优待内容,制定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落实措施,广泛开展“银龄行动”,为有意愿的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深入开展针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敬老月”等活动,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营造孝亲敬老浓厚氛围。 四是协同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围绕金融支持养老服务发展,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提升养老行业金融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配合发展改革等部门制定出台我省加快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的若干措施,打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让广大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谢谢!

2024-05-11 15:35:48 农村大众报记者

东营市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的共同富裕先行区,东营民政部门在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发挥了什么作用?

2024-05-11 15:40:11 张锋

感谢您的提问。东营市民政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支持指导下,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制定东营民政共富“十条”,全方位探索促进民生改善、共同富裕的民政路径。 一是城乡统筹、分层分类,兜牢共富“保障网”。在全省率先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城乡差距缩小到1.16:1。设立“救急难”专项基金,创新开展特困群众急难专项救助。实施社会救助“荧(营)光行”关爱行动,打造救联体阵地,搭建县、乡、村三级救助服务网络。实施“护航未来”儿童服务项目35个,服务困境儿童7000余人次。开展救助管理区域中心试点工作,研发智能救助设施,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效能。 二是产业聚合、项目带动,蹚出共富“新路径”。引进德康宁、萱花开等高端养老机构,打造智慧养老服务综合体。实施幸福养老“十大”重点项目,投资5.96亿元,建设养老机构8处。“破壳”银发经济,建设东营银发经济数字园区。围绕“安居生态东营、乐享养老盛地”,培育黄河口生态旅居养老目的地。建设6处婚姻登记巡回点,依托商业综合体、婚庆用品街等打造“甜蜜经济”示范街区、聚集区。 三是社会参与、多元供给,服务共富“一盘棋”。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创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创新特色服务30多项,开展融资对接活动109次。实施“技能培训+推荐就业”链条化服务模式,帮助就业2000余人。打造“海誓山盟 河海相约”婚姻登记服务品牌,举办特色集体婚礼。建设公益性安葬(放)设施612处,打造“数字公墓”,保障群众“逝有所安”。 四是地名链接、场景融入,强化共富“软支撑”。挖掘黄河口地名文化资源,在全国率先开展地名文创大赛,助推产业化发展。聚焦“快递下乡进村、农产品出村进城”,开展“乡村著名邮路畅通”活动,打造首批200个村级试点,为老百姓致富路精准导航。开展乡村地名文化沉浸式体验,建设大王镇织女河生态林场、孙子文化园等地名文化体验区,构筑利津县“著百里沿黄老村,赋千年数字河廊”、“老街长巷”等地名文化景点。 五是慈善赋能、资源融合,营造共富“微生态”。召开东营慈善大会,发布“东营慈善榜”。设立专项基金,发展指尖公益、链上公益。2023年以来开展慈善项目299个,支出慈善资金3.65亿元。发展社区基金105个,实施慈善微项目100余个,解决居民身边“小急难”问题300余件。打造慈善基地、慈善空间,开展社区公益市集活动,开办手工坊、宅急修等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平台。实施“福彩+”,筹集彩票公益金,助力共同富裕。 谢谢!

2024-05-11 15:40:26 主持人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民政厅办公室戴文娇同志,联系电话:51781273。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