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出新业态”现场记者见面会

发布会新闻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25-09-08 11:09:49 齐鲁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25年9月11日(星期四)10:00在烟台东方航天港卫星数据产业园,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链’出新业态”专场,邀请东方航天港集团、济钢集团、东方空间、青岛上合航天4家企业负责人与记者见面,介绍山东商业航天产业链优质产品,交流山东推动商业航天产业跨越式发展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2025-09-11 10:03:53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记者见面会。 近年来,山东商业航天产业抢抓机遇、蓬勃起势、快速发展。今天,我们在烟台海阳的东方航天港,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主题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链出新业态”专场,邀请4家企业代表,分享山东商业航天产业链上的领先成果与创新实践,共话航天强国新机遇、太空经济新未来。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见面会的发布人: 东方航天港集团副总经理张华先生;济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仕君先生;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彭昊旻女士;上合航天总经理丁晟先生。 欢迎各位!现在,先请大家来看一个短片。

2025-09-11 10:05:51 主持人

从火箭制造到卫星研发,从发射服务到空天布局,山东商业航天产业链正汇聚科创智慧,展现蓬勃活力。 下面,请发布人依次为我们作更详细的介绍。

2025-09-11 10:09:53 张华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东方航天港(山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华。 东方航天港集团的定位是成为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现代商业航天服务领军企业。公司由烟台市、海阳市两级国资平台组建,注册资本30亿元,通过建设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聚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培育我国首个以“海上航天发射”为特色,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配套集成、卫星应用、航天文旅于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我们的主营业务包括海上发射服务、卫星数据服务、航天文化旅游、园区运营、股权投资等。 经过5年发展,我们在34平方公里范围内,集聚了“卫星、火箭、发射场”三大要素,锻造了“海上发射服务、火箭总装总测、空天信息服务”三大核心能力,搭建了“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四位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入选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海上发射写入了《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发射方面,成功保障我国4型固体火箭18次海上发射任务,发射卫星115颗,自主研发的国内首艘专业海上发射船“东方航天港”号,配备双冗余的动力定位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实现发射期间无人远程控制。 火箭方面,建成投用3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具备年总装50发火箭的产能,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固体火箭总装基地。 卫星方面,我们联合国内重点实验室,推出具备国内领先水准的大型时空智能遥感星座,对标谷歌地球,上线了全栈国产化的“数字地球引擎”,建成投用省级新型卫星数据智算中心,搭建卫星垂直产业体系。 同时,我们将招引的30个、总投资322亿元的航空航天产业项目都集聚在一个产业链条上,已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

2025-09-11 10:12:25 刘仕君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是济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仕君。 济钢始建于1958年,是共和国缔造的第一批地方骨干钢铁企业;2017年7月,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产能调整的决策部署,济钢集团安全关停全部钢铁产能。 转型发展以来,济钢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科学指导下,确定了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制造、产业服务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成为山东省航空航天骨干企业、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链主企业,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历经8年的转型发展,济钢集团已基本实现了由“靠钢吃饭”到“无钢发展”的蜕变,踏上了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全新征程。航空航天方面,聚焦火箭、卫星、低空等商业航天实体制造方向,济钢一号二号两颗卫星发射成功入轨、建成全国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及动力系统测试基地、全省唯一一个通过核准的卫星总装总测基地。高端装备方面,嫁接航空航天、空天信息、新能源等新技术,重点发展余热发电、特种车辆等绿色低碳、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比如联合中核集团正在建设推广超临界二氧化碳余热发电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传统冶金行业,较常规机组提升效率20%以上;济钢研制的要地净空防御系统已成功多次服务省市大型活动安保任务。新材料方面,联合高校围绕钙基、硅基、铝基材料开展核心技术应用,比如围绕航空航天所需的高强轻质合金材料开展研制及加工,以服务于航空航天企业。产业服务方面,围绕产业发展所必备的产业孵化、工程设计、检测检验、现代金融等发展要素,促进产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比如下属企业冶金研究院的标样检验检测业务做到全国排名第二,目前正在向航空航天领域转型。

