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

来源:人民网

2018-06-01 02:39

发表于山东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开展“法律门诊部”进驻社区活动,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上门“就诊”。图为近日律师在“法律门诊部”为社区居民解答涉法问题。 王应举摄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并做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等一系列重大部署。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党的十九大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部署,指引全党全国全社会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懈奋斗。 强起来的中国人更崇尚法治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重大论断对准确认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方位、历史任务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日益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等聚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卫东说,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情况下,已经开始从注重生存需要转化为更注重发展需要,从注重物质需求转化为更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更深的参与感,更高的安全感,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近年来重大舆情事件中可以看到人民群众对法治日益增长的需要。”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公诉二处处长王勇说,人民群众不仅关注民警执法程序是否合法,还关注人格权保障是否到位;不仅关注身边安全秩序,还关注环境安全问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回应群众关切,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意义深远,这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摆脱国家兴亡的历史周期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建设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以实际行动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刘坤轮说。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认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就更加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靠法治凝聚改革共识、分担改革风险、推动改革深化。 “解决我国突出社会问题需要厘清矛盾、化解纠纷,全面依法治国将发力于此;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各国在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思想可交流、行为可预期,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依法治国将助力于此。”付子堂说。 法治国家建设站上新的台阶 法治兴,国家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成为“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全面发力提升了全社会对法治和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水平站上了一个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司法改革力度最大的一个时期,司法改革硕果累累,我国不断提高人权司法保障水平,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人身、财产的安全感。事实证明,只有法治才能平等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付子堂说。 在付子堂看来,员额制推动了司法的专业化,改变了以往“法官检察官泛化”的局面,85%以上的司法人力资源配置到办案一线,办案力量比改革前普遍增加20%以上;完成巡回法庭总体布局,拉近了人民群众与最高法的距离,也为未来改革做了铺垫、打下基础;立案登记制让司法机关的大门为群众而开,让司法资源在满足群众司法需求中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司法机关的人民性。 过去五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201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将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设定为总体目标。 “各级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决策、简政放权、严格执法、优化服务,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王青斌说,在完善行政决策程序上,目前已有17个省级政府和23个较大的市政府出台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规章。此外,全国还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国共有公职律师1.25万多人。 刘坤轮介绍,在普法方面,过去五年,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内容的普法体系,以重点对象带动全民普法的普法路径,以主题普法日为载体的多形式普法活动,以关键人群为对象的多层次覆盖人群,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大幅度提高。 全面依法治国面临许多新形势新挑战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应该看到,全面依法治国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许多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 “政府政务诚信建设还有待加强。比如,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时,政府对企业家承诺较多,而企业家投资后,由于政府人事变动,原有的承诺没有兑现,导致企业损失,地方的就业、税收也受到较大影响。加强法治政府、政务诚信建设,不但对依法治国有重要作用,对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经济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北京京师(天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殿学说。 对于立法的不足,王殿学认为,一些领域的立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比如,立法禁止虚假诉讼,但处理虚假诉讼的门槛仍然过高,现实中,不少案件仍然存在虚假证据问题;立法禁止腐败,但现实中变相腐败的现象很多,而现行立法又没有明文规定为违法;又比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一些省份在实际操作中就分别按目的犯和行为犯对待,导致同案不同判,这有待于税收征管法的修改完善。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如何更好地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如何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弘扬法治文化,完善制度供给、规范权力运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执政能力,根除信权不信法、信访不信法等现象,还需要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江苏省连云港市副市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永生说。 司法体制改革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公平正义,但在陈卫东看来,造成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足的问题尚未根除,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当前,法治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仍无法满足人民对公正司法的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对党和国家在法治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司法体制改革也必须进一步深入推进,积极落实改革措施、有效巩固改革成果,确保全面依法治国这场国家治理的革命取得全面胜利。”陈卫东说。 用十九大精神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为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思想力量。 “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不仅要努力满足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等群体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要关注他们的权益保障。在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专业机构能够及时有效依法维护他们的权利,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主任佟丽华说,“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公益法律服务的律师,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练好本领,提高办案能力,更好维护相关群体的合法权益。” “法治政府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府,更是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运转的政府。规范重大行政决策,是将权力装进制度笼子的必然结果,只有规范了重大行政决策,我国的法治政府才能建成。”王青斌说,国务院法制办今年已就《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当前,我国就重大行政决策进行中央立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充分汲取地方立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立法,是必要的举措。 王永生说,“作为基层公安机关,应当在弘扬法治精神上做‘加法’,推动法治教育和法治实践有机融合;在规范权力行使上做‘减法’,坚决消除权力寻租空间,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在阳光下运行;在推进改革创新上做‘乘法’,主动拥抱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放大执法为民、法治惠民质效;在实现公平正义上做‘除法’,坚决清除‘害群之马’,让每个人在每起案件、每个执法环节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的十九大决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有了这样一个领导小组,可以更好地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可以统一全国人民在依法治国方面的认识、思想和意志,形成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强大合力。”安徽安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章松说。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党全国全社会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法治护航“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版式设计:沈亦伶 制图:李姿阅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01日 18 版)

来源:人民网

新时代

阅读量:35.7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18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