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工作进展情况

发布会新闻

山东搭起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今年许多学生和家长开始把目光投向职业教育,不少高分学生主动选择就读职业院校,发布会上,针对这一现象,邓云锋进行了介绍, [详细]

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95%
就业率、就业质量越来越高,山东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其中90%签约毕业生预期定职后月收入5000元以上。 [详细]
全面推进“五权下放”
“五权下放”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改革攻坚事项。省教育厅联合有关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 [详细]
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30万多人
今年,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30万多人,这里面包含了技工教育。根据学生本人意愿直接就业的大约有9万多人,继续升学深造的大约有21万多人。 [详细]
山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记者9月29日上午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系列发布会上了解到,山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详细]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20-09-29 11:10:22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教育厅新闻中心王占波,联系电话:81916632。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0-09-29 11:10:08 邢顺峰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依托教育部和山东省共建的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于11月在我省举办。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发起并牵头,联合35家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人民团体、学术团体和地方共同举办的全国性职业院校学生综合技能竞赛活动,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制度设计,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自2008年以来,大赛每年举办一届,已连续举办12届。我省大赛成绩优异,获奖总数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一等奖数量位居第二。 大赛坚持政府统筹、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围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设置了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比赛项目,紧贴产业前沿,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 为加快推进大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办赛质量和水平,教育部决定对大赛进行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开放式、普及性新赛制。即推动大赛面向更多学生、惠及很多学生,线下进行、线上直播,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大赛中来。2019年以前大赛主赛区一直在天津,今年,教育部决定依托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大赛改革试点工作。 本次大赛山东是唯一赛区,改革试点赛的全部赛项都放在山东举办。届时,35个部委领导或司局负责同志将出席大赛开幕式并参加相关活动,近百家企业和400余名顶级产业技术专家将汇集山东。这不仅能有效带动我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而且对推动相关产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本届大赛共设40个赛项,中、高职各20个。在全国大赛组委会领导下,我省按新赛制、新规程遴选承办比赛的职业院校并进行赛点建设完善,比赛地点将分布在全省大约10个城市,届时省内外约6000名选手、指导教师和专家、裁判、技术支持人员等参加。

2020-09-29 11:04:31 山东经济广播记者

您好,我们注意到,9月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的通知》,在山东进行改革试点,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2020-09-29 11:04:09 邓云锋

“一市(校)一案”是部省共建职教高地意见提出的重要任务,是整省推进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各地、各职业院校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3—5年各地、各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总体方向和具体任务。各个实施方案着眼痛点堵点难点,从不同层面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趟路子。 比如,潍坊市实施方案是省教育厅和潍坊市政府联合印发。9月25日,刚刚举行了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启动仪式。从试验区到示范区,潍坊市将按照“全区域推进,全链条融合,全要素保障”的思路,围绕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开放共享式实训基地、深化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锻造一流“双师型”队伍、提升职教对外开放度、创新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等10项核心任务,先行先试、创新发展,努力为提供经验做法。 济南市实施方案可概括为“五高”:一是高起点规划职业教育布局,跨部门、跨行业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二是高标准提升办学质量,实施教学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引导更多中职学生到高职院校深造。三是高质量推进产教融合,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开展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高标准建设大型智能(仿真)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四是高水平建设师资队伍,探索建立公开遴选聘用职业院校领导班子成员机制。五是高层次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师生海外交流规模,鼓励职业院校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引进中外合作项目等。 青岛市突出“一区、一城、一基地”。“一区”是指青岛市创建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一城”是指在即墨规划建设国际职教城。首期职教城的核心园区占地517亩。职教城用中高职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努力办成一个产业引导、产城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示范,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实现多元投资、多元办学、社会参与。“一基地”是指打造中德职业教育的示范基地,包括西海岸中德工业园、中德农村“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心等。 烟台市树立“大职教”观念,打破学校类型界限、条块分割的藩篱,对全市区域内职业院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等进行统筹,推动区域内职业院校实行一体化管理,由教育部门统一负责招生、教育教学等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职业资格考试鉴定及证书发放。深化职业院校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二级院系取消行政级别,逐步探索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校长职级制。 威海市坚持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坚决做到“应放尽放、应给尽给”,让学校“活”起来。其中,在选人用人方面,用人计划由学校自主安排执行;机构设置方面,学校内部机构设置权利全部下放学校;财务管理方面,明确小额零星项目实行自主招标;对具有法人资格的办学项目收费标准,由办学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办学成本等情况自主确定。 滨州市探索建立“基本保障+发展专项+绩效奖励”的财政拨款制度,按照年增长10%的比例逐步提高中、高职生均拨款。市级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出资2000万元,用于支持学校和专业建设等。建立学生实习工作考核与补助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考核认定符合实习规范的企业,按照实习学生每人每月200-400元的标准,补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 枣庄市政府专门印发《关于推动枣庄职业学院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16项支持举措。这是我省首个以市级政府名义印发、专项支持高职院校的文件。其中,明确规定全面落实办学自主权,探索由学校自主聘用内设机构干部,事后向组织部门备案。 省交通运输厅专门印发方案,支持所属交通职业院校发展,包括探索教学部门去行政化、管理部门实行职员制,将所属院校重点基建项目、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列入财政资金予以重点支持等。 其他各市、各有关部门的方案也立足自身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各有特色、各有亮点。

