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
发布会新闻
促进数据流通 培育数据市场
10月12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等解读《关于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 [详细]
- 开展“数据要素×”行动
- 今年以来,山东扎实开展“数据要素×”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协同, [详细]
- 累计开放数据272亿余条
-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开展数据共享490亿余次,开放数据272亿余条。 [详细]
- 推进数据“直达基层”
- 强化应用牵引,大力推进数据“直达基层”,围绕政务服务、社会治理、 [详细]
文字实录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定于2024年10月12日(星期六)10:00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等解读《关于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 齐鲁网、闪电新闻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今天,我们邀请副省长周立伟先生,对《实施意见》进行解读。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健先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级干部赵培金先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高洪岩先生,济宁市委常委、副市长刘东波先生,请他们一起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周立伟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对参加今天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并借此机会,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数字山东建设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下面,我从三个方面通报一下有关情况。
一、文件出台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山东产业基础雄厚,数据资源富集,应用场景丰富,数据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同时,目前全省数据要素市场还处于培育期,数据价值释放尚不充分。亟需发挥政府引导和规范发展作用,出台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政策措施,促进数据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实施意见》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据工作,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等作出部署安排,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央部署要求,以勇当改革排头兵的姿态全力抓好任务落实,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其次,《实施意见》的出台,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省正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当中,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是关键之举。必须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释放数实融合效能,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第三,《实施意见》的出台,是把握数字化发展大势的战略选择。当前,数字化变革深入演进,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渗透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环节,成为重构产业结构、重塑发展格局的关键要素和驱动力量。必须抢抓新机遇,积极探索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市场化流通、创新化利用新路径,加快构建一体化、多层次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推动我省在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二、文件突出特点。 《实施意见》聚焦“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这条主线,围绕数据供给、流通、使用全周期进行了整体设计,是我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围绕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加强系统谋划和体系设计,一体推进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增强工作整体性、协同性。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以促进发展为主基调,围绕数据权属、授权运营、市场交易、产业发展等重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催生和培育新质生产力,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数据领域的新变化新需求,聚焦实践中的堵点难点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务实管用的工作举措,着力破除阻碍数据要素有序流通和深度应用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文件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就未来3年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干什么、怎么干”作了部署安排,明确了24项重点任务,主要聚焦五个方面。 一是聚焦高质量数据供给。围绕数据确权难、供给质量不高等难题,加强数据产权保护,让大家放心“供数”。同时,进一步强化数据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和资产管理,打造高质量数据集,让数据可用、好用、管用、常用。 二是聚焦高效率数据流通。一方面,开展授权运营。公共数据规模体量大、数据质量好、价值潜能大、带动作用强,开展授权运营可满足社会各界用数需求,充分释放公共数据的价值。