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新中国成立70来山东教育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新闻

山东教育学生资助“三个全覆盖”

今天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山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第八场系列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山东教育70年发展有关情况。 [详细]

年财政投入资金增长60.3%
2012年以来,山东省学生资助财政投入资金累计318.8亿元,资助学生(幼儿)累计12309人次。年财政投入资金从2012年34.8亿元, [详细]
博士授权点164个
0年我国教育经历数次调整,如今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2016年,我省率先启动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基本搭建起我 [详细]
全省在校生总数1834万多人
据了解,截至 2018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45所,普通小学9674所,普通初中3051所,普通高中620所,中等职业 [详细]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19-09-25 18:24:31 齐鲁网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19年9月26日(星期四)上午10:00召开山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邀请省教育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教育70年: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有关情况。

2019-09-26 10:03:08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山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邀请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黄琦女士,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关延平先生,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高磊先生,职教处处长梁斌言先生介绍“山东教育70年: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黄琦副厅长绍有关情况。

2019-09-26 10:07:21 黄琦

70年来,山东教育事业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2018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9.2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6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1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89%。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普及化水平均保持高位,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阶段,山东教育已构建起基本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教育迅速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此后,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和探索,其间也遭受过严重挫折,走过光辉而曲折的历程,但整体而言,山东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依然匮乏,“没学上”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 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山东教育遵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科教兴鲁”的战略方针,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其间,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高等教育规模得到有效扩展,2000年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温饱型”教育成为一种常态,“有学上”在山东得以普遍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惠民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山东教育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城乡义务教育迈向一体化均衡发展,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今天老百姓“上好学”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截至 2018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45所,普通小学9674所,普通初中3051所,普通高中620所,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398所,特殊教育学校 149所,幼儿园20231所,在校生总数1,834万多人,教职工近120万人,办学规模和在校生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2019-09-26 10:13:53 黄琦

一、教育民生大幅改善。 教育是民生之首。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教育民生大幅改善。 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十八大以来,我省着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先后组织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加强学前教育资源建设,累计投资300余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万余所,新增学位200多万个,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对比2012年数据,全省幼儿园由17530所增加至20231所,增长15.4%;在园幼儿由251.86万名增加至307.55万名,增长22.1%,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由67.3%提高至89.24%,实现了由“幼儿托管”向科学规范的“学前教育”转变。 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教育基础较为薄弱,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的得不到有效保障。1949年,全省仅有普通初中66所,在校生3.89万人;小学2.74万所,在校生19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70年来,山东省义务教育经历了从建立、完善、巩固、提高的一系列巨变,特别是1986年《义务教育法》实施后,全省义务教育覆盖面、入学率、巩固率持续提高,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证。2018年,全省中小学布局趋于优化,小学教育在校生增长到725.97万人,是建国初期的3.76倍;初中教育在校生增长到345.72万人,是建国初期的88.87倍。 137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评估认定,实现了“满堂红”,成为整体通过人口最多、县(市、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山东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创新实践》典型经验于今年入选由中央组织部组织编选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丛书。 义务教育“乡村弱”“城镇挤”得到有效破解。我省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农村中小学图书配备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薄工程、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工程等。其中校安工程和全面改薄工程累计投入资金850亿元,新建、改建农村中小学校舍7183万平方米。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需要改造、维修的破旧校舍和危险房屋占50%以上,目前已全部达到安全标准要求,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工程,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120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437所,新增学位270多万个,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由2014学年度的19.77%降至6.69%,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 教育弱势群体得到全方位关爱。我省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推进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公费教育,初步构建起医教、康教结合的服务体系。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得到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重点村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室实现全覆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得到基本保障,随迁子女在公办中小学校就读的比例达到92%。