2025-09-11 10:15:16 彭昊旻

大家好,我是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彭昊旻。东方空间是一家制造运载火箭并借此把各种航天器送到外太空的民营企业。大家可以把我们看做是一家自己制造交通工具来承揽业务的快递公司,只不过区别是我们往天上送件。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总部在山东烟台,是山东省唯一一个成功发射卫星的火箭总体单位。眼下我们承揽的快件是各类人造卫星,不过我们也憧憬着在未来某一天能有实力送人类去太空,希望能跻身世界一流。 目前我国正在加速部署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卫星互联网不仅是解决偏远地区通信、增强应急救灾能力、消除“数字鸿沟”的关键,更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提升国家战略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将带动整个商业航天产业链,并催生更多创新应用。 眼下我们所说的国内低轨互联网星座,主要是中国星网负责的“GW星座”和上海垣信卫星主导的“千帆星座”,这两个星座的远景规划卫星总数超过2.8万颗,其中GW星座约1.3万颗,千帆星座约1.5万颗。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对火箭发射的需求非常巨大且紧迫。计划至2025年底“千帆星座”要完成一期648颗卫星的部署,中国星网也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发射其约10%的组网卫星(即约1300颗)。这意味着从2025年起,平均每年需发射数百颗甚至更多卫星。如此大规模的卫星组网计划,对火箭发射能力提出了“海量”需求。 单靠长征系列火箭无法实现如此大量的发射任务,另一方面,市场上缺乏低成本、高频率、大运力的火箭发射能力,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进程的主要瓶颈之一,同样,也是东方空间等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市场机遇。 东方空间研制的首型火箭“引力一号”经过3年的高效研制,于2024年1月11日从东方航天港登船,在烟台海阳海上首飞成功。首飞后成为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国内民商最大火箭。“引力一号”也成为现役运力最大的民商火箭,有效弥补了我国大运力火箭不足的态势,即将成为中国第一型常态化服役的中型民商火箭。

2025-09-11 10:17:03 丁晟

大家好,我是青岛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晟。 上合航天成立于2020年,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卫星通信运营商。我们建设并运营的全球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吉利星座,通过在距离地面约600km的轨道部署72颗卫星,实现全球覆盖,为用户提供商业化的卫星物联通信服务。 所谓卫星物联网星座,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太空中建一张全球网络”。这张网络可以突破地面网络覆盖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全天时、全天候地实现物体与物体、人与物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交互。让各种设备——比如卡车、船只、无人机、监测传感器——在任何地方都能“说话”和“传数据”。国际上代表性星座包括铱星、全球星、海事卫星等等。吉利星座也属于卫星物联网星座。 通过吉利星座建设,我们正在打造“空天地海”一体化数字生态网络,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中国卫星产业链商业化升级及中国航天技术商业化应用。 在数字贸易全球化的今天,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正成为万物互联和智能服务的底座。作为中国商业航天的“先行者”,上合航天在青岛规划布局全球卫星星座业务总部、星座测运控中心、智慧物流和智慧海洋应用基地、AI数据运营中心等服务体系,面向全球提供卫星物联通信与数据应用服务,推动中国航天技术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2025-09-11 10:17:18 主持人

谢谢丁晟先生的介绍。4家企业正以自主创新和高速发展推动山东乃至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迈向新高度。下面进入交流环节,大家可以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各位企业家进行交流。请在提问前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

2025-09-11 10:18:14 中国日报记者

从造钢铁到造卫星,这个跨越堪称传奇。我想请问济钢在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目标和策略是什么?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和产业布局?

