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持续推进引黄济青工程管理提质增效 全力保障胶东地区用水安全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新闻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24-11-19 14:25:54 齐鲁网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定于2024年11月20日(星期三)10:0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水利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持续推进引黄济青工程管理提质增效,全力保障胶东地区用水安全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2024-11-20 10:02:23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水利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崔培学先生,二级巡视员刘长军先生,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马玉扩先生,青岛市水务管理局副局长万光临先生,介绍山东持续推进引黄济青工程管理提质增效,全力保障胶东地区用水安全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崔培学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24-11-20 10:02:52 崔培学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朋友们对山东水利事业的关心支持!今年是引黄济青工程建成通水35周年。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引黄济青工程持续推进运行管理提质增效,全力保障胶东地区用水安全有关情况。

2024-11-20 10:04:33 崔培学

一、工程基本情况。 引黄济青工程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工程,是为解决青岛市及工程沿途城市用水并兼顾农业用水、生态补水而投资兴建的大型跨流域、远距离调水工程。工程自滨州市博兴县打渔张引黄闸引取黄河水,至青岛白沙河水厂,全长290公里,设计年调水规模1.03亿立方米。工程于1986年4月15日开工建设,1989年11月25日建成通水。2014—2020年,为从根本上解决工程进入老化期输水效率和能力下降问题,省委、省政府立项实施了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推动实现工程面貌、运行效率、安全保障等多方面提升。 如今,引黄济青工程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黄水东调工程联合调度运行,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的优化配置,形成“三水四线”调配水格局。

2024-11-20 10:07:32 崔培学

二、工程效益发挥情况。 建成通水以来,引黄济青工程充分发挥优化水资源等方面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赢得了“黄金之渠”的美誉。 (一)供水效益显著。35年来,工程累计引水132.57亿立方米,其中,调引黄河水88.4亿立方米、长江水37.85亿立方米、当地水6.32亿立方米;累计配水93.61亿立方米。为全省44%以上GDP提供了水资源支撑。从供水区域看,工程由设计初期主要为青岛市供水,扩展为供水青岛、潍坊、烟台、威海、东营5市32县市,受益人口超2300万人。从供水时间看,自2015年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联合运行以来,工程年均运行时间超过290天,较通水初期年均运行71天,增长超过300%。从供水规模看,1989年工程调水量为0.67亿立方米,近年来,工程年均调水量达6.44亿立方米,较运行初期增长了近十倍。 (二)生态效益显著。建成通水以来,工程累计补给地下水量超15亿立方米,促进了工程沿线地下水位回升,压制了碱水入侵,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工程美化绿化,宜绿化地绿化率超过98%,有力发挥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三)社会效益显著。35年来,引黄济青工程帮助广北、寿北、潍北等地区85万人摆脱了饮用苦咸水、高氟水的历史,为工程沿线提供农业用水20多亿立方米,扩大改善灌溉面积330余万亩,增产粮食8亿多公斤,有力保证了饮水安全、粮食安全。以今年为例,工程先后为博兴县开展应急抗旱调水11次,累计引水1600余万立方米,为19.68万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支撑,确保了粮食稳产增收。

2024-11-20 10:11:40 崔培学

三、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35年来,我们锐意改革、创新发展,持续推进运行管理提质增效,为保障胶东地区用水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聚力抓好供水能力提升。严格执行调水方案,强化数字赋能支撑,加强多工程、多水源联合调配,全面提升工程运行效率和水资源精准调配能力。持续强化水质管理,全面落实物防、人防、技防措施,确保供水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 二是聚力抓好工程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引黄济青改扩建、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胶东调水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棘洪滩水库增容加固等较大工程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渠首沉沙池综合治理,工程引水、调水、蓄水功能持续完备。 三是聚力抓好工程管理维护。严格落实河长制管理,全面完成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在全国率先推行调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全面实施“管养分离”体制改革,实现了工程管理由条块化、粗放化向系统化、规范化的转变。 四是聚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完成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全覆盖。扛牢水旱灾害防御应有责任,全面落实各项防御措施,有力保证工程安全和群众饮水安全。 五是聚力抓好治理体系完善。修正颁布《山东省胶东调水条例》,健全完善制度体系,积极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创新,加快构建独具特色的调水文化体系,水利部大禹奖等各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引黄济青工程获评水利部“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

2024-11-20 10:11:55 崔培学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职能定位,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抓好调水运行保障。科学制定调水方案,规范调度运行管理,深化数字技术应用,狠抓调水水质管控,加强多工程联合调度,不断优化多水源配置格局,最大限度满足胶东地区客水需求。 二是扎实做好工程管理维护。按照全省骨干水网延伸到哪里、管理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发挥省级水网管理平台优势,深入实施工程标准化管理,持续优化“管养分离”体制,加强河湖岸线保护利用,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切实把山东现代水网管理好、调度好、维护好。 三是积极推进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协调推进省、市、县三级水网建设,着力提高水网运行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深入实施“水网+”行动,加快与现代农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等行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 谢谢大家!