另一方面,促进数据交易。着力推动区域性数据交易机构和行业性数据流通交易平台协同发展,培育多层次数据市场体系,让数据流通更加顺畅,数据活力充分迸发。 三是聚焦高价值数据应用。从实际应用出发,全面开展“数据要素×”行动,从生产、生活、治理数字化应用等方面,进一步拓展数据创新应用场景,持续深化数据创新应用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全面释放数据要素的协同优化、复用增效、融合创新效应。 四是聚焦高能级数据生态。坚持产业带动,着力培育数据企业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推动数据产业全链条协同发展。同时,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完善数据要素产业生态,推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 五是聚焦高水平数据安全。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将安全贯穿数据供给、流通、应用等各方面、全过程,强化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数据安全合规流通使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下一步,我们将扎实推进《实施意见》各项举措落实落地,进一步强化改革理念,尊重市场规律,坚持有解思维,加大创新力度,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着力塑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通报完毕。谢谢大家!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山东是经济大省、工业大省,有着海量的数据资源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更有信心挖好数据要素这座“富矿”。下一步,省大数据局将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体推进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做好五个“着力”: 一是着力完善制度规则体系。加强数据领域制度供给,探索构建与数据特征相适应的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等制度体系,让各项工作于法有据,解决好数据“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公共数据登记、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和数据交易管理办法,推动公共数据先登记后运营,让大家敢供数、愿交易。 二是着力加强数据源头供给。开展公共数据汇聚行动,将各级各部门数据汇聚至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为数据开发利用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强化公共数据源头治理,让数据标准化、可机读,确保数据能用、好用。同时,引导企业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打造高质量数据集,促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产业发展。 三是着力促进数据流通使用。统筹推动区域性数据交易机构和行业性数据流通交易平台规范发展,加快融入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针对公共数据,一方面健全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机制,推动省级以上数据直达基层、高价值数据安全合规开放;另一方面,建设全省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体系,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激活公共数据价值。同时,深入开展“数据要素×”行动,全面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形成数据供给、流通、应用的良性循环。 四是着力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前瞻布局200G/400G带宽的省级骨干网络,推动“双千兆”网络深度覆盖,打造高速通达的数据传输网络。完善核心区、集聚区、边缘计算节点协同发展的全省一体化算力体系,合理布局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打造多元协同的算力服务网络。探索利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打造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支撑数据安全合规高效流通。 五是着力繁荣数据市场生态。围绕数据采集、存储、治理、分析、交易、应用、安全、基础设施,大力培育数据市场多元经营主体。发展数据经纪、合规认证、安全审计、资产评估、争议仲裁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提升数据流通交易效率和全流程服务能力。开展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一批数据产业集聚区,促进数据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谢谢。
地理空间数据是含有地理空间位置及时态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等信息,人类活动的80%信息与地理位置有关,可以说,地理空间数据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所不能,地理信息服务已经实现了“随时、随地、随身”,地理空间数据正逐步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目前我厅生产管理的地理空间数据主要有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和自然资源专题地理空间数据两大类,总数据量超3000TB。近年来,我们不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高质量发展强基赋能。 一、服务高质量发展。建立了黄河流域(山东段)实景三维“一张图”,开发实景三维辅助重大项目选址决策系统,改变了传统“跑现场、看图纸”选址论证方式,已为120多个重大项目选址提供技术支撑。2018年以来,无偿向30多个行业及部门近1200家单位提供数据成果61.3万件,数据量115.3TB。开放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引导近百家企业参与地理信息增值服务开发,为数字山东建设贡献力量。 二、服务政府管理决策。建成了提供统一集成、快速共享、多级联动的“一站式”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山东),作为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的分节点,应用于省级300多个业务系统和全省4000多个业务场景。