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海上交通安全发展形势和近期海事服务地方经济举措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新闻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20-12-25 10:53:01 主持人

记者提问到此结束。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会后联系山东海事局宣传处杨学斌,联系电话:0532-58761631。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0-12-25 10:52:46 段爱斌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下面我就详细介绍一下开展这次中韩客货班轮和省际客滚运输安全管理提升行动的有关情况。 山东海洋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沿海客运非常繁忙。目前,山东沿海共有客运公司89家,客运船舶1103艘,航线27条,年均运送旅客近3000万人次,每年7-8月高峰季,海上客运量占到全年一半,“船多量大、季节性强”特点突出。 海上客运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出行便捷,是海上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引发群死群伤事故险情的重大风险源。 前几年发生的韩国“世越”轮、泰国普吉岛“凤凰”号、长江“东方之星”轮等国内外多起客船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社会影响巨大。 因此,客运船舶始终是山东沿海发生重特大群死群伤事故的最大风险源。抓客运安全,确保人民群众海上安全便捷出行,既是海事部门的神圣使命和核心职能,也是海事部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今年4月1日,国务院安委会在《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指出,中韩客货班轮运输公司经营规模小、岸基支持保障能力弱、船舶状况老旧等问题突出,要求强化渤海湾客滚运输安全监管,开展专项整治。 目前,山东辖区共有从事中韩航线客货运输公司8家、航线9条、营运船舶10艘,占到全国总数56%;从事山东、辽宁省际客滚运输公司4家、航线6条、营运船舶23艘,年均运送旅客达500万人次、车辆120万辆。 中韩客货班轮、省际客滚船,单船载人多、航线距离长,威海至大连航线的“中华富强”轮载客达2262人,日照至韩国平泽的航线距离达385海里,部分船舶老旧程度严重,船舶安全技术状况差、设备故障率高,加之山东沿海恶劣气象海况多发频发,海上客运航线交叉密集,通航环境极其复杂,海上客运安全风险非常突出,重大险情时有发生。 如,2017年9月28日、10月2日,烟台至仁川航线的中韩客货班轮“香雪兰”轮连续2次在航行途中发生主机故障。 2018年1月11日,日照至平泽航线的中韩客货班轮“日照东方”轮航行途中因恶劣天气导致船上3个集装箱倾斜造成货损。 2017年10月2日,烟台至大连航线的鲁辽省际客滚船“永兴岛”轮车辆舱一车辆发生自燃。 特别是,2019年5月8日,烟台至大连航线的鲁辽省际客滚船“渤海玛珠”轮航行途中车辆舱一甩挂货车载运货物起火,导致船舶紧急返航,事发时船上载有525名乘客、120辆车辆,直接经济损失480万元,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这些客船险情事故,经山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及时组织救助,虽最终未酿成重大事故,但也充分暴露出我省海上客运安全基层基础还不牢固,发生海上重特大群死群伤事故的风险依然存在,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舒适、便捷的海上出行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我省建设“交通强省”“海洋强省”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为坚决遏制海上重特大群死群伤事故发生,推动中韩客货班轮和省际客滚运输安全高质量发展,根据交通运输部有关部署要求,11月23日,我们联合省交通运输厅、中国船级社青岛分社制定方案,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中韩客货班轮和省际客滚运输安全管理提升行动。 这次专项行动,主要有四项任务: 一是完善安全责任体系。主要是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部门安全监管责任,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属地安全管理责任,强化行业组织自律管理。 二是要强化客运企业安全管理。要求客运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船舶开航前自查和岸基定期检查,加强船舶航行期间安全巡查和动态监控,加强船员培训,严格执行恶劣天气禁限航规定,提升险情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要严格市场准入和安全监管。主要是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企业经营资质管理、推动企业加快老旧船舶更新和集约化管理,海事部门要加强航运公司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加强船舶安全检查,船舶检验机构要加强船舶检验,从源头把好船舶安全关。 四是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海事部门加强通航安全保障、靠泊作业安全管理和客滚船危险品查堵工作。 目前,这次行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今天的这次发布会,也是我们面向相关港航企业、面向社会公众的一次动员部署。希望大家都能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和参与到这次行动中来,共建共治共享,为这次行动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021年,我们将就中韩客货班轮和省际客滚运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各相关港航企业要按照行动方案要求,全面排查问题隐患,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各相关地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海事管理机构、船舶检验机构也将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制定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针对问题隐患加强督导检查,确保问题隐患按照要求全部整改完毕。 在此基础上,2022年,我们将组织对专项行动成果进行系统评估,固化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健全完善中韩客货班轮和省际客滚运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推动实施海上客运本质安全工程,协力培育全社会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平安是福”海上安全文化,坚决遏制海上重特大群死群伤事故发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海上安全便捷出行。

