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政策例行吹风会

发布会新闻

山东规划布局世界级海洋港口群

为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沿海港口运输保障能力,山东将多方面持续发力。 [详细]

打造“三主四辅”港口群
至2035年,建成“能力充分、保障有力、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港口与航道体系,形成“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 [详细]
构建通江达海的内河水运网
以济宁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为核心,枣庄港、菏泽港、泰安港、济南港等地区性重要港口为辅助,一般港口为补充的“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布局。 [详细]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25-07-24 18:12:48 齐鲁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25年7月25日(星期五)15:00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

2025-07-25 15:02:00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高洪岩先生,省发展改革委 二级巡视员 王海明先生,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二级巡视员赵方德先生,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乔文锋先生,济宁市交通运输局 党组书记、局长陈鹏先生,解读《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高洪岩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25-07-25 15:09:48 高洪岩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衷心感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山东交通运输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以下简称《布局规划》)已正式发布实施。《布局规划》对未来十年山东沿海和内河的港口、航道总体布局进行了全面谋划,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有力推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强力支撑。下面,我就《布局规划》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首先,我介绍一下《布局规划》的出台背景和过程。山东是海洋大省、水运大省,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要求山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强力推进全省水运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居全国首位,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均居全球沿海港口前十,自主研发的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球领先;京杭运河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直达长江,小清河实现全线复航,为全省“走在前、挑大梁”提供了重要支撑。 2009年和2012年印发的《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山东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为全省水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面对山东水运发展布局不均衡、区域协同不足等新形势、新问题,两个布局规划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发展的新要求,亟须进行规划修编,进一步指导和支持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此,省交通运输厅起草编制了《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7月19日正式发布实施,旨在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的水运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布局规划》是山东港口与航道的中长期布局规划,主要明确了我省港口和航道的总体布局、水运重要运输系统布局以及各个港口的功能定位,是指导全省构建沿海港口辐射东西、内河水运连通南北的现代水运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布局规划》共包括规划基础、总体要求、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内河水运网、港口运输系统、水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和保障措施等八部分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我省中长期水运规划总体布局和目标。《布局规划》明确提出,至2035年,建成“能力充分、保障有力、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港口与航道体系,形成“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和“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的水运发展总体布局,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基本建成,内河水运网络更加完善,现代化专业化运输系统支撑更加高效,水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港口和航道引领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打造开放融合、支撑有力的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布局规划》进一步突出青岛港国际枢纽港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港、日照港为两翼,威海港、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为补充的“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布局。加快构建国内国际“5+5”海上运输通道,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世界一流海港。 三是构建干支衔接、通江达海的内河水运网。《布局规划》明确提出,以济宁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为核心,枣庄港、菏泽港、泰安港、济南港地区性重要港口为辅助,一般港口为补充的“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布局。同时,提出以京杭运河、小清河、新万福河国家高等级航道为骨干,地区性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为补充,总里程约3100公里的“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总体布局。 四是建设设施一流、专业高效的港口运输系统。《布局规划》聚焦新时代腹地产业布局要求和能源等大宗商品储运保障需求,根据全国规划,结合山东省实际需求,明确提出构建设施一流、专业高效的“三类十种”运输系统,进一步优化港口运输结构,提升客运、滚装运输服务能力和品质,为能源和重要物资储运基地建设提供核心支撑。 五是水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布局规划》围绕完善多式联运体系、优化提升内陆港功能及谋划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等方面,明确提出全面推进陆海联动发展,推动港口和航道与城市、产业之间的融合协调,统筹推进水运创新智慧、绿色低碳、安全可靠发展,提升航运服务业辐射能级和港航供应链服务水平。 另外,《布局规划》进行了环境影响分析,提出相关应对措施,并在组织领导、实施管理、要素保障、资源管控等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 以上是对《布局规划》的简要介绍。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必将建成世界一流的港口与航道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对山东水运事业的关心与支持!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书写山东水运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2025-07-25 15:10:06 主持人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5-07-25 15:11:2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山东布局建设内陆港、开通海铁联运班列,将出海口搬到内陆企业家门口,扩大国际物流大通道联动效应,下一步将如何发挥港口和国内、国际运输通道作用,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

