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打造农村生态宜居环境 绘就乡村生态振兴新画卷情况

发布会新闻

治理完成1000处农村黑臭水体

今天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系列发布会第一场,介绍打造农村生态宜居环境,绘就乡村生态振兴新画卷情况。 [详细]

全省造林700多万亩
开展国土绿化、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 [详细]
全省农村公路达26.26万公里
截至2022年底,全省农村公路达26.26万公里,路网密度达167.6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前列。 [详细]
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今年我省要新增完成79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并且随着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快速推进, [详细]
促进农业节水节肥
据统计,2017年以来,全省累计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002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节水节肥。 [详细]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23-03-06 14:55:41 齐鲁网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定于2023年3月7日(星期二)下午3:00,举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同志等介绍打造农村生态宜居环境,绘就乡村生态振兴新画卷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2023-03-07 15:01:43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系列发布会的第一场,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管言明先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马福义先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周善东先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张玉宏先生,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姜卫良先生介绍打造农村生态宜居环境,绘就乡村生态振兴新画卷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管言明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23-03-07 15:03:41 管言明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省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来宾、新闻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我省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情况。 近年来,全省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乡村绿色发展、环境靓丽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加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乡村生态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3-03-07 15:06:45 管言明

一、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农村垃圾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联席会议运行机制,厘清成员单位职责,开展常态化暗访评估,实行通报问题销号管理,2020年底全面完成住房城乡建设部排查整治系统中146个点位的整治,加快完善长效机制,全力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提质增效。目前,全省城乡新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房(亭)3.8万个,配置分类运输等环卫机动车辆4.1万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维持在99%以上,焚烧处理率达92%以上。 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处置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验收要求,形成较为系统完备的标准体系。每年组织2次现场观摩、2次集中培训、5次以上专家现场帮扶,遴选发布40余个治理成效突出、示范效应明显的典型案例,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选取治理技术路线。荣成市、蒙阴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案例成功入选全国示范案例。已治理完成1000处农村黑臭水体,济宁市成功申报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2022年,在全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工作推进会上,我省就治理工作作了典型发言。 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推动全省农村公路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截至2022年底,我省全部乡镇实现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全部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较大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村内道路基本实现“户户通”,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客车,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率达93%以上,全省农村公路路网规模达到26.26万公里,居全国第四位。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和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稳妥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健全完善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机制,压茬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系列活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活动。目前,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规模化供水率分别达到97.2%、97.7%、82%以上,19个县(市、区)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成功打造2500个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建成美丽庭院292万余户,实现“村村建有美丽庭院”的目标。

2023-03-07 15:09:37 管言明

二、农业绿色发展质效显著。 农业节水工程稳步实施。实行农业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建立农业用水终端计量用水制度,同步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实施灌区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建设,推广渠道防渗、喷灌滴灌等技术,积极构建农业节水政策、工程、技术、管理、机制体系,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高于全国0.53的平均水平。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扎实推进。全省累计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128个县次,重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结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优化提升,辐射带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提高,2021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56%。加强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在济南、枣庄和13个覆膜大县开展农膜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全覆盖网络试点,在10个县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示范,在青岛、烟台、临沂等市建立全生物降解地膜评价和试验示范区,目前,全省农膜回收率达90%以上。 农业清洁生产成效明显。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枣庄、齐河、金乡、阳谷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商河县、诸城市等17个县(市、区)成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持续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连年下降,2021年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较2017年下降15.7%、23.1%。

2023-03-07 15:10:48 管言明

三、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扎实有效。 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组织开展“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国土绿化行动,开展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扎实推动宜林荒山、荒地、荒滩造林绿化,推进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完成新增、更新和退化林修复727万亩。组织开展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创建工作,推荐411个国家森林乡村,命名山东省森林乡镇158个、森林村居1530个。 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全省20914个入海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完成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修复近5万亩。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推进南四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东平湖“退渔还湖”行动,南四湖和东平湖流域水质持续好转,2022年南四湖东平湖流域优良水体比例历史性达到100%。加快推进环蒙山生态示范区建设,系统总结推广威海华夏生态城建设经验,蒙阴县、华夏城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蒙阴县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华夏城矿坑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入选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2023-03-07 15:12:51 管言明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我省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总结《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情况,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科学编制下一个五年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方案,划定今后五年推进路线图、施工图和时间表。 二是强化典型示范。一方面,总结梳理2018年以来我省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另一方面,开展“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整县推进、统筹治理农业农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打造综合性样板。 三是健全完善推进机制。省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将强化调度通报、调研督导、跟踪问效,注重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建立整改机制,认真研究分析考核评估结果,查找问题症结,提出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将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抓部署、抓检查、抓落实,努力把乡村生态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今天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2023-03-07 15:13:04 主持人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3-03-07 15:13:28 新华社记者