2020-12-25 10:42:45 山东经济广播记者

刚才,张局长提到近期山东海事局联合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中国船级社青岛分社部署开展中韩客货班轮和省际客滚运输安全管理提升行动,请介绍一下这次客运安全管理提升行动的有关情况。

2020-12-25 10:42:16 李玮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具体回答一下。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是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绿色是五个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居中的一位。加强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了要走“绿色发展节约集约、低碳环保”之路,“强调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因此进一步强化黄河流域和山东沿海的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符合中央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总体要求,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与工作内容。 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结合海事部门职责,我们在《山东海事局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中提出了“强化船舶污染综合治理,服务黄河流域绿色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四项措施: 一是推动建立生态保护新格局,完善船舶污染综合治理体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逐步推动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共建共治”的环境治理良好格局。加大政府部门间联合执法与信息通报力度,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船舶污染物联单制度执行、污染危害性货物谎瞒报联合惩戒、船用燃油质量联合监管等工作的合作。推动企业建立货主、码头选船机制,切实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二是全面推进“船舶碧海蓝天”行动计划,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部署,积极协助地方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支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湾长制”海事监管工作任务,重点加强渤海湾、莱州湾和黄河流域船舶污染综合治理。开展船舶“碧海攻坚、蓝天保卫”专项行动、不断强化黄河流域、沿海船舶污染物排放治理。组织落实“海上环卫”相关任务,严格执行渤海海域船舶污染防治特殊规定,落实渤海区域联动机制,着力打造“清洁渤海、生态渤海、安全渤海”。 三是共建绿色港口,助力“绿色航运”发展共建。支持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港铁联运、河海联运,优化水水中转,提高绿色运输比例,打造“烟台--滨州”铝土矿运输精品航线。协调推进港口船舶污染物防治设施、清洁能源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引领绿色港口建设方向。协助推动船舶靠港期间使用岸电,鼓励新能源、绿色能源船舶应用和推广,积极推动船舶大气污染监测体系建设,支持打造我省“环境优美,高效节能,清洁生产,达标排放,综合利用”的“绿色港口群”。 四是完善水上应急体系,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完善水上搜救应急“一案三制”建设,组织做好《山东省海上搜寻救助条例》及修订后的《山东省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颁布实施相关工作。配合做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推动沿海各地市制定、落实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积极推进东营应急救援中心建设,推动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应急处置专家库,建设“海、陆、空、天”立体化监视体系和综合化的溢油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完善搜救应急区域联防联控,不断提高海上搜救应急实战能力和水平。 通过实施以上措施,达到辖区船舶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船舶污染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航运企业船舶污染防控水平不断提升,辖区船舶污染防治形势持续稳定。预计到2021年底,辖区船舶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船舶垃圾依法排放及接收处理;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总量明显降低;渤海区域船舶污染防治成效明显;船舶溢油清除能力建设达到国家规划目标;船舶污染事故年发生量低于进出港船舶艘次的十万分之一;不发生重特大船舶污染事故。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助推我省海洋生态环境改观,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天蓝、海碧、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海洋生态环境。

2020-12-25 10:39:41 中国水文报

刚才张局长提到山东海事出台了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请问在防治海上船舶污染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2020-12-25 10:37:02 刘磊

