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夜读|第96期:一封特殊的中央来信

  

编者按:聆听红色故事,见证百年党史。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闪电新闻夜读专栏发起“聆听红色故事,见证百年党史”主题策划,邀请全省各地主播讲述建党百年以来出现在齐鲁大地上的红色故事,从一片片红色印记中,共同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巨变。今天推出第96期,岱岳融媒主播吴琼与您分享《一封特殊的中央来信》。

张大爷,张妈妈:

  二老好!离别二老,倏忽数月,天各一方,万分挂念。远隔天河,情怀衷肠。二老待我,胜似儿女,恩德之重,铭刻肺腑!一路平安来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暂分中宣部工作,一切均好,万望放心。我已要求到部队去锻炼,目前只待组织决定。请代问张会山二老好!乡亲们好!

  敬祝全家安好!

杨永福(毛岸英)

1948年8月19日

这是毛岸英同志在拜别山东阳信房东张大娘后写的一封感谢信,收到信的张大娘更是泪中带笑,倍感欣慰……

这要从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说起。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后,各解放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改和整党运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在全国的土改运动中也存在着改革不够彻底和党内思想、组织不够纯洁的现象。

当时,刚从苏联回国的毛岸英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毛主席吩咐他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民,并提议让他到农村一线参加土改整党运动。毛岸英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建议,跟随中央工作组化名“杨永福”来到革命老区渤海区阳信。之后不久,因工作需要,他又与同来的部分同志转调到了阳信城东南的张家集村,借住在张元林大爷家。

在房东家里,一有空他就帮着挑水,扫地、干其他杂活。张大娘也不把他当外人,没几天就不称他“杨同志”而喊他“孩子”了。一次,毛岸英因受凉感冒发起了高烧,张大娘忙将他让到自己的热炕上,烧了一碗红糖姜汤端到他面前。老人十分关切地说:“孩子喝吧,喝了出出汗就好了。”毛岸英接过汤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两行感动的热泪扑簌而下……

毛岸英当平住过的老房子

随着土改整党运动的逐步深人,广大穷苦农民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土改的任务基本完成。为总结经验教训,解放区开展了结束土改和建乡实验工作。根据上级的指示,渤海区党委成立了以中央、华东工作团为主,由当地部分县、区、村干部参加的“老区结束土改实验工作团”。

毛岸英作为中央派到地方的工作人员,丝毫没有搞特殊,总是按普通工作人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他常常身穿一件父亲留给他的肥大旧军装。群众和队员们对他的评价是:待人和气,憨厚朴实,处事谨慎。工作、学习、生活中,他都和队友们打成一片。他注意与当地的干部群众交流,对运动中出现的偏离中央精神的做法及时整理并向有关领导做汇报,及时纠正不良苗头。

1948年5月,中央电令毛岸英调离阳信,回中央从事新的工作。当乡来们得知杨同志要走的消息时,都纷纷前来与他道别。张大娘更是忙个不停,为他洗衣服、炒花生、爆米花、煮鸡蛋、包饺子、准备鞋袜等。全家人整夜未眠,长谈到天明。第二天清晨,毛岸英含泪告别张大娘和乡亲们。当汽车远远离去后,张大娘仍站在雨中,依依不舍地相送……

走后,毛岸英没有忘记张大娘一家和乡亲们。农历八月十五,正当家家户户欢度中秋之时,有人大喊“毛泽东的儿子来信了”,引得众乡亲纷纷涌上街头。只见老村长张会山手里举着一封书信,人们簇拥着他来到房东张大娘家。拆开信封,从里面掉出一张黑白照片,大家仔细端详,正是乡亲们所熟悉的“杨同志”。

毛岸英的阳信之行,使他了解了基层、了解了农村,也使他与阳信的干部群众,尤其是与房东张大娘一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作为毛泽东的儿子,在他身上所表现出的良好品质和作风,给阳信人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

  

毛岸英与阳信的情谊(来源:新华社)

主播简介:

吴琼,岱岳融媒主播。

闪电新闻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策划

来源: 齐鲁网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