2019-09-26 10:21:02 黄琦

二、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招生考试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各项改革措施平稳落地,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招生录取机制、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优化教师管理及培养培训、创新社会力量办学体制、构建社会监督体系等方面,系统设计,部门联动,市域统筹,整体推进,出台了20余个配套文件,有力推动了基础教育全面提质增效。实施基础教育“十大行动计划”,高中课程改革、选课走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全面推开,高中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作为国家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稳健起步,初步构建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建立起支持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制定50多个政策文件,建立30多项制度,涵盖考试招生、人才培养、“双师型”队伍、校企合作、办学制度、保障机制、管理体制等,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成一批全国一流职业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试点,有3所学校获得批准,占全国批准学校数的1/5。全省职业教育开设专业600多个、专业点6000多个,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全省职业院校每年为社会培养输送近60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主体力量。2018年,山东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中的总成绩均位居第一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46项,位居全国第二位,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全国首个中等职业教育特等奖。2019年,山东入选全国首批职教改革成效明显省份。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2016年,我省率先启动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基本搭建起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政策框架。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推进科教融合发展,整合泰山医学院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整合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成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筹建康复大学,全省博士学位授权点达到16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28个,有本科专业共377种,布点数3408个,近三年有37个本科专业实现了布点从无到有的突破,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不断提高。加大“双一流”建设力度,立项建设省一流学科46个,6所高校进入ESI中国大学综合排名前100名,21所高校的7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前1%。提高科技创新能力,2018年,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7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58.3%。高校主动对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意识明显增强,各校相继出台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贯彻落实行动方案。2019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对未来十年山东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标志着我省高等教育进入以追求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时代。

2019-09-26 10:27:51 黄琦

三、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加强。 一是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省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验区,在中小学教师编制和补充、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高校人员控制总量和岗位管理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显著成绩。近3年,全省新增教师12.87万人,较好地解决了师资短缺难题。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将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累计交流轮岗校长、教师14.84万人次,城乡师资配置得到优化。深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全省16市全部完成校长职级认定和聘任工作,初步建立起以职级制为核心的校长管理体制。实施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乡村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大幅度提高教师职称岗位比例,各项惠师政策逐步落实。深化高校岗位管理制度改革,按生员比计算岗位总量,实行动态调整,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加强高层次人才建设,全省高校院士、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达到835人,相比2012年增加了约2.6倍。山东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和经验,赢得了广泛肯定,在全国教育大会作为5个发言省份之一进行典型发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案例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教师队伍建设的山东模式“10条经验”,被教育部推荐各地学习借鉴。 二是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力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了各教育阶段生均拨款制度,不断加大教育专项投入,努力拓展教育经费筹集渠道。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加,经费保障体制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2018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634.93亿元,比2012年的1667.62亿元,增加967.31亿元,增长58.00%。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2169.87亿元,比2012年的1406.48亿元,增加763.39亿元,增长54.28%。 学生资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学生资助制度体系经历了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再到全覆盖的发展历程,学生资助制度不断健全、资助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资助工作内涵不断丰富,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撑起了一片蓝天,践行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学生资助基本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各个教育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2012年以来,我省学生资助财政投入资金累计318.8亿元,资助学生(幼儿)累计12309人次。年财政投入资金从2012年34.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7.7亿元,增长了60.3%;年资助学生(幼儿)从2012年的1032万人次,增长至2018年的1169万人次,增长了13.3%。 70年来,山东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巨大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制度优势。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续写教育奋进之笔,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奋斗。

2019-09-26 10:28:12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19-09-26 10:28:51 中国教育报记者

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乡村弱、城镇挤” 成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请问山东省是如何破解的?

