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乡村振兴采访札记:“空心村”往何处去

来源:大众日报

2018-10-11 08:44

发表于山东

“空心村”往何处去

——山东乡村振兴采访札记④

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村里多是“386199部队”、很多农户人走屋空……凡此种种,“空心村”现象引人关注。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农村难免出现“空心化”。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镇化综合协调处处长张松涛介绍,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突破60%和50%大关,多半人口已进入城镇。2010年以来,山东省平均每年进城约150万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山东省目前正处在城镇化率30%-70%的“城镇化加速期”。

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空心村”何去何从?山东省多地进行了积极探索。

德州禹城市伦镇小孙村只有255口人,以前就有15处房屋露顶的废弃宅基地,村内不时可见断壁残垣。已确权的82宗宅基地中,有10多处常年“铁将军把门”。然而今年9月,记者来到这里,村庄模样大变:断壁残垣不见了,房前屋后的杂树乱草也清理干净,原来被挤在废墟中的百年大榆树、大槐树显露出来,成了景观。

“今年春天,禹城市在全市开展废弃宅基地和空闲地收回整治。我们村拆除了15处废弃宅基地,收回了好几处村民占用多年的空闲地,这一下就腾出了七八十亩土地。”小孙村党支部书记孙清刚对记者说,因为小孙村靠近一个大型现代化养牛场,对于这些腾出的地,他们正在请专业公司做规划,打算分块建成采摘园、共享菜园等,并盘活村里的10余处空闲农家院,搞乡村旅游。孙清刚说,村集体原来基本没有收入,把这些土地整体包给旅游公司运营,每亩租金按800元估算,每年村集体能收入五六万元。这样,产业有了、人气有了、集体收入有了,“空心村”就不空了。

禹城市国土资源局预计,废弃宅基地和空闲地收回整治完成后,全市833个村可清理出25000多亩地,很多“空心村”由此拥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除了盘活自身资源,改变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也能给村庄带来新活力。潍坊诸城市2007年进行“多村一社区”的农村社区化改革,2010年撤村建社区,将1249个行政村合并为208个社区,人力、土地等资源得以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龙都街道见屯社区是由4个村合并而来。撤村建社区后,除了原来分散在各村的蛋鸡养殖产业做大做强了,该社区还谋划着把社区内靠近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部分土地流转出去,搞旅游项目。“这些土地属于原来各个建制村。如果还是各自为政,就很难集中力量办大事。”见屯社区党委书记张世福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不是所有村庄齐头并进,而是要科学规划、分类施策。”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五所所长张卫国认为,有的村庄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或存在水灾、地质灾害等各类隐患,该搬迁撤并的就要搬迁撤并。

临沂市费县朱田镇崔家沟村就是这样一个搬迁撤并村。旧村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离镇区15公里,15个自然村散布在山沟里。经过易地扶贫迁建,2016年初,崔家沟村整村搬进了在朱田镇区新建的滨河社区。旧村的土地流转给了农业企业,村民成了产业工人;镇区有木业产业园、服装产业园,社区还有个“居家灵活就业中心”,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能找到活干。

对那些规划保留的“空心村”,很多年轻人进城了,谁来振兴乡村?威海市文登区米山镇西铺头村的经验是:求才、引才、育才。十多年前,西铺头村还是个负债近百万元的穷村,发展蓝莓、草莓特色种植后,有大学生回乡创业,村里就通过他们把导师请来搞组培、品种改良;村支书于海峰还请来了国内和日本的牡丹专家,由于品种优良、处理工艺独特,一枝牡丹干花能卖到1000元。目前,每年到村服务的博士生导师有4名,博士8名、硕士20多名。一个专家带起一个产业,村里100多名“土专家”随之成长起来,还吸引了50多名年轻人回乡创业,去年村集体收入近千万元。

人才振兴,农民是主体。把留村的普通老百姓变成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才有持久动力。平度市仁兆镇沙北头村重视乡土人才培养,村里的盆景葡萄带头人王雪锋只是高中毕业,合作社送他去青岛农业大学进修,他一步步成长为种植能手。该村蔬菜合作社有个“庄户学院”,不管“土专家”“洋专家”,农民种啥他们讲啥,十里八乡谁来听都免费。去年一年,庄户学院培训了2000多位农民,其中500人拿到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直接带动50多户脱贫致富。

一边是有人进城打工,一边是“换人”务农——换成经过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种植养殖大户,换成“棚二代”、大学生、“创客”等。一出一进间,“空心村”就有了希望。

“空心村”往何处去,需要统筹谋划。日前,来山东参加乡村振兴研讨会的住建部县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方明认为,乡村振兴,首先要分清具体要重点振兴哪些农村,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乡村给予差别化的政策、措施。在划分时,要从城乡关系角度整体考虑乡村发展,落实主体功能区对乡村建设的需求,重点发展有资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处于城乡之间“第三空间”的乡村;又要统筹好乡村的“三生”空间,即统筹乡村生产空间、管控乡村生活空间、保护乡村生态空间。“2020年,我国将力争实现乡村规划基本覆盖。”任方明说。

来源:大众日报

资讯24小时

阅读量:47.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1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