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力量”

—分享—

嫦娥四号着陆器彩色全景图。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日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要为实现探月工程总目标乘胜前进,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继续努力,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来。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其成就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只有不断推进航天科技发展,不断创造新的科技成果,才能增强人民的创新信念和信心,为全社会创新创造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只有自力更生,才能以技术创新打造“国之重器”。我们突破了一大批核心和关键技术,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为建设航天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积极调动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创造精神,锻炼和培养了一支能够站在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特别是青年才俊;我们注重传承优良传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强大精神力量。

历史和实践证明,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中国航天事业是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的重要支撑,唯有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关键产品,才能赢得创新发展的主动权。

合作共赢,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神舟十一号飞船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进行自动交会对接,2名航天员在组合体内驻留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新纪录,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航天科工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根本路径,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核心理念,创建了我国首个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为推动新一轮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实践证明,高科技人才必须走出“象牙塔”,高新技术成果也必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才能不断提升高技术产业化发展和协同发展能力。

以载人航天精神,激发科技发展的“内生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航天科工充分发挥载人航天精神,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大力建设“智慧企业”平台,集聚航天科工内外部创新资源,推动制造资源深度协同和共享。

人类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广大航天人只有勇攀高峰、不断前行,才能为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文/陶玉

来源: 红网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