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推动疾病防控事业发展 为群众筑牢健康防线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新闻
秋冬季如何应对呼吸道传染病?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较多,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 [详细]
文字实录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于2024年10月16日(星期三)15:0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疾控局负责同志等介绍推动疾病防控事业发展,为群众筑牢健康防线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盖英群女士,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葛玉桂女士,省疾控局副局长黄杰先生,省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马吉祥先生,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徐爱强先生,介绍山东推动疾控事业发展,为群众筑牢健康防线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盖英群女士介绍有关情况。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疾控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首先由我来介绍一下我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情况。近年来,全省疾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坚持群众观点,全面提升疾控能力,推动全省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显著成效。
一是坚持系统重塑,疾控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持续健全完善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健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公共卫生治理格局。先后开展公共卫生十大体系建设、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攻坚行动,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实施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全省16市、136个县(市、区)疾控局全部完成挂牌组建,市、县级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全部整合到位,上下贯通的全省疾控工作体系基本重塑完成。 二是坚持创新发展,核心能力实现全面提升。开展疾控中心改革试点工作,推出分领域首席专家制度,创新人才招引使用和激励、科研攻关、社会化服务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市级和30%的县级疾控中心,被评为改革试点品牌。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实现人员配备、基础设施、仪器装备、职能落实“四个”标准化,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和基因测序能力均居全国前列。多点多源数据采集、智慧化研判分析、快速反应处置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建立。承建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以县为单位实现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建设全覆盖。启动疾病预防控制提质增效行动,持续提升疾控核心能力,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项目成功落地山东。快速高效处置突发传染病疫情,有效维护了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三是坚持综合防治,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累计创建国家级艾滋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2个、慢病防控示范区29个、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30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广泛开展“专家进校园”等6大干预活动,在136个县(市、区)近1200所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干预,覆盖人群34.7万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规范开展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全省饮用水水质监测点达4600余个,开展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强化医院、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消毒质量监测评价,我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适宜技术应用试点数量居全国首位。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全省1-7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的较高水平。 四是坚持因病施策,重大传染病始终保持低流行水平。针对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传统重大传染病,实施一病一策,将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纳入医保门诊慢特病管理,提高报销比例和治疗依从性,全力巩固防控成果;针对布病、炭疽等人畜共患病,推动源头治理,切断传播媒介,减少人群发病可能;针对麻风、疟疾、地方病等,强化早期发现,规范实施治疗。我省重大传染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艾滋病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母婴传播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全人群感染率全国最低;结核病成功治疗率保持在95%以上,发病率稳步下降;1-14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低到0.03%,新发感染大幅下降;较早实现基本消灭麻风以及消除疟疾、地方病的控制目标。
五是坚持依法行政,行业秩序进一步规范。连续开展卫生监督主题年活动,不断夯实省市县乡村“四级五层”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监督体系。全面推行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常态化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督机制。在全省16市和半数以上县(市、区)开展健康服务领域“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试点,由卫生健康(疾控)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的联合执法机制,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聚焦行业监管的难点和群众反映的痛点,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执法“蓝盾行动”,持续保持对全行业依法经营监管的高压态势。创新信用监管措施,对医疗机构、公共场所、消毒产品生产和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企业实行量化分级信用监管,对信用好的“无事不扰”,对信用差的“重点监管”。利用“智慧卫监综合管理平台”,实施远程监管,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有力维护了良好行业秩序和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改革任务,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医疗救治等能力。”下一步,省疾控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省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先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2023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下发后,省政府把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制定出台我省《实施意见》列为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今年8月5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重塑疾控体系、提升疾控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组织保障力度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政策措施。 《实施意见》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疾控事业改革发展经验做法,结合我省实际,创新机制,细化措施,着力构建我省疾控事业新发展格局。一是重塑疾控体系。强化疾控机构核心职能,做强省疾控中心,做优市、县级疾控中心。强化医疗机构疾控职能,成立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规范公共卫生科职能。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压实疾控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建立社区公共卫生片区责任制,夯实疾控工作基础。二是全面提升疾控能力。全面提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实验室检验检测、卫生监督执法、公共卫生干预、传染病医疗救治和宣传教育能力,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全民健康素养,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三是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深化医防融合,健全医防融合政策措施,开展医防融合创新试点,实现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强化医防协同,支持疾控、医疗机构共建专病防治中心,建立实验室联合检测和报告互认制度。推行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探索授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四是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引进,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健全人员激励机制,为疾控工作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五是加强组织保障。