2025-09-11 10:24:27 刘仕君

发挥山东省区位及工业基础优势,着力构建“北京研发设计-济南制造测试-烟台组装发射”的空间发展布局。重点瞄准生产制造及信息应用方向,大力布局以火箭、卫星及信息应用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产业项目,聚力打造全国航空航天产业新高地。 一是招引航空航天总体总装头部企业落地,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构建链式集群。火箭领域,依托测试基地,推进深蓝航天、星河动力、天兵科技、中科宇航等头部企业合作。卫星领域,依托卫星总装基地,推进卫星总体企业及上下游载荷、测运控企业合作。低空领域,以应用为牵引,打造典型应用场景,依托平阴榆山机场招引制造企业落地。 二是依托济南市工业基础,盘活济钢现有要素资源,培育配套制造能力。目前,济钢从配套生产零件、部件(逐步集成为组件、结构件)入手,并依托济南市扎实工业基础,从为头部商业航天企业承制零件、部件开始进入航空航天产品市场。结构件生产方面,济钢与济南二机床合作生产了宇航级标准的20种火箭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生产上,济钢协同晶恒电子共同向航空航天大院大所供应产品。航空航天检验检测方面,济钢已引进头部企业航天瑞莱(航天一院下属单位)落户,全面承接检验、测试配套业务;检测试验设备制造方面,济钢旗下冶金研究院依托中国航空工业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637所)协同开展工装、装备结构件、高端检测试验设备制造。其他配套方面,济钢型材为海南文昌火箭发射架提供了高强度方管,气体供应深蓝航天液氧、航天瑞莱等企业单位。低效资源利用方面,济钢将利用废弃矿坑、山体等低效空间,谋划建设液体火箭发动机测试集群;引进商业航天头部企业星河动力,推进火箭结构件产线建设。 三是依托现有区位优势,为商业航天发展提供交通运输基础保障。济南市是“四圈叠加”枢纽城市,北接北京科创资源、南通长三角产业集群、西联中原经济腹地、东临海上发射基地,可高效联动区域资源,“公铁水”运输发达,小清河复航后内河段航道具备2000吨级船舶通行条件,经调研可将直径7m以下火箭通过河海联运直达海阳、文昌发射基地,解决陆运超宽超高问题,为商业航天发展提供交通支撑。济钢集团已开展火箭及大型结构件的特种运输业务,运输品类覆盖火箭箭体、二子级箭体、整流罩及氮气箱体设备等;其中箭体直径范围为2.5米-3.85米,最长箭体长度达28米,最长运距2600余公里,已具备长距离、跨区域特种运输能力。

2025-09-11 10:25:07 凤凰网记者

“万物互联”是未来的趋势,上合航天正在打造庞大的物联网星座,能否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个业务?以及公司在产业链上扮演的角色?

2025-09-11 10:29:50 主持人

谢谢刘仕君先生。从炼钢之火到飞天之光,我们看到了济钢的华丽转身。

2025-09-11 10:29:04 丁晟

我们的物联网星座业务聚焦在星座建设及应用、运营两个方面,通过一箭多星的轨道面级发射,在今年达成64颗卫星组网的目标,为全球用户提供极具竞争力的、安全可信赖的实时数据通信产品与服务。 在吉利星座建设方面,我们从0到1实现了“空间段+地面段+应用段”的自主研发与全球化布局,形成了载荷研发、卫星平台量产、地面系统建设、终端生态构建的能力,能够持续运营并不断优化。这不仅满足了当前全球卫星物联网应用需求,也为未来下一代面向6G的星座建设或更广泛的时空信息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吉利星座运营方面,我们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海洋渔业、工程机械、低空出行、应急通信、交通物流、公共设施、能源、水利、农林及畜牧业等行业用户需求,提供高可靠、多元化、高性价比的卫星数据通信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已经和中国联通合作,成功开展了汽车直连卫星通信测试;和中东国家阿曼运营商成功完成了2次海上渔船通信测试,在没有地面网络信号条件下依然实现了稳定通信连接;同时,还和无人机厂商成功开展了低空飞行器测试,通过吉利星座实现状态监控与飞控指令的通信验证等等。上述测试均获得用户的高度认可,有力验证了吉利星座的技术可靠性与应用价值,也为物联通信服务的大规模落地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吉利星座项目在山东的建设,依托上合示范区,布局全球卫星星座业务总部、星座测运控中心、智慧物流应用基地、智慧海洋应用基地及 AI 数据运营中心等载体,逐步构建起覆盖研发、试验、运营与应用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该体系涵盖航天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关键环节,并与配套物流、测试验证、人才培养等要素协同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卫星部组件研制生产、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卫星应用等上下游产业链的全面提升。吉利星座不仅面向全球提供先进的卫星通信基础设施,也为山东省加快产业升级与技术应用转化提供有力支撑。

2025-09-11 10:29:09 主持人

谢谢丁晟先生。让我们共同见证卫星物联网星座赋能千行百业、重塑数字未来。

2025-09-11 10:29:29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新质生产力的“新”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东方空间作为中国航天的新生力量,这份“新”体现在何处?能否结合案例跟我们分享一下?

