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次生疫情” ——以疫情为例关于对网络谣言的思考

2020-08-29 16:49

发表于山东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自古以来“三人成虎”、“以讹传讹”的事比比皆是,我们将这些传播范围广却缺乏可靠证据支持的陈述或概念称为谣言。在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谣言乘着网络发展的大风衍生出了更为可怕和难以控制的网络谣言。扫除网络谣言,清朗网络空间,此文以疫情为例来谈关于网络谣言的思考。

“与信息数量越来越不成正比的是,我们距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自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上关于疫情的消息不断更新。谣言肆虐,甚至出现了今天发布新消息,明天立即辟谣的荒唐事,真正对大众有用的正确信息被铺天盖地的网络谣言所掩盖,大众行为被错误信息误导。这严重侵占了公共社会信息资源,加重了大众面对疫情的焦虑和恐慌心理,成为了疫情防治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谣言的代价是什么?并不是我们会把谣言误认为真相。真正危险的是,我们听多了谣言,便不再分辨出真相。”疫情期间的部分谣言可谓是“一眼假”,如喝高度白酒、喝童子尿、吸烟可以抵抗病毒等网络谣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辨识难度如此低的谣言却仍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与如今言论自由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众多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网站、网络论坛等网络介质给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各路自媒体为了不同的目的粉墨登场,夸夸其谈,正迎合了处于焦虑中渴望第一时间获得消息的浮躁大众。假期的延长、隔离的无聊也成为了网络谣言漫天飞的助推剂。

谣言滋长的土壤不是造谣者给的,而是传谣者给的。《乌合之众》提到“群体精神最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服从。”大众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会在网络谣言中产生共鸣,即群体中个体个性的消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大流”。因为害怕被孤立而渴望融入群体以获得安全感最终导致群体智力下降,甚至出现网络暴力现象,用口水掩盖了少数清醒的真相。另一方面各网络介质传播谣言的手段紧抓大众心理,像“震惊……”、“速转……”等标题党层出不穷,利用大众的好奇与焦虑进行谣言的传播,谣言在传谣者的助推下逐渐变得难以控制。

“当我们不再分辨出真相,那时我们能做什么,除了放弃对真理的信仰,满足于谣言堆砌的故事,我们还剩下什么?”切尔诺贝利事件向蒙蔽于谣言中的人们发出呐喊与疑问。“惯有谣诼或青眼,何须他人置一言!”面对谣言!我们就要消除谣言!探明散布谣言者的心理动机,摸清谣言传播的机制,扫除网络谣言,清朗网络空间!

奥尔波特实验研究表明,谣言的歪曲可被总结为“省略与突出,强化与推断。”谣言散布者抓住大众关注的热点,利用不对等的信息简化事实,强化谣言,同化大众心理来促成谣言的传播,这是谣言的传播机制。谣言散布者则动机各异,一是以广告营销为目的的微信公众号,如疫情期间关于双黄连,莲花清瘟胶囊等可以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的宣传;二是以增长关注度为目的的自媒体,利用虚假发热人员名单,隔离期间不服从管理的举动来博取关注度,获得社会存在感;三是利益冲突下的博弈;四是境外敌对势力在民间制造的敌对情绪,疫情期间利用紧张焦虑的心理煽动诱发敌对行为。

“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当我们面对不合常理的疾病知识或证据有限的攻击信息时,要清楚自己认知的局限性,冷静分析这些惊人的信息,不要被困于信息茧房。既要保持言论的自由也要避免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棋子。即使在迷茫的情况下,也要正确识别焦虑,合理的发泄自己的情绪,避免网络暴力掩盖事实。除了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外,信息的获取渠道也至关重要,警惕个体媒体的思想灌输,偏向于主流官方媒体获取信息。面对网络谣言的产生,除了目的不纯的谣言散布者和分辨能力有待提高的传谣者,官方信息的缺失和主流媒体的传播失范也难逃其咎。如果说谣言是花园中的杂草,大众作为传谣者为它提供的是生长的土壤,那政府机构的信息增量、权威媒体的及时辟谣和相关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就是给杂草喷洒除草剂!美丽的花园少不了肥沃泥土的滋养更少不了园丁辛勤的努力。

比疫情更可怕的是疫情之下源源不断的谣言,谣言止于智者,也止于规则!清朗的网络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报送人: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 李安然  

 

齐鲁网

阅读量:108.4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