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运输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新闻

畅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脉

畅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脉 一组数字看山东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跨越发展 [详细]

山东公路货运量居全国第一
助力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2021年山东公路货运量居全国第一 [详细]
山东交通智慧绿色水平显著提升
山东交通智慧绿色水平显著提升 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达到30个 [详细]
山东高铁初步实现环鲁运行
山东高铁运营里程上升到全国第3位 初步实现环鲁运行 [详细]
山东农村公路织密成网
山东农村公路织密成网 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位居全国第四 [详细]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22-10-12 14:11:44 齐鲁网

山东省委宣传部于2022年10月13日(星期四)上午10:30举办“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邀请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交通运输发展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2022-10-13 10:32:56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办“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邀请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孟庆斌先生,副厅长高立平先生,总工程师赵方德先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交通运输发展成就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省孟庆斌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22-10-13 10:35:34 孟庆斌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山东交通运输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交通运输发展成就有关情况。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多次围绕“交通先行”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并作出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的主旨讲话,赋予了“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回望这十年,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精神,把交通强省列入“九个强省突破”,把交通运输四通八达作为“九大比较优势”之一,把综合立体交通网作为基础设施“七网”行动的重要内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持续推进交通运输大投入、大建设、大转型、大产出,山东交通运输发展取得重要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阔步向着全面建设交通强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奋斗目标迈进。

2022-10-13 10:39:58 孟庆斌

这十年,交通强国先行试点全面展开,成为了全国首个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0年5月,山东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方案获交通运输部首批批复,在高速铁路建设管理模式、“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智慧高速、智慧港口、综合交通体制机制改革等五个方面全面开展先行试点,目前均取得重大创新突破或重要阶段性成果。今年5月,交通运输部与省政府联合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山东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会议,建立由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示范区建设工作机制,制定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方案》,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这十年,行业改革攻坚取得重大突破,构建了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体制机制。省委省政府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改革,构建起公路、地方铁路、机场、水运、城市轨道交通统一管理的“大交通”体制。整合交通运输资源,重组或新建高速集团、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港口集团、机场管理集团、海运水运集团,构建起五大省属交通运输投融资、建设和运营主体。建立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政策法规体系,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意见》,省政府出台促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用机场、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意见。目前,省和设区的市现行有效的交通运输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分别达到22部和15部,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强化规划引领,出台《综合立体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配套编制黄河国家战略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行动计划等,编制完成《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2-2035年)》,构建起多规合一的“大规划”体系。

2022-10-13 10:46:03 孟庆斌

这十年,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畅通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脉。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初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北接京津冀、南联长三角的国家交通主轴山东段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东向日韩、辐射黄河流域、连接“一带一路”的陆海联动沿黄走廊加速形成,山东在交通强国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十年来,交通运输投资屡创历史新高,截至2021年底,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3万亿元。“轨道上的山东”加快打造。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727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319公里,居全国第3位,形成“两纵两横”环鲁高速铁路网,“四纵四横”货运铁路网全部实现电气化。“山东的路”品牌持续擦亮。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8万公里,公路密度183.9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均居全国第3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77公里,居全国第6位,六车道以上占比提升到30%,实现“县县通高速”。在2021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中,山东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均位居全国第一。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全面推进,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358个,总通过能力超过10亿吨,内陆港增加到30个,拥有全球最大的矿石码头、原油码头、LNG码头,运行投产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内河水运网建设加速推进。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117公里,京杭运河济宁以南段基本达到二级航道通航条件,两千吨级船舶可由梁山港直达长江。小清河复航工程今年将完成主体工程,明年上半年全线通航。现代化机场群基本形成。全省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10个,居华东地区首位,形成“两枢一干七支”机场格局。济南青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全省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运营线路达到10条,运营里程达到377公里,建成国内最长的地铁海底隧道——青岛地铁1号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持续加速。青岛进入全国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名单。济南、临沂联合入选首批15个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成了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高铁济南西站、济铁董家镇铁路物流园等一批综合客运货运枢纽。 这十年,综合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助力了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着力推动运输转型提质,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舒适高效便捷的运输服务。2021年,全省综合交通客运量达到3.2亿人,货运量达到34.3亿吨,公路货运量居全国第1位。“齐鲁号”中欧班列运营线路达到52条,国际航空全货机航线达到23条,海运外贸航线达到234条,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线路80条,形成了东联日韩、西接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2021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7.8亿吨、居全国第2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477万标箱、居全国第4位;今年1-9月份,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2亿吨,跃居全国沿海省份第1位。全省10个运输机场共执飞国内、国际航线731条,与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多个国家直接通航。2019年,烟台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山东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3家千万级机场的省份。山东运输船舶净载重量达到1551万吨,内河新建船舶标准化率达到100%。

