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2023年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新闻

六五环境日 看山东生态“硬核”数字

2023年,山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生态环境所有约束性指标任务。 [详细]

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详细]
协调推进“三水统筹”
协调推进“三水统筹”,始终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方针, [详细]
加快推进“311”工程
山东将加快推进“311”工程各项任务落地实施,积极打造济南、青岛、淄博3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 [详细]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全省PM2.5平均浓度37.4μg/m3,连续第三年达到“30+”水平,优于“十四五”年度目标10%以上, [详细]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24-06-05 14:17:57 齐鲁网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定于2024年6月6日(星期四)10:0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2023年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齐鲁网、闪电新闻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2024-06-06 10:01:52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侯翠荣女士,总工程师徐本亮先生,综合与科技处处长林文华先生,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韩凯先生,介绍《2023年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侯翠荣女士介绍有关情况。

2024-06-06 10:02:58 侯翠荣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2023年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主要内容。 202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国家下达我省的生态环境年度指标计划全面超额完成,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国前列,在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成绩名列前茅。

2024-06-06 10:07:02 侯翠荣

大气环境方面。2023年,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克服了气象条件不利、沙尘天气多发等压力挑战,应对了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污染程度最重的区域性污染过程,稳住了近年来空气质量改善成果。全省PM2.5平均浓度37.4μg/m3,连续第三年达到“30+”水平,优于“十四五”年度目标10%以上,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日照5市PM2.5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μg/m3);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69.3%。“蓝天白云、繁星闪烁”逐步成为常态,老百姓的蓝天获得感越来越高。 水环境方面。协调推进“三水统筹”,始终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方针,压茬开展冬春季水质保障和汛期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打造重点时段无空档、污染防治全覆盖的监管格局。2023年,全省153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83.7%,同比改善0.7个百分点,超年度目标15.1个百分点;Ⅴ类及以下水体动态清零。黄河干流全线稳定保持Ⅱ类水质,主要支流水质优良率达100%。南四湖东平湖流域44个国控断面、南水北调东线13个国控断面及南四湖流域省辖39条入湖河流优良水体比例均为100%,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2024-06-06 10:11:21 侯翠荣

海洋环境方面。2023年,根据国控站点监测结果,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5.6%,历史性位列全国第3,同比提升10.2个百分点;全省入海河流总氮浓度均值较2022年改善16.6%,其中国控入海河流总氮浓度均值改善21.07%;威海桑沟湾、烟台八角湾、长岛庙岛诸湾成功入选第二批共12个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全国最多。全省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与上年基本保持稳定。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较高,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我省坚持先行先试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烟台市“分级分类管理”新模式被国务院发文在全国推广。 声环境方面。2023年,全省城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平均等效声级值为53.8分贝,质量等级评价属于“较好”;全省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值为66.1分贝,质量等级评价属于“好”;全省城市功能区声环境昼间监测总点次达标率为96.9%,夜间监测总点次达标率为89.6%。临近中高考,开展绿色护考行动,累计发动志愿者8200余名,出动执法人员2万余人次,检查各类涉噪声企业、建筑工地等6100余家,发现并推动解决噪声问题569个。

2024-06-06 10:11:33 侯翠荣

辐射环境方面。2023年,全省环境电离辐射水平保持稳定,未发生辐射事故,废旧放射源安全收贮率100%。海阳核电厂、石岛湾核电厂周边环境伽马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数据正常,周边海域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范围。电磁环境质量总体情况较好,各监测点位监测结果均与往年持平。 自然生态方面。2023年,全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22.06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38个,面积50.77万公顷。全省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 践创新基地11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1个;省级生态文明强县20个。 以上,我把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作了一个简要介绍。更加详细的情况,请大家通过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2023年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作进一步了解。

2024-06-06 10:11:52 主持人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4-06-06 10:12:16 中国环境报记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山东调研,考察了日照市阳光海岸绿道,察看了修复治理后的海岸线生态环境,并给予充分肯定。请介绍一下当前我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情况,下一步有什么具体措施打算?

