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进行大会发言(​内附精彩大会发言,打包奉上!)

来源:山东政协

2020-01-19 23:51

发表于山东

  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进行大会发言

  为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

  建言献策汇聚力量

  刘家义龚正付志方杨东奇听取委员发言

  

  1月19日下午,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山东会堂举行全体会议,15位委员就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双招双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作大会发言。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省委副书记杨东奇,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江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书坚,副省长凌文、于国安、任爱荣、孙继业、于杰、刘强,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到会听取委员发言。

  省政协主席付志方,省政协副主席吴翠云、郭爱玲、赵家军、唐洲雁、韩金峰、王修林、程林、刘均刚和秘书长刘永巨出席会议,省政协副主席王艺华主持会议。

  15位委员的发言观点鲜明、生动具体,提出的建议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获得大家热烈响应。

  刘建良委员建议,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发挥优势,生态优先,做好争取支持、协作协同工作,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李旭茂委员代表民建山东省委发言时建议,抓住科创板机遇,实施梯次培育工程,梳理扶持政策清单,畅通成果转化,让科技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周宁委员在发言时讲述了发生在威海的三个招商故事,建议实施专业化招商,构建新磁场;聚焦产业链招商,打造新引擎;注重平台建设,拓展新载体,做好“双招双引”工作。

  由仲委员代表特邀界发言时建议,发挥在港山东籍人士的纽带作用,深化鲁港文化交流,让香港同胞多来山东看看,感知开放活力的现代山东,聆听重情重义的“山东故事”。

  高玲委员建议,抢抓黄金窗口期,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政策扶持,尽快建成具有山东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对制造业赋能。

  张志敏委员建议,借鉴先进省市引侨汇智经验,重视解决融资隐性成本和门槛问题,为侨资企业提供公平透明法治的营商环境,以侨为桥,助力“双招双引”。

  龙君江委员建议,围绕保障猪肉供应,在恢复生产能力基础上,打造地方畜禽良种繁育、生态环保养殖、全产业链发展的升级版,通过转型升级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姜俊平委员建议,出台扶持平台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办法,找准差距,发挥优势,抓住平台经济的历史机遇,推动我省食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张茂玲委员在发言时回顾了从事基层农技工作30多年的酸与甜,建议定向培养农技人员,增加农技推广经费,运用信息网络搞推广,解决农技推广遇到的瓶颈问题。

  白玉委员建议创建未来城市,突出智慧赋能、共治共享,让城市更有“未来范”;突出文脉传承、生态绿色,让城市更具“幸福感”;突出场景打造、全域规划,让城市更具“舒适度”。

  吴健民委员说,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建议企业坚定信念做实业,持续培育新动能,建议政府加强信息公开,公平配置资源,继续减税降费。

  王成利委员认为,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应抓好三个关键环节:让职业教育更有地位,让产教融合更有实效,让职校学生更有奔头。

  刘德山委员代表农工党山东省委发言时建议,建立治未病为主的健康体系,健全完善体制机制,鼓励研究开发,让中医人代代传承,努力建设中医药强省。

  张逸君委员说,人工智能未来已来。建议我省抢抓机遇,在基础层支持山大等高校院所发展人工智能计算,在技术层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在应用层加快深度融合。

  冯艺东委员代表民盟山东省委发言时建议,以增强自信为前提,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关键,以打造城市亮丽品牌为重点,再振山东精气神,为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本次会议期间,委员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踊跃报名发言,共提交大会发言材料178篇,涉及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充分展示了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和情怀。

  精彩大会发言,打包奉上!

  昂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

  □刘建良 赵勇 王玉亮

  发言人:刘建良

  黄河,气吞万里,奔流不息,滋养了神州大地,哺育了中华儿女,缔造了华夏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号召,擘画了生态美、经济强的新蓝图。

  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刘家义书记提出,我们在黄河下游,工作要力争上游,并主持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成立专班,展开重大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刘家义书记、龚正省长多次到黄河滩区和沿线调研,就滩区迁建、脱贫攻坚和流域治理等作出部署。省政协作为履职重点,付志方主席牵头向全国政协提交“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大保护计划”联名提案,政协党组将“加强沿黄生态建设,科学利用黄河资源”列为重点提案督办,主办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会,在“黄河大合唱”中奏响政协强音。

  放眼黄河流域,山东是唯一沿黄又沿海的省份,发展适逢其“时”、恰当其“势”。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省黄河流域在生态、发展上仍有短板和隐忧:黄河山东段628公里,多为地上悬河;人均水资源不足,生态脆弱,三角洲海岸线蚀退严重;能源消耗量大,产业脱胎换骨“疼痛”未减;滩区人口迁建和脱贫任务繁重;跨区域协调共治机制不畅;黄河文化挖掘不深,等等。

  我和民革山东省委、九三学社的同志,省政协常委(委员)赵勇、王玉亮、王新明等同志,在会前进行了研讨协商。大家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对我们山东来讲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机遇,只有抓住了、用好了,才是机遇。我们山东应在大战略中找准定位,积极作为,昂起龙头,乘势腾飞。

  首先,要弄清优势、发挥优势。概数我们的优势,一是“河水”。每年有几十亿方黄河水流入大海,而山东最缺的就是水。可争取黄委支持,沿黄河两岸统筹建设一批水库、湿地。二是“土地”。如菏泽黄河故道有60万亩未利用土地,黄河三角洲有800万亩未利用土地,其中400万亩可开发利用。三是“出海口”。山东沿海港口群年吞吐量16亿吨,与腹地协作空间巨大。四是“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三角洲”,国家在2009年批复建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这是山东第一个国家级经济区。《规划》很好,落实得怎么样?应认真评估,不能“端着金碗讨饭吃”。

  第二,主动做好争取支持、协作协同的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要求,对这个“同”字我们务必仔细领会。要高位推动、抓早靠前,对上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协调对接,在国家规划中争取更多支持。对外主动与沿黄省份沟通,创新流域合作机制,加强交通、能源、产业合作,海陆联运共建无水港;与沿黄省份一起梳理黄河文化传承谱系,延续历史文脉,讲好“黄河故事”。对内统筹沿黄9市乃至全省16市协同发展,全力支持济南做大做强都市圈,提高其战略能级和辐射力,建立流域生态、经济合作补偿平衡机制,发挥好半岛城市群的龙头作用。

