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丨济宁:科技支撑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齐鲁网

2020-08-21 17:57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1日讯 济宁市通过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引进创新人才,为农业产业提供全产业链数据支撑,推动传统农业向智能化生产转型升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眼下,金乡县国际蒜都中心基本建成运营。在这里,大蒜种植面积、仓储、出口、行情等6类数据一目了然,而以前不少当地公司都是从别处购买数据。“购买数据费用比较高,也不精准。现在这个数据包括各个国家的进口数量,我国的种植面积、每个大蒜产区的面积等数据,对我们来讲非常方便快捷。”金乡县和福隆食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孙冬辉对记者说。

及时、精准掌握各类数据,是蒜商生产经营的关键。前不久,聚龙集团联合海尔数字科技展开合作,用物联网技术搭建全新的农业种植示范平台,一颗大蒜从种植到上餐桌,都有了可追溯体系。

据金乡县聚龙集团有限公司大蒜基地总经理李秋丽介绍,通过平台体系,从大蒜的种植、施肥、温湿度,包括病虫害等全程追溯,亩产提高5%到10%,产量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据统计,金乡县拥有大蒜出口、加工企业约1400家,当地积极对接国家部委,对企业、农户进行数据收集,实现数据整合。

济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金乡)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韩洪方说:“大蒜种植面积方面,和国家农科院进行合作,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全国131个大蒜主产区,以县为单位进行数据监测。”

今年上半年,金乡县大蒜及其制品出口量为22.1万吨,同比增长87.3%,加工出口量牢牢占据全国七成。蒜都中心大数据平台的建成应用,将为大蒜产业的优化布局提供全产业链数据支撑。

金乡县大蒜产业信息协会秘书长张宏波表示,“把大蒜产业链的每个信息进行梳理、整理、发布,指导蒜农进行生产经营,金乡大蒜由人力经营为主提升至算力经营为主,助推产业持续振兴。”

通过创新要素向农业注入,延长、做强、优化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在邹城国家农业科技园,蘑菇工厂又一批产品即将下线。

“夏天高温,要想吃到这种菇,靠传统大棚是不行的。可是在这样的培育室里,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全部采用智能化控制、通过物联网管理,一年365天都能采收。金针菇、杏鲍菇等品种工厂化生产技术简单、周期短,产量相对较高,所以企业基本都是生产这几个品种,很单一,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不强。”山东常生源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常猛对记者说。

为了探索先进的种植模式,常生源菌业有限公司建成了邹城第一个蘑菇工厂。在一个占地100平米的菇房内,每年能采摘新鲜蘑菇168吨。但随着产量几何级数的增长,同质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对症下药,邹城市把目光投向了大家不愿做、做不成的稀有品种上。而转型需要核心技术,为了吸引创新资源,邹城市专门拿出500亩土地,建成食用菌孵化器,用政策和资金撬动成果转化,去年,掌握菌种开发核心技术的李晓博被引进邹城。

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晓博说:“品种的更新迭代,甚至下一步做药食同源的珍优食用菌品种,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现在,邹城国家农业科技园正在推动智能设备制造、食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行业与食用菌生产企业深度融合。为此,邹城市今年投资2000万元打造了一个公共研发平台,国内外30多家科研院所汇聚在园区协同攻关。

邹城市科技局局长蔡庆华表示,“靠企业单打独斗的话,成本和周期都会比较长。因此这个时候政府就应该扶持引导,把手中的资源变成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力争将来要形成百亿规模,这百亿规模里边不仅仅是有食用菌的种植,更应该有附加值高的部分。”

今年以来,济宁市把创新作为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加快资金、技术、品牌、信息等要素融合渗透,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截至目前,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团队数量达到23个,团队成员120人,通过开展试验示范、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等形式,与高等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推广新品种65项,新技术63项。

来源:齐鲁网
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济宁新闻

阅读量:99.6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19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