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齐鲁时代楷模”殷树山:入了党,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辈子

来源:山东典型发布

2018-05-26 02:46

发表于山东

点击「山东典型发布」快速关注


编者按:殷树山,1926年出生,2017年8月22日去世。他是社区服务的模范,同时也是位慈善济贫、和睦邻里等的道德模范,成为“威海好人”代名词的老党员,一辈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的忠诚和对群众的挚爱,留给人们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感怀。为弘扬殷树山不忘初心,永葆党员本色的精神,齐鲁网、闪电新闻客户端推出系列报道《一位老党员的本色》。



点击看视频△

“入了党,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年轻时,他参加革命,保家卫国,离休后,他扎根社区,无私奉献。他是社区的义务清扫员、绿化员、治安员、巡逻员、宣传员和党建指导员。这些别人眼里的“闲事”,他一干就是28年。他就是威海市塔山社区有71年党龄的老党员殷树山。


闲事“管”了三十年 小书屋里接力传递爱心



从1981年住进同心路5号楼起,殷树山和老伴就把社区里的杂事几乎全包了。夫妇俩早上一出门,便一人一把扫帚清扫小区道路。下雪时,老两口凌晨3点就起床,脚上绑上麻绳以防滑倒,一点一点地清扫,赶在孩子上学、大人上班前扫出一条干净的路。



威海的冬天雪很大,每到大雪封门时,老人就会打电话给大儿子,从他的菜地里运来数千斤大白菜,冒着雪给社区里身体有残疾的老人和孤寡老人送过去。塔山社区是一个老小区,孤寡老人较多。同样身为老人的殷树山夫妇主动承担起照顾社区孤寡空巢老人的重任。“我是共产党员,心里装的就应该是老百姓的疾苦。”逢年过节,殷树山老两口都会准备饺子、粽子、巧果、月饼等相应节令食品,给社区里的孤寡老人挨家挨户送。



1998年,为了给居民提供一处读书看报的文化场所,在殷树山的倡议下,塔山社区居委会收回对外出租的门面房,立了社区书屋。殷树山和刘彩凤顺理成章地成为义务管理员,不足20平方米的小书屋,成为两位老人服务社区、开展党建工作的根据地。老两口自己动手做书架,还从家里搬来沙发桌椅,自费订阅了十几种党报党刊。


为方便社区居民阅读,无论刮风下雨,夫妇俩每天定点开门,备好糖果茶水,从未间断过。渐渐地,社区居民爱上了这个小书屋,到书屋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塔山书屋不仅是老年的聚集地,还是义工队伍的爱心接力站。在殷树山夫妇的带动下,学生们越来越多地加入义工队伍,跟着殷老夫妇看望社区独居老人,去福利院做义工等。


老夫妻生前捐款百万 去世同捐遗体


1951年,25岁的殷树山从部队转业,遇到一个连写字的石板都买不起的男孩彭寅生。他决定资助这个男孩上学,一坚持就是十几年。后来,彭寅生顺利地考入了北京大学。这是殷树山公益之路的起点,此后的60多年里,他和老伴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



威海市档案局的档案室里,如今保存着殷树山夫妇历年来的捐款、汇款收据,每年至少有十几张。2008年2月,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捐1000元;2009年5月,汶川大地震捐4500元;2010年,南方六省旱灾、青海玉树地震,捐3000元;2012年,资助哈工大“萤火虫”赴湘西实践团1000元;2015年,捐助照顾植物人丈夫的市民刘女士1000元……据粗略统计,这对普通的老党员一生中各类捐款总额达100多万元。“谁都有困难的时候,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殷树山生前说,只要我有能力,就会一直做下去。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殷树山的大儿子殷汉文发现,尽管父亲每月退休工资9000多元,母亲每月4000多元,父母所有的存折都已清零。


听说殷树山不断地捐资助人,不熟悉他的人以为他很舍得花钱。熟悉他的邻居、亲友却知道,他对自己的生活节俭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夏天一件灰色的确良衬衣,冬天棉衣外罩一件中山装。殷树山的家是老式楼房,光线昏暗。最大的一间向阳卧室让他当成了档案室,两大排档案柜里曾盛满了他几十年积攒的报刊杂志等档案资料。家里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台电视、一台冰箱,沙发、桌椅等都用了几十年。




2017年4月22日,87岁的刘彩凤因病辞世;四个月之后的8月22日,殷树山追随相濡以沫一辈子的老伴而去,享年91岁。按照生前约定,这两位温暖城市几十年、已成为“威海好人”代名词的老党员,在同一个地点捐献了遗体。“遗体捐献给国家或者医务工作者,讲课或者什么,可以服务一辈子。”



来源:山东典型发布

山东典型发布

阅读量:76.2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38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