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新闻
人才引领创新 开放赋能发展
10月28日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盛大启幕! [详细]
文字实录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于2024年10月30日(星期三)15:0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组织部负责同志等介绍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从今年4月持续到10月的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刚刚结束。今天,我们邀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文东先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周春艳女士,省科技厅副厅长祝恩元先生,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先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博士后赵晓勇先生,介绍本届大会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龚文东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的有关情况。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山东人才工作和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届大会以“人才引领创新 开放赋能发展”为主题,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乡村振兴、经略海洋等重大战略,搭建人才对外交流合作的高层次平台窗口,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才来鲁创新创业。自4月19日大会启动以来,全省各级各单位组织人才活动120余场,参与活动人才总量超过24.4万人,吸引1.2万余名高层次人才来鲁对接交流。签约引进人才1236人,其中顶尖人才47人、领军人才921人、海外人才268人。签约项目287个,计划投资金额146亿元。是我省近年来层次最高、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一次人才活动。总的看,本届大会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
一是主动融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精准摸排人才需求10万余个,梳理重点产业技术需求300余项。聚焦现代海洋、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支持高校联合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成立4个高等教育共同体,举办平行论坛,横向打破高校学科壁垒,纵向贯通学研产,积极引入省外海外优质科教资源。组织山东科技大市场、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大会活动,承接成果转化、跟踪项目落地,目前山东科技大市场已入驻科技服务机构751家、企业4.5万家,预计今年市场交易额将超过10亿元。 二是突出让人才唱主角。注重发挥顶尖人才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邀请60名两院院士和发达国家学术机构院士参加集中展示大会,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作主旨演讲,与会院士积极为山东发展把脉会诊、建言献策。针对各类人才搭建多样化活动平台,举办泰山·攀登论坛、青年人才国际化培养论坛等活动,为人才提供更多交流洽谈、成果展示机会。支持人才来鲁创新创业、服务基层,举办9场产业链产学研对接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累计培育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三首”新产品3500余项;组织23名院士、19名高层次外国专家开展山东行系列活动,助力地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是积极扩大高水平人才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创新促发展,大会期间,各级各部门赴美国、英国、日本等8个国家(地区)和9个省(区、市)开展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海外分赛、“齐鲁之约”等13项主题人才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1万人,吸引1万余名高层次人才到山东对接交流。依托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港澳山东周”等重大活动平台,举办“人才引领 创新驱动”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对话会、2024鲁港科技创新合作大会,推动人才科技交流合作。集中展示大会吸引了23个国家(地区)的300余名海内外专家人才代表来鲁参会,国际化程度创历届大会活动新高。 四是创新宣传展示山东人才发展生态。首次举办“人才引领发展成果展”,精心策划16市人才生态展,在“大众·比邻”元宇宙空间打造线上展厅,通过数字化手段全面展示山东在人才引进、项目对接方面的丰硕成果。在集中展示大会上系统推介山东科技大市场、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高等教育共同体,发布“揭榜挂帅”重点项目榜单、“四链”融合发展研究报告,全面展示山东人才政策环境,吸引各类人才来鲁创新创业。截至目前,大会各类媒体报道7100余篇,其中中央媒体1200余篇,阅读点击量800万次。 新时代的山东,呼唤人才也将造就人才,渴求人才也将成就人才。我们将以本届大会为契机,积极研究吸收海内外专家人才意见建议,建立台账跟踪推进签约项目落地,努力推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吸引更多好项目和高层次人才汇聚山东。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谢谢您的提问。青年人才是我们今年筹备举办第三届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人才群体。