  第三,全面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要像孝敬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她进行全流域体检,下大气力治住截住各种危害她肌体健康的毒素;下大气力抓好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把黄河沿岸一个个的点串成生态带,让水安澜、岸常绿、生态美。特别是突出抓好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研究实施“双流入海”和横向连通机制,申请设立黄河三角洲国家公园,丰富生态旅游内涵,让三角洲成为生态网红打卡地。我省沿黄各市多为欠发达地区,黄河滩区农民是最贫困的群体。要加快改造提升沿黄传统产业,培植壮大智能制造、新能源、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尽快提高黄河滩区和两岸人民收入,让沿黄成为经济隆起带,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抓住科创板机遇

  让科技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民建山东省委员会 李旭茂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指导下,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鸣锣开市,这是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大举措。截至2019年9月30日,科创板共有上市公司33家,实现营业收入652.81亿元,净利润81.69亿元,净利率达12.51%,远超全部A股企业9.67%的平均净利率。截至2019年12月底,科创板共有上市企业70家,我省4家;处于申请受理状态的109家,我省也是4家;接受辅导备案的企业只有11家,科创板后备企业数量明显不足,与山东经济大省地位很不匹配。这反映了我省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硬核科技企业数量少、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和基金规模增长慢、部分企业对直接融资认识不深、对科技型企业扶持力度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等等。为此,建议:

  一、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工程。统筹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统计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库、专精特新企业库、“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库,加强数据共享及运用。分行业分层次建立完善科创企业动态评价指标体系,聚焦“四新”经济及节能环保、技术服务等产业领域,突出研发费用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研发体系和研发团队实力等硬科技指标,发掘培育更多的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借鉴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成功经验,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孵育服务与管理创新平台,集聚各类要素资源,形成“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科技园区”的高效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二、为科创板拟上市企业提供更多“阳光雨露”。统筹梳理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扶持政策清单,加强对科技创新生态链的动态和全面支持。对知晓度不高的政策有针对性地上门宣讲,提高优惠政策应用率。建立科技创新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专班,指导、协调企业上市工作。对拟上市企业提前介入、提前审核,并给予一对一指导。推广青岛市领导干部为“双招双引”站台的做法,只要科技创新型企业有需要,领导干部就要出面站台,需要哪一级出面就哪一级出面,做到既“亲”又“清”。发挥好证券公司、财务顾问等中介机构作用,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三、畅通科创企业、科创人才、科创成果生态大循环。及时更新并认真落实相关引才留才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采取股权激励等市场化手段引进高端人才,对高层次人才给予个人所得税返还补贴。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技术源作用,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生态。从高校科研院所选派青年科研人员到中小科技创新型企业兼职,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支持已上市公司发挥人才、资金和产业优势,在科技前沿、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等方面协同攻关,发挥“领头羊”作用。

  四、用好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吸引市场化私募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科创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要对标科创板,重点支持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及高端科技产业化项目培育。支持鼓励我省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出资参与股权投资基金设立和管理。积极引进行业头部基金管理人,大力培养本土基金管理人,提升我省股权投资基金规模、投资水平和业绩回报。

  优势并非天定  关键事在人为

  ——三个故事谈招商

  □周宁

  过去的一年,全省将“双招双引”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创新举措,加油鼓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促成了一个又一个项目。发生在威海的三个招商故事,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第一个是德国马夸特公司的故事。作为欧洲最大的电动开关制造商和德国工业4.0的代表,马夸特公司来威海投资前,对亚洲30多个城市作了筛选考察。威海的地理位置不是最优的,之所以最终落户威海,主要是因为临港区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服务,以及与前期相关德资项目的诚信合作。为配合马夸特的投资调查,临港区聘请了业内的权威专家,结合企业产品定位,对威海周边300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精密模具生产企业情况,对威海与中国主要整车制造城市及一级配套商所在城市的距离及物流运输情况,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供其参考;考虑到厂房的特殊需求,我们准备了三套供热及制冷系统方案,供德方选择。马夸特博士这样评价,“威海所完成的调研报告是所有调研城市中用时最短、回复最专业的,公司没有考虑到的,你们都考虑到了。”德国素以严谨、专业闻名世界,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我们引以为豪。

  第二个是美国惠普公司的故事。2016年9月,世界打印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美国惠普公司宣布,将以10.5亿美元并购三星打印机全球业务。在惠普最初的战略大盘子中,苏州、越南才是首选目标,威海原来的三星项目很可能被裁掉。极端被动时刻,我们没有听天由命,而是马上组建起专业团队,全面搜集研判苏州、越南以及世界打印机行业格局等各方信息,并拆解惠普激光打印机8000多个零部件,一个个地研究配件构成,一项项地对比成本,一条条地列出威海、苏州、越南三地的优劣势……整理出一套链式招商的目录和“地图”,然后“按图索骥”引进关键供应商。最终,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惠普打印机产业链的全球最佳合作伙伴。随后,高新区又先后引进了总投资12.4亿美元的美国捷普、香港亿和、台湾正崴、韩国大振等一批过亿美元供应链企业,同步引导原有的配套企业增资,使威海成为全球范围内唯一实现激光打印机核心单元“配套全覆盖”的基地。

  第三个是日本软银公司的故事。世界500强软银集团,准备集中打造一处全球服务外包基地,竞争城市多、引进难度大。获知信息后,威海第一时间主动对接,针对日方提出的项目选址、人才支撑、配套保障等问题“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发挥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政策叠加效应,最终促成总投资1.5亿美元的全球外包软件园项目落户威海,并带动总投资10亿元的13个软件研发、网络科技类项目入驻,产业生态逐步形成。

  从这3个案例可以看出,优势并非天定,关键事在人为。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有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用专业精神赢得信任,用真诚之心感动对方,用贴心服务温暖企业,“一对一”为投资者或者人才、团队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才能引来金凤凰;只有按照家义书记指出的“聚焦聚力高质量精准化,吃透自己的产业基础、比较优势、整体的产业方向设计”,聚焦龙头企业以商招商,才能做大产业链。为此,建议:一是实施专业化招商,构建新磁场。主动转变理念,以专业化的人才、专业化的服务、专业化的环境来形成“磁场效应”。二是聚焦产业链招商,打造新引擎。坚持“招产业链”与“产业链招”相结合,以企招商、以商引资,形成集群优势,实现“一点突破、多点对接”。三是注重平台建设,拓展新载体。用好先行先试政策,搭建特色化专业平台,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先机。

