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笔记|沂蒙精神是“两个结合”的生动实践和山东特产

近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理论研讨会在济南举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研讨伟大建党精神,挖掘阐释沂蒙精神时代价值,为山东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提供精神滋养。

《理响中国》特别推出《理响笔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专栏。今天,《理响笔记》邀请到的是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本森,他分享的题目是《沂蒙精神是“两个结合”的生动实践和山东特产》。

刘本森

刘本森,华东师范大学与英国剑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专家,山东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专家。

主要从事中共党史、抗日战争史、山东区域史的研究,在《中国高校社会科学》《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译著2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

  

《沂蒙精神是“两个结合”的生动实践和山东特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伟大建党精神、“两个结合”与沂蒙精神研究普及,谈点粗浅的认识体会,供大家批评。

一、“两个结合”是党的百年历程的深刻总结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伟大征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此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又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中发展马克思主义;还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肩负起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融通的历史责任。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两个结合”的历史。“两个结合”是党的百年历程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深刻揭示。

我们党很早就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井冈山道路便是光辉范例。在理论层面,1930年,毛泽东就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938年9月到11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他明确提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方面,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方面均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实事求是出自“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群众路线出自“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独立自主出自“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可见,虽然毛泽东在理论上并未阐发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但这个结合在他的实践和理论建设中都有鲜明体现。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并倡导“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古今中外文化,最鲜明的代表就是“小康”社会这一兼具传统韵味和时代气息的命题的提出。江泽民认为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会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进而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深刻影响。胡锦涛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通的时代性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在建党百年之际,“两个结合”的正式提出,尤其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个层面的结合,是一大原创性理论贡献。

党的百年历程告诉我们:“两个结合”做得好,我们就能够取得胜利和进步,“两个结合”做得不好,脱离中国实际、背离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就容易走弯路、犯错误。

二、沂蒙精神是“两个结合”的山东特产

诞生于齐鲁大地的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山东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坐标。它植根于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深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浸润,淬炼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是“两个结合”下的山东特产。

沂蒙精神植根于齐鲁文化的沃土,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齐文化的“开放进取”“求真务实”,鲁文化的“敦厚重礼”“仁爱诚信”,创造性转化为山东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创新性发展为山东人民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导向、以“忠诚”为特征的家国情怀、以“正义”为标志的为人品格。“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鲜明彰显了“舍小家、顾大家”的大仁大义,集中体现了“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忠大勇。

三、在“两个结合”中深入推进沂蒙精神研究普及

一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重要指示。目前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做得比较好,在沂蒙精神的内涵、特质、意义、时代价值等方面的阐发,已经相当充分。当然,我们的研究和普及要实事求是,不好理解的,要讲深讲透。

二要立足建党百年山东实际,深入挖掘总结百年党史中山东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创新的丰富实践和成功经验,展现沂蒙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和价值。以前我们对沂蒙精神的阐释,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事迹讲得多,改革开放之后的建设成就讲得多,但是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三线建设等成就讲得少,革命年代的建设成就也没讲透。

三要立足齐鲁大地优秀传统文化。沂蒙精神是齐鲁文化近代转型过程中的产物,是“两个结合”的产物。我们此前的研究,对沂蒙精神形成时植根于齐鲁文化沃土讲得多,在讨论沂蒙精神具体事例时,对传统文化因素讲得少,其实像是渊子崖、明德英等事迹中,很多因素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体现。我们在阐释时应该注意做好两个结合的讲述。

闪电新闻记者 杨璐  报道

来源: 齐鲁网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