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 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新闻

义务教育科学类课时占比9.4%

2023年山东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为14.51%,较“十四五”初提高3.04%。具体工作是实施五项提升行动、 [详细]

如何走近科学?
目前山东省全国科普日各项活动已经陆续启动,今年全国科普日山东省重点工作安排,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详细]
推出《科普总动员》电视栏目
深化媒体科普资源供给,在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科普总动员》电视栏目,每年受益人数超1200万人次, [详细]
主场线上科普日活动
山东省主场活动线上线下统筹推进,深入融合,科普日活动期间,山东广电两网两端(齐鲁网、闪电新闻客户端、 [详细]
举办山东科学大讲堂600余期
举办山东科学大讲堂600余期,受众200万余人次,科普服务能力进一步夯实。 [详细]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24-09-10 09:14:06 齐鲁网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定于2024年9月10日(星期二)15:0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科协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2024-09-10 15:02:30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科协副主席夏庆刚先生,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牟善勇先生,省地震局副局长李远志先生,省科协秘书长、二级巡视员李莉女士,省科技馆馆长(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主任)王晶女士介绍山东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夏庆刚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24-09-10 15:02:56 夏庆刚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近年来,全省科普工作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及我省实施方案,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为14.51%,较“十四五”初提高3.04个百分点。具体工作是实施五项提升行动、四项重点工程。

2024-09-10 15:06:55 夏庆刚

在实施五项提升行动方面: 一是以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提升科学兴趣、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持续增强青少年科学素质。着力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相关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课时中占比达到9.4%,科技类特色高中新增36所,科技创新类社团1.96万个。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主阵地与社会大讲堂有机衔接,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科普报告百校行希望行等每年让1500余万青少年受益,中学生英才计划等每年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550余名。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近1000所中小学校、约50万人(次)参赛。 二是以提升农民科学生活、生产、经营能力为重点,持续增强农民科学素质。每年实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乡村振兴科普行动、农业科技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1700余场次。建设高素质农民产业服务联盟,举办高素质农民专题培训,每年培训4万余人。2023年我省农村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三是以提升健康素养和信息素养为重点,持续增强老年人科学素质。近三年开展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6.8余万场次,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受众达9700余万人次。实施“银龄跨越数字鸿沟”、“智慧行动·百会百县乡村行”等专项行动1.5余万场次、惠及120余万人,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四是以提升技能和创新素质为重点,持续增强产业工人科学素质。健全“齐鲁工匠”培育体系,每年培育“山东手造工匠”“齐鲁巾帼工匠”“山东交通工匠”近百名。实施“技能兴鲁”行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齐鲁首席技师、技术技能大师认定,每年培训企业职工近20万人次,产业工人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五是以提升科学决策能力为重点,持续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将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干部培训内容体系,设置专题课程和网络培训专栏,引导领导干部用科学思维和方法处理问题。我省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水平显著提升。

2024-09-10 15:10:18 夏庆刚

在实施四项重点工程方面: 一是持续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大力鼓励科技人员参与科普事业,完善科普职称评价,2022年设立科学传播专业职称,2023年将健康科普纳入我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价条件,开辟了科技人员参与科普新赛道。加强科技资源科普化,4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制作科技展品,不断丰富科普资源供给。 二是大力推动科普信息化。深化媒体科普资源供给,在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科普总动员》电视节目,每年受益人数超1200万人次,在全国电视频道同时段排名前10;在山东交通广播电台推出《你知道吗》广播栏目,覆盖全省千万级听众;微信公众号《每日科普》累计发布信息600余条、总阅读量800余万人次;《山东省科普场所电子地图》汇聚211家科普场所信息,科普资源传播力不断提升。 三是着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场馆建设实现较快发展,全省运行省市县三级科技馆38家。省级以上自然科学类科普(教育)基地近400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500余家。户外科普阵地融入现代城市建设,仅淄博市建有主题科普公园和广场84个,社区和村级科普游园162个,绿色科普长廊和样板街巷64个,覆盖城市廊道360公里,科普服务普惠性进一步增强。 四是持续提升基层科普能力。加大县域科普能力建设,成功创建28个全国科普示范县,依托国家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每年支持建设科普社区(村)100余个,支持科普专家工作室、农技协、科技志愿服务队等组织和团队100余个。持续壮大基层科普传播队伍,目前全省注册“科普中国”信息员164万人,居全国第三位。聚力打造科普品牌活动,去年全省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5万余项,居全国首位;举办山东科学大讲堂600余期,受众200余万人次,科普服务能力进一步夯实。

