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深化青少年校园足球综合改革 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提质增效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新闻
山东将建3000所左右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山东高质量建设3000所左右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展“快乐足球”志愿服务、公益足球赛等活动,推动男女足协同发展。 [详细]
- 国家足球学院规模居全国首位
- 设在山东体育学院的国家足球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950人,居全国足球学院首位。 [详细]
- “1+3+N”校园足球赛事体系
- 构建以“省长杯”足球联赛为引领,青少年足球联赛、特色学校联赛、“体彩杯”足球比赛为支撑,国际、区域邀请赛为补充的“1+3+N”校园足球赛事体系。 [详细]
文字实录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25年9月12日(星期五)15:00举行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教育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化青少年校园足球综合改革,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提质增效有关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邢顺峰先生,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鹏女士,省体育局二级巡视员孙照亮先生,山东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疆之先生,济南市教育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艳女士,为大家介绍山东深化青少年校园足球综合改革,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提质增效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现在,请邢顺峰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媒体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山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足球事业发展,强调“要让校园足球、新型足球学校、职业俱乐部、社会足球等各种培养途径衔接贯通,使足球事业发展动力更足、活力更强。”校园足球是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程。山东是足球运动的发源地,我们的使命就是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喜欢踢足球的孩子,都能有球踢、有人教、有梦追。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体教融合为“突破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源”,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一是体系化探索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山东成为校园足球综合改革的“试验田”。2024年以来,山东成功获批全国唯一的体校与本科高校“3+4”校园足球人才贯通培养试点、全国教育系统唯一的新型足球学校建设试点,成功创建1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3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获批1个全国足球职业学院、1个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和青少年训练中心共建试点。多项“国字号”试点在山东落地开花,走出了校园足球改革创新之路,也有力激发了足球事业发展活力。 二是面向全体普及推广,针对精英培养专长,山东成为足球人才培养的“丰产田”。坚持“畅通道、扩规模”,高质量建设2817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带动每年200万人次参加足球比赛。按照小学、初中、高中6:3:1的比例,畅通升学体系,2024年全省438所初、高中学校招收足球特长生6764人。曲阜师范大学等3所高校新设足球运动专业。设在山东体育学院的国家足球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950人,位列全国足球学院首位。2024年176人次入选各年龄段国家梯队,数量居全国前列。历城二中女足获得1次世界中学生锦标赛冠军,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实现“三连冠”。 三是广泛传播校园足球工作经验,山东成为校园足球经验推广的“示范田”。围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高校足球人才培养等方面,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介绍经验。主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并推动夏令营成功转型为集培训、竞赛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人民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山东做法,我省校园足球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效应持续提升。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加强校园足球建设”。今年7月30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育人环境,更丰富的赛事活动,更畅通的成长路径。 一是体教融合“一盘棋”,打造协同育人新格局。我们将持续发挥好教体双方月度会商机制,每年统一制定并共同发布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日历。在省、市、县三级建立不同年龄段相衔接的高水平足球队,广泛推动“名校办名队”。支持各地依托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市县级青训中心,计划到2030年实现全覆盖。支持高校与职业俱乐部、省优秀运动队共建专业足球队。 二是推广普及“一体化”,激发校园足球新活力。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分学段一体设计足球教学训练指南,把足球纳入中小学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后延时服务,推动中小学校普遍成立足球兴趣小组、社团或俱乐部。推动高校开足上好足球课,鼓励幼儿园开展足球趣味活动。