2024-06-06 10:17:33 侯翠荣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海洋,要求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勉励山东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我们牢记殷殷嘱托,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美丽海洋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2023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95.6%,为历史最好,并首次进入全国前三名。有4个海湾评选为国家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数量全国第一。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又指示我省要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并亲临日照张北湾阳光海岸绿道,实地察看修复治理后的海岸线生态环境,同正在海边休闲锻炼的市民游客亲切交流,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协同有关部门实干奋斗,积极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美丽海湾建设,不断提升重要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让人民群众在“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中畅享生态之美、生活之美。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精准治理海洋污染。坚决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深化陆源入海污染治理,推进海上污染防治,确保近岸海域水质持续稳中向好。二是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严格海洋生态空间保护,严控围填海开发,系统修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滨海湿地,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三是全面建设美丽海湾。“一湾一策”精准实施海湾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亲海品质提升等重大工程,扎实推进日照市、威海市全域美丽海湾建设,力争三年内全省40%的海湾达到美丽海湾建设标准。四是全力保障海洋生态安全。建好黄海海洋辐射监测基地,部省共建北方海洋环境应急处置中心,全面提升海洋环境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4-06-06 10:17:53 农民日报记者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省村庄数量多、区域差异大、治理任务重,请问面对诸多问题,我省是如何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

2024-06-06 10:22:19 徐本亮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4万余个,治理后的村庄基本解决了污水横流、蚊蝇滋生等脏乱臭问题,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按照先环境敏感和污染严重地区、后一般区域,先急后缓的原则,分期分类梯次推进,优先治理环境敏感区、人口集中区域村庄。将政府驻地或中心村、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等5类村庄划定为重点村庄,截至目前,全省重点村治理比例达到77.9%,高于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平均值12.5个百分点。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力量加快推进黄河干流、大汶河流域、南四湖流域等重点区域治理,截至2023年年底上述重点区域内行政村已基本完成生活污水治理。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污水治理方式必须从每个村庄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2023年以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省遴选出20余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案例,指导各地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初步建立适合山东实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技术工艺。如荣成市烟墩角村是一个旅游村,通过单户或联户建设污水处理装置治理污水,既实用又与当地的传统村落风貌有机融合。 三是坚持就近就地、农水农用。农民群众本身就有节约用水、重复利用的好习惯,农村又有自然消纳的能力和空间,我们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优先推行污水就地就近利用。比如济宁、枣庄等地探索的“黑灰分离+简易处理”方式(黑灰分离即厕所粪污形成的黑水与洗涤、洗浴和厨房等产生的灰水分开分别收集处理),把污水收集起来,简单处理后用于菜园灌溉等,花钱不多,但成效明显。 四是坚持多方融资、拓宽渠道。强化资金保障,“十四五”以来,全省共统筹财政资金18.57亿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同时,省生态环境厅先后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搭建融资平台。截至目前,已审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类项目授信金额152亿元,主要用于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 五是坚持突出运维、长效管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要可持续,不能“造盆景”,也不能“一阵风”。要确保治理成效,关键还要靠“制度”。一方面,出台《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明确农村生活污水运维“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如何管好”,让各地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建立常态化明察暗访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到位,不断巩固治理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污水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为导向,不断深化治理,久久为功,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美丽山东建设,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