2025-07-25 15:15:32 王海明

感谢记者提问。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努力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内河黄金水道优势,着力完善物流通道和枢纽建设布局,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全面起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发力。 一是全面提升通道服务效能。积极构建以沿海港口为龙头,以国家京藏和大陆桥走廊为依托,以瓦日铁路、胶济-邯济铁路等干线铁路和连霍、青兰、青银等高速公路为主干的国际物流通道。优化通道基础设施布局,强化港口、航道与腹地交通衔接,加快完善铁路、公路、管道等集疏运体系,补齐物流通道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提升通道物流运输效率,支持建设与产业布局、消费格局相适应的物流网络,构建干线支线物流和仓储配送规模化组织、一体化运行的物流集散体系。加快“一单制、一箱制”发展,打造“公铁海”多式联运“一单制”新模式,支持开展集装箱下海、互换、共享等合作,探索“一箱到底”,进一步推动交通物流提质增效升级,更好服务支撑实现“物畅其流”。 二是不断扩大开放合作能级。全面增强国际物流大通道辐射带动能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巩固提升在全国开放大局中的战略位势。目前,已布局内陆港54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106条。我们将继续拓展至中亚、欧洲的集装箱跨境海铁联运,至蒙古、俄罗斯的海陆联运业务;增强内陆港综合服务效能,加快推进河南、山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沿黄省区内陆港布局建设,构建“立足山东、覆盖沿黄、辐射全国”的内陆港集群;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支持港航企业参与沿线基础设施投资运营;鼓励港航资源跨区域流动,推动沿海港口与津冀苏辽等地港口互联互动,深化内河水运南向与长三角地区对接合作。 三是持续释放三区互融活力。深化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推动港口、产业、城市整体布局、深度融合。发挥港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突出产业协同、平台共建、要素融通,聚焦现代物流、现代农业、能源化工、大宗商品贸易等优势领域,强化数字和创新赋能,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以高水平产业协同推动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布局规划为指引,奋力打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一带一路”的现代化国际物流大通道,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谢谢!

2025-07-25 15:15:54 大众日报记者

本规划与10年之前发布的全省港口布局规划、内河航道布局规划相比,提出了哪些新内容,有哪些新变化?

2025-07-25 15:20:06 赵方德

感谢记者提问。相比10年前发布的全省港口布局规划、内河航道布局规划,本次《布局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规划思路上看,更加注重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布局规划》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山东地处“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心地带区位优势,依托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构建沿海港口辐射东西、内河水运连通南北的现代水运体系,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将山东省打造成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二、从规划原则上看,更加注重统筹衔接与融合发展。一是突出陆海统筹,海河互济。《布局规划》与全国港航相关布局规划保持协同,将沿海规划与内河规划合二为一,实现我省港口与航道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筹布局全省沿海与内河水运资源,着力推动海河联运发展。二是突出系统谋划和整体布局。《布局规划》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强化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对接合作,并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现代水网规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衔接,着力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先导作用。三是突出优化提升和开放融合。《布局规划》明确提出符合我省发展特色的“三类十种”货物运输系统,统筹考虑海上运输通道布局,并首次明确内河各港口在重要物资运输系统中的定位分工。四是突出创新智慧和绿色安全。《布局规划》首次在布局规划中提出智慧、绿色、安全等发展规划内容,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先行引领性。 三、从规划内容上看,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在沿海方面,进一步突出青岛国际枢纽港地位,规划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的“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布局,形成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的合力;同时,完善港航供应链服务体系,提升山东世界级港口群辐射全球的软实力。内河方面,对内河航道规模等级和港口功能定位进行全面升级,增加小清河、新万福河两条国家高等级航道,提升济南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形成“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和“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新格局。此外,增加行业发展专篇,着力从陆海联动、融合发展、智慧水运、绿色水运、平安水运、现代航运服务等六个方面推动水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通过以上,引领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通江达海内河水运网建设,为系统构建沿海港口辐射东西、内河水运连通南北的现代水运体系提供规划支撑。

2025-07-25 15:20:23 凤凰网记者

《布局规划》赋予青岛港在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中龙头定位,请问青岛港近年来发展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强化国际枢纽港地位和作用?