2020-09-29 10:53:19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您好,职教高地文件指出,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的工作思路是整省推进,要求“一市(校)一案”系统谋划发展,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2020-09-29 10:52:56 邢顺峰

建立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专业(群)考核制度,主要目的就是按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以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及平均薪酬、“双师型”教师比例、师均技术服务到款额等实实在在的业绩,综合利用学生、教师、用人单位、企业、行业、第三方、同行、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评价的结果,考核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引导学校按类型教育规律办学,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建设一批区域离不开、业界都认可、全国领先,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学校和专业(群)。重点有以下5个方面: 一是不仅“能就业”还要“就好业”,高质量就业成关键点。在稳就业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就业成为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新期待。为此,考核方案将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平均薪酬以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评价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的指标内容,既要看就业创业率,还要看薪酬水平,以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多个维度促进就业质量提升。 二是让会动手的先上,贡献大的多得。着力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顽瘴痼疾,一方面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导向,让作出贡献的人才“名利双收”,激发教师队伍创新创造活力;另一方面凸显职教特色,不仅评价教师理论水平,更评价教师动手能力、实际贡献以及在生产一线的实践经历。通过考核高水平、高贡献人才收入水平,引导学校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三是夯实“齐鲁工匠”培养主阵地,建设技术技能传承创新策源地。职业院校要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不但举办学历教育,还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2019年,全省高职院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300万人次以上。面对新经济新技术带来的生产技术、组织模式快速变化,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之外,还要聚焦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工艺等应用性研究,服务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成为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创新源、技术源和人才源。为此,考核方案将技术服务、承担的各类培训及专利转化方面到款额以及较上年增幅,单列指标考核,分值更是达到10分。 四是学校办得好不好,师生最有发言权。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更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因此,考核方案把师生满意度作为评价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并且该项指标所赋分值为10分,占0分,师是学校的主人,更是1/2,以此引导学校树立“以生为本”“以师为本”的鲜明导向。 五是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特色办学、创新发展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全省现有各类高职院校85所(含3所职业技术大学),其中,国家“双高计划”院校15所,省优质高职院校37所。为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特色发展,考核方案在统一设定的评价指标之外,还单独设置了特色创新加分项,分值20分,旨在引导学校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潜力,大胆探索创新,形成鲜明特色,千校千面、各具风貌。

2020-09-29 10:45:23 山东教育报记者

您好,我们注意到,前段时间,出台了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专业(群)考核方案。您能否介绍一下这两个方案?