2025-09-11 10:32:55 彭昊旻

我认为做好“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有三个层次:技术降本、研发效率、商业创新。刚刚已经介绍到了东方空间“三年磨一箭”的研发效率,下面再通过3个案例介绍技术降本和商业创新。 在“引力”系列火箭设计之初,我们的工程师就在思考如何站在商业的角度,提升航天产业的效率。我们将箭体结构模块化——统一了火箭芯级与助推器的直径、将固体助推器与芯级发动机的接口标准化,这种标准化设计,可以支持生产环节中集中备料和快速批量化制造,也可以根据未来任务需求灵活调节配置,使得火箭像乐高积木一样,产品标准化、搭积木的操作过程简单,从而大大提升了“引力”系列火箭生产效率。 东方空间研发的充气式防护罩(又称“气膜火箭防护罩”)是火箭发射保障体系中的一项创新技术。这项技术用类似于“充气城堡”的解决方案,可维持内部温度约15°C,隔绝雨雪,折叠后占地小,相当于给火箭穿上了“羽绒服”,替换掉了传统的火箭金属防护服,显著降低转运环境保障成本。这项创新已经在“引力一号”首次飞行试验的转运与发射准备环节得到了验证。 “引力一号”可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5公里内完成总装、测试、发射全流程,通过地理集中化与流程集约化,“前店后厂”的发射模式彻底重塑了传统火箭发射流程,是一项重大模式创新。在“后厂”,火箭总装总测厂房完成发射前生产、总装、总测环节;在5公里外的“前店”(发射母港),完成火箭转运、登船及最终发射任务。相比传统陆上发射场,效率提升显著,最高可实现“一周一箭”的发射频率。从而推动商业航天从“定制化”迈向“工业化”。

2025-09-11 10:33:10 主持人

谢谢彭昊旻女士。您用“乐高积木”“充气城堡”“前店后厂”的比喻,让我们看到了东方空间降本创新的生动画面。

2025-09-11 10:33:43 大公报香港文汇报记者

东方航天港作为我国海上航天发射领域的先行者,已经成功实现了火箭从大海腾空的壮举。请问,下一步东方航天港在海上发射方面的侧重点是什么?还将如何打造产业生态闭环?

2025-09-11 10:36:39 张华

今天的东方航天港已成为我国第五处火箭发射地,唯一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我们实现了固体火箭生产、测试、发射一体化,助力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一个独立掌握海上发射技术的国家。 下一步,我们将目光聚焦到液体火箭海上发射。通过建设液体火箭动力公共试验区、液体火箭发射回收公共试验区以及液体火箭总装总测基地,年内将形成液体火箭海上发射/系统试验保障能力,同时满足国内主流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商业火箭发射、试验需求。年内,我们还将力争实现一次液体火箭海上发射,填补我国液体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持续巩固山东省海上发射核心优势,加快打造国际一流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 与此同时,我们将充分释放海上发射的牵引带动作用,集聚一批新型空天运载项目落地园区,加快提升火箭总装总测能力;支持“东方慧眼”星座组网,提升“实时智能、服务终端”的空天信息服务能力,支持“开放地球引擎”参与国家任务,搭建“OGE”时空数据处理模型,推动时空信息产业化,并以近岸海上发射观礼为支点,探索“航天+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打造我国航天旅游目的地,并通过“以点带面”,持续吸引“星箭研制、高端配套、卫星应用、航天文旅”等产业元素在我省集聚,打造“航天+”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培育千亿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支持山东省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10:37:16 主持人

