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你的未来!高考志愿填报“秘籍”来了!

  从22日起,各地陆续开通2019年高考成绩的查询通道,考生的志愿填报也随即提上日程。

  填报志愿有何技巧?应该小心哪些误区?这些信息,需要考生和家长掌握。

  1

  高考成绩查询及志愿填报时间表

  2

  填报志愿有何技巧?

  今年多省高考志愿共有三种模式,不同志愿模式投档规则也不一样。顺序志愿啥特点?平行志愿填报需要注意什么?招生部门提醒考生,注意根据不同志愿模式的投档特点,掌握技巧、科学填报。

  “顺序志愿”:第一志愿最关键

  不同志愿模式投档录取规则不同,对考生填报志愿的影响很大:

  完全“平行志愿”,如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以及高职高专批;

  “顺序志愿+平行志愿”,如本专科提前批(艺术类除外)、国家专项计划批、地方专项计划批;

  完全“顺序志愿”,如艺术类专业。

  顺序志愿遵循的是“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原则,分轮次进行。填报顺序志愿,院校梯度非常重要,第一志愿最关键,第二志愿应重点考虑往年报考人数不足,曾经招过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学校或对第二志愿有预留计划的高校。

  “平行志愿”:注意保持高校梯度

  平行志愿是按投档成绩对考生排序,逐分逐个检索考生填报的志愿,投档到排序相对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只要检索到符合投档条件的高校,即向该高校投档。也就是说,考生档案不会因为未投到平行志愿中排列第一的高校,而失去投到排列在之后的其他高校录取机会。

  “平行志愿”投档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更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对于同一批次平行志愿,几个高校志愿之间应该有梯度,“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

  一般来说应将自己最想就读的高校填报在平行志愿第一个位置,最靠后的位置要考虑填报“保底”高校。

  “顺序+平行”志愿:要重视第二志愿

  一些省份今年提前批(艺术类除外)、国家专项计划批、地方专项计划批第一志愿设1个高校志愿,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第二志愿为平行志愿,设1~4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可以填报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也就是实行“顺序志愿+平行志愿”模式。

  对于这些院校来说,第一志愿同样比较关键,不过填报时还要重视第二志愿。由于考生志愿分布客观上存在着不均衡性,一些院校报考人数过多,势必造成第一志愿考生落选,而有些院校报考人数较少,第一志愿无法完成招生计划,第二志愿就会发挥作用。对这些批次来说,第二志愿是平行志愿,4个平行志愿此时是平行投档,均为二志愿。

  考生可以参考往年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作为第二志愿的主要选报对象,并注意在院校顺序上有一定梯度;专业志愿也应拉开档次,合理搭配。 

  3

  填报志愿应该小心哪些误区?

  误区一:只看学校不看专业

  “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实力。

  误区二: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

  专业没有好坏之分,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而且热门专业竞争激烈,填报志愿时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三:只看专业名称,不看学校类型

  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在不同学校间仍存一定差异。

  如许多高校都开设材料工程专业,但发展方向有所差异,如哈工大材料工程专业与航天有关,既有金属材料,还有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北京科技大学的材料工程则更强在金属材料上,因为其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的材料工程强在纺织材料上,因其前身是天津纺织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的材料工程,主要研究丝绸材料,因为它是由浙江丝绸工学院发展而来,其前身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的蚕学馆。还有的理工大学的该专业则是研究水泥等硅酸盐材料。

  因此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误区四:不服从专业调剂(认为服从专业调剂会吃亏)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则会失去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误区五: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孩子只负责学习就行

  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有些父母还固执得有些过分,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高考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来源: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综合国务院客户端、新华社、微言教育

来源: 日照齐鲁网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