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法治建设,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加强信息技术支撑,支持疾控科技创新,为我省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我省《实施意见》在国家《指导意见》基础上深化细化实化相关政策措施,体现山东特色。一是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增设2025年目标,做到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目标路径更加明晰。二是提出建立健全医疗机构首席公共卫生医师制度,强化医疗机构疾控职能。三是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传染病早发现、快处置、日常防的能力。四是注重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突出实验室检验检测“一锤定音”的重要作用。五是在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引进方式、健全人员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六是财政投入方面,在完成项目任务前提下,赋予一定自主性。七是科研攻关方面,对疾控机构参与申报科研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疾控项目立项、省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和公共卫生重点专科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通过以上措施,我省到2025年,基本建立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疾控体系,应对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持续提升。到2030年,统一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体系不断优化,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控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感谢您的提问。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是党的二十大部署的重点任务,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其作为推进卫生健康和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取得积极进展。 第一,完善“三个体系”,夯实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工作基础。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注重高位推动,制发《山东省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细则(试行)》等文件,为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提供政策依据和工作遵循。二是完善组织体系。明确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和人员配备标准,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均成立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已配备2200余名公共卫生人员,56%的机构配备了公共卫生执业医师。三是完善评价体系。制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评价指标,将履职情况与医院等级评审、绩效考核相结合。目前,全省82%的医疗机构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单位绩效管理。 第二,建立“四个机制”,打通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关键环节。一是建立柔性流动机制。明确疾控中心可派驻医师,参与医疗机构疾病监测、健康管理、信息统计;医疗机构可派员到疾控中心参与疫情处置等工作。二是建立工作协作机制。省内153家疾控中心全部与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在疾病风险评估、机会性筛查和危险因素干预等方面深入合作。三是建立优势互补机制。省、市级疾控中心成立公共卫生检测实验室质控中心,与医疗机构共享检测资源,共同开展实验室检测,有的还参与了当地医共体建设,发挥筛查技术优势,提供相关健康服务。四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目前,我省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已上线运行,实现了医疗机构诊疗数据的实时抓取和监测预警。 第三,开展“五个试点”,探索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有效路径。一是开展疾控中心与医疗机构医防融合试点,在传染病监测诊疗、慢性病连续性服务等7个方面进行有益探索,目前试点已拓展到16市。二是开展重点传染病医防融合防控试点,5个市先后在优化检测筛查、患者随访和人群健康干预等方面出台措施,试点地区重点传染病早诊早治率提升了40%。三是开展“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在全省建设“三高中心”“三高基地”2万余家,为慢病患者提供全过程、全周期健康管理,目前已覆盖全省16市。四是开展预防接种健康处方试点,在16市80家医疗机构同步开展流感、23价肺炎、带状疱疹三种成人常用疫苗健康处方试点,更好满足群众接种需求。五是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试点,8个试点市向医疗机构派驻疾控监督员280余人,督促疾控工作开展和职责落实,筑牢防控防线。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全过程,不断完善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分工协作、资源互补、业务融合和服务协同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预防、治疗和管理一体化的防治模式,推动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在我省落地生根,为健康山东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就预防传染病而言,应急处置能力对于控制疫情扩散、保护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尤为重要。请问,山东是如何提升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的?有什么措施和成效?
目前,我省在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传染病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健全。《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构建分级分类、高效实用的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体系,我局已按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结合省情,初步完成《山东省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和《山东省肺炭疽疫情应急预案》的起草工作,重点规范省级层面应对行动,体现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正准备报国家疾控局审核。二是传染病防控应急队伍建设更加规范。目前我省已建成1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有正式队员60名,具备开展远程运输、野外生存等能力,多次参加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和支援任务。16市和136个县(市、区)也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组建了市、县传染病应急小分队,省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正积极筹划组建中。三是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遴选省内相关专业知名专家30名,成立山东省传染病疫情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参与制修订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文件,指导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开展全省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灾后应急卫生防疫联合演练、全省聚集性不明原因疫情应急处置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全省疾控系统应急队伍联合拉练等形式,全面提升了传染病应急队员综合能力、人机结合能力和省市县三级队伍协同能力,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和灾后防疫水平明显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我省《实施意见》要求,通过一系列举措,强化上下联动,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在2025年开展“预案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做好省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动态管理。审核市级传染病应急预案并指导开展相关工作,促进省、市、县应急预案能够有效衔接。全省各级疾控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将完成1000部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二是完成省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组建工作,指导市县做好传染病应急小分队规范化管理,结合新时期传染病应急工作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优化人员结构,明确调派程序,配备必配装备,提高队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三是持续提升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发挥专家在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中的咨询指导作用,提高疫情处置工作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协同联合演练,分层分类强化省、市、县传染病应急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传染病应急队伍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早发现”才好“早防控”,山东提出到2025年建成一体化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请问山东在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方面有什么进展?
