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让尧沟群众的腰包再次“鼓起来”

来源:齐鲁网

2018-10-26 08:57

发表于山东

326期-2版1.jpg

齐鲁网10月26日讯 昌乐县宝都街道尧沟片区是昌乐县主要的大棚种植区,常年种植面积达4万亩。10年前,尧沟一亩大棚一年收获两季,年收入可达2万元。在当年,每座大棚都称得上“聚宝盆”,每片土地都称得上“寸土寸金”。如今,尧沟一亩大棚一年仍然收获两季,每年收入还是2万元。但在这期间,人工、农资等成本,却上涨了几倍。

棚,还是原来的棚;地,还是原来的地。但因为大都为低矮的拱棚,多年来未曾升级换代,已从“赚大钱”逐渐变为“不赚钱”,这也成为片区瓜菜产业发展的瓶颈。那么,如何突破瓶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实,答案很简单:打造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领带动传统瓜菜产业提档升级。
园区共计划分两期建设,总面积约1200亩,一期占地500余亩,采用参与种植户自筹、街道奖励、政府贴息贷款相结合的方式,统一建设集成新技术、新设备的高标准钢骨架双面保温大拱棚。
思路一定,街道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宁可掉皮掉肉,少睡几天觉,也要把尧沟产业的短板补上,也要让尧沟群众的腰包再次“鼓起来”。
园区对于尧沟片区瓜菜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但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种植模式的“惯性思维”,是摆在产业转型升级路上的两大挑战。而在大棚拆旧建新的推进过程中,矛盾有很多,问题也更复杂。计划的500亩旧棚里面,有村民认为棚是自己的、地是流转的,也有的认为地是自己的、棚是别人的,也有打算拆旧后租给别人建的,还有想拆旧后换地方建,更有拆旧后计划自己建的。户与户情况不一,棚与棚权属各异。
为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宝都街道借鉴棚改“大兵团”作战模式,从街道抽调干部,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门工作组,划分网格,压实责任,一线包靠,在工作推进中检验干部、锤炼作风,切实把工作干细、干实,把事情办成、办好。同时,街道坚持党员带头发挥作用,逐家逐户做好政策宣传与群众思想工作。详细了解群众意愿,认真做好政策制定、宣传和解读,让群众真正明白园区建设的优点与意义。
在看到了建设实施方案后,年近古稀的东西王村民王心良未等工作人员上门,就主动拆除了自家的四亩半大棚。“原先的矮棚进去需要弯着腰,我经常犯腰疼病。尤其是每次遮盖塑料薄膜,200多米长的薄膜,即使中间休息两次,我也盖不完,感觉非常累。另外,旧棚也跟不上农业发展形势了,正好借这个机会,升级成钢架棚。从长远来看,这也是发展的趋势。”说起园区建设,王心良态度坚定,并道出了自己的见解。
新建大棚由于棚体高,农业机械可以进入,并配备自动温控、水肥一体化等物联网设施设备,种植管理更加智能、高效。同时,采用棚膜和棉被双层保温措施,瓜菜定植和上市时间都可以提前,从而能提高瓜菜价格。“利用普通大拱棚种植的西瓜一般在4月中下旬上市,使用新建大棚种植,上市时间大概在4月初,能提前半个月,甚至能赶超高温棚的上市期,成为全国最早一批上市的西瓜,而价格预计每斤高出一块钱左右。”宝都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学五介绍。
除棚体升级外,宝都街道还委托专业机构对园区进行整体设计规划,计划将园区打造成为设施农业提档升级的样板区、农业科技创新的引领区、新型经营组织建设的先行区。目前,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
“高标准建设沟、路、渠等基础配套设施,将实现旱能浇、涝能排、雨停水退。通过一体打造、整体提升,引领带动周边设施农业更新换代、上档升级。”昌乐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刘瑞平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了旧棚拆除工作,压茬展开了新棚建设工作,为建设高标准示范园区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由于干部‘接地气’,方法‘暖人心’,充分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克服了户数多、战线长、阻力大的困难,仅用3天时间全面完成了216户、500余亩旧棚的拆除、土地流转协议签订工作,为建设高标准示范园区和打造‘百亩精品、千亩示范、万亩带动’工程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宝都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建书介绍。
“百亩精品、千亩示范、万亩带动。”我们仿佛看到一幅尧沟产业振兴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昌乐台 张同凤 孙东东 赵惠)


来源:齐鲁网
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昌乐融媒

阅读量:20.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2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