2024-11-20 10:12:16 主持人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4-11-20 10:13:13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刚才主发布辞中提到,工程建成通水35年来,锐意改革、创新发展,持续推进运行管理提质增效,请介绍一下围绕深化改革开展了哪些工作?

2024-11-20 10:16:38 刘长军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深化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35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科学有序推进机构改革。为满足不同时期工程建设与管理需求,我们积极适应管理任务调整、管理范围扩大、服务区域拓展等内外部条件变化,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先后经历了引黄济青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到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管理局,再到山东省胶东调水局、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等多次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工程管理单位机构设置更加合理、定位更加准确、职能更加清晰,为提高运行管理效能、更好履职尽责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持续推进依法调水改革。建成通水初期,省政府颁布了“一布告、两办法”,标志着引黄济青工程管理工作迈入法治化轨道。随着工程管理工作不断深入,我们积极推动 将“一布告、两办法”上升为地方性法规,经过不懈努力,《山东省胶东调水条例》颁布实施,为调水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管理遵循。2022年3月,为适应上位法修正、治水理念演进、机构职能调整、受水区域拓展等方面变化,对《山东省胶东调水条例》进行了修正,补充和调整了适用范围、依法行政、河长制、水费管理等内容,调水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更加完备科学,依法调水管水不断向纵深推进。 三是积极推动供水价格改革。按照保本运行的定价原则,引黄济青工程水价从“两部制”水价,到分口门、分水源、分工程的差异化水价,再到综合水价,先后进行了6次调整,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体系。目前,我们执行的综合水价政策,理顺了省域骨干调水工程价格机制,构建了“一口门一价格、一城市一合同、一个平台收缴费”的管理模式,实现了水费统一收取和分配。 四是全面实施“管养分离”体制改革。通水初期,我们创造性推行“全天候、全方位”管理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工程运行管理需要。近年来,随着工程管护任务增加和标准提高,管护力量薄弱等问题逐渐显现。自2020年起,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425公里明渠、150公里管道暗渠、13级泵站、190多座闸(阀)站实行“管养分离”体制改革,改变了以往30余年“管”“养”一肩挑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工程管理由“自建直管”向社会化、专业化、物业化管理的重大转变,有效解决了基层一线养护人员不足的问题,不断推动工程管护提档升级。同时,推行“管养分离”体制改革以来,安排社会就业岗位800多个,有效地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内需。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24-11-20 10:16:57 大众日报记者

请介绍一下引黄济青工程有哪些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为国内跨流域调水工作提供借鉴参考?下一步在推进现代化调水工程方面又有哪些打算?

2024-11-20 10:21:15 马玉扩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引黄济青工程建成通水35年来,我们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推进工程管理提质增效,重点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希望能给国内跨流域调水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是积极推行标准化管理。坚持工程管理标准化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统筹推进,围绕调水管理工作全过程,逐一完善制度标准,大力实施工程硬件改造提升,开发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全面落实标准化管理措施,2023年,成为全国首个创建、首个申报、首批认定的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调水工程,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全覆盖。 二是强化数字赋能支撑。建成胶东调水工程自动化调度系统,实现工程信息全方位实时采集和调水业务全流程线上操作。建设山东现代水网运行调度平台,实现省内骨干水网工程、重要河流及配套工程关键断面信息的统一采集、分析,为全省水资源调度提供了数字化、智能化支撑。大力实施数字孪生胶东调水工程,调水控制达到分钟级、厘米级,基本实现管理智能联动、风险靠前处置。编制《骨干水网调度信息化建设技术导则》地方标准,为全省各级水网及调水工程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大力实施河长制管理。作为全省首个全面纳入河长制管理的引调水工程,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558人,19个所属单位全部成为当地河长办成员单位。有序完成574公里管理及保护范围划定,数据成果录入省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大力实施输水干线综合整治,累计清理整治问题583项,配合涉河项目审批71项,有力维护了工程权益。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355公里,开创了省内引调水工程创建美丽幸福示范河湖的先例。 四是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立足事业发展需求,着力培养爱调水、懂技术、善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并发挥人才示范带动作用,有力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创新。目前,全系统拥有专业技术人员652人,其中,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130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全省水利人才培养服务管理平台14人,相继荣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3项,齐鲁水利科学技术奖84项,制定各类标准81项,省级以上竞赛获奖近50项,为调水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打造现代化调水工程目标,巩固标准化管理成果,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一以贯之落实河长制管理,持续锻造特色人才队伍,不断提升运行管理水平,推动工程发挥更大效益。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24-11-20 10:21:53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刚才主发布辞中提到引黄济青工程初设主要是为解决青岛市缺水问题而投资兴建的大型跨流域远距离调水工程,请介绍一下引黄济青工程通水35年来对保障青岛市用水安全、优化供水格局、复苏河湖生态、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发挥的作用?