2024-09-10 15:12:22 夏庆刚

下面,我再简要介绍一下我省“全国科普日”工作情况。 全国科普日是为纪念《科普法》颁布和实施而设立的科普活动平台。今年是第21个“全国科普日”,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协力建设科技强国”。由省科协牵头,联合21个省直部门制定《2024年山东省全国科普日活动实施方案》,于9月15—25日在全省各地集中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活动围绕开展高阶前沿科普、激发创新动能;践行科普为民、共创美好生活等内容,坚持横向联合、纵向联动,一方牵头、多方参与,按照“1+X+N”活动模式(“1”即山东省主场活动,“X”即省直部门科普联合行动,“N”即各市主场活动及辖区内系列活动),开展多阵地、多领域、广覆盖、高质量的科普活动。目前全省活动申报数量4万余场。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五大重点人群,坚持协同推进,突出价值引领,深化科普能力建设,实现到2025年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6%的任务目标,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普支撑。 我就先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2024-09-10 15:12:36 主持人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4-09-10 15:12:52 大众日报记者

今年全国科普日山东省主场有哪些重点活动安排?

2024-09-10 15:17:15 夏庆刚

谢谢记者的提问。目前山东省全国科普日各项活动已经陆续启动,下面我从六个方面介绍今年全国科普日山东省重点工作安排: (一)山东省主场活动。省科协联合省委宣传部等22个省直单位,于9月14日上午,在省科技馆举办2024年全国科普日山东省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同时,发布并启用首张山东省科普场所电子地图;举办老科学家报告团、青少年科普专家团、科学家精神报告团进社区、进校园,乡村振兴科普行动——流动科普巡展、科普(科学家精神)电影展播、流动科技馆示范展览、科普图书展示、《弘扬刘徽的数学贡献与科学精神》科普报告等30余场活动。 (二)主场分活动。组织有关省级学会围绕人工智能、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生命健康等民生热点问题,组织开展线上科普讲座和线下科普宣传、科技培训、技术咨询等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20余场活动。 (三)主场线上科普日活动。山东省主场活动线上线下统筹推进,深入融合,科普日活动期间,山东广电两网两端(齐鲁网、闪电新闻客户端、中国山东网、新感知客户端),科普山东微信公众号、省直有关单位新媒体平台,滚动播放全国科普日宣传片、优秀科普作品,开展线上科普报告。网络直播全国科普日山东省主场活动启动仪式等。 (四)系列联合行动。省直有关单位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多方科普资源、协同社会各方力量,实施省直部门科普联合行动、青少年科学教育行动、自然资源科普专项行动、卫生健康科普专项行动、应急科普联合行动、食品安全科普专项行动等。开展“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全省“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优秀作品遴选暨健康科普巡讲、省防震减灾科普馆和地震监测中心站公众“开放日”、“千场消防电影进学校”公益电影展映等50余项特色活动。 (五)市级联合活动。各市结合本地实际,聚合本辖区社会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或行业领域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组织动员全国科普示范县、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免费开放科技馆、科普专家工作室、社区(农村)科普馆、科普体验中心、户外科普场所及全省各级农技协组织、科技小院、农业科技志愿服务队等,开展高质量、品牌化、多样化的系列科普活动4万余场。 (六)高校、企业科普联合行动。有关企业科协、高校科协,立足企业、高校创新成果、科技特色,科普日期间面向公众开放企业场馆、实验室等,展现科技助力企业、创新赋能企业的重要成果,营造崇尚创新的氛围。 我就先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2024-09-10 15:17:42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健康科普是全民科普的重要内容,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在开展健康科普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2024-09-10 15:22:48 牟善勇

谢谢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广泛向群众提供权威准确的健康科普知识。三年来,在委官方网站、“健康山东”新媒体发布健康科普知识2.4万余条。开展“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活动6.87万余场(次),受益群众9775.17余万人(次)。2023年,我省居民健康素养已达到33.13%,实现连续12年提升。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是强队伍。推荐38名专家入选国家级健康科普专家库,遴选886名专家组成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各市均组建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共3800余名。同时,联合省总工会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岗位技能竞赛。联合省科协、省科技厅、省疾控局举办山东省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通过“选、练、赛、奖、用”培育健康科普人才,提升全省健康科普队伍能力。 二是建机制。建立健全全媒体协调联动机制。与省科协等8部门联合转发《关于建立健全健康科普知识全媒体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与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全省卫生健康重要节日社会宣传的通知》,结合卫生健康重要节日、纪念日,在公共场所加大健康科普力度。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队伍激励机制。联合省人社厅印发《山东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价标准条件(试行)》,明确将健康科普专著、科普文章、科普讲座等纳入申报晋升高级职称的业绩成果代表作范围。 三是重内容。人民群众对健康知识需求和期盼越来越高。对内容的选题我们坚持围绕大众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大众获取健康知识便利性。我们结合健康素养宣传月、爱国卫生月、老年健康宣传周、二十四节气等重要节日、纪念日,围绕妇幼、儿童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传染病、心理健康及地方病等重点领域,广泛开发健康科普材料,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 四是搭平台。搭建健康科普平台,健全“健康山东”新媒体矩阵,形成“报、网、端、微、屏”五位一体、协同传播的工作格局。今年3月上线启用山东省健康科普资源库,公众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二维码、网页等方式登陆学习。在山东广播电视台制作《名医话健康》《百姓健康》《重药时间》等公益健康节目,共播出1000余期。在大众融媒体中心开设《医点通》《医言堂》《大众名医馆》等健康科普栏目,共发布579期。制作推送199期“鹊说”系列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作品,网络点击率超2亿人次。在齐鲁晚报、新华网山东等28家省级媒体开设健康科普专栏。共同将重要科普知识经常说、反复说,提升健康科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下一步,我省将按照科普宣传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活动,举办山东省健康科普作品创新创意大赛,为群众提供更多“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健康科普知识。 我就先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2024-09-10 15:23:09 齐鲁晚报记者