2022-10-13 10:49:26 孟庆斌

这十年,交通智慧绿色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发展的新动能。加快交通科技创新,组建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拥有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达到30个。智慧高速、智慧港口、智慧高铁、智慧机场等新型基础设施示范项目快速启动:京台高速泰安至枣庄段成为全国最长改扩建智慧高速公路;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和全球首创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在青岛港上线运行,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日照港建成,全球首个专业干散货全自动化码头在烟台港投产;济南机场被交通运输部列入航空主导型智慧客运枢纽示范工程;鲁南高铁实现5G网络全覆盖。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山东创建成为全国绿色交通省,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比例均超过90%,内河运输船舶全部加装生活污水收集和智能监控装置,投产全国港口首座加氢站,建成全国首个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 这十年,一批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获得感、幸福感。扎实推进交通脱贫攻坚,深入实施“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五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和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全省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100%,基本实现村内通户道路硬化“户户通”;全省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客车,客运公交化改造比例达到94%;全面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运营200多条客货邮融合线路。深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济南、青岛创建成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枣庄、烟台、潍坊、威海初步通过“公交都市”创建城市验收;全省公交车达到6.7万辆,运营线路达到7100余条,出租车达到7万辆。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打造黄河、大运河、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快进慢游”路网体系,建成了一批具有通达、游憩、运动等复合功能的沿河、沿湖、环山公路。

2022-10-13 10:49:42 孟庆斌

今年以来,严格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省委省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实施问题“即接即转即办即销”等五项强有力工作制度,在全国率先实行涉疫地区货运通行证制度,确保了全省交通网络运行顺畅,促进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交通运输将锐意进取、踔厉奋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努力实现创新发展、领先发展、绿色发展,在建设交通强国的征程中走在前列,当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开路先锋。 山东交通运输十年的改革发展,离不开广大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支持。衷心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一如既往支持好、宣传好山东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和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省交通运输厅也将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媒体开展宣传创造有利条件、提供良好服务,与新闻界朋友共同努力,不断谱写山东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谢谢大家!

2022-10-13 10:49:52 主持人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2-10-13 10:50:20 中宏网记者

今年5月份,山东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请问示范区建设提出了哪些主要目标任务?当前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2022-10-13 10:54:28 高立平

部省共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交通强国重大决策部署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的重大举措,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为引领,以互联互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方向,牢牢把握重大机遇,全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大建设,推动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大提升,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努力打造互联互通的示范、流通服务的示范、智慧智能的示范、绿色低碳的示范、现代治理的示范,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山东方案、创造山东经验。 示范区建设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山东综合立体交通布局进一步优化,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城乡区域交通更加协调,开放型运输网络更加完善,交通运输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持续下降,交通运输新技术、新基建、新业态、新规制创新发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形成一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典型经验和先进成果。到2035年,山东交通运输质量和效益大幅跃升,基本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数字化、绿色化、人文化发展达到新高度,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水平持续保持国内前列,交通运输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实现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 “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六大体系”和“十五项推进行动”,实现市市通高铁,基本实现县县双高速,“四好农村路 ”保持全国第一方阵;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群、“两枢两干八支”现代化机场群、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加快建设;内河水运、交通融合经济、交通物流体系取得重大突破;交通装备、数字交通、绿色交通、信用监管、行业治理水平全国领先。 当前,我们将坚决落实好国家扩大有效投资决策部署,适度超前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近期谋划和推进总投资1.1万亿的一批重大交通项目,今年完成交通投资3000亿元。同时,统筹做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物流运输保通保畅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2022-10-13 10:54:46 大众日报记者

“山东的路、广东的桥”,山东高速公路享誉全国。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取得成效以及主要变化有哪些?

