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约!他们的故事,讲述着中俄友好的深情厚谊

来源:新华社

2018-09-12 08:20

发表于山东

九月的叶马尔湾深邃幽蓝,波光点点。

坐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郊区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宛若一艘洁白的帆船,面朝大海,拥抱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

十年前,一群来自四川等地震灾区的孩子曾在这里接受疗养。一双双原本天真烂漫的眼睛,在灾难中蒙上阴霾。“海洋”敞开怀抱,为这群孩子擦去泪水,抚慰伤痛。离开时,一双双眸子洗去灰尘,渐渐变得澄澈安宁。

十年后,应着声声海浪的呼唤,几十名已经长大的他们重返这片爱的海洋。目光里,多了温暖和笃定,满含感恩与希望。

他们的故事,讲述着中俄友好的深情厚谊,更展现着跨越山海的人间大爱。

01_副本.jpg

这是2018年4月26日拍摄的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市郊区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学生宿舍。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人间大爱 “海洋”见证

走进“海洋”中心餐厅,一幅幅中国儿童疗养期间的照片格外醒目。生动的面孔、灵动的眼神,定格一段段温暖的记忆。

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期间,曾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台上讲起“海洋”的故事:汶川地震后,俄罗斯第一时间向中国伸出援手,邀请灾区儿童前往远东等地疗养。2010年,他曾访问“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中国孩子亲身体会到了俄罗斯人民的友爱和善良,这应验了大爱无疆这句中国人常说的话……”台下听众为之动容。

时间回到8年前的那个初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俄期间专程前往“海洋”,深情致谢:你们精心呵护,细心照料灾区小朋友,让他们忘记悲怆,重建心灵家园。

受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邀请,1500名来自四川等地震灾区的孩子于2008年、2009年分两批赴俄疗养,其中一半以上前往“海洋”。

习近平拿起中俄儿童共同制作的小帆船,凝望着照片里携手作画的孩子,不禁感叹:中俄友好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在儿童中心礼堂,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你们都是中俄友好事业的传播者、建设者和接班人,你们开辟了中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新途径。”

正是中俄领导人的共同关怀、惦念和行动,让“海洋”的故事成为中俄友谊的一段佳话,化为孩子心底的美好回忆。

那是怎样五光十色的21天呀!太多新奇体验,太多难忘记忆,“每一天都是那么新鲜,充满希望,就像盛在白色瓷碗里的红菜汤。”

23岁的薛雪至今保留着当年兴趣课上做的相框。第一次游泳、第一场滑冰,第一首俄语歌……每天都那么充实有趣,随时被呵护宠爱,心里踏实又幸福。有小伙伴吃不惯面包黄油,第二天餐桌上就多了面条和辣椒酱。“冰淇淋和巧克力特别好吃,那个胖了8斤的小孩就是我。”她露齿大笑,眼睛眯成一条线。

青川县女孩尹泓燕在地震中失去外婆,眼中满是忧伤。辅导员每天陪她散步聊天,把自己的贝壳项链挂在她脖子上。一场精彩演出过后,她看到老师的黑眼圈才知道,他们熬夜排练节目,想带给大家欢笑。她抱住老师哽咽说“谢谢”,在日记中写道:外婆,你放心走吧,我又学会笑了……

沐浴在爱的海洋里,这群中国孩子们逐渐走出阴霾,恢复生命的元气,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分别那一刻,紧握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泪光中,他们与俄罗斯老师和小伙伴们相约:十年后,回到“海洋”相聚。

“我们会回来的。因为我们是‘海洋’的孩子。”

0_副本.jpg

2008年7月21日,在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市郊区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两个中国小姑娘和她们的折纸课老师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郑悦摄


来源:新华社

新时代

阅读量:18.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