  深化鲁港文化交流

  让香港同胞多来山东看看

  □特邀界 由仲

  山东是沿海经济人口大省,儒家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也是东西方文化融合交汇的“东方之珠”。鲁港交流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山东已连续10年在香港举办山东周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进入新时代,鲁港交流还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人文交流比经济合作少。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一个特殊窗口,香港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内地各省都很注重在香港举办经贸活动,但人文交流还比较少,“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情况比较普遍,香港更多地扮演了“生意伙伴”的角色。二是“请进来”比“走出去”少。鲁港之间路途较远,加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港人对山东的了解还很有限。近年我省在香港举办了一些文化交流活动,成为港人了解山东的重要窗口。然而这些活动大多是我们走出去主动推介山东,邀请港人来鲁的活动相对较少,港人对山东的感知度还有欠缺。三是乡情联络比公众展示少。以往的鲁港交流,大多定位于向香港公众推介山东,在港的山东籍人士作为两地天然纽带的作用发挥还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香港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家义书记在2018年“香港山东周”上指出,山东是一片饱含深情的沃土,是一个敢于创新的平台,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地方,真诚欢迎香港各界朋友到山东观光考察、投资兴业。为推进新时代鲁港深度交流合作,建议组织开展“千名港人山东行”活动,即邀请不同阶层、不同界别、不同年龄的香港人士,分期分批来山东观光、研学、考察,体验底蕴深厚的齐风鲁韵,感知开放活力的现代山东,聆听重情重义的“山东故事”。

  一、邀请山东籍港人回家,感受家乡变化。在香港提到山东人,大家都会想到“鲁警”。3万多名香港警察中,山东人占了20%。山东人的勤劳、勇敢、忠厚、侠义,大家有目共睹。据统计,长期在港生活的山东籍人士接近40万,树立了山东人在港的好形象。虽然有的已经在港生活了三代以上,但依然有浓浓的家乡情结,每每听到乡音,仍倍感亲切。以山东籍港人为先导,让他们多“回家”走一走、看一看,增进对家乡的感情认同,分享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邀请香港青少年研学,感知齐鲁文化。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山东拥有泰山、三孔等4处世界级文化遗产,是一本生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农业、科技、先进制造业、城乡建设成绩卓著,一个开放现代包容的新山东,是祖国内地繁荣发展的缩影。百闻不如一见,这件事对于增强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在港的山东籍人士,有相当一部分是工人、职员和小商贩等普通劳动者,有些人还生活在社会底层。可以特别关照邀请这些人的孩子,让他们也有机会出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邀请社会服务界人士和媒体来访,密切人文交流。香港拥有较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比如对长者、残疾人士等特殊人群的关怀救助,对志愿机构和义工的管理等,值得我们借鉴。可邀请部分公益服务机构人员和义工代表来鲁访问,加强两地社会服务工作交流。同时,邀请中央驻港媒体和部分知名香港媒体随行,传播优秀齐鲁文化,展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新形象。

  抢抓黄金窗口期

  发展工业大数据

  □高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数据与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一起,纳入生产要素。硅谷把数据看作是“未来的石油”和“工业黄金”。数据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资源,是支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要素。在消费互联网之后的第二代互联网,也就是工业互联网,正以加速度向我们走来。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在于工业大数据。它是在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应用中所产生的数据,是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的交叉点,也是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在制造业领域,未来的工厂将会变成数据工厂,所有的企业也会成为数据型企业。

  山东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有世界500强企业4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83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98家、专精特新企业3081家。这些基础优势为工业大数据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土壤。同时,这几年是山东传统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战略窗口期,机遇难得、稍纵即逝。应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对制造业赋能。

  一、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信息时代是赢者通吃的时代,早一步、快一步,就会独步天下;晚一步、慢一步,只能望洋兴叹。阿里、京东、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凭借快人一步,在全国乃至全球布局,让我们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已经很难培育与之匹敌的企业。泰戈尔有一句诗:“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失去群星。”就工业大数据发展情况看,我省面临极其激烈的竞争,在时间上也不占优势。在区域层面,2015年9月,国家在贵州启动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2017年10月,又在京津冀、珠三角等7个区域布局,八大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已经成型。在企业层面,华为、阿里等借助强大实力,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布局工业大数据业务。我们一些制造业企业数据,已经或正在被南方省份的平台拿下,如不尽快扭转局面,那么,长此以往将会极大削弱我们山东制造业优势,很有可能沦为单纯的加工制造基地,工业强省的地位也会被改写。

  二、加强政策扶持。工业大数据是企业应该做的事,但不是一个或几个企业可以做成的事。必须由党委政府牵头,加强顶层设计,作出战略部署,让政策成为工业大数据加快发展的催化剂。工信部即将出台《工业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工业大数据资源体系、融合体系、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形成从数据集聚共享、数据技术产品、数据融合应用到数据治理的闭环发展格局。省级层面,广东省设立200亿元规模的产业发展资金,带动20万家企业发展数字经济。上海、浙江等地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赢得新一轮竞争主动权的战略举措,出台高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我们应借鉴沪浙粤等地做法,抓住国家《意见》出台的有利时机,通盘考虑,着力解决政府和企业“各唱各的调、扶持不精准”问题,增强互信互动,靠完善的规划与政策加强对企业的事前引导和事中扶持。

  三、探索发展路径。支持海尔、浪潮与华为、阿里等强强联手,吸收省内各企业和行业协会参加,共同研发打造国际领先的跨行业、跨领域的基础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并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设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大数据中心,探索形成可复制的应用模式,逐步在其他行业推广,尽快建成具有山东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

  坚持以侨为桥  助力双招双引

  □张志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努力。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回国投资热情高,是中国引进外资的主体。目前,侨港澳企业约占国内外资企业总数的70%,投资约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0%。海外6000多万华侨华人,华商资金超5万亿美元,有较大影响的专业社团近600个,高层次专业人才逾400万,涵盖所有前沿科技领域。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战略资源。

  近年来,侨商在山东投资发展呈现出鲜明特点:一是投资势头好。有50多个国家8500多家侨商企业在山东投资。去年前8个月,山东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505家,其中七成是侨商。二是创汇能力强。去年前三季度,我省出口总值8111.68亿元,在2394.88亿元的外资企业出口额中,侨资企业占到70%。三是科技含量高。大批海外高技术团队来鲁创业,许多是相关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国际顶级人才,投资领域也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拓展。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济南晶正电子铌酸锂单晶薄膜、济南翼菲自动化高速并联机器人、维真生物人源基因试剂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际空白。四是社会责任感强。广大侨商心系桑梓,主动参与山东扶贫、救灾、公益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驻鲁侨商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超12亿元。

  在与同行们交流中,我了解到,大家在立项、融资特别是日常商务活动、旅行、就医和子女就学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烦心事”。对侨资企业来讲,不企望更多额外的扶持,提供一个公平透明法治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大的支持。