今年以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借助大会系列活动营造的良好氛围,多措并举做好吸引集聚优秀青年人才来鲁创新创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我们大力吸引集聚青年人才。一是健全完善省市县协同、分区域服务、人才专员对接的网格化服务重点用人主体的工作机制,支持各类用人主体加大青年人才引进力度。二是建立省级人才岗位需求定期发布机制,依托“海洽会”智慧云平台主动推介人才需求岗位和配套政策,4月大会新闻发布会以来,先后集中发布青年人才引进优质岗位超过21万个。三是加大引才活动组织频次,以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为主体,先后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举办“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名校师生城市行”等引才活动超过800场,线上同步开展“百校千企”人才对接活动,形成人才需求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此外,各市在持续举办如“人才招引大会”“蓝洽会”等青年人才交流活动的同时,全面推进青年人才发展“微生态”建设,积极构建符合青年人才特点、适应青年人才需求的就业、创业“小环境”,着力解决人才安居、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关键小事”,让更多青年人才选择山东、创业齐鲁。前三季度,全省共引进青年人才63.57万人,同比增长6.3%,其中博士4053人,同比增长13.8%,青年人才来鲁留鲁持续保持高质量增长态势。 我们全面加强博士后引进培养。一是加快推进博士后招收平台建设,布局新兴、重点产业领域新建6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85个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科研平台的载体支撑能力持续提升。二是加大博士后引育优质岗位、培养政策的宣传推介,先后统一发布全省博士后招引岗位4000个、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岗位510个,创历史新高。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重点城市组织博士后“齐鲁菁英”招聘活动,收到显著成效。三是发挥“以赛聚才”作用,连续第6年举办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持续发挥“以赛聚才”作用,吸引来自23个国家(地区)的1290个项目报名参赛,280个项目正在对接落地。四是在济南、烟台建设省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完善支持博士后创业成果转化落地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引导更多海内外博士后在山东创业。截至目前,全省新招收博士后2112人,同比增长26.2%。其中,“双一流”高校博士毕业生占比达到49%。 我们着力提升留学人才引育质效。一是抓住近年来海外留学人员趋向回国的有利时机,深入实施“海归英才汇聚计划”,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海聚山东”“海创山东”“海川学堂”“海悦联谊”等留学人才交流对接活动50余场,吸引超10万人次留学人才参与。二是组织举办“海创人才齐鲁行”活动,来自20个国家、地区的近200名海外留学人才携创业项目与省内留学人员创业园开展对接交流,已达成合作意向47个。三是组织实施省政府非教育系统公派出国留学项目,举办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论坛,畅通我省优秀青年人才赴外研修、留学渠道,加快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优秀青年人才,120位青年学者将获省政府资助赴外访学。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山东聚焦重点产业、关键领域,不断优化人才发展战略布局,持续加大人才引育创新力度,精准配置要素资源,充分释放人才引领发展效能。 一是着力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全力创建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以海洋、先进制造、现代农业三大领域为重点,加快济南“一廊二区一城”、青岛“三廊”核心区布局,统筹实验室、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领军企业等人才平台载体布局建设,打造全球开放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布局淄博、烟台、潍坊、威海等4市作为首批人才集聚节点,与济青联合打造人才高质量发展轴带。开展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分别在16市选取1个有条件的县(市、区),因地制宜探索县域人才集聚、产才融合的新路径新机制。 二是深入推动“四链”融合发展。创新实施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发展机制,构建“1241”支撑体系,建立“四链”融合监测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加强和推进融合工作。面向海洋、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448家重点单位,联动征集人才引进、培养供给、技术攻关等各方面需求4.3万个,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科创资源精准配置行动。围绕加速推动人才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打造山东科技大市场,累计培养技术经理人7997人,常态化举办“技术经理人山东行”活动,深化实施“金润工程”,累计发放“人才贷”109.81亿元,提供“人才险”80.11亿元,通过“人才板”助力204家人才企业挂牌、实现融资5.72亿元。 三是布局建设高等教育共同体。支持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牵头,建设现代海洋、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4个高等教育共同体,加强有组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组织推进科技创新、有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创新要素在人才、教育、产业、创新各链条之间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提升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截至目前,4个共同体已与49家省外高校院所、47家省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31人,预计年内将新建新兴专业15个以上,破解关键技术20项以上、实现成果转化交易额5亿元以上。 四是聚焦重点领域实施泰山人才工程。突出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等,推动向重点领域倾斜,明确了学科、产业2大类62个关键领域,通过实施配额制、团队专项、蓝色人才专项等给予重点支持。近两年遴选的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中,属于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建设学科平台人才占比达到70%,属于11条标志性产业链的人才占比达到77%。