请问近年来在地震科普方面的工作进展如何,在今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和今后有什么安排?

2024-09-10 15:27:15 李远志

谢谢记者的提问。山东省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西侧,省内分布有四条比较大的地震断裂带,存在着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地区占到全省面积的79%,据历史记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70余次,1668年郯城8½级地震是我国有史以来大陆东部发生的最大地震,每年平均发生有震感的地震十次左右,防震减灾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引导社会公众科学认识地震的成因、了解身边的地震灾害风险、掌握地震逃生避险知识、增强识别地震谣传的能力等科普工作非常重要和必要。 近年来,省地震局完成了全国首部防震减灾科普类政府规章《山东省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办法》的立法,会同省科协等五部门制定了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十四五”规划,支持各地建设了一批防震减灾科普展馆,坚持开展地震工作机构公众“开放日”活动,举办了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等赛事,构建了以“震知卓见”为龙头品牌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融媒体矩阵,制作播出了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电视节目,组织创作了国内首部地震地质科普题材的4D院线级电影《奇妙的地质之旅》,培育了一大批防震减灾科学传播专兼职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地震科普工作的成效在近年来我省发生的多次显著性地震事件,特别是去年的德州平原5.5级地震中得到了充分检验,没有发生避险不当导致人员伤亡的情况,也没有发生规模性的地震谣传事件。 在今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将重点开展以下活动。一是组织开展省防震减灾科普馆和地震监测中心站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向公众开放地震监测工作场所和地震科普场馆,讲解地震观测的原理,演示地震逃生避险的技巧,地震专家和公众现场面对面现场交流、解疑释惑。二是结合位于济宁的鲁西南防震减灾科普馆建成开馆,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国科普日首场活动。三是组织全国知名专家举办防震减灾科普讲座,同时录制公开课,通过相关媒体平台向全社会发布,进一步丰富我省地震科普资源。四是在“震知卓见”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一批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原创作品。 下一步,省地震局将在持续落实既有工作安排的基础上,认真谋划“十五五”期间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特别是推进建设山东省公众地震逃生避险体验基地,构建以家庭、单位、商场、学校等不同遇险环境为仿真单元的场景设置,突出“科学、有效、动手、动脑、好看、好玩”的趣味性、沉浸式体验,更好满足公众地震逃生避险演练“身临其境”的需求。该基地计划采取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建设和运营,欢迎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人士商洽联系。 我就先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2024-09-10 15:27:47 山东省科技报记者

刚才介绍,在今年全国科普日山东省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将首次发布并启用山东省科普场所电子地图,请详细介绍电子地图的特色功能及使用场景。

2024-09-10 15:33:14 李莉

谢谢记者的提问。我省有着科普资源丰富、科普场所学科齐全、分布广泛的优势,为全方位展示我省科普场所布局和科普资源情况,引领公众走近科学、探索科学,方便公众享受高质量科普,省科协围绕科普场所信息检索、线路规划等功能,打造了首张《山东省科普场所电子地图》。首批入选《电子地图》的科普场所有211家,其中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46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37家、其他类科普场所28家。《电子地图》依托“天地图·山东系统”,可以向公众准确提供科普场所的地理位置、情况简介、虚拟展馆、门票预约等实用信息,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到科普的魅力。 《电子地图》将在省科协“智慧科协”网站、“科普山东”公众号等移动端上线,公众点击后可以跳转到第三方APP进行导航。 与传统的科普场所宣传推介模式相比,《电子地图》有以下亮点:一是受众广泛。以电子地图为载体形成科普宣传矩阵,创新“互联网+科普”宣传模式,改变了科普教育基地场馆“点对面”宣传推介模式,成为连接公众与科普场馆的一座新的桥梁,服务用户更加广泛。二是数据翔实。《电子地图》依托我省的空间定位基础平台——天地图·山东系统,汇聚了全省主要的科普供给单位,整合各种视频、虚拟场馆等信息资源,直观、生动的向公众提供更加综合、翔实、及时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三是高效便捷。《电子地图》借助大数据技术优势,将科普场所的地址信息转化为地理坐标,并将相关数据信息嵌入其中。公众动动手指点一点,就可以全面了解各科普场所基本情况,精准找到航天、海洋、地质等不同领域、不同特色的科普场所信息。 《电子地图》将在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科普事业、带动我省场馆提升科普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我就先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2024-09-10 15:33:36 新黄河记者