加强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是有效防范和化解传染病疫情风险的第一道关口。近年来,我省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把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加以推进。一是联动共享机制不断健全。近年来,在卫生健康、教育、民政、海关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建立了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动监测和信息共享机制。省疾控局与济南海关、青岛海关签署口岸公共卫生合作协议,将围绕常态化协同机制等10个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二是监测渠道不断拓展。部署了哨点医院、病毒变异、城市污水等10个传染病监测系统,建立了病原微生物、临床症候群、社会感知、全球疫情、专业媒体等监测网络,开展了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15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综合监测,为及时掌握传染病流行趋势和病原谱构成,临床救治和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支撑。三是智慧化建设不断推进。推进一体化省统筹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目前,该平台已完成省级平台与全省16市市级平台对接,累计接入医疗机构2600余家、养老机构2400余家、儿童福利院16家、学校3.3万余所。通过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部署前置软件,将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方式从传统的 “被动报告”转向“主动感知”,及时发现疫情的异常变化和发展趋势,实现动态感知的主动监测与预警上报。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聚焦“多渠道监测”、“多点触发预警”和“智慧化”三个核心关键词,推动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持续提升。一是聚焦多渠道监测,提升早期发现识别能力。开展从环境到动物、再到人,从疫情到舆情、再到社情的全方位、全维度监测;对一类临床症状、宿主病媒、风险人群开展综合监测,打通人群、病例、症状、病原体全维度监测,实现“多病种同监测、一样本多检测”;构建以网络直报为底网,哨点医院、监测站点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主动监测为支撑,其他监测为补充的传染病监测新格局。二是聚焦风险评估,健全多点触发型预警。将日常风险评估与疫情隐患排查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排查、先期处置工作,推动从“局部管理”向“源头治理”转变;将风险评估与风险提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会商研判机制,及时将健康风险提示、警示信息通报传递给医疗机构、风险关联部门和公众,推动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转变,杜绝“一发了之”、“只发不管”的现象发生。三是聚焦信息化赋能增效,提升智慧化水平。加快部署应用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促进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信息系统有效连接,实现医疗机构监测数据统一采集、自动分析、全病程监测信息闭环管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打通疾控、医疗、出入境检疫、动物疫病防控等机构的信息报告共享渠道,实现异常信号的捕获、自动触发预警,满足智能化辅助决策需求。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较多,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最常见的就是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以及肺炎链球菌等。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尚处于呼吸道传染病低流行期,但随着渐入深秋、气温下降,呼吸道传染病将开始增加。我省一般从每年的11月进入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主要以流感为主,有时其他病毒和支原体感染交替出现,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也会增多。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如何做好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首先要特别关注并做好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婴幼儿、中小学生、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也是发病和流行的高危人群。 其次要特别强调应采取个人预防和群体预防相结合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一是在日常生活中,个人要保持充足睡眠、充分营养、适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二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遵守“呼吸道礼仪”,提倡“口罩文明”。如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和口。三是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建议老年人和婴幼儿尽量避免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果确需前往,要科学佩戴口罩,减少感染的风险。 最后要特别推荐有针对性地开展特异性防控措施。一是加强疫苗接种。这是预防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最特异、最有效的措施,也应是优先选择。除了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外,预防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非免疫规划疫苗主要有流感疫苗、新冠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均为世界各国重点推荐的疫苗,可有效降低相应病原感染率,大幅度减少重症甚至死亡病例发生的风险。近两年来,国家疾控部门特别推荐“一老一小一弱”,也就是说老年人、婴幼儿和中小学生、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积极接种流感疫苗,条件好的人群可同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最好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北方一般在10月份)完成接种,如未完成接种,此后的整个流感流行季也可以接种。二是开展疾病监测。加强全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传染病日常监测工作,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应视情况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三是强化病例管理。患者包括陪同人员在就医过程中都应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如家庭成员也出现了呼吸道症状,应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内的其他成员,必要时居家休息、隔离,不带病上班上学。
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也是“预防为主”这一卫生健康方针最重要、最直接的体现。自实施免疫规划以来,我们消灭了天花,消除了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脊灰病例,连续26年无白喉病例,30年来减少儿童慢性乙肝感染者约170万,麻疹、流脑、乙脑发病率下降到十万分之一以下的历史较低水平,疾病负担和疾病威胁得到极大缓解,为维护群众健康特别是儿童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以“能力强、服务优、发展好、群众满意”为目标,创新思路,完善措施,推动免疫规划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预防接种服务。一是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持续推进预防接种服务提质行动,组织各地按照我们近期印发的《山东省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管理标准(2024年版)》,进一步优化接种单位布局和建设,构建农村地区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10公里,形成城区20分钟、农村30分钟“预防接种服务圈”,进一步提升接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二是进一步提升预防接种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电子预防接种证推广应用,在目前济南、青岛、烟台、济宁、日照5市已经全面上线电子预防接种证的基础上,力争在2025年6月底前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区)上线运行。完善接种信息查询、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掌上办、随时办”服务,群众可通过爱山东APP或微信小程序,直接在线进行接种信息查询和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三是进一步加强疫苗管理。依托疫苗管理系统和冷链监测系统,不断加强疫苗采购、运输、储存管理,确保所有疫苗从疾控机构到接种单位全程可追溯。完善“疫苗短缺预警”信息化模块,对疫苗短缺情况及时进行预警,并及时对短缺疫苗进行调配,全力满足群众接种服务需求。四是推动预防接种服务向全生命周期拓展。预防接种不是儿童的专利,成年人也需要通过接种疫苗来获得疾病保护。比如,我们马上就进入流感的流行季节了,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发病和发生重症的风险。我们将在保持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接种率的同时,全面实施成人预防接种处方试点,引导符合条件的人群积极接种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疫苗,发挥疫苗全生命周期护航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有力健康保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