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解读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指导意见

发布会新闻

​山东“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

记者5月23日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日,我省公布了第一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名单。 [详细]

第一批150个试点示范企业
初步汇总306个备选项目;经专家评审论证、网上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了第一批150个试点示范企业和项目,总投资275.8亿元。 [详细]
强力赋能“十强”产业
这一机制将加速科技链与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对接融合,强力赋能“十强”产业全面起势,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详细]
实施10大智能提升工程
《指导意见》在重点工程部分,紧密结合当前我省重大发展战略和实际,聚焦“十强”产业,提出实施10大智能提升工程。 [详细]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19-05-22 16:25:27 齐鲁网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 2019年5月23日(星期四)上午10:00举行发布会,邀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同志解读《关于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

2019-05-23 10:01:37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今天,我们邀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王万良先生,信息化推进处处长李永华先生解读《指导意见》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新闻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王万良一级巡视员介绍有关情况。

2019-05-23 10:04:15 王万良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媒体记者、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的重要前沿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加强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融合,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省委、省政府积极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抓紧研究建立“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推进机制。为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编制了《关于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将有关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2019-05-23 10:05:23 王万良

一、《指导意见》编制的背景和过程。 受商业模式、技术路线等制约,当前人工智能和产业的融合发展整体处于起步阶段,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先进省市略有领先,但总的看处于同一起跑线。我省具有完备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体系,发展潜力巨大。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推进机制,是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后,我省提出的又一重大创新课题。这一机制将加速科技链与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对接融合,强力赋能“十强”产业全面起势,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按照省里的部署要求,今年年初省工信厅成立起草工作专班启动了《指导意见》的编制工作。工作专班研究了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发展经验及政策文件,仔细梳理了各细分领域全球及国内领军企业,并组织“十强”产业工作专班及华为(山东)、浪潮、海尔、海信、潍柴等重点企业进行了多次座谈,精心起草编制了《指导意见》。期间,分管省领导多次指导提出具体要求,并主持召开了由科研专家、领军企业及省直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研讨会。根据30个省直部门会签、省政府专题会议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多次进行修改和完善。经省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和省委财经委员会第2次会议审议通过,日前,《指导意见》以省政府文件正式印发实施。

2019-05-23 10:11:13 王万良

二、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共分4个版块,包括总体要求、重点工程、专项行动和保障措施。 在总体要求部分,确立了我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提出以提高人工智能产业有效供给能力为根本支撑,以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与人工智能良性互动、融合创新、协同发展为主攻方向,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发挥人工智能作用,为全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贡献新智慧。在工作目标上,立足我省实际提出两个阶段性目标:一是到2022年,初步建成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基于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智能经济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二是到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与“十强”产业融合发展更加紧密,成为全国一流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的产业集群。 在重点工程部分,紧密结合当前我省重大发展战略和实际,聚焦“十强”产业,提出实施10大智能提升工程,通过把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革命成果与我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逐一对接,着力研究破解制约重点产业智能化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每个工程都列出了人工智能对“十强”产业赋能提升和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重点任务和阶段性目标,是《指导意见》落地实施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对5大新兴产业集群,着力通过人工智能促其“快成长、上规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提升工程,重点突破智能芯片、软件等核心技术产品,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自身水平和与“十强”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渗透能力;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提升工程,重点瞄准高质量发展需求、发展智能化技术装备,瞄准未来新能源发展方向、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智能提升工程,重点建设智能电站、电网等基础设施及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运行平台,大力发展智能化新兴功能材料;现代海洋产业智能提升工程,重点围绕经略海洋战略,建设海洋超算和大数据平台,构建海洋综合立体观测网,打造智慧海洋牧场;医养健康产业智能提升工程,重点建设智能医疗体系和智慧医院,开发智能化医疗器械,发展智能化养老基础设施。 对5大传统产业集群,着力通过人工智能促其“提层次、强实力”:高端化工产业智能提升工程,重点建设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综合数据平台,打造智安化工园区,加快化工企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进程;现代高效农业智能提升工程,重点推广应用智慧农业大数据,建设智慧农业园区、智能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文化创意产业智能提升工程,重点发展数字化、个性化作品和产品,开发聊天机器人、撰稿机器人、会议记录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精品旅游产业智能提升工程,重点打造智慧化旅游平台,创建智慧旅游景区、饭店,打造知名旅游电商品牌;现代金融产业智能提升工程,重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产品创新和风险控制,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金融监测预警。