2024-11-20 10:27:28 万光临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青岛是中国北方严重缺水城市,多年平均降雨量687.5毫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86m³,是全国平均值的9.5%,人多水少是青岛市的基本水情。回望青岛发展历程,正是几代人打破经济发展水资源桎梏的奋斗史。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因水源短缺及连年干旱,大沽河连续实施四次应急供水工程,同步实行限时限量供水等措施,维持主城区基本供水。国家和山东省高度重视青岛市缺水问题,1989年11月建成引黄济青工程,缺水局面才得以缓解。多年以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供水60多亿m³,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一是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引黄济青工程通水以来,青岛市客水利用量从零增长至2023年的近4亿m³,城镇用水总量从3亿m³增长到近8亿m³。同期,青岛市GDP从150多亿元增长至1.57万亿元,常住城镇人口从160余万人增长到近800万人,引黄济青工程为促进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13至2019年,青岛市遭遇连续干旱,大中型水库基本干涸,主要河道全部断流,客水成为青岛市主要供水水源,高峰期全市城镇供水总量90%左右为客水,引黄济青工程连续运行时间800多天,成为青岛市保障供水安全的“生命线”。 二是改变青岛市供水格局。随着经济和人口不断增长,青岛刚性用水需求快速增加,用水量不断攀升。一方面引黄济青工程有效解决青岛市资源性缺水问题,客水的调入构建起青岛市“南北贯通、东西互配、主客联调、海淡互补”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客水逐步成为青岛市主要水源,2015年以来全市年平均客水利用约4亿m³,占青岛市城镇供水比例50%以上。另一方面客水辐射区域逐步扩大。引黄济青工程从最初供给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进一步扩大到除莱西市以外的青岛市全域,设计供水能力从30万m³/天提升至71万m³/天,最高日供水超130万m³/天,一泓碧水润泽青岛市千家万户。 三是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引黄济青工程通水之前,青岛本地水源优先保障生活生产用水,生态和农业用水受到挤占。以青岛市“母亲河”大沽河为例,通水之前因承担了城区供水任务,河流超取现象严重,长期断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薄弱。青岛市近年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生态补水工程,推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随着客水输送到即墨、城阳、胶州和平度等大沽河流域区(市),有效置换河道水源,河道断流时间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明显复苏。通过水源置换,进一步将本地水源退还给农业,有效保障了全市粮食安全,助力特色农业发展。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24-11-20 10:28:34 中宏网记者

引黄济青工程调水水源不仅有黄河水,还有长江水和当地水,请介绍一下是如何实现长江水、黄河水与当地水的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的?

2024-11-20 10:31:46 刘长军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刚才,崔厅长提到引黄济青工程与其他省域骨干水工程联合运行,形成了“三水四线”调配水格局。围绕实现多水源的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印发执行山东省《水资源调度管理实施办法》,全面规范加强全省水资源调度管理;编制印发《山东省不同降水年型区域多水源联合调度规程》,充分发挥胶东调水、南水北调等骨干调水工程运行效能,科学统筹调配黄河水、长江水等客水资源和省内雨洪资源,进一步提高全省水资源配置效率。 (二)科学规范编制调水计划。根据批复的长江、黄河水量分配指标和受水市上报的用水需求,综合平衡年度可调水量、年度用水需求计划和工程调水能力,编制骨干水网年度水量调度计划,明确调引黄河水、长江水水量和向各地配水量,确保实现“科学利用当地水、规范用好黄河水、积极使用长江水、统筹留用生态水”的水资源统一配置目标。在调水计划执行中,加强水源和受水市配水比例的动态调整,积极推行长江水、黄河水水量置换,提高了受水市用水保障率。 (三)加强日常调度管理。坚持“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分级实施”原则,将水量配置计划细化到每个分水口门,科学编制运行方案,全面强化调度管理,保证了多水源精确高效配置。一方面,严格执行《调度运行管理办法》,认真落实沟通会商机制,每天推送调配水信息,及时解决调水运行中遇到的突发情况,确保调水工作沟通顺畅、协调有力、运转高效。另一方面,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每个调水季参与值班人员超150人,保证调度指令第一时间执行、设施设备第一时间检查维护、紧急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处置。 (四)落实应急保障措施。研究制定了《极端条件下胶东地区外调水保障应急预案》,明确了极端条件下调水水源、调水线路、调度实施、保障措施等内容,为极端干旱缺水情况下长江水、黄河水和当地水的联合调度提供了依据和支撑。同时,为保障工程冰期运行安全,编制《冰期调度运行方案》,针对冰期运行状况和工程特点,落实保障防范措施,确保了工程安全运行和多水源高效配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24-11-20 10:32:16 新黄河记者