2024-06-06 10:23:51 中国网记者

近年来,山东省在推进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方面,多措并举。请问,下一步,山东省在推进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2024-06-06 10:26:19 林文华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产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据中环协统计,我省生态环保企业数量全国第一,产值居全国前列。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推动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311”工程。去年,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山东省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311”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311”工程各项任务落地实施,积极打造济南、青岛、淄博3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培育壮大10个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和100家左右的生态环保龙头骨干企业,全力推动生态环保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深入推进生态环保产业科技创新。我们将针对我省生态环境领域关键共性难题,比如臭氧和PM2.5污染协同控制、挥发性有机物高效治理等,推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发布山东省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组织开展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建设,健全完善省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和环保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提升生态环保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加快释放生态环保市场需求。我们将深入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统筹谋划、整体推动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为我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持续、丰富的市场需求。 四是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建设。我们将联合有关部门把参加生态环保产业统计调查的生态环保企业全部纳入金融辅导范围,在贷款利率和期限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省环保金融项目库,支持更多有资金需求的生态环保产业项目入库,有效解决我省生态环保企业融资难、融资慢问题。 五是健全生态环保产业推进机制。我们将积极推动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生态环保产业发展会商机制,定期分析研判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形势,研究提出推进措施。认真执行生态环保产业统计调查报表制度,每年组织开展产业统计调查,了解我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状况。积极打造生态环保产业智库,定期组织开展学术研讨会,采取市场化形式开展供需交流和技术对接。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4-06-06 10:26:46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美好的愿景,那么山东在自然生态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2024-06-06 10:30:54 徐本亮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和本质要求,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心系“国之大者”,积极履行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职责,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美丽山东建设筑牢坚实基础。 一是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制定出台省级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和实施细则,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试点,率先在黄河流域开展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2023年,国家推送的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问题线索全部完成现场核实,并督促整改落实,连续7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问题台账均已完成整改并销号。去年对黄河流域50个省级以下自然保护地开展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今年将继续对重点区域开展“空天地”遥感监测,对生态破坏问题做到能发现、早发现,并督促整改落实。 二是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率先更新《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1—2030年)》,出台《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在黄河三角洲、泰山-徂徕山、崂山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建设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平台,创新设立生物多样性养护观测站。每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期间,联合多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今年发布了《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建设山东首个集养护观测、科普、研学、文旅于一体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提升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三是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大力推动国家级创建,截至2023年底,山东省已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数量居全国第一方阵。组织开展省级创建,已命名四批97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评选两届20个省级生态文明强县。去年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广泛宣传和充分展示了全国和山东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齐鲁大地开花结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力度,在进一步健全协作机制、加强监管能力、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上持续发力,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奋力谱写好美丽中国建设的山东篇章。

2024-06-06 10:31:17 山东法制报记者

前不久,《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27条举措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那么请问,在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方面,山东省有哪些具体的举措,进行了哪些工作?

2024-06-06 10:37:49 韩凯

美丽河湖是美丽山东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去年,我省印发了《山东省美丽河湖保护建设与管理工作方案(试行)》,指导各市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目前,已有淄博马踏湖、日照水库、泰安东平湖、青岛李村河4个案例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总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位。 去年9月起,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启动了第一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按照专家评议、现场核查、公众投票、网上公示等程序,共筛选出小清河(济南段)等12个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这些案例各具特色、各有侧重,满足“水丰河畅、水质优良、生物多样、人水和谐、水兴惠民”的建设目标,为全省河湖治理保护提供了经验借鉴。 在蓄补水资源,实现“水丰河畅”方面,济宁市调配8座污水处理厂出水,对京杭大运河及13条支流进行生态补水,年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05亿立方米,入选国家第二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 在优化水环境,实现“水质优良”方面,济南市完成26座污水处理厂准Ⅳ类提标改造,累计建成排水管线9645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网410.49公里,推动小清河辛丰庄国控断面水质由劣Ⅴ类到Ⅲ类的跃升。 在修复水生态,实现“生物多样”方面,东营市积极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投资13.6亿元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黄河刀鱼消失30年后重新出现,国家濒危二级野生动物江豚近年来首次成群出现在黄河入海口。 在弘扬水文化,实现“人水和谐”方面,枣庄市深挖铁道游击战遗址、宣阳古城等历史文化资源,促进蟠龙河沿河风光与历史文化融合碰撞。成功申创国家湿地公园,建成13公里绿道发展亲水、垂钓、采摘等生态旅游项目,提升周边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在发展水经济,实现“水兴惠民”方面,潍坊市采用全域EOD模式(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总投资129.36亿元,深入开展峡山水库流域治理,打造山东省内首个“洁田”品种育繁推基地、峡山有机生态姜产业基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各市有序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力争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到2035年“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基本建成,为美丽山东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2024-06-06 10:38:07 大众日报记者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马上就要开始了,往年开展了“绿色护考”行动,今年有什么打算?