2020-09-29 10:44:46 邢顺峰

职业教育教师不同于普通教育,既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还需要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既要会说,还要会做。我省也涌现出了一批典型,比如9月4日教育部发布了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共12人,潍坊商业学校教师魏亚丽毕业于职业学校、服务于职业学校,与钟南山、张伯礼等名师大家一同入选。为建设高素质“双师型”队伍,我们采取了很多举措。这里,我重点介绍一下前期出台的职业院校教师自主招聘政策。主要包括5个方面: 一是落实职业院校招聘自主权。职业院校自主编制年度公开招聘方案,自主确定招聘批次、时间,并自主组织实施。专业课教师招聘要体现“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以测试专业技能和执教能力为主,支持有条件的采取先面试后笔试的考试方式。 二是建立高技能人才招聘“绿色通道”。对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或省级技能大奖、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或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获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表彰的高技能人才以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选手和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优秀选手,可适当放宽工作经历等限制,采取试讲、技能操作、专家评议或直接考察的方式组织招聘。 三是“不唯学历”招聘高技能人才。对学校招聘的高技能人才,达不到相应学历要求的,学校可设置实习指导教师岗位予以聘用,符合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及特聘人才条件的,可通过特聘程序引进并享受相应待遇。 四是改革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前段时间,教育部全文转发了山东省《关于完善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的指导意见》,对山东结合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积极探索绩效分配改革,给予充分肯定。在这个文件中,我们对公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水平留足了很大空间,最高可达到所在行政区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5倍。学校对外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结余,可提取50% 以上用于教师劳动报酬,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以上不封顶的方式激励基层办学单位面向社会开展服务。 五是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企业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纳入其业绩考核评价,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

2020-09-29 10:36:01 齐鲁晚报记者

您好,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打造一支技艺精湛、充满活力的“工匠之师”队伍尤为关键。请问,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改革举措?

2020-09-29 10:35:09 崔西展

我是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介绍学校在学生多样化发展方面的一些做法。 我在职教一线工作31年,始终对职教工作满怀激情,主要源于我内心坚守的职教信念——黄炎培先生“炎培先生工作满怀激情,主要源于我内心坚守的职教信念道能大”“炎培先生工作满怀激情,主要源于谋个性之发展”。在深刻领悟中,我们全面致力于培养“德技双馨”的全面化、多样性人才,为学生成才立业奠定坚实的根基。目前,学校为学生构建起“3+4”贯通培养、五年制贯通培养、职教高考、中外合作办学、校企合作5条发展路径。 一是“3+4”贯通培养。我校是山东省首批试点,从2013年开始。目前,5届377名毕业生已全部升入青岛科技大学继续本科阶段的学习,转段率100%。这里面有个很好的例子,2013级计算机专业张家豪同学,中考成绩562分,比当年普高线低12分,2016年通过转段测试进入青岛科技大学,今年成功考取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 二是五年贯通培养。学校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青岛工程职业学院联合开展五年贯通培养,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历年转段率均超过98%。2013级孙旭同学,初中毕业后进入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习,2016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赛项金牌,并转段进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习,2018年毕业后进入新大陆集团,目前负责公司在全国的物联网中、高职师资培训,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 三是职教高考。由于我校学生发展路径多,所以,参加职教高考人数不是很多,但是录取率很高、质量也高。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戴栋晨同学,入学成绩低于普高线25分,经过我校3年培养,成功考入山东理工大学,今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2020年,全校参加职教高考的学生共有63人,本科上线55人,上线率87.3%。这批学生当年入学分数与公办普通高中录取线均有一定距离。 四是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举办了“3+4”中加本科物联网专业、“3+3”中美本科计算机专业、“3+3+2”中日硕士数字媒体专业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今年1月,挂牌成立青岛电子学校尼泊尔分校,成为国内首个中职境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全校已有65名学生顺利升入国外大学,开始本科段学习。 五是校企合作。除了升学渠道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也很高,近年来一直接近100%,优质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展现出学校在学生德育、人文素养、职业技能、创新创业等方面培养的强大优势。比如,学校的“拳头”专业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3年后月薪5000元以上的占比达53%。动漫专业赵宗俊同学,成立青岛哈恪制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为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典范。 正是因为这样的办学成绩,我们学校招生报名录取比例高达6.6:1。“升学有路、就业有岗、留学有门、技能有方、创业有助”,学生的多样化高质量发展,就是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深刻诠释。

2020-09-29 10:26:54 中宏网记者

您好,刚才介绍了职业学校学生多元化发展相关方面政策。从具体实践中,您能否介绍一下学校层面的情况?

