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外遇上临沭柳编……

来源:齐鲁网

2018-06-16 21:06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6月16日讯 临沭县是中国柳编之都、全国最大的柳编产业基地、国家文化重点出口重点基地、柳编文化的重点发源地。15日,“百名留学生感知山东行——走进临沂”活动来到“柳编之都”临沭县,感受传承一千余年的传统手工艺魅力。

柳编制品琳琅满目 留学生感受清新柳风

来自Sudan的留学生Elsadig Mnki说:“没想到这里的人们可以把柳条做成艺术,刚才我们看到一只柳编的大公鸡,编的比画的还逼真,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艺术品,他们的手艺太棒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琳琅满目的柳编作品涵盖了生产、生活、家居、装饰等多种品类,编织原料和技法也更倾向于时尚、绿色和生态特色,更多突出临沭的文化品牌,在编织技法和创意设计开发能力上不断创新,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前来参观。

临沭柳编是产自山东临沭县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已有1400年的历史。该县白旄镇柳庄的植柳编柳最早见于唐朝初年。临沭县为弘扬柳编文化,促进柳编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柳交会,每一届都有新亮点、新创意,主要展示县内柳编文化创意企业及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代表作品。

临沭县柳编艺人介绍,“相比往年来说,我们所设计的产品更有艺术性、时尚性、国际性,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深受大众喜爱,人们可以把柳编制品当成一件艺术品,放在家里摆放。”

传统柳编技术不断创新

“编制柳编的过程中,返工次数也很多,尺寸不合适就得拆开再编。”柳编艺人们现场为留学生们展示了他们高超精湛的手艺。只见看似粗细不等的柳条,在他们的手中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十分听话。很快,一个花篮就略见雏形。

柳编艺人边操作边讲解着编制技巧,留学生们跟着老师们边制作,边摸索。在艺人的悉心指导下,留学生们学会了择柳条、串底、绞心、盘底、插锵、锁边等基本技能,不一会的功夫中国结、手环、耳坠、项链、戒指……一个个简单易学的柳编作品逐一呈现在大家面前。

“传统的柳编技术样式比较单一,无非就是编筐、斗、簸箕等产品供人们生产生活使用的工具,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柳编艺术的创新实践也在不断进行。”在场的手工艺工作者说,现在,柳编制作的样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像小的摆件、挂件,都是年轻人比较喜欢的。此外,传统的柳编普通采用的就是本色,现在,他们还会给编好的作品上色,有时还会根据订单要求刷上亮油,这样的柳编制品会更加坚固、耐磨、耐用。

小小柳条编织幸福梦

现在,柳编产业已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民致富的阳光产业。临沭县朱村结合当地群众的特长和资源,建起了柳编加工车间。朱村不仅有了园区、有了规划,为了尽快让村民增收,让园区产生效益,当地县、镇两级扶贫办还帮助协调资金300万元配套建设了园区办公室、气象站、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农产品交易中心等设施,为园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和后勤保障服务。

记者了解到,临沭县按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和龙头大户连农户或基地的模式,全面实施柳编致富工程,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柳编企业一方面吸收农民进企业务工,另一方面在农村设立加工点,让农民实现就地转移就业和居家灵活就业,全县已有2万多农户脱贫致富。

“种植杞柳喜洋洋,一亩能抵三亩粮”“学会柳编这一行,三到五年盖楼房!”直到今天,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民间仍然流行着这样的谚语。如今的临沭柳编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工艺,而是作为一种文化产业闻名天下。

一根柳条写出来的大文章,不仅承载了近千年的编织文化,更是帮助普通百姓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在手指翻飞间,获得了近百名留学生的连连称赞。

来源:齐鲁网
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临沂大小事

阅读量:28.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2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