目前,山东在科技馆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方面有哪些进展,未来有怎样的建设和发展规划。

2024-09-10 15:34:31 李莉

谢谢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强科技馆和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下面我简要介绍相关情况: 科技馆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省目前运行的科技馆38家,其中省级科技馆1家、市级15家、县级22家,建筑总面积54.7万平方米,每年累计接待观众超过600万人次。值得介绍的是,临沂、菏泽两市目前建成和在建市县科技馆14家,其中临沂市科技馆和单县、曹县科技馆为全国科技馆样板,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县科技馆建设前列。另外,省科协每年支持建设社区科普馆100余所,打通了科普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 各类科普教育基地遍地开花。各级各部门深入挖掘本地区、本领域的科普资源禀赋,大力推动自然资源、卫生健康、消防安全、气象科学、防震减灾等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类别、数量等均居全国前列。目前科协系统认定命名的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64家、省级163家、市级1500余家,全省科普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积极发挥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广泛开展各类科普活动,仅消防安全科普教育基地,每年开展活动1.2万余场次,极大提高了公民消防安全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关于未来建设和发展规划,我们将按照我省“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提出的任务要求,一方面,继续推动科技场馆和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力争完成“到2025年16市建有综合性科技馆、50%以上的县(市、区)建有科普场馆”的任务目标;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力量建设专题科普场馆并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另一方面,加强对科技场馆和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的监管和使用,通过规范管理运行、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完善社会合作机制等,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惠民活动,全面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和科普服务效益,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积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我就先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2024-09-10 15:35:02 山东教育电视台记者

针对青少年这一重点科普对象,山东省有哪些创新举措或特色项目来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如何确保覆盖到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

2024-09-10 15:39:07 王晶

谢谢记者的提问。青少年是科技创新的未来。近年来,省科协主动与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有机衔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大力实施“逐梦而行——青少年科技成长计划”。下面我简要介绍相关情况。 一是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坚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青少年科普报告百校行希望行开展10余年来累计举办科普报告5300余场次、受益青少年400余万人次。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实施三年来,免费为全省200所中小学配发科学体验资源包2000余件套、提供科教资源500余课时,受益青少年1500余万人次。今年开设“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受众550万人次。 二是持续优化科技教育资源供给。坚持优势资源互补、平台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推动科普资源建设。电视节目《科普总动员》播出190期,转发量超过50万次、阅读量超过100万次。《科学万象》在山东电视台黄金档播出24期,成为我省媒体科普新品牌。科普专家工作室、科普作家创作《地球不能没有动物》等一批优秀科普图书、音视频、舞台剧。基于科技场馆应用场景的科普展品、科学课程、科学表演、科普展览等资源开发,现已形成创新展品240余项、科学课程800余课时,受到广大青少年青睐。 三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坚持在联合培养和师资培训方面持续发力。针对具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齐鲁高校科学营等,每年联合全国重点高校培养青少年550余名。开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素养提升活动,每年3000余名中小学科技骨干教师参加培训,为基层中小学校科学教育注入动力。截至今年,我省8市及92个中小学、校外机构等单位入选“科创筑梦 助力‘双减’科普行动”全国试点城市和单位,数量居全国前列。 四是规范举办青少年各类科技赛事。加强赛事管理、强化全程监督,连续举办38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1000余所中小学、近50万名青少年参赛,在今年全国总决赛中,我省获各类奖项20余项,创近年来最好成绩。连续举办10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山东赛区),每年超过100所大中学校的学生参赛,在今年全国总决赛中获奖质量和数量均取得历史性突破。此外,组织举办青少年科普征文及演讲大赛、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等,每年参赛人数超过3万,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潜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我省“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部署要求,坚持价值引领,加强普惠协同,强化兴趣激发,继续深入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人才基础。 我先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2024-09-10 15:39:47 主持人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科协调研宣传部王晨,联系电话:82073277。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