2020-09-29 10:26:17 邓云锋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近年来,我们一方面抓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促进高质量就业,全省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另一方面,致力于给各类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发展的希望和公平的机会,不断健全考试招生制度,基本搭建起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开始改变,职业教育吸引力大为增强。刚才也讲了,就今年的职业学校招生来说,很多地方报名火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当前,职业教育“就业有优势、升学有渠道”。就业的情况大家都比较了解,我重点介绍一下升学深造政策。 一是建立“职教高考”制度。2012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专业技能+文化素质”春季考试招生制度,也就是现在的“职教高考”。今年,本科招生计划由上年1万个增加到目前的1.5万个,报名人数从10万人增加到15万多人,职教高考吸引力不断增强。专业技能考试采取实际操作形式,对获得国家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省赛一等奖的学生,免试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是建立单独招生制度。在“职教高考”中,除了统一考试招生,还建立专门面向中职学生的单独考试招生制度。2020年,单独招生院校由前些年的不到40所,增加到目前的89所。 三是开展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以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为取向,我省从2013年起开展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贯通培养试点。2020年,试点专业点143个,招生计划7570个,其中,“3+4”试点专业点51个,招生计划2690个;“3+2”试点专业点92个,招生计划4880个。 四是建立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制度。面向初中毕业生,建立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制度,为学生从初中毕业开始选择适合的路径提供支持。2020年,专业点数1635个,占中职专业点数的56%,安排招生计划13万多个。 刚才在发布词中介绍了今年录取情况。总的来看,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业晋升道路是畅通的。我们的学生不论上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都可以继续深造,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部省共建职教高地意见明确提出:一是完善职教高考“专业技能+文化素质”考试招生办法;二是健全中高职与本科衔接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三是指导和支持山东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和专业更多招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四是研究单独招收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等优秀选手和有突出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具体办法。目前,我们正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相关制度。下一步,重点是抓紧按照相应时间节点出台,努力为学生依照兴趣和禀赋进行多样化选择,实现多路径成才,搭建成长渠道。

2020-09-29 10:21:12 中新社记者

您好,据了解,今年许多学生和家长开始把目光投向职业教育,不少高分学生主动选择就读职业院校。您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2020-09-29 10:20:50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0-09-29 10:19:22 邓云锋

六、多方协同联动,形成全面发力的良好态势。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立主要领导担任职教高地领导小组组长的顶格推进机制,将职教高地建设纳入重点攻坚行动,列入督查督导事项,定期督查调度。省委组织部、编办、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资委、税务局等9部门密切配合、协同用力,聚焦重点领域,系统设计制定20项配套文件。全省16市、137个县(市、区)逐市、逐县制定实施方案,设立青岛、烟台、潍坊、德州等4个试验区,从不同层面和领域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趟路子。 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通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内需潜力。据统计,近几年来,全省职业院校平均每年为社会培养输送60万名左右掌握一定技术技能的毕业生。在我省加工制造、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家政和养老服务、高速铁路、民航、信息服务等8大快速发展行业中,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教高地建设,备受各级各界关注。改革进行到哪里,我们的政策制度就保障到哪里。下一步,将按照部省共建职教高地要求,进一步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推动落实,更好满足老百姓对高质量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企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作出山东贡献。 谢谢大家!