  一、重视解决融资的隐性成本和门槛问题。现在,各商业银行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各项工作改进较大,但不能估计过高。显性的条件大幅减少,隐性的门槛仍然不少。从授信到审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小企业若想真正拿到贷款,就不得不付出额外成本和隐形成本,包括银行要求第三方机构对贷款企业财务报表的验证费,资产抵押评估费,抵押资产的保险费、保管费、登记费等。有些银行还会要求中小企业同步购买理财产品、保险、开立往来账户、把员工工资卡转移到该行等等,这些都会导致融资成本增加。比如,有个侨资企业获批银行授信额度3亿元,年利率5.7%。但银行提出要放款,企业还需承担基准利率上浮和其他项目的银行坏账,导致实际年利率超过11%。建议设立海外华侨华人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融资平台,由政府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推进融资方式创新,为海外人才创业提供支持。

  二、借鉴先进省市引侨汇智经验。江苏打造“海外江苏之友”“苏南侨商苏北行”等引侨汇智系列品牌,建设华商创新创业集聚区,吸引逾千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投资机构落户。广东出台《华侨权益保护条例》,制定华侨在农村宅基地权益、回国定居等实施办法,建立“绿色通道”及时解决涉侨问题。浙江开通“为侨服务全球通平台”,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海外延伸,华侨不用回国即可网上办理涉侨事务。

  三、建立海外招引工作站。在全球不同区域统筹建立省、市海外工作站,以海外华侨华人专业社团为依托,与海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猎头公司合作,及时发布我省双招双引政策和项目,建立海外人才库、项目库,跟进招引。

  四、着力解决华侨华人身份证明难题。虽然《出境入境管理法》规定,这些人士在办理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电信、社会保险、财产登记等事务时,可以凭护照证明其身份。但在实际过程中,不仅手续十分繁琐,而且经常遭遇尴尬(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国内办手机卡、坐飞机、乘高铁都需要身份证,用护照非常麻烦;办理银行开户业务时,须同时出示护照、永久居留证、当地城市的临时居留证、机动车驾驶证等作为辅助;出门旅行,持护照人士需要到4星以上酒店才能办理入住,到小城市经常会被拒绝)。这些问题看似不大,但都是涉及投资、商务活动、产权登记、子女就读等很现实、很急迫的大事情,事关营商环境。希望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抓紧研究合情合理合法解决的措施。

  从猪肉贵看我省现代养殖业升级之路

  □龙君江  曲绪仙

  发言人:龙君江

  去年,比房价、股价更牵动人心的,是猪价。受“非洲猪瘟”冲击、“猪周期”下行、地方环保限养等因素叠加影响,我国生猪生产链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裂。去年是猪年,“二师兄”在自己的本命年里大发神威,身价陡增,迎来了高光时刻,从平时的不足15块钱1斤,一路飙升到11月份的40多块钱。近期虽有回落,但很多老百姓还是望猪兴叹,坦言吃不起这样的“火箭猪”,有的还编了顺口溜:人不吃肉不强壮,一天到晚心里慌;人不吃肉不精神,干点啥事都没劲。

  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我省畜牧业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2433亿元,带动一二三产9000多亿元,吸纳300多万人就业。我省猪肉产量居全国第四,每年调出2000多万头保障沪粤浙等地,京津30%的牛羊肉、上海70%的禽肉由我省供应。围绕保障猪肉供应,多部门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应在恢复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着眼长远,通过转型升级实现我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打造地方畜禽良种繁育的升级版。一方水土养一方猪。这次“非洲猪瘟”特别钟情国外品种,所到之处一个不留,带有我国地方土猪基因的却逃过一劫,但市场份额少得可怜。这些品种经过上千年进化,基因优良、抗逆性和抗病力强。我省现有16个畜禽种类140个品种(品系)中,外来品种85个,提供的畜产品占全省85%的份额。养殖升级,良种先行。建议认真落实《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方案》,依托良种工程等农业科技基金项目,对久负盛名的鲁西黄牛、里岔黑猪、沂蒙鸡、莱芜黑山羊等优秀地方畜禽品种,加大保护培育力度,通过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让基因纯正、营养美味、附加值高的畜禽产品走进万家厨房。

  二、打造生态环保养殖的升级版。一猪传染、全猪覆没,暴露出西方“工业化”大规模、集群式养殖的弊端。未来养猪业既不能回到零星粗放的传统方式,也不能一味地贪求规模化,而是应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合作社为骨干,带动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首先,着眼于保护耕地,实行种养结合。这十几年来,在最适合发展养殖的山区,养殖业几乎清零,反而占用优质农田建养殖场。而且山区只种植不养殖,种植业就会一直停留在化肥农药时代,表面看是绿水青山,实质上却污染了土壤和水源。打通动物—植物—微生物循环利用通道,是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议在全省市、县以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时,除3.61万平方公里禁养区外,统筹做好以山区、非基本农田养殖为主的用地规划。其次,采用环保节约的智慧装备和模式。许多大型农牧企业采用的是沼气发电、“工业化”粪污处理模式,每头猪的固定资产投资高达1800元、粪污处理费用70元左右,排放是达标了,但投资高、运行费用高,几乎没有竞争力。我省有的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的农牧结合、就近还田、循环利用“生态化”智慧装备,比“工业化”模式每头猪节省投资约300元、效益再增加200元,值得大力推广。

  三、打造全产业链发展的升级版。以前,我省有多家农牧龙头企业处于行业领导地位。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前10强中,我省无一上榜;我省入围企业由80家上升为98家,而江苏由34家陡升到131家。目前,前10强中7家畜牧企业,在我省设立控股公司,本部利润从十几亿元到几十亿元,而在山东的有些公司却处于亏损状态,主要原因是核心产业本部做,拿走大量利润,低端产业在分公司,污染留给我们。近年来,江苏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升级改造;连续3年承担国家三产融合试点项目,累计使用中央财政资金3.5亿元;出资1亿元设立“鑫农贷”风险补偿基金。希望省里借鉴江苏等省做法,在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为山东畜牧业再展雄风助力赋能。

  让平台经济成为

  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姜俊平

  平台经济是以商业模式创新为驱动,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为支撑,以共享共赢的理念优化资源,实现有效需求、有效供给、多产融合协同发展,最终形成产业集群与城市集群有机结合的生态化可持续良性循环新型经济业态。平台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我国是食品消费大国,我省是农业、食品产业和进出口贸易大省,平台经济是我省最大的短板。随着消费升级,安全食品、多级冷链食品及跨境商品市场需求空间很大。为此,我建议山东省政府出台扶持平台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办法,找准差距,发挥优势,抓住平台经济的历史机遇,推动我省食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依托山东港口优势、自贸区优势、食品产业优势、消费市场优势,发挥平台经济集聚效应,吸引消费回归山东,打造山东成为区域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新高地。