感谢张华先生。今天的东方航天港,正从发射母港升级为特色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我们共同期待! 时间关系,我们的提问环节先到这里。见面会后大家还有机会对4位进行专访。接下来,我们以更直观的方式感受山东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成果。有请4位企业家依次为大家现场推介企业的代表产品。

2025-09-11 10:41:32 张华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一下东方航天港三个主营业务版块。 一是发射端,打造空天物流园。我们组建了一支专业海上发射服务队伍,用6公里航天大道串联起“海上发射、回收复用、动力试验、星箭制造、空天信息、航天文旅、生活服务”等七个功能区块,形成“陆海联动、星箭一体、出厂发射、回收复用”的高效布局,具备近海“一周两次”、远海“两周一次”发射频率,特别是在海阳近岸点位组织的发射任务,可实现火箭“出厂-转运-出海”2小时快速响应,系统固化“海阳、荣成、日照、阳江”两省四地近海发射点位,可满足我国70%商业卫星入轨需求。随着液体火箭海上发射、动力试车及发射回收能力形成,我们将为国内主流商业固体火箭、液体火箭提供“一站式、安全高效”的发射/试验服务。 火箭端,打造新型运载“4S店”。我们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固体火箭产业基地,具备中大型固体火箭年产50发的总装测试能力,覆盖长征十一号、捷龙三号、引力一号、谷神星一号等多个型号,正在建设更大规模液体火箭厂房,并牵引上下游部段、部件、特种设备等优质配套企业聚集。我们的目标是“降低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成本”,通过“共建共享共用”模式,打造全覆盖、高效率的火箭生产基地,为中小型商业火箭公司提供“图纸变产品”服务。 卫星端,打造空天信息市场。我们总投资20亿元,建设了东方航天港卫星数据产业园,依托园区内具备国内领先水准的大型时空智能遥感星座“东方慧眼”、全球领先的“开放地球引擎OGE系统平台”、省级新型卫星数据智算中心和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优势,聚力实现“数据、算法、算力”的深度融合以及“打星、造星、用星”的全生态布局,持续吸引卫星制造、数据接收、存储、处理、交易、应用、灾备的空天信息全链条产业在园区内聚集。 在此,也欢迎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关注东方航天港、东方支持航天港、加入东方航天港,合作共赢,携手助力山东省商业航天产业实现新发展,再铸新辉煌!

2025-09-11 10:44:50 刘仕君

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我们现场展示了济钢卫星AIT总装装备、空间行波管、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等核心产品,会后诚挚欢迎大家参观交流。今天重点向大家推介的是济钢在商业航天领域布局的三大核心板块——卫星总装制造、卫星核心部件、火箭动力测试。这三大板块协同发力,已初步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测试”的航天产业生态链。 在卫星总装制造领域,济钢建设的柔性化、智能化卫星AIT总装基地已经投产。该基地配备整星转运、20吨级振动试验台、电波暗室等尖端航天专用装备,具备通信、遥感卫星的总装、集成、测试全流程一体化服务能力,年产规模可达100颗500公斤级卫星。 卫星核心部件方面,作为卫星有效载荷的关键核心部件,济钢研发的空间行波管可将微波小信号放大十万倍,广泛应用于通信卫星、低轨星座、5G/6G基站等重要场景。目前,已建成多频段柔性生产线,年产能达100支行波管,成功推出Ka55W至Ka170W(宽频)系列共6款成熟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完全满足用户的严苛需求,为星地高效信号传输筑牢关键技术支撑。 火箭动力测试板块中,济钢液体火箭发动机及动力系统测试平台基地占地面积168亩,已建成20吨级、100吨级发动机试验台及动力系统试验台,及相关配套设施,可全面提供液氧煤油、液氧甲烷发动机及动力系统全流程测试服务。 济钢商业航天相关板块的协同发展:一是构建闭环产业生态,贯通产业链条,实现上下游协同联动。二是构建区域性产业集群,带动更多主体参与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三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加速商业航天规模化应用进程,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济钢力量”。