2024-06-06 10:39:05 徐本亮

中高考是广大学子人生的重要时刻,涉及千家万户。多年来,我们始终保持为广大考生提供安静学习、考试、休息环境的初心,持续组织开展“绿色护考”行动。目前,“绿色护考”制度已纳入全省首份噪声污染防治综合性文件,也就是《山东省“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今年,我们继续深化“绿色护考”行动,更好守护良好声环境。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绿色护考”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首次省级部门联合部署“绿色护考”行动。5月下旬,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公安厅、省教育厅等6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绿色护考”行动的通知》,推动“绿色护考”工作进入省、市、县三级联防联控的新阶段,通过打造中高考重点宁静时段,凝聚噪声污染防治合力,以点带面推动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守护宁静的“大格局”。第二,首次开展“绿色护考”活动月。确定本次“绿色护考”行动从5月25日持续至6月25日,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污染问题,开展工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4个领域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噪声超标排放、持续扰民等违法行为。同时,针对重复性反复性的噪声投诉,实行噪声扰民问题督办,加快解决群众关心的噪声污染问题。 截至目前,济南等多市针对中高考期间已经发布了噪声污染防治公告,努力打造宁静生活空间。一方面对高噪声活动做出限制性规定,如,除抢险、抢修施工作业外,将暂停办理工地夜间施工作业证明和渣土处置运输手续,禁止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和持续反复高噪声宣传,从源头减少噪声排放。另一方面,对考场周边加严管理,如,禁止鸣笛、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密巡逻频次等,及时制止影响或可能影响考试的噪声污染行为。与此同时,还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广播、微信等多媒体发布禁噪通告、通知、倡议,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较大、危害严重的噪声污染问题予以曝光,引导全社会自觉参与到“绿色护考”行动中来,共同为广大学子打造安静的学习、考试、休息环境。 最后,预祝广大学子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2024-06-06 10:39:23 大众网记者

我省在全国第一个出台了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目前进展如何?

2024-06-06 10:44:19 侯翠荣

“两高”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抓住了“两高”行业,就抓住了碳排放的“牛鼻子”。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我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两高”行业企业数量多,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任务十分艰巨。 为深入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我省先后出台了《山东省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试行)》和《山东省“两高”建设项目碳排放指标收储调剂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新上“两高”项目必须实行碳排放减量替代的政策,对淘汰和压减过剩产能等途径减少的碳排放量进行收储和调剂,主要用于省级重点项目以及关系全省生产力布局的重大项目建设。 政策实施以来,主要取得以下成效:一是强化要素保障,助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牢牢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先立后破”的精神,把降碳责任落实到具体企业和“两高”项目,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累计调剂碳排放指标600余万吨,有力保障了国家和省布局重大项目顺利落地。二是倒逼“两高”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助力实现“双碳”战略。通过关停淘汰落后“两高”项目,为50余个新建“两高”项目提供碳排放要素保障的同时,共减少碳排放量400余万吨。既确保了“两高”行业碳排放总量只减不增,又有效防止了一批低效落后产能盲目上马。 近期,我们组织对碳排放减量替代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后评估,目前正在根据评估情况对《替代办法》进行修订。前期已广泛征求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吸收各方意见,进一步优化“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政策,助力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实现美丽山东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2024-06-06 10:44:43 主持人

记者提问到此结束。大家如果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会后联系省生态环境保护宣教中心韩文静,联系电话:51798804。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