谢谢您的提问。第六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是本届人才创新发展大会的主题性活动之一。大赛聚焦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发展,采取“以赛代评”方式遴选优秀创业人才和优质创业项目,广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落户山东创办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经过初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大赛最终遴选产生了75名创业企业类优胜人选和100名创业团队类优胜人选。与往届相比,本届大赛在吸引和支持人才创业方面,有以下突出效果: 一是大赛的影响范围更广。本届大赛赛制全面升级,在常规组织省内赛的基础上,首次设置北京、上海、深圳、西安4个分赛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今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共吸引海内外2451名高层次人才报名参赛,其中来自美国、德国、韩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层次人才464名,占比达到19%,集聚了一批创新性、实用性强,市场潜力大的优秀项目,展现出人才“强磁场”效应。 二是大赛的支持力度更大。为进一步激励和支持优秀创业人才的发展,本届大赛首次将创业团队类优胜人选从往年的30名增加到100名,省市联动给予全方位的创业支持与服务。决赛评选出的前30名创业团队类优胜人选,纳入省级创业人才培育人选,符合条件后按照泰山产业创业领军人才政策,给予50万元创业启动经费支持,择优给予最高1000万元股权投资支持;对30名之后的优胜人选,由项目承接市纳入市级创业人才政策范围统筹进行支持。为了加快项目落地,大赛还专门邀请了25个创投机构的41名投资人在决赛现场观摩,达成意向投资金额7.83亿元。 三是大赛的领域设置更优。本届大赛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支持能够切实推动我省相关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化的人才。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医养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5大赛道,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钙钛矿电池、种源“卡脖子”技术等30个细分领域举办比赛。同时,大赛紧盯我省产业链供应链空白点和新兴产业布局方向,积极引进人才孵化“填空型”企业。决赛遴选的175名优胜人选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人才107人,占比达到61%。下一步,我们将在深化“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品牌上持续发力,不断优化大赛办赛模式,把大赛打造为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打造为宣传推介我省人才发展环境、营商环境的全新窗口,让大赛真正成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来鲁创业发展的全国性赛事。
谢谢您的提问。在本次大会上,学校牵头组建的山东现代农业高等教育共同体承办了大会平行论坛——“聚势而行 共话三农”现代农业发展论坛,80余位海内外院士、知名学者共同探讨农业科技创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论坛体现了3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主题鲜明。围绕“人才引领创新,开放赋能发展”这一大会主题,聚焦以人才之力筑“兴农”之路这一中心任务,开展对话交流,深化务实合作。二是参与广泛。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和来自俄罗斯、希腊、德国、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的10余位农业领域顶尖人才,以及3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代表参会。三是内容丰富。论坛上,既有包括5位国内外院士专家在内的农业科技尖端领域的交流分享,也有海外顶尖人才的引进签约,还有科产教融合发展的紧密对接,涉及作物种质创新、果蔬产业发展、现代牧业、食品安全等“三农”工作重点任务,充分发挥了“一会多功能”作用,释放扩大了论坛效应。 本次论坛重点打造了3个方面的成果。一是拓宽了农业发展视野。中国科学院钱前院士、中国工程院谯仕彦院士、希腊农业科学院乔治・尼卡斯院士等国内外院士专家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前沿领域作主旨报告,将自身最新研究进展带到论坛,集中展现当前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理念。二是加快了顶尖人才引进。借助大会这一平台,学校聚才引智取得重大进展,引进欧洲科学院院士、希腊农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等15位海外高层次人才,俄罗斯科学院卢布桑院士专程出席论坛并现场签约,全职加盟山东农业大学。他们的加入,有望带领学校团队在智慧农业、设施园艺、作物高产栽培、分子育种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加快建设一流农业大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促进了农业开放合作。大会期间,山东现代农业高等教育共同体成员单位共同整合省内资源、引入省外海外资源,有组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组织推进科技创新,有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起成立中国—中东欧国家现代农业科教创新联盟,学校正在成为山东省与中东欧合作的重要桥头堡,有力提升了“山东农业”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山东农业大学加快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扎实推进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巩固拓展大会和论坛成果,着力构筑现代农业领域人才集聚高地。