2019-09-26 10:38:40 关延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实施、乡村提升、城镇扩源”的思路,聚焦“地”“钱”“人”关键因素,在农村启动“全面改薄”工程,在城镇启动“解决大班额”工程,全力破解“乡村弱、城镇挤”难题,推进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首先,三级统筹解决“地”的问题。一是完善工作机制,设立绿色通道,两项工程涉及需要新增用地指标的,由省、市、县三级统筹保障,确保学校建设用地应保尽保。2015年以来,省级层面累计统筹新增用地指标30000亩以上。二是在编制年度用地供应计划时,新增挖潜的用地指标优先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三是面对短期内教育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难题,指导各地通过梯次补位办学、盘活闲置资源等方式,腾出土地用于学校建设,有效缓解了学校建设土地指标紧缺的问题。 其次,多措并举解决“钱”的问题。一是“增”财政投入。“全面改薄”工程开始后,省级财政5年拿出71.6亿元进行支持。化解“大班额”工程中,省级财政已安排以奖代补资金42亿元,支持引导各级财政投入资金约300亿元。二是“减”收费支出。省财政、发改等部门联合出台政策,对所有中小学配套建设项目,免收2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收或免收11项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三是“挤”政府债券。针对解决“大班额”工程建设资金缺口的问题,2018-2019年,在地方政府债券中“挤”出230亿元用于支持工程建设,极大缓解了筹资难题。四是“保”资金效益。在财政资金分配上,坚持向薄弱地区、向乡村学校、向困难群体倾斜,保障了“最薄弱”环节发展需要。针对农村学校运行困难实际,我省在国家“农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政策基础上进行升级,对超过100人不足2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200人核定公用经费,确保了学校正常运转。 第三,创新政策解决“人”的问题。一是创新编制管理,突破教师编制“瓶颈”。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每三年核编一次。对班额较小的学校按班师比核编,对寄宿制学校和育龄女教师较多的学校核增5%编制。加大区域调剂力度,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超过原有总量的,省、市、县三级统筹解决。对满编超编、但结构性缺员的学校,通过重新核编、完善核编方式、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县域内统筹解决等方式,为中小学增加可用编制3.5万名。近3年,全省共补充教师11.51万名。二是实施县管校聘,推动师资配置“均衡”。在全国率先整体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教师由原来的“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县域内教师交流轮岗、跨校竞聘、学区走教普遍开展。2015年以来全省交流轮岗教师13.98万人,其中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交流3.58万人。三是强化师资保障,补齐乡村教师“短板”。加大乡村学校优秀教师补充力度,实施省属高校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2016年至2019年已招收公费师范1.7万名。每年安排1.4万名师范生到乡村学校实习支教,财政每人每月发放400元生活补助。加强乡村教师待遇保障,实施乡村教师“两贴、两房、体检、荣誉、特岗、提高、倾斜”的惠师政策“组合拳”,提高乡村教师岗位职业吸引力。今年,在初中、小学分别按2%、1%比例,增设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为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成长发展拓展了空间。 今年7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印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第一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为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也将制定山东省具体实施方案,适应“有学上”到“上好学”需求的转变,在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德智体美劳培养体系、强化课程教学管理、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健全教育评价体系、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等方面出实招、硬招,打造“组合拳”,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

2019-09-26 10:39:06 大众日报记者

保障残疾儿受教育权利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请介绍一下,我省在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方面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2019-09-26 10:49:47 关延平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我省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要求,遵照特教特办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夯实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展特殊教育责任,完善特殊教育发展机制,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办学体系,特殊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8年,全省共有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149所,在校生30473人。 —、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受教育对象覆盖所有类型残疾儿童少年。坚持“全覆盖”“零拒绝”,特教学校招生对象从传统意义上的三类(视障、听障、智障)扩展到所有残疾类型。二是特教学校布局更加完善。全省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全部建有特教学校。市级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具备招收所有障碍类型残疾学生的能力,实现市域内视障、听障学生集中就读;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全部转型为培智学校。青岛市成立省内第一所公办自闭症儿童教育学校——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三是随班就读规模不断扩大。全省随班就读学生达到10546人,5人以上随班就读的学校全部建有资源教室,全省已建成资源教室514个。四是送教上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对确因身体原因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学生开展评估,“一人一案”制定送教方案,科学实施送教服务。 二、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鼓励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增设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目前全省在园残疾儿童4559人。二是积极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使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学生都能接受适宜的中等职业教育,帮助残疾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目前,面向本省招生的盲人高中、聋人高中及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共17个,全省高中段残疾少年2486人。三是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支持高校增设适合残疾人学习的相关专业,增加招生总量,目前在校残疾大学生2216人。 三、特殊教育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省教育厅印发《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启动实施特教学校建设提升工程,特教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完善,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8000元,比国家高出2000元。二是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省委编委出台《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不断圹充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确定6所高校培养特教师资,中国康复大学落户青岛,筹建工作全面启动。实施特殊教育公费师范生培养工程,定向培养500名“师范教育+医学教育”特教教师。三是特殊教育专业支撑体系逐步健全。市县两级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163个,负责对适龄残疾儿童进行科学评估,并提出安置方案,保证所有残疾学生接受适宜的教育。依托济南大学成立山东省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市、县两级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12个,为服务区域提供特殊教育指导和支持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完成2020年既定目标任务,指导各地进一步办好特殊教育,提升特殊教育水平,推动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