2025-07-25 15:24:36 乔文锋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青岛港是国际枢纽港、世界第四大港。近年来,青岛市围绕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持续发挥青岛港在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龙头作用,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基础设施。去年8月,《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得交通运输部、省政府联合批复,规划形成“一湾两翼辖六区”的总体发展格局,为青岛港新一轮港口项目建设奠定重要基础。近年来,青岛港不断提升泊位深水化、专业化水平,建成投产世界领先、亚洲首个全自动化无人码头,以及世界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45万吨原油码头和国际一流的邮轮客运中心,可停靠世界最大2.4万标准箱集装箱船、世界最大23.7万总吨邮轮。可以说,青岛港现在已经做到了,世界上有多大的船,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 二是提升枢纽功能,持续畅通沿黄陆海大通道。青岛港拥有广阔的腹地支撑,是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2024年港口完成货物、集装箱吞吐量7.1亿吨、3087万标准箱,分别位居全球第四位、第五位。近年来青岛港深化拓展海运物流网络,累计开辟230余条集装箱航线,数量稳居我国北方港口首位;持续提升多式联运能力,2024年完成海铁联运量254.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5.3%,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 三是聚焦转型升级,打造智慧绿色建设样板。2024年,青岛港接电量超10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63%,居北方港口首位。今年,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2.62自然箱/小时,第十三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青岛市围绕强化国际枢纽港地位和作用,助力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重点做好三个聚力。 一是聚力建设一流港口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总投资约770亿元的港口重大项目。在董家口港区,加快完善专业化泊位布局,建设北三突堤7-8#泊位、琅琊台湾作业区湾底通用码头、琅琊台湾作业区东部集装箱码头一期等重点工程。在前湾港区,加快推进北岸集装箱升级改造工程,打造东北亚领先的集装箱枢纽港。 二是聚力促进航运物流扩容升级。今年扎实推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海运航线计划新增10条,航线数量继续保持北方第一;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目标265万标准箱,力争“十一连冠”。 三是聚力推动智慧绿色转型。深化人工智能应用,持续放大全国产全自主技术影响力。不断完善清洁能源体系,扩大氢能应用规模。持续推进港口岸电常态化应用,岸电接电量保持北方港口首位。

2025-07-25 15:25:02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文件指出,“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布局以济宁港为核心,请问,截至目前,济宁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如何谋划推进?

2025-07-25 15:30:09 陈鹏答

感谢记者提问。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宁市主动融入和服务交通强国重大战略,抢抓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畅物流、拓物贸、兴产业,成功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京杭运河通航里程和船舶运力居沿线14个通航城市首位,建成全省内河第一条二级航道,高等级航道增至360公里、占全省的58%,开通集装箱航线29条,通达152个城市、16个国家。今年上半年,济宁港完成吞吐量5575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153.2亿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10.4%、6.1%,稳居全省内河首位。 《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3-2025年)》提出“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总体布局,明确了京杭运河“骨干航道”、济宁港“核心港”的地位,为济宁内河航运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下步,济宁市将锚定“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总体目标,以沿运河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依托,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中心,以梁山、主城、微山等航运物流要素集聚区为支撑,加快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多式联运中心、临港产业集群中心、航运服务创新中心、绿色船舶制造中心“五大中心”,构建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的桥头堡。 一是高站位、大格局,统筹布局航运中心规划。加快修编《济宁港总体规划》,启动编制《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五年规划(2026—2030 年)》,加快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区域性航运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实施路径,聚力打造具有内河航运全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和全国影响力的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二是提能级、强支撑,畅通多式联运物流通道。提速推进湖西航道上级湖段、微山三线船闸等在建重点工程,积极开展京杭运河梁济运河段扩建工程、长沟复线船闸等前期研究,构建“一干双线十二支”高等级航道网。加快淄海、顺达港、祥城北港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造8个现代化多式联运枢纽,融入河江海联运、沿黄陆海大通道、中欧班列和晋鲁大宗商品骨干流通走廊等全国全省物流大通道。今年济宁港将迈入“亿吨大港”,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水路货运周转量增长7%以上。 三是拓贸易、兴产业,推动港产深度融合发展。加快融汇数易平台二期项目,搭建港航一体化产业互联网平台。发挥龙拱港海关监管场所效能,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以运河为轴线,加快培育“七大百亿临港产业园区”,辐射带动腹地相关产业联动发展。聚力建设新能源船舶制造业基地,今年年内下水新能源船舶100艘,港航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培育形成济宁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为推动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济宁力量。谢谢!