2022-10-13 10:57:31 赵方德

这十年,山东高速公路进入了历史上在建项目最多、在建里程最长、投资力度最大的一个时期,通车里程不断增加,畅通程度持续提升,出行体验更加美好,“山东的路”品牌持续擦亮。 一是通车里程持续增加。这十年,建成通车东营至吕梁高速公路高唐至临清段、济南至徐州高速公路东平至济宁段、京沪高速公路济南至乐陵段等50余个高速公路新建项目,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4350公里增加到7477公里,居全国第6位,2020年实现“县县通高速”。今年年底,还将建成4个高速公路项目,年底通车里程将突破7800公里。到2025年,全省高速公路及在建里程将达到10000公里,省际出口超过30个,基本实现“县县双高速”。 二是六车道以上占比大幅提升。持续加大高速公路建设和扩容改造力度,建成通车滨莱、淄博西至莱芜、济南至青岛、京沪高速莱芜至临沂、青兰高速莱芜至泰安、京台高速泰安至枣庄、京台高速德州至齐河、日兰高速巨野西至菏泽等7个、1007公里高速公路“四改六”“四改八”扩容改造项目,六车道以上占比提升到30%,比2012年提升12.6个百分点,重点路段通行条件明显改善,让山东高速真正“高速”起来。 三是限速管理更加科学。会同公安部门全面开展全省高速公路限速管理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对未逐级降速、限速标志被遮挡及施工路段限速标志设置不规范等问题进行全面整改。近期,委托国内权威机构,对全省早期建成的26段、1230公里限速值为100km/h以下的高速公路进行限速调整论证,并对具备提速条件的16段、848公里路段完成了提速工作。 四是智慧高速有序推进。立足先行先试,融合大数据、物联网、车路协同等前沿技术,全面建设“全天候通行、全路段感知、全过程管控”的智慧高速示范项目。全长189.5公里的京台高速泰安至枣庄段2021年9月底建成通车,成为全国最长改扩建智慧高速,济青中线潍坊至青岛段智慧高速示范项目力争今年年底前建成通车。打造了滨莱高速26公里智能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基地,并依托测试基地,建设了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高速公路智慧智能水平显著提升。

2022-10-13 10:57:51 齐鲁晚报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运输实现了大发展,原来的“一票难求”现象,现在基本很少出现了,我们大家真切体会到和享受到了交通快速发展的成果,能不能讲一下,这十年山东铁路发展的情况?

2022-10-13 11:01:03 高立平

铁路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铁路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一是建立健全铁路发展体制机制,省、市、县三级将地方铁路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组织协调综合运输的职能,统一划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构建了一体化“大交通”管理体系。二是整合全省铁路建设资源,组建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建立起高铁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的省级平台。三是强化资金政策保障,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高速铁路建设的意见》,设立了1000亿元的省铁路发展基金,为山东铁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近年来,山东实施了一大批重大铁路建设项目。截至2021年底,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7270公里。客运方面,形成了“两横两纵”环鲁高铁网,先后建成青荣城际铁路、石济客专、济青高铁、青连铁路、鲁南高铁、潍莱高铁等一批重大高铁项目,新增高铁1520公里,初步实现高铁环鲁运行,高铁运营里程达到2319公里,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3位。货运方面,形成了“四纵四横”货运铁路网,先后建成德大、瓦日、龙烟、青连和张东铁路扩能改造、邯济胶济铁路扩能改造、辛泰磁莱电气化改造等一批铁路项目,新增货运铁路里程1544公里,货运铁路里程达到5151公里,全省铁路电气化率82.8%、复线率63.2%,骨干货运铁路全部实现电气化,运能得到全面提升。

2022-10-13 11:01:44 农村大众报记者

我省沿海港口湾阔水深,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水路运输在全省综合运输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建设海洋强省和交通强省,推动腹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请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水运事业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2022-10-13 11:06:19 高立平