  未来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将会决定经济发展的结果。我国的消费结构中,吃占30%、住21.3%、行13.7%,食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在消费中占比最大,是最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是我们山东最大的产业优势。山东进口的水产品、肉类、果蔬、乳制品、酒水等跨境商品90%以上来源于上海、广州、天津、大连、杭州、宁波、郑州。山东口岸进口生产资料多、生活资料少的比例结构不合理,多级冷链物流配套设施落后,政策支持不配套,服务效率低,造成了山东进出口贸易外流,大大增加了食品企业的物流成本及腹地消费者的生活成本。

  跨境商品是优质消费和消费升级的主导商品。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9.1万亿,广东省交易额5.2万亿,占全国的57%,山东省交易额27.5亿,占全国的0.03%。广东省为了扶持跨境电商发展,2016年出台《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快速发展实施意见》,实现了广东省跨境电商交易额30%的年增长速度。

  山东拥有1亿人口的消费市场,拥有世界级港口群,经济外向度高,可直接辐射3亿人口,但是平台经济和消费服务发展滞后,导致我省优质消费和内需价值流失,十分可惜。建议政府对标广东、天津等省份,在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为山东企业配套同等的支持政策,拉动内需回归,形成优质消费万亿元规模的平台经济,有望实现山东贸易额增长20%以上。

  二、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集群和食品产业集群的优势,政府与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山东食品产业共享平台发展。

  未来十年是我国安全食品的十年,是平台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变革的十年,是产业集群与城市集群协同发展的十年。食品安全是一种道德责任,是一种使命信仰,是人类最伟大的健康事业。山东应聚焦安全食品、多级冷链食品及进出口贸易产业,发挥青岛前湾港自贸区的政策高地优势,在自贸区打造现代化国际冷链食品查验通关服务、国际食品展示交易发布、跨境商品展示体验交易三大中心,为国内外大中型贸易企业提供一站式集成化服务,吸引国内外贸易企业聚集青岛聚集山东;在济南建立互联网、供应链、闭环金融、品牌集群四大服务系统,“四大服务系统”与青岛自贸区“三大中心”形成山东十六地市本土化现代食品产业共享平台,对山东最具优势的食品产业优化升级、协同发展,有望实现山东1.3万家食品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提升15%以上。

  企业家是先进生产力的开创者,政府是推动者,专家是指导者,三方合力搭建平台。我建议让山东真正懂平台经济的企业家当主角,组织一次平台经济大讲堂,统一目标、形成合力,真正解决山东经济的痛点、难点,增强山东发展的新动能。

  未来几年全球产业互联网将有100万亿以上的市场,未来不再有公司,只有平台。建议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把山东的平台经济真正做起来。山东应抓住机遇,重点扶持集中发力,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半岛城市群,推动渤海大湾区建设。平台经济大势所趋,如何扶持,才能形成政策优势?如何推动,才能抢占制高点?平台在期待,政府请决策。

  一名基层农技人员的酸与甜

  □张茂玲

  我来自果业大县蒙阴,1988年从山农大果树专业毕业后,从事果树技术推广32年。回顾这30多年来我走过的路,既有无奈的酸,更有结出硕果的甜。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许多农民还不识字,对新知识接受能力低。每次举办学习班,农民听得心里热乎乎,但多数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担心我种出桃子卖给谁啊,还不扔地里了?总归有头脑活络的人跟着学,我们就帮助提供优良品种苗木、技术指导,他们成功了,成为带头户。我们就反复地做示范,组织农民观摩,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形成了家家户户种果树的局面。十年前,我们蒙阴多为品种单一的红桃,价格忽高忽低。县里决定引进黄桃新品种。当我们让果农把处于盛果期的红桃砍掉,改种黄桃时,有的果农恨不能把我们推沟里。好在3年后坐果,每斤卖价比红桃高出6倍多。可见,一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往往能够带来一个农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蝶变,技术推广必须有人干,还要有耐心和恒心。

  农技推广人员常年在一线和农民打交道,爬山越岭,风吹日晒。有人说“远看是挖炭的,走近一看是果树站的”。过去我骑自行车最远的村来回80多里,一年去十几趟。农民增收后脸上的笑容和我们心中沉甸甸的责任,就是农技人的初心和使命。

  过去是农民的接受能力低,传统思维不好改;现在是农民尝到科技的甜头,而我们的农技推广却有点跟不上趟。一是农技人员出现断层。老的一茬快退了,年轻的补不上来,主要是因为在下面评职称难,上升空间小,留不住人。最近我们临沂专门制定了基层人才的政策,为农技人员带来了温暖。2018年我省委托农业高校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培养定向生,是一个好政策,毕业后到乡镇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不少于5年,报名非常火爆。那5年以后呢?有的转岗,有的考公务员,还是留不住啊!说实话,5年才算刚刚摸着门道就走了。建议定向培养生签订10年以上的工作合同,安心扎根基层;根据乡镇的产业需求双向选择,更加精准;增加定向培养人数,保证每个乡镇有一个定向生。二是有些乡镇上的农技人员被抽调参加中心工作,在乡镇发工资就要干乡镇的活,业务工作靠抽空干。建议对农技推广人员垂直管理,不用乡镇发工资,专心从事农技推广。三是农技推广缺少经费。我们县对农技推广很重视,但有的地方没有经费预算,只要出发就产生费用,农技人员都是事业岗位,除了副科级以上领导能拿车补,一般人员没有车补,让农技人员天天开自己的车出发也不现实,这也是影响他们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因素。四是运用信息网络搞推广做得还不够。我们县有40万果农,县里通过党建可视化平台邀请专家进行网络培训,最多的一次1.2万农民参加,非常受欢迎。我有好几个微信群,每个群有300—500人,群里有专家、技术员、农民,还有销售的、加工的、卖种子苗木农药化肥的,只要农民有需求,马上就有人解答。如果省里有这样一个平台,对全省农民和农技人员来说就太好了。五是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农技推广体系中的新兴主体,在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新科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需要加大扶持引导。我们县返乡创业大学生邱峰创办“桃农帮”,为桃农提供技术、标准化生产方案和放心农资,两年时间服务150个村,服务桃农上万人。村民唐元芹帮助全县20多个行政村的果农托管1万多亩的有机果园,降低成本40%。但有的企业或协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看似是在做农技推广,主要目的是卖种子、苗木、化肥、农药等。质量不过关,导致减产,果农只能眼睁睁吃亏。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指出,要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田野是我们工作的热土,农民才是真正的老师。我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让自己的脚上沾满泥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继续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使劲、出力。