感谢记者同志对这方面的关注。 商渔船碰撞事故多发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一是黄渤海渔场众多,环渤海三省一市有大量渔船在这个海域捕捞作业。同时石岛又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中心渔港,是渔业船舶集散地,有大量各地渔船在此交汇。二是山东沿海海上航运繁忙,进出港主要航路就有37条,每年进出山东沿海港口的船舶就达70余万艘次。同时成山头水域还是进出渤海湾的咽喉要道,航经商船、作业渔船众多,每年通过这一水域的各类船舶多达10余万艘次,商渔船航线交叉严重。三是山东沿海气象海况复杂多变,风、雾、流影响大。另外,商船、渔船航行时疏忽瞭望、通信不畅通、不按规定航行等违章行为,也是造成商渔船碰撞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针对商渔船碰撞险情多发的严峻形势,山东海事局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结合“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会同相关涉海部门,打出警示教育+专项治理的“组合拳”,全力防范商渔船碰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通过持续开展安全警示教育,防患于未然。一是不断扩大安全教育覆盖面。今年,在去年安全警示教育活动“六进”(进航运企业、进渔村、进海岛、进渔码头、进社区和进培训机构)基础上增加了“进渔业公司”,将渔业公司岸上管理人员纳入教育对象,管理人员接受安全教育后可以转为安全宣传员,增加了安全教育环节。二是创新安全警示教育宣传形式。制作动画宣传视频,在纸质宣传材料上印制动画视频二维码,通过扫描即可观看宣传视频,另外还通过微博、微信等推送,增强了宣传效果。三是扩容宣传教育队伍。将山东省渔业互保协会加入防范商渔船碰撞安全警示教育活动队伍,充分发挥协会的行业优势,提升宣教效果。 今年安全警示教育活动期间,我们各级海事部门共派出宣教人员715名,开展宣教活动122次,进渔业公司36家次,培训渔业公司岸上人员323人次,进航运企业186家次,培训航运企业岸上管理人员647人次,培训商船船员1959人次,进渔村81次,进海岛40次,进渔码头128次,进社区34次,培训渔民及家属4988人次,进培训机构(学校)14次,培训师生712人次,发放宣传教育材料11888份,组织媒体宣传报道31次。 二是通过开展专项整治,保持对违法违章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在持续强化警示教育的同时,我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山东海警局等涉海部门开展防范商渔船碰撞专项行动,通过联合巡航执法,集中整治商渔船瞭望不规范、值守不认真、AIS显示不规范、套牌冒牌等海上违法违规行为。今年共派出海事船艇49艘次,开展海上联合巡航执法34次,检查商船98艘,发现安全隐患76项,纠正处理违规商船46艘次,通报违规渔船171艘次,有力打击了海上违法违章行为,形成高压监管态势。 “十三五”以来,山东沿海共发生商渔船碰撞险情事故24起,年均约5起,较“十二五”期间的年均10.5起下降50%以上,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采取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与相关涉海单位共同发力,持续强化联防联控、信息通报、警示教育、预警预防、执法联动等五个方面措施,全力防范商渔船碰撞险情事故发生,着力打造“平安海区”,保持山东沿海安全形势稳定。 谢谢!

2020-12-25 10:32:15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据了解,山东沿海今年以来发生了5起商渔船碰撞事故,造成人命财产的损失,令人十分痛心。请问张局长,山东海事局对此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2020-12-25 10:31:54 段爱斌

谢谢这位记者对广大船员的关注。 据统计,全球80%以上的货物是通过海上运输的。山东是航运大省、船员大省,每天有60余艘国际航行船舶、1500余名船员出入境,服务我省航运企业和我省派出的船员达2.6万余人。 为保障国际国内“双循环”正常运转,维护船员合法权益,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山东海事局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深入辖区企业、港口调研,认真了解船舶船员的换班需求,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口岸查验单位的沟通协调,积极组织做好辖区国际航行船舶船员疫情防控和船员换班工作。截至12月23日,累计完成2405艘次国际航行船舶、26430人次的船员换班工作。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我们专门成立了船员工作联络组,24小时接受船员咨询,依托省海上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主动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对接,协调沿海七市将国际航行船舶中国籍船员入境换班操作方案纳入到地方境外疫情输入联防联控工作体系,推动制定了《海港口岸境外疫情输入联防联控操作流程》,建立了海港口岸疫情防控信息通报和应急联络机制,实现了对换班船员的联防联控、无缝对接和闭环管理。 二是,我们认真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强化国际航行船舶中国籍船员境内港口换班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督促航运企业认真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帮助船舶船员提前了解掌握地方政府关于船员换班的管理要求和操作流程,督促指导船舶船员严格遵守检疫检测隔离有关规定,实现了接班船员“开开心心上船”、下船船员“平平安安回家”。 三是,我们积极发挥联防联控作用,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成功处置了日照“中昌荣盛”轮等多起船员境外感染新冠肺炎事件,制定出台了海事系统首个《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感染新冠肺炎事件处置工作指南》,为妥善处置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感染新冠肺炎事件提供了山东经验。

2020-12-25 10:26:50 齐鲁晚报记者

山东作为航运大省、船员大省,船员队伍是特殊的劳动群体,对保障国际海上运输和国际国内贸易的起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船员正常换班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船员身心健康,导致航运业的严重冲击。请问,山东海事局在保障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换班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0-12-25 10:26:20 张亮