2025-09-11 10:48:05 彭昊旻

各位媒体朋友,在商业航天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成立5年的东方空间,紧密围绕行业痛点、前瞻预判行业趋势,在大运力运载火箭、火箭液体发动机和空天信息装备等核心领域潜心钻研,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司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 “引力”系列中大型运载火箭是东方空间的“旗舰产品”,遵循“固液并存、循序渐进、有效迭代、系统创新”的研制思路,公司为该系列火箭设计了扩运力、可回收、航班化的“三步走”战略。 东方空间高效研制、3年磨1箭,首型火箭“引力一号”于2024年1月11日从东方航天港登船,在烟台海阳海上首飞成功,成为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国内民商最大火箭。“引力一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6.5吨,是工信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认定的中型运载火箭标准的民商火箭。比起目前国内主流火箭,发射成本已降低30-40%。今年四季度即将执行某大型卫星网络建设的发射任务。 目前,“引力二号”大型可回收液氧煤油火箭已完成方案设计,预计2025年末首飞,以极致性价比、高轨发射、可回收为主要特点,比起“引力一号”,“引力二号”的运载能力进一步提高至15吨,可以带30颗500公斤重的卫星上天。成本进一步降低至SpaceX水平,1公斤我们只卖2万元。 火箭发动机是人类探索太空的核心能力之一,“原力-110”则是东方空间面向商业航天火箭市场自研的百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具备多次起动、深度变推、重复使用等特点,未来将作为“引力二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主动力发动机,有力支撑星座组网发射任务。 此外,东方空间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商业航天电子信息企业,为此开展空天信息研发业务,面向航天和军工市场,开展与火箭、卫星、无人机等各类航空航天飞行器相关的数据链、飞控、遥测、仿真处理系统的开发和配套业务,探索电子对抗、卫星通信、体系仿真等多项宇航与装备创新应用,助力我国航天与军工事业繁荣发展。

2025-09-11 10:51:51 丁晟

上合航天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卫星通信运营商,正在建设和运营的吉利星座,一个覆盖全球的低轨卫星物联网络。这个卫星物联网,具备全球覆盖,实时连接的能力。在技术上,实现了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9月9日凌晨,吉利星座第五轨卫星以一箭11星方式顺利发射入轨。目前,在空间段,上合航天已成功部署52颗卫星,所有卫星均在轨稳定运行。在地面段,自主建设星座测运控系统及地基数据站网,全面支持星座运营及应用服务。在应用段,已完成基于自有星座的自研卫星通信芯片、模组、终端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量产,形成了终端、卫星、地球站到应用平台的完整业务闭环。星座将聚焦智能网联、海洋渔业、工程机械、低空出行、应急通信、交通物流、公共设施、能源、水利、农林及畜牧业等场景,提供全球商用低轨卫星通信服务。通过星座建设,上合航天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天地一体化卫星物联网示范项目。 在国内,我们已经与中国联通、中联重科、吉利汽车等头部企业合作,推动“卫星物联网+产业”融合创新,并完成“卫星+智能网联”、“卫星+海洋渔业”、“卫星+工程机械”、“卫星+交通物流”等场景的商业验证测试,测试成功率均接近100%,有效促进卫星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低空智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 在国际市场方面,2024年6月,吉利星座在中东阿曼完成了首次海外通信商用部署测试,测试实现99.15%的通信成功率,网络可用性超99.97%。目前,已与20个海外国家的电信运营商签署协议达成合作,应用方向涵盖海洋渔业、智慧交通、能源管理、应急通信等多个领域。 未来,随着星座一期组网完成,我们将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商业卫星物联网通信服务,让“天上的星座”真正走进地面的生产与生活,服务产业、造福社会。

2025-09-11 10:53:19 主持人

谢谢4位的生动推介。商业航天是推动航天产业发展、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力量。无论是运载火箭、航天配套,还是卫星制造与应用,今天到场的4家企业,正为山东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发展新高地提供坚实支撑。相信在全链条的共同努力下,山东商业航天产业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好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太空传奇。 今天的见面会就到这里,感谢各位的分享,感谢记者朋友们的参与,再见!

现场照片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