2019-05-23 10:14:35 王万良

在专项行动部分,紧扣任务目标,坚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和推动产业应用并重,提出了6大专项行动:一是融合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重点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计划、打造融合发展创新载体、构建融合创新合作机制;二是智慧经济培育行动,重点发展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壮大一批新市场主体、培育一批智慧产业集群、建设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实施一批试点示范项目;三是产业互联网赋能行动,重点完善产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企业上云、提升“云行齐鲁”品牌影响力;四是智能制造提质增效行动,重点开展“1+N”带动提升行动、实施新一轮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培育一批智能装备首台(套)产品;五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升级行动,重点加快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大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提升高效能计算能力;六是服务保障体系构建行动,重点建立完善融合发展标准体系、资源共享体系、人工智能安全防护体系。这六大专项行动,从夯实研发基础、推动重点突破,到培育生态系统、促进融合示范,再到打造产业集群、加大支撑服务,既立足当前、可操作可实践,又着眼长远、分步骤分阶段,是《指导意见》落地实施的发力点和硬抓手。 在保障措施部分,立足工作实际,分别从组织推进、财税政策、产融结合、人才支撑、开放借鉴等5方面提出了保障举措,以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扎实顺利推进,是《指导意见》落地实施的重要保障。 为确保《指导意见》落地实施,我们对10大重点工程、6大专项行动和5项保障措施细化成74项具体工作,依据部门职能进行了任务分工,分别明确了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 为推动《指导意见》落到实处,根据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厅牵头启动了“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的遴选工作,充分利用市场化的办法和手段确定了第一批150个试点示范企业和项目,并随《指导意见》印发实施。重点在智能产品、核心基础、关键技术装备等领域培育一批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着力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聚焦“十强”产业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新模式及典型案例,着力提升融合发展的质量。

2019-05-23 10:17:27 王万良

三、重点把握的原则。 《指导意见》起草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抢抓机遇。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在产业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期,我们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差距并不大。我们要抢抓先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作用,为“十强”产业赋能,为高质量发展助力。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摆对接融合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着力在关键技术突破、新兴业态融合、智能化水平提升等方面补齐短板、迎头赶上。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摆脱固有模式和传统路径依赖,推出产融结合、试点示范等一批集成创新,力争在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四是坚持精准推进。突出人工智能与“十强”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精准定向分步搞好工程行动,不搞面面俱到,确保务实可行。 《关于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的印发实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采取多项措施推动《指导意见》落到实处。一是强化组织协调。建立“十强”产业与人工智能协调推进机制,按需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对重大问题、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的协调和督导,推动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落实任务。建立“十强”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产业联盟和专家库,积极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凝聚各方力量,整合优势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撑。二是夯实产业基础。把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作为重点,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夯实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扎实做好推动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发展等基础性工作,让传统行业的企业首先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真正具备+人工智能,智能化转型的基础和条件。三是加强对接交流。重点梳理我省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人工智能需求及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产品及方案供给能力,采取召开供需对接“牵手”等方式,促进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同我省“十强”产业的深度融合。 新闻界的朋友们,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的挑战并存,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加快融合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借此机会,恳请大家多关心、支持我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深入宣传报道,为《指导意见》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推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2019-05-23 10:17:50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19-05-23 10:18:15 中新社记者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据了解,山东这次出台的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是全国首个“智能+”省级政府文件。请问,山东省在推动“人工智能+”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具备哪些优势?

