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卫视文化节目再创新高度!《齐鲁文化大会》接续引领传统文化热潮

自连续四季重点打造《国学小名士》节目引领传统文化热潮以来,山东卫视始终致力于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发展方向的排头兵,先后推出了《我们的新时代》《寻声记》等主流文化类节目,持续引发观众热烈反响。

金秋之时,山东卫视文化节目再次迈上新的高度。10月17日19:30,山东卫视黄金时段重磅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齐鲁文化大会》通过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赛事,在新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加持下,运用创意化、故事化、互动化等方式,全方位呈现齐鲁文化的经典内容和齐鲁各地的风物人情,让齐鲁文化真正 “活起来”、“火起来”。

在传统文化节目的打造中,山东卫视通过不断创新探索,不断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转变呈现方式。恪守本心,面向未来,当我们看懂了《齐鲁文化大会》这档节目所散发出的鲜明特点,也就理解了近年来山东卫视文化节目永攀高峰的基因导向。

竞技与互动并重

深挖齐鲁文化内涵 以荧屏连接古今

和合之美理念是指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齐鲁文化大会》首期节目以“和合之美” 主题秀惊艳开场,糅合了经典舞蹈、音乐、乐器演奏、走秀等表演内容,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和谐、互补、共振,巧妙地引出第一环节的题目。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中南大学教授杨雨和著名历史学者魏新的倾情加盟也为节目增加了文化底色,他们脱口而出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等取材山东大地的诗词也让观众们加深了对齐鲁厚重文化底蕴的认识。

《齐鲁文化大会》全新的赛制也让节目兼具层次感、竞技性和兼容性。《齐鲁文化大会》共分为“先礼后兵”、“杏坛论道”、“当仁不让”、“步步登高”等环节,在演播室与外景拍摄穿插中,节目紧密围绕齐鲁文化,内容纵贯古今各个历史时期,涉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饮食文化、哲学思想、成语典故、建筑常识等方方面面, 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

其中,首期节目的选手涵盖社会各界,包括“鲁国后裔”鲁韦彤、“水产硕士”张宜良、“学霸村”首位博士刘保东、人类学女博士刘菲菲、国学大V孙雅鑫、中法混血少女博纳泽懿在内的“72贤士”,他们通过解读礼乐文化,讨论儒家经典,溯源山东习俗,进而深挖齐鲁文化内涵。《齐鲁文化大会》在环节设计上不断创新,以主题化的思路串起每一期节目,节目借助竞技的形式,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魅力,其竞技性与互动性并重,不仅增强了观众的临场感,更易让节目成为激发民族认同的重要源泉。

值得一提的是,在节目外景出题环节,《齐鲁文化大会》还特别邀请了来自青岛港的“最美奋斗者”、全网粉丝超过400万的聊城手艺人和知名歌手等,他们通过提出各领域的题目,进一步增进了节目选题视野,而大学学者、边检警察、应急工作者、自媒体创作者、学生等不同门类的选手们在节目中通过阐述他们的想法,也让观众们倾听到多维度、多元化、多领域的文化思考。

《齐鲁文化大会》的设计思路充分体现了幕后团队对本土文化的充分肯定和认同感,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自觉支撑起了团队不断开辟电视文化类节目创新路径,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生动实践和有力体现,节目在突出时代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同时,更注重内容生产和表现形式的创新探索,也在无形中承担起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责任。

以新潮表达形式 营造文化氛围 

实现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融合创新

节目嘉宾康震教授在节目当中与选手对话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齐鲁文化的核心其实恰恰是创新”,这句话也点出了《齐鲁文化大会》这档节目的主旨: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文艺作品只有通过不断创新进而深入到文化肌理,让观众产生共鸣感、共振感和互动感,才能更好地推进文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齐鲁文化大会》以创意的视觉呈现和新媒体的互动机制,营造文化氛围,进而实现传统文化与电视节目融合创新。

近年来,多档文化节目接连出圈,不仅仅是因为根植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得益于技术的赋能,《齐鲁文化大会》也十分注重节目视觉效果的创意呈现,节目借助AR/VR科技进行包装,运用互联网表述方式,也实现传统文化的新潮表达。