为全省近8万个行政村制作了“一村一图”,助力村庄规划编制、基层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 三、服务百姓生活。依托天地图·山东,向群众提供更加综合、详实、及时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日均访问量超3500万次。基于“北斗一张网”服务智慧农业,实现从播种到田间管理,再到收割的智能化自动化。利用实景三维从不同颗粒度、不同尺度全方位复刻历史城区、文物古迹,为城市“规、设、建、管”和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大地理空间数据开发利用力度,积极推动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强化试点牵引。近期,将与省大数据局联合开展地理空间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运营范围、授权实施和保障措施等内容,搭建全国首个行业性地理空间数据运营服务平台。 二是强化开发应用。成立“山东地理空间数据开发利用联盟”,建立地理空间数据重点企业库,培育一批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在交通、水利、气象、城市治理和资源调查监测等领域打造一批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三是强化安全保障。根据场景分类做好数据安全应急预案,构建公共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高效可控技术防护和运行管理体系。
济宁市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数据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采取六项举措全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一是建制度。印发《济宁市公共数据运营管理办法(试行)》,搭建起全市公共数据运营基本框架。发布《济宁市公共数据共享工作细则(试行)》,以制度保障全市公共数据供得起、流得出。 二是搭平台。上线运行济宁市公共数据运营平台,为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提供统一的授权运营服务,是全省第2家正式启用公共数据运营平台的市。平台设置了金融信用、能源分析、空间地理三个服务专题,目前已经推出了53项数据产品和服务。 三是抓试点。在公共数据方面,围绕公共资源交易、医疗健康等9个领域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试点,为6个单位颁发18类数据资产登记证书,登记数据27亿条。在企业数据方面,为496家企业开展了数据资产登记、入表、评估培训,推动67家重点企业开展相关试点。在全国首推“数据资产入表费用损失保险”,为企业开展数据资产入表业务提供风险保障。同时,济宁市还成立了数据资产登记评价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数据登记、评估、入表、授信等一站式服务。 四是促融资。积极搭建银企对接桥梁,探索数据资产融资服务,现已推动2家公司依托数据资产分别取得300万元、500万元贷款授信,另有23家公司正在进行数据资产融资。 五是强治理。一方面加强公共数据汇聚治理。在市、县、乡镇、公共服务企业设立“首席数据官”“数据专员”,强化对数据资源的统筹管理,推动123亿条高频数据汇聚到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另一方面加强企业数据汇聚治理。按照“先头部企业、后特色集群、再中小企业”三步走的工作思路,有序推进企业开展本行业、本企业的数据汇聚治理,现已梳理101亿条企业高价值数据,推动28家企业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认证。 六是育生态。加快构建数据产业生态。一方面加强数据服务商引育。目前正在对接52家各类数据服务商,将组建数据服务商行业协会,为数据治理、评估、入表、流通等提供全产业链式服务。另一方面加快数据要素产业园建设。正在围绕电商交易、大蒜贸易、专用车辆、文化旅游等优势资源,积极开展数据要素产业园建设,打造一批特色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 下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数据资产登记、评估、入表试点范围,推出更多数据产品,不断壮大数据产业,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济宁路线。
数据要素具有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可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今年以来,按照国家部署安排,山东扎实开展“数据要素×”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协同,促进数据要素在不同领域、不同场景中发挥千姿百态的乘数效应,进一步开辟经济增长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重点做好“两篇文章”。 一方面,做好数据供给文章。一是加强源头汇聚,持续完善全省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依托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已汇聚高质量公共数据2300余项。二是提高数据质量,推动各有关部门和经营主体,聚焦市场需求打造高质量数据集,提升数据供给能力。目前,已在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等12个重点领域,打造了50个标准化程度高、数据范围广的高质量数据集。三是畅通服务渠道,全省累计开展数据共享490亿余次,开放数据272亿余条,我省公共数据开放“数林指数”位列全国第一。 另一方面,做好数据应用文章。一是强化应用牵引,大力推进数据“直达基层”,围绕政务服务、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全省联动打造了100余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其中“跨层级数据贯通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案例入选国家首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推动健康医疗数据价值实现”案例获评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比如,针对基层工作人员反映的“多头重复填报数据”问题,烟台、德州等地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数据汇聚共享,镇街40%的报表内容实现自动填报,平均填表时间由2天压缩到0.5天,报表工作量减轻70%左右。二是强化示范引领,开展“数据要素×”典型应用案例场景评选,今年7月遴选了首批示范性强、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并在全省全面推广。