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出状元|从欠债200万到接戏一千余部! 这位电影道具师让老道具重新焕发魅力

编者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平凡的岗位上,每个人都了不起。从3月5日开始,闪电新闻推出特殊职业系列报道,深入挖掘从事特殊职业人物背后的故事。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4日讯 “我这个家具库房里的道具,大约有个七八百件左右吧。我全部的道具加起来,能达到20万件左右!”当闪电新闻记者见到青岛东方影都电影道具师张新锋时,他正在家具库房里摆弄着电影道具。

大到汽车、家具,小到服装摆件,张新锋库房里道具可以说是琳琅满目。《铁道飞虎》里成龙戴的帽子,《红高粱》在沂南拍摄时用的毛驴、家具,《斗牛》里黄渤的棉袄等等很多影视道具都是张新锋的道具公司提供的。

张新锋告诉闪电新闻记者,去年一年的时间,便接了43部戏。从业19年中,共接了一千多部电影。现在的他谈起影视道具,话匣子便打开了,滔滔不绝地分享起来自己的经验,然而19年前刚从业的他,举步维艰。

东奔西跑收道具 曾欠下200万债务

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新锋从自己的家乡沂南起家,开始收集影视道具,2016年,他来到青岛影视基地,在这里又建起了两个道具仓库。然而创业之初,却并不顺利。

“我第一年开始做电影道具的时候,跑了4万公里的路。这库房里的道具,都是我自己一件一件的搜集过来的。有时候为了一件小小的道具,也会跨市或者跨省去搜集。”张新锋告诉闪电新闻记者。

而收道具这个活儿也不是有钱就能拿下的。库房里的很多老物件儿,都是张新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下的。“当时沂水县有个老大爷,80多了吧。他那个架子床死活不卖,我大约去了又七八趟,才收到了那件道具。”

为了购入更多道具,张新锋先后向亲戚朋友借了200余万元。靠着自己一件一件地收集,仓库里的道具越来越多,然而张新锋迟迟等不到剧组的订单,很多剧组来到道具库之后,看了看转身就走。没有剧组愿意用他的道具,这让张新锋很着急。这段艰难的日子持续了三年之久,期间有许多人想低价收购他的道具,都被张新锋拒绝了。

“三年多没有生意,一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家里就会有很多要账的。我一直反对他做这个职业,两个人每天因为这个事情吵架。”张新锋的妻子薛克英告诉记者。

咬牙坚持三年 迎来新转机

舍不得自己一件件收集而来的道具,张新锋咬牙坚持了三年。直到一笔大订单,让他有了转机。“当时有个剧组,他们前几次用了我几件小道具。这是他们第三天来到这里,他也了解我的情况。让我准备了一个合同,我那时候一个像样的合同都没有,就一张白纸。他签完合同给我看,70多万的合同,我当时就懵了。”

也就是这70万的合同,解了张新锋的燃眉之急。后来,陆陆续续的有剧组过来找张新锋合作。“这个20万、那个30万,从那时候开始,我才一步步开始干起来。”

让老道具重新焕发新生命 

这三年经验,也让张新锋逐渐积累起了自己道具的口碑。回忆起艰苦的三年时光,张新锋说,如果自己没有坚持的话,库房早就倒闭了,自己也不会走到今天。“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剧组跟我不熟,不敢用我们的道具,怕我们扣他们的押金和租金。后来熟悉了之后,就用我东西了。”

“张哥心地善良,我们这些年轻创业的,只要能帮上忙的,他都会帮忙。这个人很拼,每天起很早,一天光接待剧组就得有个七八波人。”张新锋同行屈云腾告诉记者。

订单多了,张新锋有了更多的资金收集道具。在几十万件的道具中,他钟爱红色年代的老物件。而这很大部分原因是受了父辈们的影响。在库房中,张新锋指着架子上的药箱告诉记者,自己的姑姑本是115师的卫生员,虽然他从未见过姑姑,但是能想象到,自己的姑姑就是背着这种药箱,冲上战场救治伤员的。

张新锋说,“每一个道具都反映一个时代的历史印记,把这些老物件、老道具通过荧幕的方式展现给观众,赋予他们新的活力,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闪电新闻记者 孔然 张聪  报道

来源: 齐鲁网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