2019-05-23 10:23:16 王万良

近年来,我省围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出台了《山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我省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重点及措施;二是推动海尔、海信、浪潮、歌尔、神思等五家龙头企业联合省物联网协会,共同发起成立了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目前已吸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基金机构等会员单位120余家,并与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建立了联络机制。三是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海尔集团的“智慧家庭开放创新平台”等8个项目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康平纳集团的“筒子纱染色智能工厂”等74个项目进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15家企业积极参与工信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 总体上看,我省人工智能产业依托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在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一是产业初步发展,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人工智能产业四大领域,我省均有涉及。智能产品方面:海尔集团的智能家居,海信集团的智慧交通、智能辅助诊断、海天智能的脑机互联康复机器人等重点产品在全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核心基础方面:神思电子的图像识别、歌尔股份的声传感器、浪潮集团的云服务器,以及部分专用芯片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智能制造方面:海尔集团、酷特集团、歌尔股份等一批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以及宝佳自动化、哈工大(山东)机器人等一批智能制造装备生产商,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支撑平台方面:海尔集团牵头建设的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浪潮集团牵头建设的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已经建成,省科学院在人工智能领域具备超级计算、标准研制和产品检测能力。济南、青岛、潍坊、烟台、威海5个市人工智能产业初步形成聚集态势。 二是制造业基础良好,为人工智能提供了融合发展基础。我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较快,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硬件和软件基础。现阶段,传统制造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主要立足大中型企业,而这与我省大型企业数量多、实力强、装备基础条件较好的情况相契合。同时,我省大力推动“企业上云”“设备上云”工作,截至目前推动10万多家企业上云,使制造业具有了一定的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为下一步进行人工智能提升、实现两化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海量产业数据,将对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大数据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与人工智能企业交流中,不少企业家提出了“不要资金要数据”的说法。我省人口众多、产业规模大,在教育、医疗、金融、流通、城市管理、制造业提升等领域,都拥有庞大的数据,同时,我省积极推动“数字山东”建设,政务、医疗、交通等数据的上云工作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必将有力支撑我省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发展。 这次“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指导意见出台后,将会在以融合促发展方面,为人工智能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有力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形成产业新优势。

2019-05-23 10:23:40 大众日报记者

刚才提到,发展工业互联网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请问,我省在推动工作互联网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2019-05-23 10:27:39 李永华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是顺应技术、产业变革趋势,加快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人工智能+,实现产业智能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我省围绕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等相关产业发展,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营造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开展工业互联网系统培训、举办工业互联网峰会论坛等活动,全面提升各界对工业互联网的认知水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我省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二是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我省相继建成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好品山东”网络营销管理服务平台、山东工业云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海尔COSMOPlat、浪潮工业互联网入围全国重点支持的8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启动实施了“个十百”产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目标是利用三年时间,聚焦我省重点发展的“十强”产业领域,培育建设1家以上省产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10家以上跨行业跨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100家以上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相对完整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并基于平台开展大范围、深层次的数据采集、边缘计算处理、大数据处理等,实现产业优化新模式。今年我省第一批29家平台也已确定,省财政也将给予资金奖补。 三是全面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建平台不是目的,关键是用好平台。我省通过不断健全政策、工作和市场推广三个体系,加快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我们在全国首创云服务券理念和“三个一点”的补贴制度,成立了多部门参与的联合办公室,组建了企业上云服务联盟,率先开发了联接全省各县(市、区)工信、财政部门及广大企业的上云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了“云行齐鲁”等系列活动,推动全省上云企业超过10万家,节省企业信息化投入超过20亿元,全面提升了我省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的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下一步,我们一要加快推动出台《我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更好的引导工业互联网发展;二要深入推动实施“个十百”平台培育工程,不断强化工业互联网产业支撑;三要全力打造“云行齐鲁”区域品牌,加强典型推介和舆论引领,营造企业上平台用平台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势,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强省建设。

2019-05-23 10:28:08 齐鲁晚报记者

指导意见同时公布了第一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名单,请问,这批名单是怎么确定的?

2019-05-23 10:31:53 李永华

为确保《指导意见》落到实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启动了“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的遴选工作。我们充分利用市场化的办法和手段,确定了具体的遴选标准及办法,通过“十强”专班推荐、各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以及企业通过产业联盟直报等方式,我们初步汇总306个备选项目;经专家评审论证、网上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了第一批150个试点示范企业和项目,总投资275.8亿元。其中:人工智能产业方向项目30个,总投资14.3亿元,重点在智能产品、核心基础、关键技术装备等领域培育一批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着力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融合发展方向项目120个,总投资261.5亿元,聚焦“十强”产业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新模式及典型案例,着力提升融合发展的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和推广力度,发挥最大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我们针对我省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提升需求进行了全面梳理,将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革命成果与我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逐一对接,理清融合发展的路线图,适时筹备召开企业供需对接大会,重点推动我省重点行业企业和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的供需对接,着力解决制约产业智能化发展的瓶颈。

2019-05-23 10:33:08 齐鲁网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化推进处李元广,联系电话:86126236。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