谢谢您对水运发展的重视和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水运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沿海方面,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加快推进。一是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十年来,相继建成或开工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原油码头、日照港岚山港区矿石码头、龙口南山LNG项目等一批大型专业泊位。截至2021年底,全省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61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58个,总通过能力超过10亿吨。拥有20万吨级及以上大型泊位25个,规模位居全国沿海首位,拥有全球最大的矿石码头、原油码头、集装箱码头和邮轮专用码头。可以说,“世界上有多大的船,山东就有多大的码头”。二是运输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坚持陆海联动、统筹发展,累计开通集装箱航线300余条,其中外贸航线200多条,航线数量稳居我国北方港口第一位;开通内陆无水港30个。青岛港吞吐量突破5亿吨,日照港和烟台港吞吐量突破4亿吨,均跻身全国沿海港口前十位。今年1-9月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4.2亿吨,同比增长6.2%,首次跃居全国省份第一位。三是智慧港口建设成效显著。山东是交通运输部确定的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省份,相继建成青岛港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一期、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三期工程,技术水平和装卸效率全球领先;先后建成投产青岛港集装箱智能空轨系统、日照港顺岸开放式集装箱码头、烟台港原油管道智脑系统等一批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项目。四是一体化发展优势明显。2019年,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组建省港口集团,开启了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改革三年来,省港口集团吞吐量连跨三个亿吨台阶、突破15亿吨,集装箱量较成立时增长25.8%、突破3400万标箱,增幅连年超过全国沿海港口平均水平。 内河方面,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航道通行能力全面提升。京杭运河济宁至鲁苏界段主航道升级改造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船舶通行能力从1000吨级提升至2000吨级。济宁以南至鲁苏界段4个船闸梯级,全部实现双线船闸运行。二是内河港口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梁山港是江北最大的内河大宗散货运输港口,一期工程9个泊位已建成运行,联通瓦日铁路和京杭运河,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成为连接西部煤源产地和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物流枢纽。加快建设内河集装箱示范港-龙拱港,一期已建成3个集装箱泊位,二期10个泊位及铁路专用线投入运营后,将成为江北内河第一个实现岸桥无人化、运输电动化、场桥自动化的港口。三是小清河复航工程加快推进。建设三级航道169.2公里,建成后货物可经小清河从济南港直接入海,海河联运每年可以分流超过4000万吨的大宗货物运量,相当于再造一条胶济铁路。目前,航道开挖和管线迁改已基本完成,船闸建设完成80%,桥梁改建完成74%,沿线4个港口码头主体工程已完工,力争今年年底博兴港以下试通航,明年上半年全线通航,届时从济南可直接坐船出海。

2022-10-13 11:07:04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道路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服务行业,关系国计民生、服务千家万户。请问,十年来,我省在道路运输服务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2022-10-13 11:09:35 赵方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加快推动道路运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持续优化运输结构,努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一是有力满足了群众出行需求。积极开展多样化、高品质、个性化的定制客运服务,建成了全省统一的定制客运预约服务平台,实现定制客运服务设区市全覆盖。目前,全省定制客运线路达到319条,充分满足了旅客“点到点”“门到门”出行需求。在全国率先完成道路客运电子客票试点,全省151个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全覆盖,建成33个“智慧车站”,电子客票、“刷脸进站”、手机支付等便民举措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加快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培育推广了济南“公铁联运”、泰安“高铁无轨站”、滨州“交运风火轮”等一批联程运输服务品牌。 二是基本形成了山东特色多式联运模式。充分发挥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和临近日韩的区位优势,搭建企业联盟平台,构建衔接联动的多式联运枢纽节点网络,打造了“‘齐鲁号’中欧班列”“胶黄小运转”“沿黄陆港通”等多式联运山东品牌。2021年,全省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货运量5083万吨,较2012年增长14.7倍;集装箱铁水联运量256万标箱,较2012年增长11.8倍。青岛港集装箱海铁联运连续七年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一。 三是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扎实开展调整运输结构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2021年,全省公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占比较2012年降低3.9个、5.8个百分点;铁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占比较2012年增长2.3、0.5个百分点;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占比较2012年增长1.6、5.3个百分点,运输结构调整成效初步显现。

2022-10-13 11:10:06 山东交通广播记者

农村公路是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提供服务最普遍、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请问十年来,我省农村公路的发展成就、主要变化有哪些?