比如,威海市推动数据赋能光纤产业发展,通过收集分析设备、物料、人员等企业车间数据,实现产品质量、生产制造执行的智能管控,据测算,运营成本降低22.92%,每人每天产出水平增加33%,产品合格率增加24.5%。三是强化以赛促用,举办了全国“数据要素×”大赛山东分赛,在工业制造、现代农业等14个赛道全面开赛,参赛队伍2800余支,参赛作品2000余件,参与人数超2.2万,推出一批“硬核”创新成果。比如,卡奥斯团队推动工业领域数据要素价值高效利用,为工业企业提供全流程数据解决方案。目前,已服务16万家企业,开发行业模型3900个,工业软件部署和使用效率提高90%以上,数据联通效率达到8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开展“数据要素×”行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拓展生产、生活、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全面提升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谢谢。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国家和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数据共享开放和创新应用方面的政策文件,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推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明确提出了推动交通运输高价值数据资源安全合规开放的任务要求,为进一步发挥交通数据要素价值,提升交通数据赋能水平指明了方向。当前,省交通运输厅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正在着力打造交通智慧大脑,构建统一的数据底座,进一步强化行业数据融合应用,不断提高交通行业协同治理、公众服务和智慧决策水平,探索逐步形成平台化协同、在线化服务、数据化决策、智能化监管的新型数字政府治理模式,打造交通强国齐鲁样板智慧智能的示范。 一是开展部省市协同联动试点。通过建设国家综合交通信息平台部省联动省级节点平台,围绕视频联网、应急调度、监测预警、综合执法、政务服务、数据底座等六大方向,搭建与应用系统融合的视频联网服务、综合交通运行监测驾驶舱等十大应用场景。结合行业实际需求,加强数智赋能中心算子仓、AI模型、数智引擎等核心能力的行业应用,强化重点应用场景的省市联动,不断推动部省市三级平台的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提升交通运输跨层级、跨地区、跨领域的数据共享交换和协同联动能力,有力支撑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搭建统一的数据底座。目前基于统一的数据底座,实现了公路、水路、铁路、机场、城市交通等各业务领域系统数据的全量实时汇聚,共汇聚数据657.8亿条,其中政务类数据汇聚93.1亿条。同时,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治理,已制定标准数据字典超过960类、数据质量规则1000个以上,全力破解行业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已向交通运输部、山东省大数据局、市交通运输局共享资源目录66个,数据20亿条,开放资源目录31个,数据314万条,为大数据共享开放和创新应用提供了保障。 三是打造跨业务协同的综合应用场景。围绕应急调度、监测预警、综合执法、政务服务等应用领域,积极推进数据创新应用,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依托行业打造了“内河船舶污染物排放监管”等26个优秀场景和“BIM+数字桥梁智能监测”等28个典型案例,形成了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创新应用成果场景库。其中,“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监测”等6个场景已入选全省省级典型场景,“突发事件中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的交通运输保障应用”入选山东省数字政府50个成效明显的“创新示范应用”。 下一步,我厅将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省交通大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平台作用,探索建立行业数据资源运营机制,引领数据融合创新,深化数智赋能应用,开展行业数据治理、融合分析、辅助决策、数据资产运营等多维度创新,加快发展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全面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济宁市立足内河航运优势,大力实施现代港航物流突破战略,印发《关于加快实施现代港航物流战略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突出智慧引领,聚力打造数字赋能、智慧互联的智能航运体系。 一是推动航道数字化。沿京杭运河主航道敷设光纤406公里,建设水位、气象、航标遥测、电子卡口等感知传输设备356套,实现了航道、港口、船闸、船舶全程可视化动态管理,形成全省内河第一张水陆融合电子航道图,里程达183公里。加入长江水系电子航道图联盟,与京杭运河苏北段、长江实现互联互通,推动船舶搜索、轨迹回放、水位监测、通航信息查询等20余类数据跨区域共享。依托电子航道图,配套研发了通航环境管理、航标维护等系统12套,具备电子巡航、视频监管、智能搜救等功能,实现对船舶违规行为的智能巡检,替代传统人工巡检模式,巡检效率提升80%,有效保障航运安全。 二是推动服务数字化。通过汇聚航道、港口、船闸、船舶、水文、天气等基础信息和物流信息,搭建起以“济港通”平台为核心的济宁港航“微服务”矩阵,推动信息互通、服务互联、资源共享,提供40余项服务内容。比如信息发布服务,船员可通过平台查看航道水位水情、航行密度、船闸通航等情况,合理选择航行路线、安排过闸时间,船舶待闸时间由原来的48小时提升到现在的即到即过。比如船舶检验服务,通过平台,远在江浙沪皖等省市的营运船舶利用远程视频即可进行船舶检验,检验流程由3天缩短至1天,一年可为船企船员节省费用2000余万元。比如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对货物、船舶、仓储、物流等信息进行整合、并向船员进行智能推送,有效解决了船找货难、货找船难的难题,回程船舶空驾率降低12%。 三是推动港口数字化。建设梁山港、龙拱港等8个数字化港口,打造融汇数易平台,推动港口生产过程关键环节数据化管理,将分散在各生产环节、生产流程的数据进行融合,实现港口作业计划排定精益化,港口精准计划率达到98%以上。建设多式联运管控平台,打通铁路、公路、水路数据,实现货运动态、运力分布和仓储库存节点等数据全链条共享,为客户提供“一站托运、一次收费、一次认证、一单到底”的一站式门到门服务,实现物流资源精准调配,提高货物周转率,货物全流程转运效率提升20%以上。今年1—9月份,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7400万吨、同比增长44%,居全省内河港口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