2020-09-29 10:17:20 邓云锋

五、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提升职业教育开放度。山东省教育厅、台港澳办、科技厅、公安厅、外办等10部门研究出台了支持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意见,在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地深化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以及东盟、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一方面,把优质资源“引进来”,有计划地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资源,鼓励职业院校与国外高水平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双元制”、TAFE等模式本土化。另一方面,服务国家战略和山东企业“走出去”,加快培养适应我省海外企业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2020-09-29 10:16:32 邓云锋

四、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做有质量有标准的职业教育。尊重职教学生学习特点,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对接,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纳入教育教学内容,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各学段标准,开发322个专业教学标准和147个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喜欢学、学得进、学本事、长本领。同时,研究制定职业院校及专业办学水平考核标准,按照类型教育特点和职业教育办学规律评价办学水平,推动学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上半年国内疫情形势还比较严峻的情况下,作为“最美逆行者”,17万名职业院校学生有序返岗实习,有力支持了海尔、海信、雷沃重工、福田、五菱、富士康等近千家大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进一步验证了职业院校学生的质量,关键时刻能够顶得上、干得住。就业率、就业质量越来越高,比如,山东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其中90%签约毕业生预期定职后月收入5000元以上。

2020-09-29 10:11:37 邓云锋

三、全面推进“五权下放”,激发学校活力和创造力。“五权下放”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改革攻坚事项。我们联合有关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支持学校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岗位、确定用人计划、招聘人才,探索由学校自主聘用内设机构干部,极大激发了学校发展活力和干事创业动力。建立高水平教师引进“绿色通道”,以测试专业技能和执教能力为主,对业界优秀人才可采取试讲、技能操作、专家评议或直接考察的方式组织招聘。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改革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公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水平可达到所在行政区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5倍。学校对外开展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取得的收入结余,可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师劳动报酬,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用灵活的薪酬政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2020-09-29 10:09:20 邓云锋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校、企业“双向赋能”。我省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建设省份,济南、青岛2个城市成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山东省教育厅、组织部、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资委等14部门联合制定了全国第一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文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激发办学活力,鼓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形态,以“混”促“改”。既可以是学校层面整建制混改,也可以是二级学院层面混改;既可以混合举办生产性实训基地、技能培训基地,也可以合作举办专业、培训等办学项目。目前,全省40余个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项目,拉动社会投入近百亿元。建立产教对话制度,印发校企合作税收优惠政策明白纸,认定首批142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职业院校与华为、商汤、科大讯飞、腾讯、京东、西门子等知名大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将企业先进的生产体系、服务体系、运营体系、技术体系转化为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有力支撑了新旧动能转换。省委、省政府推动落实首批39亿元地方债,推动16个设区的市按照多元化投入、企业化运营方式,建设大型智能实习实训基地,一批职业院校因承担这一任务,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高地和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以及培训培养紧缺技能人才的实践中心。

2020-09-29 10:07:50 邓云锋

一、完善“职教高考”制度,职校学生有更多机会深造提升技术技能。健全“专业技能+文化素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拓宽职校学生学业晋升、技术技能提升渠道,在继续推进高职扩招基础上,重点增加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由上年的1万个增加到1.5万个。今年,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30万多人,这里面包含了技工教育。根据学生本人意愿直接就业的大约有9万多人,继续升学深造的大约有21万多人。其中,通过职教高考本科录取接近1.5万人、专科(含单独招生)录取超过11.5万人、“3+4”贯通培养转段录取3000余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转段录取近8万人,中职学生升学深造比例超过70%。可以预见,未来山东新增劳动力大多数都将接受过高等教育。以上表明,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有了更大空间。由此带来的是,职业教育吸引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今年,很多职业学校招生报名火爆,一些高分学生主动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学习技术技能。烟台市遴选11所优质中职学校的16个专业纳入中考提前批录取,录取分数普遍超过普通高中录取线;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1个专业录取最低线,均超过本科线。可以说,过去“职校只能招收低分生”的难题,开始逐步得到破解。

2020-09-29 10:03:48 邓云锋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今年1月14日,教育部、山东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大会在济南召开,要求通过职教高地建设,山东能在全国率先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为全国其他地区探索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为推动全国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为此,教育部给予山东9项支持政策,山东承担了45项工作任务。8个多月来,我们坚持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职教高地建设,重点工作加速推进,一批攻坚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2020-09-29 10:00:53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系列发布会第八场,邀请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云锋先生,省教育厅总督学邢顺峰先生,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先生介绍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邓云锋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2020-09-28 14:11:45 齐鲁网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于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上午10:00召开“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系列发布会第八场,邀请省教育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进展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