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张士国 :土炕,捂热了我的人生

2019-01-20 21:10

发表于山东

   微信截图_20190112211248.png

主播读经典,陪你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我是滨城台主播志芳,今天要和您分享的文章是张士国的作品《土炕情怀》。

 《土炕情怀》    

   文/张士国                              

我出生在鲁北农村,从小在土炕上摸爬滚打,慢慢长大。家中的土炕,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里。每到严冬季节,暖烘烘的土炕,温暖着我童年的记忆,也捂热了我的人生。

土炕,是北方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土炕一般在北屋的东、西方向,整个土炕将北屋的南、北两端连在一起。土炕前盘灶烧火,火烟通过炕洞穿越而出,一天做饭下来,整个土炕都暖烘烘的。要知谁家做没做饭,只要看谁家烟囱冒没冒烟便知分晓。特别是傍晚,整个乡村一到做晚饭的时候,户户炊烟升起.加之劳作的乡亲牵着老牛、赶着马车回家的场景,绝对是一幅美妙的暮归图。 

微信截图_20190120211306.png 

上世纪六十年代,往往是一大家子人睡在一个土炕上。我家的土炕在北屋的西端,南北相连,一家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夜晚,没有电灯电视,乡村小伙伴们的夜生活就是“捉迷藏”。记得月光下玩“捉迷藏”游戏,要根据人员多少,分成两路,你藏我找。那时,藏的地方多,什么玉米秸垛、麦穰垛、花柴垛、房前屋后,都是“藏”的好去处。夜,只有星光,随便一藏,都要找很长时间,疯够了,跑累了,就各自回家,洗洗脚上炕睡觉。

土炕,也有炕头、炕尾之分。在家较小的孩子,一般会睡在炕头。炕头是锅灶烧火直通炕的方位,由于做饭烧火火苗率先经过,炕头是整个土炕最热的地方。那时候,家里来个亲戚,都要让出炕头来让亲戚住,生怕慢待了亲戚。

夜晚,一家人躺在炕上,起哄着央求母亲讲“瞎话”。说是讲“瞎话”,其实就是讲故事。那时家里穷,晚上不舍得点灯,大家吃完饭后,躺在炕上,等困了再睡觉。躺下早了,睡不着觉,母亲只有讲“瞎话”哄孩子们睡觉。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而且睡得是那样的香甜。

微信截图_20190120211314.png

漫长寒冷的冬天,土炕给劳碌了一年的庄稼人提供了温暖的时光。记得小时候,当地的孩子都是“穿土”长大的,我想“土生土长”也许来源于此。当孩子降生,按照当地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都要穿土。土是男劳力出河工挖出的沙土,细细的,在阳光下还闪着金光。这土,只有我们村西的总干渠上的是最好的。一般有孩子的人家,将晒好的细沙土从总干渠选好推回家来。用专用盛土的铁碗盛满,放入灶火中,将土烧开,取出晾好,把土放在口袋里,等不凉不热时,再把孩子抱入口袋。这时,将换好土的孩子放在土炕上,一玩就是好长时间。穿土的孩子有土口袋拽着,一般不会从炕上掉下来,大人看孩子也就轻松了些。

最难忘的是进入腊月母亲用大锅炖的白菜汤.这时.小伙伴们已经开始放鞭,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一进村庄,不时传来一两声鞭炮声。到了腊月二十三,家里买点猪肉,炖上一锅白菜,在铁锅的四周贴一圈玉米饼子。一家人围在大锅旁,端着母亲做的白菜汤,吃着金灿灿的玉米饼子,真的是回味无穷。

尽管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已有多年,但那暖暖的土炕,却永远也走不出我的记忆,永远是我最美妙而难忘的情结。


作者简介

微信截图_20190120211327.png

张士国,笔名师谷,《张士国诗三首》在2010年中国作家金秋笔会全国征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诗歌《党旗飘扬》荣获2012年“时代颂歌”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诗歌《无偿献血》荣获2013年“东方美”全国诗联书画大赛金奖。诗歌《因为勇敢 所以难忘》荣获中国红色诗歌大爱诗歌二等奖。组诗《远离战争 向往和平》荣获山东省委宣传部 山东省作家协会举办的“全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学征文”优秀奖。著有个人诗集《感受四季》。

 主播简介

微信截图_20190120211339.png

贾志芳:  滨城区广播电视台 副高级主任播音员。曾先后担任过我台新闻类节目《滨州新闻》《新闻与综合》的播音工作。 多部播音作品在国家、省节目评比中获奖。2018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县级广播电视系统双十佳广播播音员主持人。滨城区第九届政协委员。

 


闪电夜读

阅读量:127.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4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