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搬迁搬出百姓好日子

赵从更展示村庄搬迁之前,自己亲自设计规划的村平面图

村文化广场一角

赵从更向记者介绍村庄的旧址和老房子

搬迁后的赵黑墩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于赵从更,和家人到自己亲手打造的文化广场玩耍是最开心的事

赵从更给村委会成员开会,安排工作重点,对于工作,赵从更从来都是雷厉风行

赵从更走访村里的老党员

疫情期间,赵从更个人垫钱为村里买了洒水车

赵从更心系村民,对每一位村民都关爱有加

赵从更母亲展示其丈夫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时的军功章及证书

赵从更祖孙三代都从军,也都是共产党员,获得的证书和奖章数不胜数

从十里八乡不愿踏足的经济薄弱村到如今人人羡慕的美丽乡村,30多年来,河东区凤凰岭街道赵黑墩村在村党支部书记赵从更的带领下实现了美丽蜕变。整齐划一的楼房、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雅致优美的文化广场如同一幅画卷,绘出了村民的幸福生活,也记录了这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0年的“老支书”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的桩桩事迹。  

赵从更,1978年参军入伍,1983年退伍,1988年到赵黑墩村担任村主任一职,1991年任赵黑墩村村党支部书记。30多年来,他始终不忘党和部队的培养,把部队的良好作风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支部书记”。“我是军人出身,既然选择了干这行,我就要干好,就要担负起这份责任。”赵从更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共产党员这一神圣称号,为了一名退伍军人的无尚荣耀,30多年来,那些废寝忘食、任劳任怨的日子几乎成了赵从更生活的全部。  

回想起以往,赵从更说,赵黑墩村在1988年以前是个混乱村:村经济落后,歪风邪气盛行,村里各项制度不健全,遗留问题较多。原村“两委”干部在被动和压力面前撂了挑子。因被当时的镇党委书记看好,赵从更临危受命,被吸收到赵黑墩村担任村主任一职。担任村主任前,赵从更是抗拒的,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赵从更心里也没有多少底气。徘徊中,他想起几年前听到邻村几个妇女说“嫁人千万不要嫁到赵黑墩村”时的情形。思来想去,从军岁月打造的军人特有的刚性促使赵从更迎难而上,他毅然挑起了这副担子,而且决心要干就干出个样来。  

不干不知道,真正接手后才知道在赵黑墩村开展工作有多艰难。赵从更清楚地记得,从开始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面临着诸多考验,一桩桩的麻烦事接踵而至:全村560余人,集体经济账面空空如也;困难群众找上门来,村“两委”往往“爱莫能助”;全村青壮年大都选择外出务工……赵从更记忆中的赵黑墩村,一个“穷”字几乎概括了全部。  

要想富,先修路。赵从更说,赵黑墩村之前多为窄小的土路,村民往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不修路,村里脏、乱、差的环境也就无法得到彻底改变。修路,集体经济账面空空如也,怎么修?结合村内实际情况,赵从更苦思冥想,想出按人头进行“摊派”修路的办法。“村里每人负责修一两米的路,自己想办法找土或者石头,把路修平就行。”赵从更告诉记者,他原以为按人头进行“摊派”修路的办法会遭到村民的反对及阻拦,没想到村民们很支持他,第二天就开始动工修路。后经村“两委”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一条长约750米、宽约5米的石头路修好了,这让村民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也让赵从更在赵黑墩村的工作迅速打开局面。  

村内道路修好后,赵从更又开始着眼规划村庄内其他事情。赵黑墩村道路弯曲、排水不畅,村居大都是破烂土屋。因为担心房屋倒塌,一到雨天,赵从更就揣着手电筒在村里巡逻。“每逢下雨天就提心吊胆的,总是担心村民的房子突然坍塌,因为实在是太破旧了。”赵从更说。此后,赵从更的脑海里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整村搬迁,建设新村,把这些住在破土屋里的乡亲们全搬出来,过上住平房、走柏油路的好日子。  

说干就干。赵从更将搬村的计划向镇党委作了汇报,镇党委经过实地考察,同意了赵从更和村“两委”实施整村搬迁的计划。1996年,赵黑墩村搬迁拉开序幕,经过16年的努力,到2002年,赵黑墩村新村终于基本落成,300余套平房、瓦房,每一平方米都渗透着赵从更的智慧和汗水。  

赵从更说,他曾当过6年的兵,然而,在与村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始终没有表现出军人的“血气方刚”,而是采取“以柔克刚”:群众不懂的,他耐心地讲解;群众不理解的,他耐心地说服;群众不买账的,他反复地规劝。“我也是从赵黑墩村走出去的,村里人的心情我都能理解,跟乡亲们讲道理、谈政策、聊感情,一家一家地做工作,大家慢慢就都同意搬迁了。”赵从更说起来轻描淡写,但其中的艰难,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记者了解到,因新村地址紧邻河东区凤凰大街,2000年,村里将沿街的土地承包出去,这为村集体每年带来了6万元的收入。村集体有了收入,赵从更心思又活了,他开始实施下一步规划——修建一个让村民既能健身,又能娱乐的文化广场。“早在搬村之前,我就考虑到要为村民们建活动场所这件事了,所以在规划新村时,在村办公室的正南方向,预留了约11亩的土地。”赵从更说。有了资金,有了场地,文化广场拔地而起,建成后就发挥了作用。赵从更告诉记者,当时,文化广场配备的篮球场地在整个河东区也不多见,场地一经建成就吸引了邻村乃至邻镇的村民赶来“凑热闹”。 

 赵从更说,未来,村里将建设新社区,村民住上楼房,生活也会更上一层楼。    文/临报融媒记者 褚菲菲    图/临报融媒记者 廖杰

来源: 临沂日报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