谢谢您的提问。我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博士后赵晓勇。对于我们参赛的博士后来说,博士后大赛不仅是展示科研成果的“练兵场”,更是一个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加速器”。 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我的项目。临床上使用的留置针封管后出现血液反流形成血栓或堵塞,研究发现发生率高达32%,目前行业解决办法是肝素封管或者正压帽封管,但是随着病人活动、正压帽压力减小,病人还是会出现血栓和堵塞情况,这是行业的痛点,目前没有很好解决的办法。在导师于金明院士的悉心指导下,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正压泵,可以持续给留置针一个正压,有效防止血液回流、血栓的形成,真正解决了静脉留置针血栓堵塞的问题,极大程度降低脑血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我们依托“新型防留置针血栓泵”项目参加大赛并获得了创业赛金奖,也正是因为此次大赛,我们的项目得到了各方重视,专业导师为我们进行了多轮辅导,相关园区、投融资机构为我们讲解政策、对接项目。通过大赛,让我们有机会与其他优秀的博士、博士后团队交流切磋,增进了对同行的了解,以大赛为纽带成功与投资方对接,极大地推动了项目转化进程。此外,我的一些同行师弟、师妹也通过大赛人才招引赛找到了对口博士后站成功入站,为他们的下步开展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的项目已完成动物实验及专家论证,进入行业认证阶段,并委托第三方小批量生产。通过大赛的牵线搭桥,河北一家公司与我们达成了投资意向,获得200万元融资,还与青岛一家科技公司签署了300万元订单合同。目前,项目正在办理落地天桥区相关手续,步入了产业化快车道。 在此,我要衷心感谢省博士创新创业大赛提供的优质平台,除了拿到了5万元奖金外,我们的项目负责人还直接获颁“山东惠才卡”,享受山东省内 29 项优惠政策及便利服务,为我们解决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比如,我可以通过职称“直通车”服务,在不受任职和年限限制的条件下直接申报正高职称。还能解决孩子上学、住房保障等很多现实问题。对于获奖并在省内落地的创业项目,还将被纳入 2025年度“山东博士后创业启动支持计划”获得项目经费支持。这些从生活到工作上的全方位周到服务,让我们这些青年创业者倍感温暖。 未来,我们将以此次大赛为起点,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改进产品性能,加快项目产业化进程,尽快完成第一批订单,让新型防留置针血栓泵惠及更多患者。积极参与省、市各项人才活动,当好山东博士后政策的宣传员。
谢谢您的提问。山东自古以来就有尊贤爱才的传统,我们坚持精心引才、悉心爱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服务环境,让人才在山东创业放心、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我们在全国率先构建省级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突出精准高效、保障有力,打造以“山东惠才卡”为标志的“惠才山东”服务品牌。我们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高层次人才服务地方标准,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8个方面进行规范,简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我们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首批凝聚90家机构,同步建立产业子联盟、各市分联盟,打造“1+16+N”的“政府+市场”服务联盟体系,延长人才服务链条。 在优化服务生态方面。一是集成优质资源,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省级惠才卡+16市人才卡”服务机制,实现人才服务省市协同。高层次人才持“山东惠才卡”可享受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人才安居等29项公共服务,以及金融理财、知识产权等45项社会化服务。二是整合服务力量,为人才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服务窗口+服务专员”工作机制,打造立体式、多样化服务场景。在全省设立196个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属窗口,“一窗受理”高层次人才办事需求。建立1.3万余人的服务专员队伍,“一对一”为人才提供帮办代办等服务。三是搭建数字平台,为人才提供便捷化服务。推出高层次人才服务码,建设“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集成人才待遇兑现、人才项目申报等需求事项,让人才享受“一站即达、一键办理”的服务新体验。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更加聚焦服务人才创新创业,升级打造更有温度、更有力度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一是服务内容更精准。即将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聚焦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以及海外人才的不同需求,为各类人才群体提供更加精准的分级分类服务。二是服务方式更智能。全面升级“高层次人才服务码”,建成“山东人才e家”,通过服务事项集成、服务数据共享,打造“全程网办”“免申即享”的智能无感服务体验。三是服务形式更多样。培育壮大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体系,设立人才驿站,开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加速营”,更好地服务人才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