  创建未来城市  提升生活品质

  □白玉

  城市品质和形象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呈现,特色鲜明的城市气质不仅体现内在实力、展现外在活力、彰显人文精神,更在招商引资、吸纳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我省城市品质和形象有了较大提升,但来过的人仍感觉“千城一面”、略带“土味儿”。建议放眼未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突出智慧赋能、共治共享,让城市更有“未来范”。5G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入融合,将促进人类交互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升级。要以智慧智能激发城市管理动力,加快信息网络布局,建设城市级数据中台,形成服务政府决策、城市治理、用户需求的“城市大脑”,逐步建成涵盖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系统的全方位智慧城市,同时倡导政府开放平台、企业技术创新、市民主动参与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共治共享激发城市管理活力。可在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进行智慧生活的集成示范,创建无人驾驶的交通系统、远程诊断的医疗系统、无人值守的零售系统等,让先行区成为未来智慧生活技术集成与标准探索的示范区。

  二、突出文脉传承、生态绿色,让城市更具“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山水和乡愁,文化与环境,构成了越来越重要的城市软实力。城市形象应独具人文特色。未来城市不是什么都是新的才好,而是更应注重保留建筑遗址、历史街区和集体记忆。有的城市或者建筑杂乱无章,或者牌匾整齐划一,字体、颜色、设计土得掉渣,缺乏基本的审美。街区和建筑风格应注重发掘城市个性基因,打造具有美学价值的地标,形成鲜明的城市记号。城市生态应力求“天人合一”。尊重城市原始地基,保留好城市天际线、水岸线、山脊线,打造公共绿色空间和城市客厅。武汉东湖绿道,充分依托山、林、泽、园、岛、堤、田、湾八种自然风貌,将东湖变成市民亲近自然的城市“生态绿心”,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德国汉诺威expo2000生态社区,是德国2000年承办世博会时,在会场附近设计建设的新生活社区。该社区生活污水全部回用,雨水就地收集利用,建筑开挖的土石方就地平衡,能源主要采用太阳能,建筑是绿色建筑(被动房),垃圾分类收集,体现了人、技术、自然的平衡。韩国仁川、葡萄牙波尔图“建设最绿色未来之城”,打造集能源、电信、流量等于一体的智能网络。这些范例,济南先行区也可以借鉴,规划运行一个绿色生活与节能环保的集成示范区,为全省绿色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标准。

  三、突出场景打造、全域规划,让城市更具“舒适度”。在抓好宏观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的基础上,聚焦城市微观单元,打造高品质生活场景。从街道社区入手,梳理健康、养老、教育、邻里等场景需求清单,统筹各部门协同开展场景精细化设计。比如,可在社区周边增加畅通无阻的慢行系统、绿草如茵的公园系统、庭院深深的游憩系统等,打造宜居宜游场景;可以增加社区文化和教育平台,因地制宜创设共享公共阅读空间,打造“书香泉城”的文化教育场景;建设鼓励创新、创意设计的孵化空间,打造有科技感、时尚感、未来感的创业场景。总之,通过各类高品质场景建设,推动教育、文化、康养等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品质优异、风格各异的特色城市群,让游客有新意、居民感惬意、游子存回忆、人民更满意。

  坚定信念做实业 持续培育新动能

  □吴健民

  2019年终于过去了。作为一个20年前从烟台开发区创业起步的民营企业家,我与大家一样面临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这一年过得都不容易。新的一年怎么看、怎么办,我有一些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政府也要发挥重要作用。经济学家们一直在争论有形与无形的手到底哪个更利于经济发展,无形之手无疑是市场配置的决定性力量,但有形之手在关键时期发挥重要作用。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在经济下行时,政府有责任采取直接措施增加社会总支出。比如:舒朗之所以能平安度过2019年,与获得了山东省新动能基金的支持和烟台市的金桥工程是分不开的,没有新动能基金及时注入,企业流动性就会极度紧张;没有金桥工程,还没等银行续贷批下来资金链就断了。但这不是说我们可以躺在政府的温床里,前提是必须有好的产品、有市场竞争力。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山东诞生了那么多著名的民营企业,哪一个不是在市场风雨中搏击壮大起来的呢?

  二、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契约、信用与产权保护。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组织,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实际情况是,有的地方和部门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让企业做这做那,一言不合就念紧箍咒。产权保护不是一句空话,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还应当成为自觉。

  三、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市场透明度的基础,是企业作决策的前提。互联网打破了信息壁垒,放管服改革提高了政府效能。信息公开不是一发了之,也不是开几个会发发文件就算了,而应利用各种形式广而告之,对一些重要文件、法律法规进行精准解读。

  四、竞争中性原则。政府对各类企业都应一视同仁,不能因为规模、所有制、新与旧而厚此薄彼、爱大嫌小,不应出现一些金融机构在贷款上的歧视行为,这样社会资源的高效公平配置才能实现。儿子是后代,女儿也是后代!

  五、品牌是核心竞争力。2019年企业各项经营成本上升较快,一般来说国内品牌服装企业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14%左右,销售人员工资每上升10%,会影响利润1个百分点;工人工资占到生产成本的50%,工资每上升10%,会影响利润5个百分点左右,品牌服装企业还可以把上涨成本消化在终端销售中。而在一般加工企业中,中游服装生产有OBM、ODM、OEM三种模式,毛利率依次降低,在外贸订单下滑及内需不足时,其转化成本压力的能力非常有限。从全国来看,消费品品牌商利润远高于加工生产商,大约在40%-50%,而服装制造商的毛利率仅在15%左右,纺织服装产业链越靠下游毛利率越高。这就是为什么中小服装加工企业纷纷倒闭而品牌公司还能渡过难关的主要原因。

  六、继续减税降费。去年全国减税降费超2万亿元,但为什么有些企业获得感不强呢?主要是民企多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基本不具备上游企业的税收转嫁能力,尤其是在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结构下,民企税负还有痛感。税费和用工、用地、用能、物流等成本,这些都不是企业能左右,需要各级政府部门支持。

  七、专业专注,日久则事功。这些年有些企业专注主业,精耕细作,稳健前行;相反,有些企业被热门产业吸引进行多元化经营、分散力量,被拖下水的情况屡见不鲜。一般来说,在熟悉的行业,即便经济形势不好,也能作出预判提前刹车;而在不熟悉的行业,部分企业家由于过往的成功经历,过度自信甚至自负,面对风险点难以应对,把原来的主业也拖垮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反复强调“三个没有变”“两个毫不动摇”。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能感知、有温度、见效果”的政策。刘家义书记指出,要用民营企业家的“笑容”作为政策评价的标准;龚正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尊重、激励、保护、服务、关爱、培养企业家。这都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信心和勇气。作为一名老革命的后代、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共产党员、一名在山东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我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信念做实业,持续培育新动能,头拱地、向前冲,靠创新、靠实干扛过寒冬,迎来更美春天!