感谢这位记者同志的提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重创经济,也严重影响了航运业。山东海事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交通运输部、省委省政府关工作要求,始终坚持精心组织、精准施策、精细落实,保障疫情防控有力有序、保障辖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一方面统筹做好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和保障海运畅通工作,另一方面服务“六稳”“六保”,为企业复工复产和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简化手续,全力保障海运畅通。实行进出口岸手续“极简办理”,积极为中韩客货班轮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客运畅通。目前,中韩客货班轮航线复航率90%,省际客滚船舶、陆岛运输客船复航率达100%,1220万人次旅客水上安全出行。海上客货运输平稳有序,从前面介绍的情况也可以看出,今年山东沿海货物到达发送量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外贸增长近10%。 二是加强交通组织,提高港口效率。研究制定保障措施,提高大型油轮疏港效率。施行特殊时段液化气船风险防范和安全监管预警,保障LNG安全运输。重点做好防疫物资便利化监管,保障330批次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安全便捷运输。 三是推进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换班工作。保障2400余国际航行船艘舶、2.6万人次船员顺利换班,既保证全球物流链畅通,也保障从业人员身心健康。 四是免征减征规费,为企业排忧解难。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严格落实国家阶段性减免政策,自2020年3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10日,累计减免港口建设费33.45亿元,减征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2412.33万元,为保障外贸稳定发展,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是加强监管,杜绝船舶“带病航行”。海事一线执法人员在克服疫情影响登轮检查的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工作,实施“非接触式”远程船舶现场监督检查。我局编制的《远程非接触式港口国监督检查情况介绍》提案顺利提交东京备忘录组织第31次委员会,向世界输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示了中国形象。

2020-12-25 10:20:11 大众日报记者

在刚刚的介绍中提到“海事服务地方经济”,今年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逆势转正,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对全球海运贸易形成巨大冲击,多条航线出现停航情况。想问一下,在这种背景下,山东海事局是如何“主动作为优服务”的?

2020-12-25 10:19:46 主持人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0-12-25 10:19:36 张亮

2.第二项,是服务山东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方面的若干举措。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海事管理与港口发展深度融合,山东海事局研究制定了《山东海事服务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八项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助力港口一体发展。推行政务服务新模式,实行海事政务无差别“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省通办”,支持山东港口业务融合、功能调整和一体化协同发展。支持董家口港、龙口港、滨州港等重点口岸对外(扩大)开放,强化口岸聚集效应。 二是助力港口工程建设。发挥海事职能优势,支持省重点港口工程建设,加强施工船舶安全监管,严禁“三无”船舶、内河船参与沿海港口涉水工程施工。 三是助力港口效率提升。运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减证便民”新举措和“极简审批”新模式,探索超大型船舶通航安全保障机制,提高恶劣气象海况后通航效率。 四是助力平安港口建设。开展“平安海区”建设和海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海上养殖、捕捞作业、砂石船舶碍航等违法违规行为。高效处置船舶各类事故险情,保障港口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五是助力绿色港口建设。实施“船舶碧海蓝天”行动计划,加强对港口等敏感水域重点监控。推进到港船舶使用岸电力度,鼓励新能源、绿色能源船舶应用和推广,支持液化天然气(LNG)清洁能源海上运输和多式联运发展。 六是助力智慧港口建设。建设智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探索推行“互联网+海事监管”“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信用监管”新机制,推进海事管理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提升海事治理现代化水平。 七是助力邮轮经济发展。支持青岛建设国际邮轮母港和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支持青岛、烟台自贸试验区开展外籍邮轮维修业务。 八是助力航运中心建设。实施自贸试验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和船舶入级检验制度,支持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支持青岛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记者朋友们的问题。

2020-12-25 10:19:09 张亮

二、山东海事局近期加强海上安全监管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举措。 近期,山东海事局在加强水上安全监管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下面我主要就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服务山东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两方面做介绍: 1.第一项工作,是制定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交通运输部的工作要求,山东海事局研究制定了《山东海事局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完善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加强客运安全监管,提升客运本质安全;打造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推动高素质海员队伍建设;完善水上应急体系,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服务黄河流域安全发展。 二是全面推进“船舶碧海蓝天”行动。加强船舶污染综合治理,协调推动绿色港口建设,强化渤海污染治理,打造“清洁渤海、生态渤海、安全渤海”,服务黄河流域绿色发展。 三是做好自贸区经验复制推广。创新管理模式,打造“海上高速公路”,推行“一项目一政策”,服务和支持我省沿海化工、能源等重大涉海项目,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四是支持“小清河复航”工程。在沿海地市内河水域推动船舶污染物“零排放”,试点开展智慧航运建设,助力黄河流域河海协同发展。 五是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和环保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河清海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安全环保理念,促进黄河流域健康发展。