比如,场内选手可根据屏幕中出现的山东地图选择其中一座城市作为出发起点,轮流回答与该城市相关的文化知识点,诸如济宁的儒家发源、泰安的五岳之首、潍坊的风筝类型、聊城的千年古城、淄博的足球起源、临沂的母亲河等题目设置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节目设置的率先点亮十六座城市者即可成为当期擂主等创意,不仅科技感、时尚感、潮流感十足,也更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需求。

此外,场外山东广电主持人以“鲁行团”的形式,进行武侠风、vlog探访风等不同形式的短视频风格拍摄,增加多视角呈现,为节目增色不少。

在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作过程中,互动机制是节目能否赢得观众青睐的核心。早在今年7月,《齐鲁文化大会》就开始了面向全国的选手海选,通过线上答题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数万名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报名者踊跃争先,最终有72名文化达人脱颖而出。

在节目前期预热节点,《齐鲁文化大会》也下了一番功夫。今年农民丰收节时,山东卫视挖掘山东乡土仪式感的短视频作品《喜饽饽》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媒体的鼎力推荐,作为节目的先导片热度席卷全网,该作品微博话题总阅读量突破3亿,抖音单条视频播放超2400w次。

此外,《齐鲁文化大会》齐鲁文化名人-人脸融合创意H5将齐鲁文化名人手绘成工笔古画,用户上传自己的照片即可一键“穿越”,生成自己的古装齐鲁文化名人照,该H5打破了手绘古画与现实人像的“次元壁”,作品一经推出,一天内浏览量超31万、访客数超20万,这种极具仪式感、互动感和趣味性的参与方式,以寓题于景从而惠及于民,也点燃了观众的参与热情。

做传统文化的先行者与推进者

山东卫视文化节目再创新高度

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承的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提出,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齐鲁文化大会》也体现山东广电把握好齐鲁文化这一活水源头,在深耕文化的建设中当好先行者和推进者的角色,进而推动起文化交流的联系纽带与生产动力,完善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式建设。当真正契合了群众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可能地不断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提升文化传播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2021年,主管部门从严从实加大文娱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力度,遏制文娱圈歪风邪气,营造积极向上、充盈正气的文艺生态。

作为“正能量打造大流量”的代表电视频道,作为齐鲁文化发源地的主流媒体,山东广电也将继续高举自2016年所提出的“悠久文明 青春中国”之定位,保持敏锐、走在前列,实现全媒体传播,推动内容力和传播力的双向突破。“悠久文明 青春中国”的定位,不仅彰显了山东广电作为主流媒体主动承担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责任担当,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坚决贯彻落实。

在日前的2022山东广电战略资源尊享会上,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吕芃用三个“一二三”勾勒了山东广播电视台明年的主题主线——“务本开新立潮头”。他指出,2022年节目创新要努力做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节目创作要努力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节目目标要努力做到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这是我们的根本遵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现实主义的精神、浪漫主义的情怀,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是我们的根本方法。

山东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兼电视卫星频道总监王忠在推介会上用“一个转变”“两个突破”“三种赋能”介绍了山东卫视的创新之路。“一个转变”即从一个单一电视频道向全媒体传播的转变,把山东卫视作为内容生产的全网IP来打造。

“两个突破”即实现内容力的突破和传播力的突破。2022年,山东卫视将打造国潮文化、综艺欢乐、时代纪实、商业职场、美好生活等五大特色内容矩阵,充分尊重网友喜好,坚持用好用活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以小屏传播效果倒推内容策划,大屏播放、小屏引爆,网台同步、移动优先,撬动传播力的突破。

“三种赋能”即为政务服务、城市推宣赋能,为品牌成长赋能,为产业拓展赋能,通过打磨提高智库服务,创新形式、创意传播、开拓新产业模式,切实提升赋能客户的能力。

“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宝库,构建新型文化节目,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让传统文化节目焕发出无穷魅力。近年来,电视媒体将传统文化作为节目制作的核心,文化节目《齐鲁文化大会》的出现再次充分印证电视媒体具备强大的文化号召力、凝聚力和辐射力。

文化节目《齐鲁文化大会》的推出不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也是山东卫视在“悠久文明 青春中国”频道定位下打造的又一档标杆性文化节目,其背后体现出山东广电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彰显出其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亦坚信,“品齐鲁文化,看盛世中华”的优秀电视精品节目在市场化的收视检验中亦能达成破圈传播的好局面。

来源:传媒内参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