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仰韶文化“地标” 回望中国考古百年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8日讯 1921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的第一次发掘,拉开了中国考古学的序幕,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这处存在于黄河中游地区,距今约7000至5000年的文化,被命名为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

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将在三门峡市举行。历时一年多修建的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升级提升后的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地,都揭开了神秘面纱,联手为游客献上了一场仰韶文化和中国考古百年的穿越之旅。

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每一件彩陶都独一无二

秋日的三门峡,暖阳洒落,前来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打卡”的专家、学者、游客不在少数。据了解,该博物馆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基本陈列共包含四个部分,展出文物3800余件,还原再现了中原地区史前人类使用过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生活遗迹,复原了三门峡庙底沟遗址、灵宝西坡遗址等聚落场景及房屋建筑模型。

在众多的文物展品中,包括了壮观的1166件的石盘状器、完整的弧线三角纹彩陶盆、瓮棺葬群,以及“中华第一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贾湖骨笛等珍贵藏品。此外,该馆的一大亮点就是在展出的众多文物中,没有一件彩陶的样子是相同的。

图/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内表现绘彩技术的陶器和石器。(摄影:杜杰)

即将正式对外开放的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共设置四个展览:一是基本陈列《花开中国》,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述庙底沟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发展历程、文化面貌及其重要影响,从而揭示庙底沟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主根脉地位,构建文化意义上“最早的中国”;二是临时展览《花之蕊》,主要展示豫晋陕仰韶文化核心区近年来的重大发现和成果;三是数字化展览《邂逅庙底沟人》,是对基本陈列的生动演绎,借助数字技术,让观众参与其中,增强体验感;第四个是专题性展览《庙底沟记忆》,主要通过大量图片、文献和实物,展示庙底沟遗址两次考古发掘的丰硕成果。

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百余米雕塑墙见证百年考古“大事件”

提到仰韶文化,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6公里的仰韶镇仰韶村是一个绝对无法绕开的名字。作为国内首家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位于该地的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于一体。今年以来,针对原馆面积不大、陈展落后等问题,当地投资3000万元进行了重新升级布展。

图/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雕塑墙正式与游客见面。

10月17日,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东侧,106米长的百年考古历程雕塑墙揭开了神秘面纱,正式与游客见面。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作为场馆提升工程的一大“亮点”,当天揭彩的雕塑全称为“1921-2021百年考古历程雕塑墙”,依据中国考古学会在全国报名参选的160余家遗址中评选出来的70个对我国百年考古具有重要影响事件策划、创作而成。站在雕塑前,中国考古100年的历程画卷徐徐展开——1921年渑池仰韶村遗址、192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群、1928年安阳殷墟……历史的厚重感迎面而来。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勾勒仰韶人史前生活图景

100年前,渑池县仰韶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成了仰韶文化发现地、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100年后,占地约2800亩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呈现在世人眼前。10月17日下午,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暨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邮票发行仪式在仰韶村举行。据悉,新落成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发掘纪念点、文化层断面、考古模拟体验区等景点串联起来,成为展示仰韶文化的重要窗口。

图/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无人机照片)。(摄影:李安)

去年以来,在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同时,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同步进行。这次考古发掘受到广泛关注,并入选2020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发掘中,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已对外公布了几项重大发现——在房屋建筑遗存发现了用陶粒、料礓石等做成青灰色类“混凝土”地坪、红褐色涂朱草茎泥墙壁等,在尖底瓶中获取了酿造谷芽酒和曲酒的证据,在墓葬土壤中检测出丝蛋白微痕迹。在遗址公园内驻足休憩的片刻,游客们可凭此勾勒出一幅5000年前仰韶人喝着美酒,穿着丝绸,住着“混凝土”房屋的生活画面。


闪电新闻记者 杨玉金  报道

来源: 齐鲁网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