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人类共享中华文化伟大智慧

编者按

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即将于9月26日-28日在中国曲阜举办。山东积极筹备,力求把论坛打造成为国际思想文化对话交流平台。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部分参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他们围绕“同命同运,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坛主题,寻古论今,从中国智慧中寻根问源,探讨文明的相融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途径,为人类未来和平、有序发展献计献策。

□ 本报记者 赵 琳

西方政要学者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代表泰勒博士曾说:“一个成功、昌盛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立足于孔子所阐述的许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和超越时代的,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并照耀着今天和未来。”

“的确如此,中华文化就像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树,其思想的精华大多集中于孔子。”近日,孔子研究院院长,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学术带头人杨朝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他认为,孔子最大的学术特点是对之前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进行了很好的继承。经孔子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思想已两千余年。

“孔子思想不在一时一地,孔子属于那个时代,但不仅仅属于那个时代。当今世界不同文化、历史和心态的人们要找出一条共同生活下去的‘出路’,需要了解孔子学说的形成,了解孔子思想的高度,了解孔子思想的深度。”

想到孔子,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孔子栖栖遑遑、到处奔走,驾着马车“周游列国”的形象。杨朝明认为,孔子为政似乎没有成功,其实他清楚“穷达以时”的道理。孔子初仕,为中都宰。“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他治理中都仅一年时间,便成为各地学习的样板。鲁国国君问孔子:用你的办法治理鲁国,怎么样?孔子说:“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孔子相信自己的为政方略有广泛的适用性。

由“中都”而“鲁国”而“天下”,这是空间的放大;由“三代”而“十世”而“百世”,则是时间的绵延。“这显示了孔子思想的‘时空维度’。他的高度与宏阔可见一斑。”杨朝明说。

正所谓“君子不器”“道前定则不穷”。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视荣誉与责任高于一切,兼顾多方利益;遵循并行并育,没有相悖相害;信奉“创造、分享、助给”,创造在自己,分享给他人,助给予弱者。在杨朝明看来,中华文明价值取向清晰,一以贯之,这样的思维模式,成为通往中心坐标的最优路径、至佳选择。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杨朝明认为,面对纷纷扰扰的多元追求,有德之民族,有德之国度,有德之文明,像北极星灿然居中,这应该正是中国在世界中的文化坐标。我们要认清自己的文化方位,思索中华文化的竞争力,思考中华文明与人类共同价值之间的关系。这些决定于我们文化的特点、特性与特色,决定于我们的哲学智慧和文化气象。达致真正的文化自信,才可以与全人类共享中华文化的伟大智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阐释普及宣传工作仍显不足,孔子研究院的任务之一便是让更多人去了解它。近年来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开始转变,开始重视传统文化、走进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智慧。”杨朝明说。

“童蒙养正”,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主场。在儿童心性最清明的时候,让他们接受儒学思想精华的启蒙教育尤为重要。从2017年9月起,由杨朝明参与编撰的第一批国学教材走进山东小学课堂,为孩子们正本清源说孔子。近年来,孔子研究院努力让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走近青少年,一些特色幼儿园也在进行国学教育。

来源: 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