2022-10-13 11:13:48 赵方德

“四好农村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提出、亲自推动实践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全面推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一是实现通村畅乡,农村公路织密成网。截至2021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6万公里,较2012年底新增4万公里,位居全国第4位;农村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65.56公里,位居全国第3位。十年来,全省先后开展了农村公路网化示范县、千村公路扶贫、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提质增效”等一系列专项活动,农村公路发展速度、网络规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100%,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全部通上硬化路。 二是实现良法善治,农村公路共建共享。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连续在省委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农村公路作出部署。《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16市将“四好农村路”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主抓、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治理格局逐步形成。 三是实现有路必养,农村公路路优畅美。“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体系基本建立,“以县为主、分级负责、群众参与”的养护格局基本形成,“有路必养”基本实现。截至2021年底,全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县乡三级路以上比例达到59.4%、中等路以上比例上升到84%,农村公路运行安全条件全面改善。 四是实现行有所乘,农村公路物畅其流。全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客车,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率达94%以上,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达到AAAA级以上的县(区)占比达100%,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坐上班车。全省县、乡物流网络节点覆盖率达100%,在全国率先实现5.4万个行政村“快递进村”全覆盖,有力带动了农民创业增收和农村电商增效发展。 五是突出示范引领,农村公路聚力率先。我省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加快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组织、资金、考核、技术等保障体系,评选出30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成功申报17个国家级示范县,探索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模式。

2022-10-13 11:14:30 山东乡村广播记者

发展绿色交通,是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举措。请问,这十年来,山东在绿色交通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2022-10-13 11:18:19 高立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交通”发展理念,以推动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重点,加快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成功创建成为绿色交通省,全行业绿色环保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推广应用。目前,全省公交车、出租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占比均超过90%,清洁能源货运车辆发展到2.7万余辆,累计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25.68万辆,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站200余座,沿海港口建成岸电设施181套,主要港口50%以上的专业化泊位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能力,京杭运河沿线船舶聚集区基本实现了岸电设施全覆盖。 二是公交优先发展成效显著。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全省营运公交车发展到6.7万辆,运营线路7100余条。6市入选交通运输部“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其中济南、青岛已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被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济南、青岛等12个城市参与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参与城市数量居全国前列。 三是内河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内河港口实现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全覆盖,全省7971艘内河运输船舶全部加装生活污水收集和智能监控装置,全面构建起内河船舶防污染全链条监管体系,有效遏制了南四湖等流域内河运输船舶乱排放的行为。 四是行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不断增强。全面完成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任务,ETC车道覆盖率达到100%。探索高速边坡光伏应用,打造了高速公路边坡光伏发电试验路段,发布实施《高速公路边坡光伏发电工程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积极探索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氢能港口”“氢能高速”全面推进建设。开展低碳服务区建设试点,建成投用全国首个实现自我中和的“零碳服务区”-济南东服务区。

2022-10-13 11:18:41 新黄河记者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近年来,济南青岛两市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为公众出行提供极大便利。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城市轨道交通取得了哪些成就,未来有什么规划目标?

2022-10-13 11:20:39 赵方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加快推动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2015年12月,青岛地铁3号线北段开通运营,成为我省首条建成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实现了我省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的突破。2019年4月,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济南正式进入“地铁时代”。2021年12月,青岛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运营,这是我省首条跨海地铁线路,也是国内最长的跨海地铁线路。2022年9月,济南新建至济阳区(起步区)有轨电车项目开工建设,这是济南市首条开工建设的跨黄河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目前,全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已达10条,运营里程377.2公里,位列全国第10名。其中,济南市共有3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运营里程84.1公里,初步形成了两纵一横的“H”型网络,日均客运量达到20万人次,占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约13%;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7条,包含6条地铁线路、1条有轨电车线路,运营里程293.1公里,日均客运量约110万人次,占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约35%,最高日客运量达到123.64万人次。今年年底,还将建成通车青岛地铁4号线,全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突破400公里。 未来几年,我省重点推进济南、青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其中,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包括6条线路,总里程约159.6公里,目前已开工4条线路,其余2条线路年底前开工建设;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包括7条线路,总里程约139公里,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我省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将达到700公里。

2022-10-13 11:20:56 主持人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会后联系省交通运输厅新闻中心王赓,电话:51762088。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