2019-09-26 10:50:17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学科建设是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板,我省在推动一流学科建设突破方面,有什么具体考虑和措施?

2019-09-26 11:00:12 高磊

学科建设水平不仅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更是一个区域高等教育水平的显性标识。因此,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高校学科建设作为推动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常抓不懈。也正因此,我省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成为了社会关注高等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 客观讲,我们说山东是高等教育大省,基于三个方面的认识:一是普通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共有145所;二是在校生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有230多万人;三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89%,跻身全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第一阵营。但我们还不是高等教育强省,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高校综合实力和学科竞争力还处于国内中游水平,高水平大学和标志性学科数量少,这也是今后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2016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我省“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一流学科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共投入31个亿,立项建设了46个学科,取得了明显成效。刚才黄厅长已经说过,截止2019年9月,我省高校进入ESI前1%的学科数达到了72个,与2016年比较,净增29个,其中省属高校净增28个,总数达到43个(两番多)。2017、18两年,我省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2项,占全省获奖70.6%;获得省科技奖励136项,特别是在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中,高校获奖50项,占比82%,充分发挥了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创新研究的主力军作用。2018年,我省高校引进国家级人才73人,其中海外背景人才38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462人。 今年4月,省里又出台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打造一流学科,推进一流建设的要求,目的就是要打造高峰,树立品牌,进一步增强我省高校学科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目前,我们正结合研究学科建设十四五规划,落实这一要求。初步考虑,未来我们要推动高校学科建设从“顶天”和“立地”两个层面上实现突破。一是在前期省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启动高峰学科建设计划,直接对标国家一流学科立项标准和国家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培育、奖励等强化建设措施,争取在国家一流学科增列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新突破,建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峰学科和品牌学科。二是面向我省经济建设主战场,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和新兴交叉学科,打造我省学科高原,直接服务“八大发展战略”需求。

2019-09-26 11:01:00 齐鲁晚报记者

近段时间,高职扩招备受关注。从省教育厅对外发布的情况看,社会各界报名踊跃,报名人数达到9万之多。扩招结束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培养。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农民工、农民和在岗工人,大多已经离开校园多年。如何让他们真正学得一技之长,顺利完成学业,是学校必须面对并且要解答好的一道现实性难题。请问我省打算采取哪些措施?

2019-09-26 11:06:05 梁斌言

高职扩招,将让更多的人圆大学梦,开启更加精彩的人生,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送来的“大礼包”,也让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建设学习型社会迈出实质性步伐。如何把好事办好,在招得来的同时,实现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受欢迎,我厅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扩招和学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提出10项措施,确保高职扩招做到“五个有”,即入学有基础、教学有标准、培养有质量、就业有优势、发展有前途,真正做到“质量型扩招”。比如,针对生源的多样化,要求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实施分类教学,确保课程不少、学时不减、标准不降、质量不低。再如,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实施分类管理,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期、弹性学时;严格纪律管理,如实记录学生学习和日常表现并作为考核评价依据。又如,加快建设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健全教材选用制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资源;坚持分类施教、因材施教,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还有,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将平时学习、参加学习讨论、完成作业等情况等纳入考核,对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生,经科学评估,计入本人学业学分;鼓励支持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学徒制培养、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强对各相关院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过程性监管,建立检查抽查制度,对相关学校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开展随机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凡是不按规定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予以严肃查处。

2019-09-26 11:06:51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教育厅新闻中心王占波,联系电话:81916632。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