开展国土绿化、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重要手段。请问,山东在开展国土绿化、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2023-03-07 15:17:53 马福义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开展国土绿化、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组织实施“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国土绿化行动,积极推进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植树造林、美化家园,乡村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着力增加乡村绿量。聚焦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泰沂山区、尼山区域、黄河三角洲等重点区域实施了一批国土绿化重点工程项目,大力开展护村林、护岸林、护路林及农田防护林建设,努力增加乡村森林植被,巩固乡村森林生态安全屏障。支持各地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地和农村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植树造林,鼓励群众在房前屋后、废弃宅基地、边角地“见缝插绿”,种植乡土珍贵树种,增加村庄绿地面积,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近五年来,全省造林700多万亩,乡村绿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是着力提升乡村绿化质量。大力开展中幼龄林抚育,对低质低效林、退化林进行改造提升,修复村庄周边缺株断带、林相残败的生态廊道和农田林网,提高了森林质量和生态防护功能。鼓励各地优先选用乡土树种草种绿化,避免选用容易致人过敏的树种,加大杨柳飞絮治理力度,注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结合、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结合,提升城乡居民绿色宜居感受。积极推动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创建活动,158个乡镇和1530个村居分别获得山东省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居称号,国家林草局命名我省411个村庄为国家森林乡村,乡村绿化面貌不断改善。 三是着力保护乡村森林生态。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11万多名,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各地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护林防火基础设施和管护队伍建设,全省森林防火保持平稳态势。积极开展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食叶害虫防治,实现了“有虫不成灾”。通过举办山东省森林文化周活动,推进森林文化体系建设品牌化,线上线下360余万人次参与,助力乡村生态建设。组织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公布1449株一级保护古树名木名录,加强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工作。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和宣传平台,讲好古树故事,留住绿色乡愁。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林业职责作用,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增加乡村绿化总量,提升乡村绿化美化质量,保护乡村绿化成果,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2023-03-07 15:18:2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2016年,山东省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首批通过了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请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近年来在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2023-03-07 15:23:01 周善东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工作要求,统筹推进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持续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管理,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省新建50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新增处理能力2.21万吨/日,新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房(亭)3.8万个,配置分类运输等环卫机动车辆4.1万辆。截至目前,全省正在运行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09座,设计处理能力8.74万吨/日,基本满足城乡生活垃圾处理需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维持在99%以上。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实施《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强力推进生活垃圾治理提供法律保障。调整城乡环卫一体化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制定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规则,明确省直12个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合力,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二是广泛宣传发动。突出党建引领,把垃圾分类列为基层党组织工作重点,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月一个主题,在全省开展宣传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垃圾分类现场观摩交流活动5次,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2万多次,建立770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大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三是健全政策标准。制定了省“十四五”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印发《贯彻〈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意见》。编制生活垃圾分类技术规范和分类设施设置技术导则、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标准等,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走上规范化、标准化轨道。四是加强培训考核。连续5年举办全省城乡环卫工作培训班,切实增强一线环卫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成立山东省暨济南市垃圾分类培训学院,累计培训人员达10万人次。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暗访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16地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以考核为抓手,助推环卫工作提质增效。五是建立长效机制。会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住房城乡建设部系统中的146个点位全部整治完成。在全省建立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天上拍、地上巡、群众报、联动控”的“立体式”监管制度,巩固非正规垃圾点整治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及实施意见,推动完善省级生活垃圾分类协调机制,尽快补齐“全链条”分类设施建设短板,全面开展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活动,推进全省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3-03-07 15:23:33 中国环境报记者

近几年,我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显著,老百姓出行日益方便,请问,山东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下一步有哪些举措?