高质量建设3000所左右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展“快乐足球”志愿服务、公益足球赛等活动,推动男女足协同发展,校校有队、周周有赛、人人参与,激活校园“绿茵梦”。 三是人才成长“一条龙”,畅通升学发展新通道。为解决“12岁、15岁退役”难题、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鼓励各地建立小学、初中、高中校园足球人才“一条龙”升学体系,允许小学、初中校队成员在县域内、市域内成建制升学。有序扩大高校“3+4”贯通培养规模,探索普通高中、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贯通培养试点,为热爱足球运动的孩子打通成长“立交桥”。 四是赛事体系“一张网”,搭建竞技育人新舞台。将校园足球赛事串点成线、连线成网,建立覆盖全学段、贯穿全学期的赛事网络。构建以“省长杯”足球联赛为引领,青少年足球联赛、特色学校联赛、“体彩杯”足球比赛为支撑,国际、区域邀请赛为补充的“1+3+N”校园足球赛事体系。创新“周中主客场制”、打造“最美主场”,让比赛回归校园,让校园赛场成为育人主阵地。 五是政策保障“一揽子”,强化资源要素新支撑。进一步畅通优秀退役球员入校任教渠道,探索建立优秀足球教师、教练员区域共享机制,每年培训骨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不少于1000人次。在社区、公园建设小型多样足球场地,积极推动社会场地向青少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强化数智赋能,打造省级校园足球信息化管理系统。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支持,也期待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参与青少年校园足球事业,让更多孩子爱上足球,让喜欢足球的孩子在这项运动中享受快乐、锤炼品格、健康成长,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良好的师资是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请问,山东在推进校园足球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针对优质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又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足球发展规律和实践都表明,没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校园足球就不可能搞好。高水平师资短缺确实是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卡脖子”难题。近年来,我们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多种渠道吸纳高水平教练入校任教,不断充实校园足球师资队伍。目前,山东2817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都配备了专职足球教师或D级以上教练员。 在扩大师资队伍方面,各地中小学校通过公开招聘、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购买社会服务、与校外青训俱乐部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解决足球师资短缺问题。近3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纳专业教练528人,其中有20个县(市、区)超过10人;学校自主聘用专业教练778人。例如,威海市从2017年起,每年投入市财政专项经费80万元,向社会招聘15名足球教练充实至各个学校。济宁市新招足球退役运动员10人到学校担任教练员,取得教师资格后转任教师岗位。 在加强师资培养培训方面,我们持续扩大足球运动专业、足球专项学生培养规模,36所高校设立相关专业,为中小学校储备足球师资。研制校园足球教练员课程,开展等级资格、校园资质、专业能力“三位一体”师资提升计划。全省每年选派600余名足球教师、教练员参加国家培训,近3年省级层面累计培训各级教练员2900人次。指导各地广泛开展各层级的专项培训,滨州市每年举办足球教练员基础、提高、精英培训班,参训400余人次。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与体育部门密切协同,进一步畅通优秀退役球员、教练员入校任教渠道,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聘请高水平外籍教练员,每年选送20名左右优秀足球教练员赴足球发达国家和地区培训。实施“职业足球校园行”计划,组织职业高等级教练员、裁判员和运动员到学校帮教带训。发挥好教研的引领作用,2027年底前,建成50个省级校园足球名师工作室。科学制订专项培训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持续强化师资队伍培训,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校园足球教师队伍。 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的关注和提问。在这两项“国字号”试点推进过程中,济南市锚定育人核心目标,重点从顶层设计、创新实践、融合赋能三个方面,推动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校园足球综合改革。出台《济南市关于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工作的实施方案》《济南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人才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从普及提升、人才培养、增强师资、场地建设、完善赛事、经费筹措、国际交流、数字赋能、文化建设等9个方面系统搭建了济南市校园足球全面提速的改革框架。在全市遴选了11条培养主线和3个试点区县,构建“6-3-1”小初高足球人才贯通培养体系(每条线包含6所小学、3所初中、1所高中,纵向贯通),创新“足球思政课”,畅通“学训双优”“德才兼备”的优秀足球人才成长通道。 二、着力创新实践,构建校园足球发展新样态。我们坚持“训赛一体”,在全国首创“最美主场”模式,锻造全要素融合、全环境育人场境,把学生真正放在赛场中央,让比赛真正回归校园。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活动3000余场次,参与人次超200万。我们创新推行“周中周赛主客场制”,校内,周中健全完善小、初、高全学段,班赛、校赛、精英赛全覆盖的“三纵三横”赛事体系;校外,周末、节假日组织邀请赛、交流赛、夏令营等赛事活动,为孩子们提供足够数量、更高质量的比赛,不断夯实“校校有队、周周有赛、人人参与”的校园足球新样态。2025年济南市“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总数已达295所,居全省首位,12支队伍参加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济南历城二中女足斩获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高中女子组冠军,第三次站上全国最高领奖台,夺得“三连冠”。 三、精准“融合赋能”,凝聚校园足球全维合力。我们创新打造了“一站式”高水平校园足球综合服务平台,以多终端平台整合多元功能,赋能综合管理、高水平训练与赛事组织,实现“校园足球+互联网+大数据”融合。凝聚家校社“全维资源”,成立家长志愿服务团,创设校园足球发展基金,推进校园足球场地共享,学校与青训机构深度合作,努力扩大校园足球“朋友圈”。 下一步,济南市将持续深入挖掘“最美主场”育人价值,进一步畅通校园足球人才贯通式培养通道,优化足球师资引进培育,强化足球要素保障,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校园足球工作经验,为全国全省校园足球改革发展贡献济南力量! 谢谢。
