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独乐与独醒

  

主播读经典,陪你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我是青州融媒主播佩慈。你有没有过同样的感触?一群人狂欢时的孤独感,有时候会比一个人独处的孤独感还要强烈。正如有人说,与其参与低质量的社交,倒不如学会如何高质量地独处。今晚为大家分享的是林清玄的《独乐与独醒》。

《独乐与独醒》(节选)

林清玄

人生的朋友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

一种是在欢乐的时候不会想到我们,只在痛苦无助的时候才来找我们分担。这样的朋友往往也最不能分担别人的痛苦,只愿别人都带给他欢乐。他把痛苦都倾泻给别人,自己却很快地忘掉。

一种是他只在快乐的时候才找朋友,却把痛苦独自埋藏在内心。这样的朋友通常能善解别人的痛苦,当我们丢掉痛苦时,他却接住它。

一种是不管在什么时刻什么心情都需要别人共享,认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悲哀不如众悲哀。恋爱时急着向全世界的朋友宣告,失恋的时候也要立即敬告诸亲友,他永远有同行者,但他也很好奇好事,总希望朋友像他一样,把一切最私密的事对他倾诉。

还有一种朋友,他不会特别与人亲近,他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独自快乐、独自清醒,他胸怀广大、思虑细腻、品味优越、带着一些无法测知的神秘。他们做朋友最大的益处是善于聆听,像大海一样可以容受别人欢乐或苦痛的泻注,但自己不动不摇,由于他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对别人的快乐鼓励,对苦痛伸出援手。

用水来做比喻,第一种是“河流型”,他们把一切自己制造的垃圾都流向大海。第二种是“池塘型”,他们善于收藏别人和自己的苦痛。第三种是“波浪型”,他们总是一波一波打上岸来,永远没有静止的时刻。第四种是“大海型”,他们接纳百川,但不失自我。

我们到底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或者说,我们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样的朋友?

如今,友谊常成为复杂的纠缠,“朋友”一词也浮滥了。我们很难和一个人在海岸散步,互相倾听心灵;难得和一个人在茶屋里,谈一些纯粹的事物了。朋友成为群体一般,要在啤酒屋里大杯灌酒;在饭店里大口吃肉一起吆喝;甚至在卡拉OK这种黑暗的地方,对唱着浮滥的心声。

从前,我们在有友谊的地方得到心的明净、得到抚慰与关怀、得到智慧与安宁。现在有许多时候,“朋友”反而使我们混浊、冷漠、失落、愚痴与不安。现代人在烦闷压迫匆忙的生活里,已经失落了从前对友谊的注视,大部分现代人都成为“河流型”“池塘型”“波浪型”的格局,要找有大海胸襟的人就很少了。

在现代社会,独乐与独醒就变得十分重要。所谓“独乐”,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欢喜,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就是一下午静静坐着,也能安然;所谓“独醒”,是不为众乐所迷惑,众人都认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适合我们,那么,何不独自醒着呢?

只有我们能独乐独醒,我们才能成为大海型的人,在河流冲来的时候、在池塘满水的时候、在波浪推过的时候,我们都能包容,并且不损及自身的清净。纪伯伦如是说:“你和朋友分手时,不要悲伤,因为你最爱的那些美质,他离开你时,你会觉得更明显,就好像爬山的人在平地上遥望高山,那山显得更清晰。”

作者简介:

林清玄,1953年出生 ,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主播简介:

唐佩慈,青州市融媒体中心新闻中心《有啥说啥》节目主持人、编辑。

来源: 齐鲁网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