2023-03-07 15:29:28 张玉宏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农村公路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公益性、基础性、先导性设施,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相继实施“三年集中攻坚”和“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累计完成投资1323亿元,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正如记者朋友所说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路网更加畅通。五年来,累计新改建6米宽以上农村公路6.4万公里,路网结构更加完善,服务通达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省农村公路达26.26万公里,路网密度达167.6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前列。 二是出行更加安全。我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基本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五年来,县乡道三级路以上比例提高14%,优良路率提高7.7%,改造危桥3569座,村道安保工程1.1万公里,实现新突破。对18.4万处平交道口和857处铁路道口集中整治,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三是出行体验更加舒适。截至目前,全部乡镇、建制村和较大自然村,以及重要景区景点实现通沥青(水泥)路,对村内街巷集中硬化,基本实现“户户通”,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历史。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实现通客车,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率达96%以上,全省县、乡物流网络节点覆盖率达100%。 四是通行环境更加优美。持续强化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全力提升道路保洁水平。烟台招远“欧邱线”、临沂沂南“爱尚沂南红色之旅”,相继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潍坊安丘“天路”、临沂郯城许家湖“重坊环线”,先后评为“最具人气的路”。 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将紧紧围绕全面加快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专项行动实施。继续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今年计划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7000公里,改造危旧桥梁300座、路面状况改善工程1.8万公里、重要村道安保工程3000公里。 二是启动旅游路建设。高标准打造中华文化体验廊道旅游交通网主骨架。加快推动“千里滨海、鲁风运河、红色沂蒙、黄河入海、长城寻迹”文化体验廊道旅游路建设,形成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局面,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旅游路。 三是开展示范创建活动。以示范创建活动为切入点,持续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市县创建与验收工作,总结完善交通强国“四好农村路”建设试点工作,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巩固我省“四好农村路”的全国领先地位,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当好开路先锋。

2023-03-07 15:29:57 大众日报记者

化肥减量是近年来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请问在减少化肥用量上,山东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又怎么样?

2023-03-07 15:35:28 姜卫良

感谢您的提问。关于农用化肥,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40%,对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 近年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化肥减量增效作为推进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保证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1100亿斤的基础上,2021年全省化肥施用量(折纯量)371.02万吨,较2017年(439.96万吨)下降15.67%,减幅居全国前列。据分析预测,“十四五”期间的化肥用量还会继续保持零增长的态势。重点开展了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化肥精准减量的重要支撑。我们每年制定500余个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配方,指导企业按“方”生产,引导农民按“方”用肥。同时,着力打造“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技术升级样板,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向纵深发展。通过示范带动,全省配方肥应用面积逐年扩大,2022年达到6400万亩,较2017年增加了900万亩。 二是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2021年以来,我们在23个县实施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示范推广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推广面积超过460万亩。扶持了一批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服务主体,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养殖场户+服务组织+种植主体”紧密衔接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其中,“诸城模式”还被遴选为2021年度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三是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省委、省政府将水肥一体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专门出台文件部署安排,有力地推动了我省水肥一体化发展。据统计,2017年以来,全省累计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002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节水节肥。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同时,持续推进科学施肥,加强减肥增效关键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为山东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贡献力量。 谢谢!

2023-03-07 15:35:55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围绕提升乡村生态振兴齐鲁样板成色,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省生态环境厅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2023-03-07 15:39:36 管言明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在要求。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对加快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抓紧抓实,坚持统筹推进,持续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加强帮扶指导,强化长效管护,拓展融资渠道,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扎实成效,有力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农民群众生活品质,擦亮了乡村振兴生态底色。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我省要新增完成79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并且随着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快速推进,处理设施日益增多,运维管护工作任务量随之增加。因此,今年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完成年度治理任务和督促做好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护为重点,多措并举,全力攻坚,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和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做到“既高质量完成2023年目标任务,又保障治理效果长期惠及农民群众”。 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突出治理重点。重点治理水源保护区、黑臭水体集中区、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旅游风景区等区域农村生活污水。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黄河干流、大汶河流域、南四湖流域等重点功能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技术研究、调研、考察学习等,筛选适合我省的低成本、易管护、效果好、群众认可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技术工艺,供各市参考使用,提升治理成效。三是强化运行监管。出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以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为重点,强化现场帮扶、明察暗访、日常监测,指导督促各地做好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护,切实提升设施正常运行率。

2023-03-07 15:40:06 主持人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生态环境保护宣教中心张素华,联系电话:51798804。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