供水保障率和供水水质是调水工作的“生命线”。请介绍一下在保障设备稳定和水质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4-11-20 10:39:28 马玉扩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保障设备稳定和水质安全是实现安全高效调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我们围绕保障设备稳定和水质安全两大方面,系统施策、精准发力,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在保障设备稳定方面。一是加强日常维修养护。健全完善设备维修养护制度标准体系,制定印发《日常维修养护管理办法》等制度及管理标准,明确各类设备日常维修养护内容、频次、标准和要求。加强对设备的巡视检查、定期保养、维护检修,切实做到应检尽检、应保尽保、应修尽修。二是抓好隐患排查整改。以开展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为抓手,聚焦运行管理关键领域、设备管理关键环节,常态化排查风险隐患,通过日常维护和大修岁修,闭环做好问题整改,坚决杜绝设备带病运行。三是用好智慧监测技术。通过数字孪生胶东调水工程,实现对典型泵站、水闸关键设备运行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在掌握设备运行工况的同时,通过模型和大数据分析实时评估设备在线健康状况,优化运行方式,提出维护建议,延长设备寿命。 在保障水质方面。坚持以提供优质水、安全水、放心水为目标,着力构建源头管控、过程管理、终端控制的立体化水质安全保障网络,有力地保障了供水水质安全。一是强化日常管护巡视。工程实行全封闭运行管理,输水明渠段沿两岸设置安全防护网,全线3300余处视频监控全天候、无死角运行,有效阻止非运行管护人员、车辆进入管理范围,从源头杜绝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等污染水质行为。二是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15座水质在线监测站全天候实时监测,设置人工监测断面13处,自建棘洪滩水库水质实验室,并通过地表水检测CMA资质认证,检测指标达29项,为保障水质安全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技术支撑。三是落实生物净化措施。每年向棘洪滩水库投放滤食性鱼苗30万尾,有效减小藻类密度,降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水质常年保持国家Ⅲ类及以上。四是加强应急管理。编制印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现场处置方案》,明确水质污染事件处置程序、处置措施等内容,与公安、环保等部门建立水污染打击防范防治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处置水质污染事件。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24-11-20 10:40:05 文旅中国记者

刚才主发布辞中提到“构建独具调水特色的文化体系”,请介绍一下在推进调水文化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2024-11-20 10:41:08 崔培学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近年来,我们聚焦“构建独具特色的调水文化体系”目标,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抓牢抓实调水理念引导。在35年的调水实践中,我们凝练形成了“爱岗敬业,团结务实;艰苦创业,开拓争先;无私兴业,造福人民”的引黄济青精神,并提出“调水为民,服务发展”的理念,成为了一代代调水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强大精神引领。近年来,我们紧扣传承弘扬引黄济青精神主线,通过投放公益广告、组织媒体采风、文艺作品征集、先优典型选树等方式,大力宣传工程效益、管理成果、经验做法,引黄济青工程入选水利部“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项目,3名同志先后被省委授予“担当作为好干部”等称号,社会公众关心关注调水工作的氛围日益浓厚,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持续激发。 二是抓牢抓实工程文化品位提升。坚持把工程实体作为水文化建设的最好载体,扎实推动调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结合工程特点、功能需求、地域特色,将历史文化底蕴、水利建筑美感、先进设计理念,融入引黄济青改扩建、泵闸站改造提升、渠系美化绿化等工程规划实施全过程,聚力建设花园、果园、菜园、家园、乐园、文化广场“五园一广场”特色基层站所,打造形成了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特色突出的人文景观带,极大提升了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引黄济青工程成功入选第三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 三是抓牢抓实调水文化阵地建设。坚持“软阵地”与“硬阵地”两手抓、两手硬。在“软阵地”建设方面,开通运行官网官微,征集发布“山东调水”品牌LOGO,组织编纂《山东省调水年鉴》,组建调水文化特色团队和工作室,“山东调水”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在“硬阵地”建设方面,建设引黄济青工程记忆馆等小型文化场馆24处,加快推进山东调水主题文化馆等大型调水文化展馆规划建设,成功创建省级水情教育基地、节水实践基地3处,有力地促进了调水文化的传承弘扬。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文化铸水”要求,全面落实《山东省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深入挖掘传承引黄济青精神,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水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实施文化展馆建设,广泛开展调水文化宣传活动,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全方位讲好调水故事、传播好调水声音、展现好调水形象。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24-11-20 10:41:20 主持人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水利厅办公室李峰,联系电话:51767019。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