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祝年】把春节这一传统“文化符号”擦得更亮

来源:齐鲁网

2019-01-21 18:00

发表于山东

1547516178318.jpg

在中国的所有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全球华人最隆重的节日。春节被视为中华民族最为醒目的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团圆、亲情、和谐、伦理等深刻内容,是对过去一年的回顾,更是对新一年的美好向往。因此,无论离家多远,多要回家过团圆年,以享受阖家团圆的美妙时光。

春节,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渊源,其源头是节气与祭祀,产生于农耕时代的传统习俗,却由于其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得以传承。如今,有些风俗面貌依旧,基本保存下来;而有些则以一些新的形式延续。而无论如何,春节饱含的团圆、和睦、思念等,已成为中国人一种情感祈求和寄托,沉淀为民族习俗、文化传统、性格表征。因此,过好春节,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加浓浓的年味儿,对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里,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闹元宵,大江南北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无不充盈着“年味儿”。回家过年,永远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最难以割舍的精神寄托,那是对家的牵挂和惦念。如今,过年的形式已经多元化,但无论怎样,过年已深深印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

但随着近些年,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越来越热,且有盖过我国传统节日的趋势,因此,如何让春节在新时代仍然闪烁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以彰显其魅力,抵御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就显得颇为重要。

春节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团圆”。团圆,就是全家聚集在一起。“团”是过程,“圆”是结果,二者暗合了中华民族对家庭生活的温馨而严谨的态度。春节期间,与家人团聚且访亲探友,并向长辈和亲朋互致祝福,并将这种情感传承延续。有“情”在,“团圆”就在,春节文化的核心就在。父母的期盼、孩子的笑脸,这些不都是传统文化中亲情、孝道的体现吗?

有人说,如今年味儿已淡,可事实并非如此。年味儿,还是古老而亲切的一句“过年好”,是拜亲访友、你来我往的相互惦念。年味儿,是家人团聚时的一顿饺子,是窗外燃起的一阵鞭炮、一片烟花;年味儿是满屋子琳琅满目的年货,是大街小巷的张灯结彩,是舞龙舞狮的热闹喜庆……

但客观地讲,春节的某些习俗确实在改变。日益富足的中国人,早已不再把过年当成穿新衣、品佳肴,改善生活的一个良机。就连拜年的方式都变了,多是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新方式拜年。人们的生活方式变了,传统年俗也会有所改变。然而,形式变了,核心却没有改变,春节这一“文化符号”犹在。虽然人们“忙年”的时间比过去缩短,但大家期盼过年的心情却没有丝毫缩减。

春节这一“文化符号”永远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道美丽而永恒的风景线。让我们传承它,把它擦得更亮,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如此就一定会不断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知、认同、尊重、敬畏。而日积月累且不断夯实基础,那么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理性的文化认同才能得以实现。而过年,也一定会越过越有年味儿,让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之花不断绽放。(文/刘天放)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立场,仅供参考。】

来源:齐鲁网

地评线

阅读量:91.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3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