  以父母之心办学

  让职业教育成为“香饽饽”

  □王成利 张慧青

  发言人:王成利

  在发言之前,我有几个问题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委员共同思考:如果孩子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刚刚达到普通高等院校分数线,远远超过最好高等职业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您会建议孩子如何选择?如果孩子研究生毕业,可以选择在普通高校做老师,也可以在职业院校做老师,您会建议孩子如何选择?如果您是一名单位负责人,同样条件下,您会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还是高职毕业生?不用回答,我相信,答案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也是我今天为什么要谈职业教育的原因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第一资源。我省正在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十强”产业亟需大批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近年来,国家和我省陆续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的文件,我省已启动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全省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但与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的需求相比,仍存在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产教融合不力、大国工匠不多等问题。为此,应从大局出发抓好几个关键环节。

  一、让职业教育更有地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实际上:一是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待遇、晋升上仍有歧视,有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明确提出要有普通高等本科以上学历,技能人才待遇相对偏低,上升遇到“天花板”。二是职业教育内涵质量管理不到位,在育人标准、课程设置、综合素质培养上有差距。三是职业教育经费低于普通高等教育。四是由于历史原因,职业教育分别由教育、人社部门主管,在招生、拨款特别是毕业生待遇上有明显差异。教育部门管的高职院校能取得本科、专科等学历证书;人社部门管的技工院校只能取得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社会认可度大相径庭。这些瓶颈不解决,职业教育永远是“二等公民”。政府首先要知行合一,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能停留在文件上,而要落到实处,特别是结合省情加强制度创新,对过时的政策勇于改革。

  二、让产教融合更有实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当前,产教融合存在着学校、企业“剃头挑子一头热”“两张皮”问题。一方面原因在校方,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名副其实的“双师”队伍匮乏。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对协同育人喊得多、做得少;企业接受教师、学生实习时,需要专门配备指导人员,还要承担学生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对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优惠政策和经费补偿政策不够完善;校企合作混合所有制没有实施细则,资产评估和产权流通难。我省《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提出:“支持青岛市、潍坊市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议在制定我省“十四五”规划时,制定产教融合扶持政策,对发展前景好的产教融合项目重点支持,引入社会资本,以市场化平台为依托,构建包括应用型大学、创业孵化中心、综合实训中心、招商中心、产业园区等“产教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

  三、让职校学生更有奔头。我们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学有所成。不求成龙成凤,但求自立自强。2019年我省高职录取人数约占参加高考人数的50%,多数市中职录取人数约占参加中考人数的35-40%,这个数量是很大的。如果我们自己的孩子在职业院校学习,我们怎么主管?怎么办学?要真正以父母之心爱护职校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加大对职业院校经费投入,落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破除身份、年龄、学历、资历等障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习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紧扣产业需求前沿,科学设置专业,创新教学方法,开发职业教育应用集成系统,打造跨学科、无边界、可视化课堂,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各级领导和企业家要有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胸怀、关心年轻人成长进步的情怀,转变人才观念,根据岗位实际适度降低门槛,给职校生平等参与竞争的权利,打通技能人才晋升通道,让他们也能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努力建设中医药强省

  □农工党山东省委员会 刘德山

  齐鲁文化,源远流长;针灸砭石和中药汤液源于山东,扁鹊四诊法名扬海内外;历代名医辈出,不绝于史。进入新时代,建设中医药强省,应着力回答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中医药有没有用?

  在社会上,中医不科学、疗效不如西医、中医药无用等陈词滥调时有耳闻,但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确切的临床疗效和千百年来老百姓的认同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中医学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吸收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辨证施治。同一种疾病根据不同体质、地域、气候及饮食习惯调整处方,并具体细化到治疗、起居、心理等方面。也就是说西医治疗人身上长的病,而中医是治疗长了病的人,其中还蕴涵着大医精诚的人文关怀,以其“副作用小、能根治、成本低”的临床优势成为广大群众治疗疾病、强身健体、养生延年的重要手段,有用而且管用。

  中医药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优势,集环保、种植、养生、医疗为一体,是典型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其研究突破将会产生新的科学革命,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二、为什么要提倡治未病?

  2018年我国医疗机构诊疗量83.08亿人次,住院数2.55亿人次,卫生总费用5.8万亿,占GDP的6.4%;人口多,病人多,花费也多。山东是人口大省,也是老龄大省,60岁以上老人2239万,占总人口的22.3%,老人多,慢病多,共病多。因病返贫,因病致残,触目惊心。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也就是说,预防多投入1元,治疗可减支8.5元,节约抢救费100元。

  由治已病转向治未病,尽量不生病、少生病,才是正途。建议:一是建立治未病为主的健康体系,推动二级以上中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康复科和中医膏方门诊;鼓励综合医院、妇幼保健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咨询评估、干预调理等治未病服务;二是全面开展“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打造省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信息云平台;三是建设一批治未病和康复保健治疗中心,推动中医药诊疗设备和健康食品研发应用。

  三、怎样让中医人代代传承下去?

  中医药振兴离不开中医人才代代相传。我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太少,两院院士为零,国医大师仅1人,“山多峰少”;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缺少师承教育的内容。建议:一是加快中医药教育体制改革,把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中医规培列入师承启蒙,发挥学术流派和名中医工作室的带教作用;二是调动名老中医药专家的积极性,保障跟师时间,确保师承效果;三是把特殊或稀有专业人才及确有专长的民间医生纳入师承队伍,促进特色技术疗法的传承发展。四是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造就更多齐鲁名医。

  四、中医药振兴需要党委、政府做什么?