2025-07-25 15:30:37 中宏网记者

港口是山东海洋强省和对外开放的突出优势,请问围绕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山东下一步有哪些具体举措?

2025-07-25 15:33:50 赵方德

感谢记者提问。为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沿海港口运输保障能力,山东将从以下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以更高视角,推动各港口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布局规划》对全省各沿海港口乃至各个港区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并完善了重要货物运输系统及重点港址布局。我们将落实好本轮布局规划带来的新调整、新变化,全力推动、指导各有关港口港区开展好总体规划的修编和调整工作,优化配置港口岸线、布置好港口码头与沿海公共基础设施等具体方案,为下一步项目实施和港口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助力沿海港口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 二是以更高标准,加快世界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码头泊位功能调整和技术升级改造,持续推进集装箱、煤炭、液体化工品、干散货等大型专业化码头建设,重点建设日照港转型升级、青岛港前湾港区集装箱升级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完善防波堤、深水航道等公用设施,加快建设疏港铁路、疏港专用公路等集疏运体系,推进青岛港、日照港、潍坊港等港口疏港铁路建设,推动小清河与潍坊港等港口实现河海直达运输,持续提升港口设施能级。 三是以更高要求,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拓展港口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中国北方船舶交易和服务中心、山东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推动建立全产业链航运金融平台,加快构建辐射东北亚港口群的中转网络,推动港口从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和金融港升级。推动建成5条国内和5条国际海上运输通道,构建内外贸互补、干支线配套、近远洋兼备的航线体系,进一步提升港口服务效能。 四是以更高质量,推动港口智慧绿色平安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智慧港口,推进传统码头自动化升级,大力实施烟台港智慧零碳港区建设等示范工程。推动港口绿色发展,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和利用,探索港口交能融合发展。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强港口本质安全建设,加快导助航设施完善、老旧码头技术改造,统筹港口陆域和水域溢油、消防能力建设。

2025-07-25 15:34:53 海报新闻记者

围绕提升现代航运服务效能,近年来青岛市采取了哪些措施,下步有哪些工作计划?

2025-07-25 15:37:42 乔文锋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围绕提升现代航运服务效能,青岛市将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协主席担任执行组长的工作专班,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起势。今年7月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显示,青岛超越日本东京、韩国釜山,综合实力排名由第15位跃升至第13位,实现2020年以来首次提升,继续领跑中国北方港口群,彰显出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青岛市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对标《布局规划》要求,高标准编制《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五年规划(2024-2028年)和2035年远景目标》,研究提出“二一四五”发展策略,围绕“强辐射、强功能、强引领”,实现城市能级全面跃升,助力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拟于近期正式发布。 二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港口方面,董家口港区北三突堤7-8#泊位工程、琅琊台湾作业区湾底通用码头工程、东部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岸线获交通运输部批复;40万吨港投万邦矿石码头工程交工验收,与既有40万吨矿石码头形成两翼齐飞的新格局;铁路集疏运方面,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项目首条隧道顺利贯通,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前湾港区北岸铁路扩能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前期各项工作。公路集疏运方面,沈海高速南村至青岛日照界段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全力冲刺年底双向八车道建成通车。 三是提升现代航运服务业水平。希腊菲尼克斯船级社亚洲总部落户青岛,泰和泰律师事务所、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落户青岛,成功招引首艘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到访青岛,成立国内首个总部级海洋保险专营机构——中国人保海洋保险中心;全球首个港口服务类大模型——方舟TaaS正式开启公测;青岛自贸片区获批实施离岸贸易印花税免征政策,为北方唯一获批的自贸试验区;探索打造“山港通”物流新模式,深化关港协同,已成功启动“威海一青岛”智能转运模式首航试点。 下一步,青岛市将持续抓好《布局规划》落实,积极引进航运头部企业和专业机构,提升航运贸易、航运金融、船舶交易、信息咨询、海事服务等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推动青岛港从物流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数智港转型。

2025-07-25 15:37:59 主持人

记者提问到此结束。大家如果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会后联系省交通运输厅新闻中心王赓,电话:51762088。 本次吹风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