2020-12-25 10:18:18 张亮

四是助力“交通强国”“海洋强省”展现新作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和“减证便民”要求,实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群众“就近办、一次办”事项达100%;取消40项行政许可事项,精简24项、57份申办材料,取消申办证明40份,审批事项办结时间缩减60%以上。“十三五”期间完成政务办理事项136.1万件。由第三方独立实施的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山东海事行政执法社会满意度稳定保持在95%以上,2020年达到98.26%。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部分港口出现了船员无法正常换班、部分国际贸易航线停航等情况,对经济发展和海上安全造成巨大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山东海事局严格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抗疫情工作部署,积极服务“六稳”、“六保”,精准服务港航企业复工复产,确保了我省国际国内海上通道畅通、海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有力的支持了我省经济发展。 2020年,山东海事局积极推动青岛董家口港和滨州港对外开放、日照港口岸扩大开放,57个码头泊位对外启用;组织63.3万艘次船舶安全进出沿海港口,完成了2405艘次国际航行船舶、26430名中外籍船员换班,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确保国际航运通道和国际供应链物流链畅通光荣任务。 2020年,山东沿海货物到达发送量13.3亿吨,其中外贸7.9亿吨,同比增长5.1%、9.9%;保障了1220万人次旅客水上安全出行,实现了海上客货运输平稳有序。联合省交通运输厅、中国船级社青岛分社开展中韩客货班轮和省际客滚运输安全管理提升行动,海上客运本质安全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海上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 2020年,山东海事局强化船舶污染综合治理,实施船舶燃油质量检测3138艘次,查处船舶使用不合规燃油案件22起,保障2.85亿吨散装油、1016万吨散装LNG安全进出山东沿海港口,山东港口绿色发展更有底气。 2020年,山东海事局全面履行山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职责,成功处置险情82起,险情数量同比下降8%,成功处置“光汇616”轮危险化学品船内泄漏重大险情,得到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高度肯定。中国籍运输船舶等级事故件数、死亡人数、沉船艘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同比“四降”,但也发生了5起商渔船碰撞事故,造成22人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其中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1期,海上安全形势稳中有忧。

2020-12-25 10:07:43 张亮

一、我省“十三五”期间的海上交通安全发展形势。 “十三五”期间,山东海事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港航各界的支持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强党建、防疫情,优服务、保安全,保畅通、促发展,为港航经济发展和海上安全保驾护航,有效助力了“交通强国”“海洋强省”建设。 一是山东沿海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全辖区共发生等级以上水上交通事故53起、死亡失踪145人、沉船36艘、经济损失1.23亿,分别较“十二五”同期下降18%、下降1%、下降8%、下降39%,未发生死亡失踪 30人以上的水上交通事故和重大船舶污染事故,但涉渔险情事故时有发生,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共组织海上搜救行动1142次,成功救助人员9142人、船舶473艘、打捞沉船41艘,平均每2天救助1条人命、每3天救助1艘船舶,成功处置“和航兴龙”轮284人被困等重特大险情。 二是沿海港口船舶运输量保持在高位。“十三五”期间,累计进出港船舶358万艘次,同比增长9.5%;沿海港口货物运输量累计达62.2亿吨、同比增长47.2%,其中外贸36.3亿吨、同比增长34.4%,内贸25.9亿吨、同比增长69.7%;海上累计运送旅客1.3亿人次,2016-2019年年均增长8.3%,2020年受疫情影响环比下降62.1%。 三是山东船员大省作用突出。辖区注册海员数量达18.02万人,占全国总量的21.7%,同比增长48.9%,增量位居全国第一,有力保障了海上物流链的安全畅通。海员外派机构38家,外派海员13万余人次,占全国总量的17.9%,同比增长71%;我省海员外派服务贸易年创汇6亿美元左右,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2020-12-25 10:03:09 张亮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下面,我介绍一下“十三五”期间我省海上交通安全发展形势和近期山东海事局加强水上安全监管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

2020-12-25 10:02:25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山东海事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亮先生,通航管理处处长刘磊先生、船舶监督处处长段爱斌先生、危管防污处处长李玮女士介绍山东省“十三五”期间海上交通安全发展形势和近期海事服务地方经济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张亮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2020-12-24 14:32:03 齐鲁网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于2020年12月25日(星期五)上午10:00,邀请山东海事局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省“十三五”期间海上交通安全发展形势和“十四五”海事服务地方经济举措。齐鲁网、闪电新闻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