  目前,中医药振兴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中西医并重方针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中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普遍弱化,仍有1个地级市、8个县(市)没有公办中医院。省卫健委仅有一个中医药处,难以对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7个业务司、23个处室的工作。恳请各级党委、政府担负起中医药振兴的主体责任,完善管理体制,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的投入责任,清理中医院长期负债,重大建设项目和医保基金预算适度向中医医疗机构倾斜。合理调整中医药服务项目价格,将适宜中医诊疗项目和院内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保。加强中药材和中医药产业的质量监管,建立质量溯源体系。鼓励制(修)订中医药团体标准,扩大经方、验方和民间偏方的研究和开发。

  新时代,我们中医人更要不忘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初心,牢记振兴中医、造福苍生的使命,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中医药强省作出贡献。

  人工智能:未来已来

  □张逸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人工智能将对全球创新版图、经济结构以及人类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重构,应予高度关注。

  一、未来已在路上。

  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从1950年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发表一篇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开始,一直没有停步。1997年,IBM的“深蓝”计算机首次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成为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棋手的第一个标志性事件。2015、2016、2017年,谷歌开发的AlphaGo连续三次战胜围棋欧洲冠军、世界冠军。2018年,IBM研发的人工智能ProjectDebater在旧金山辩论赛中战胜了人类辩手,辩论双方都是现场拿到辩题并临时准备。这位AI辩手不仅能“听懂”人话,还展示了近乎无限的学习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和数据运算能力。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已进入加速增长阶段。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1.18万亿美元,增长71%。预计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6万亿美元。欧美各国纷纷将其置于战略地位,力图争夺主导权。2015—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复合平均增长率达到54.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6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1万亿元。

  二、未来会是什么样?

  斯蒂芬·霍金作了一个著名的判断:“创造人工智能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事件”。目前,这一判断正在被印证,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在不断拓展。从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计算机视觉、语音和人脸识别,再到工业、交通、安防、教育、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日益走进我们。我一直在想,它将来会成为什么?第一,它是我们手与脑的2.0版。利用先进的技术和互联网,与人的感官甚至是神经系统进行联通,可以增强人类的感知能力或者知识,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现在盲人就可以靠智能穿戴设备“看到”周围环境而自由出行。第二,它是我们的助手和好朋友。有朝一日,智能机器人能够帮我们做家务、订餐购物、辅导孩子作业、写论文,与我们聊天,甚至可能成为我们的好伙伴。第三,它是一部分人类的替代者。人工智能不仅具有超强的学习和计算能力,而且不知疲惫,不犯错误,不要工资,这样的雇员谁不欢迎呢?比如运用人工智能从浩如烟海的医学报告、病例和药物数据中开药方,发现新药物的精度和速度将极大提高。第四,它是我们的监督者。人类所有活动甚至心理活动的信息,将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变得透明。第五,它是改变天平的制胜者。基于算法算力的人工智能将完全改变竞争甚至是战争的制胜机理,制智权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要素。第六,它是地球的新主人吗?这个问题看来不需要担心,因为就连我们人类自身对大脑的结构、智慧的本质,包括直觉、创造力等尚且知之甚少。但是,对于未知的未来,谁又那么确定呢?

  三、我们靠什么赢得未来?

  省委、省政府敏锐感知科技前沿趋势,在全国率先制定“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规划,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提升,召开世界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大会,济南—青岛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获工信部批复,全省人工智能企业已有19个场景落地,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34个。我省基础好、起势强、空间广,应从人工智能产业的三个层面发力,抢抓机遇,赢得未来。

  一是在基础层,支持山大、海大、山科大等高校院所配强人工智能专业力量,大力引进国内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和高端人才团队,加强基础研究和人才培育,发展人工智能计算,创建人工智能计算共享平台,力求取得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

  二是在技术层,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作为资本平台,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带动更多创投基金参与,通过专业机构市场化运作,支持浪潮、海尔、歌尔、山大地纬、神思电子、中创软件等重点企业加快关键技术创新,做强产业链。

  三是在应用层,发挥我省制造业发达、大数据资源与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医疗、家居、轨道交通深度融合应用“1+4”方案实施,加快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云平台、数据等公共基础设施布建,扩大人工智能生态圈,推动产业智慧化,以应用带产业,以产业促创新。

  再振山东精气神

  共谱时代新华章

  □民盟山东省委员会 冯艺东

  山东是我们美丽的家园,是我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大美山东的形象和厚德重义、礼仪之邦的美誉让我们自豪。当前,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推进,八大发展战略全面起势,高质量发展态势不断巩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但也有一些类似“山东怎么了”的论调,甚至有些干部对山东未来产生了怀疑和消极情绪。这与当前全省发展大势格格不入,必须采取一系列举措,再振山东精气神,为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一、再振山东精气神,增强自信是前提。“滚石上山”的关键时刻,一鼓作气才能众志成城。一要激活优势提振士气。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强省和儒家文化发源地,在区位、产业、文化及区域发展均衡度等方面,具有其他省市难以比拟的优势。要继续擦亮“一山一水一圣人”等传统齐鲁品牌,发掘宣传这些年我们山东创造的新优势新成绩,让传统优势与新动能齐头并进,让昂扬向上的“山东在变”成为主旋律。二要抢抓机遇提振士气。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一起构成的叠加优势,以及一批重大产学研平台的创设,一系列重大政策、工程、项目相继落地,打开了山东更加广阔的新空间,释放出宝贵的发展机遇。三要正向激励提振士气。事业需要各级干部领着干,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至关重要。要进一步完善鼓励担当作为、容错纠错的工作机制,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干部大胆创新,对干得好的表彰奖励,对因客观因素出现的失误宽容谅解,为基层工作营造宽松环境。

  二、再振山东精气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我省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要坚定不移走转型升级之路,不能犹豫不决,更不能见难思退。一方面,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并不意味着是落后和淘汰产业。比如石化产业,目前高端化工仍是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抢滩布局的产业,而我国高端化工严重供应不足。应紧紧抓住建设鲁北高端石化基地的契机,依托我省石化产业优势,加快向“油头化尾”方向升级。另一方面,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集群化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一批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山东有7个产业集群入选,数量居全国首位。国家发改委将联合有关部门给予高含金量的政策支持,将重点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储备库,给予较大额度和较长期优质信贷支持,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申报中给予特定扶持。建议省里出台专门政策,围绕集群化采取一揽子措施,让“四新”经济更加枝繁叶茂、茁壮成林。

  三、再振山东精气神,打造城市亮丽品牌是重点。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营商环境既要做得好又要叫得响,才能吸引企业和人才。要学习借鉴国内一系列网红城市的做法,从“总”与“分”、“硬”与“软”两个维度打造好我省的城市品牌。在省级层面,统筹考虑山东经济、文化、旅游等要素,研究策划山东“最美”系列评选活动,集中推介山东城市和企业,宣传山东好人好事,打造全国乃至世界响亮的新时代山东形象“金字招牌”,并指导各市进行差异化、特色化城市品牌打造和宣传推介。同时,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治理,赋予城乡建设更多美学元素和时尚特质,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让山东的路更畅、天更蓝、水更绿、林更茂、办事更高效、活力更旺盛。

  各位委员,新时代孕育新希望,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山东更加美好的明天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我们每一位山东人共同绘就!在前进的道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2020,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撸起袖子加油干,勇做泰山挑山工,合力谱写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华章!

来源:山东政协

山东政协

阅读量:34.9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15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