刚才发布人介绍说,山东将支持各地依托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市县级青训中心,计划到2030年实现全覆盖。请问,在推进青训中心体系建设方面,山东下一步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感谢记者提问。多年来,山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持续推进体教融合与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全域推进青训中心建设是我省深化体教融合、夯实足球人才根基的又一重要举措。 体育总局、中国足协曾经授予我省青岛男、女足和潍坊女足3个国家级青训中心,今年又命名了济南、青岛、潍坊、淄博临淄、烟台芝罘5所全国足球重点体校,目前更加重视青训中心体系建设,将其作为重塑青训工作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青训中心既是集约化、多功能的实体训练基地,更是协同发展、贯通培养的高效运行机制,是对以往足球青训培养模式的一次系统性、结构化升级。下一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明确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布局。我们将坚持“全省一盘棋”,强化省级统筹、市县共建、区域共享。省级青训中心发挥“指挥中心”作用,聚焦足球精英培养、“1个省级中心+省市、省县共建N个区域中心”插旗布点。市级青训中心承担“桥梁纽带”职能,承上启下、梯次衔接培养;县级青训中心突出“网络功能”,抓普及促提高、夯实塔基。以三级青训中心为枢纽节点,不断完善“训、学、赛”一体化青训体系,持续畅通“选、育、送”全链条青训通道。 二是强化资源整合,加强基地建设。我们将分级分类细化完善青训中心建设指南与运行规范,通过标准引导、资源扶持和评估激励,推动各地高效整合体校、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现有资源,加快市、县两级青训中心建设。积极引导职业俱乐部、社会青训机构参与共建,重点推进规模化、连片式足球场地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区块,全面提升青训中心软硬件支撑能力,为青少年球员提供科学、系统、专业的训练环境。 三是聚焦梯队建设,完善工作机制。针对青训中心区域覆盖不足、层级衔接不畅等短板,我们将立足构建青训中心各年龄段、各学段层层衔接的青训梯队,优化青训中心跨区域联动选材机制,强化青训中心与校园足球双向赋能。建立健全青训总监制度,加强复合型教练员团队和管理队伍建设。完善青少年校园足球分级联赛体系,健全文化学习与训练竞赛一体化保障机制,强化青少年球员思想作风、队纪队规和赛风赛纪教育,不断提升足球人才储备和质量,使青训中心成为我省足球后备力量茁壮成长、脱颖而出的坚实“大本营”与稳固“根据地”。 接下来,我们将扎实推进全省青训中心体系建设,为山东足球振兴发展筑牢人才根基,为我省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和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校园足球的推广普及,一方面承载着中国足球振兴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也寄托着家长的殷切期盼,处理好校园足球人才的学训矛盾,解决他们的升学问题,是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校园足球人才的成长,不断推进改革试点,重点解决“小升初”跨学区培养、“初升高”接续培养、“高升大”入口狭窄等问题,着力打通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贯通的足球人才培养通道。 一是畅通成长路径。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基础,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出台青少年球员在升学录取时跨学区合理流动政策,在试点区高中组建足球特色班,允许突破市域招收具有足球特长的学生。例如,青岛市在“631”试点学校实行足球特长生“单独编班”、成建制流动,525名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通过严格测试顺利升学。连续11年在初中和高中段单列的招生计划中设置足球项目,累计招生1万余人。2025年96人通过足球专业升入大学,仅青岛九中足球班就有11人考入同济大学、西安交大、上海交大、吉林大学等高校,另外还有4人签约职业球队。 二是提升培养层次。在“高升大”阶段,不断拓宽入学路径、增加招生指标,鼓励支持高校设置足球运动专业、增加足球招生名额。2024年,705名学生通过国家、省级统一的专项测试,被山东省36所高校录取,全省在校生规模1992人。曲阜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菏泽学院3所高校新设足球运动专业,2024年招生100人,2025年扩招至270人,我们也将继续鼓励高校设置足球运动专业。 三是创新培养模式。积极畅通足球人才的专业发展通道,有力保障了足球人才在教育系统与体育系统之间双向流动。目前,全省60支市级足球队伍采取“市队校办”的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体校与本科院校“3+4”校园足球人才贯通培养,2024年招生20人,2025年招生44人。青岛财经职业学校获教育部批准建设新型足球学校,为全国教育系统唯一试点,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成为一所500人规模、专门培养足球人才的新型足球学校。积极探索“双一流”高校与建有高水平足球队的普通高中对口开展优秀人才贯通培养改革试点。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聚焦孩子成长成才,着力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衔接、双向循环、体教共育的青少年足球人才成长体系。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明确要求,要不断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校园足球育人是根本,竞赛是关键。竞赛能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顽强拼搏精神,能够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品格,有利于锤炼学生意志,健全学生人格。我们坚持部门协同、多措并举,着力构建定位更加清晰、职责更加明确、关系更加协调、衔接更加顺畅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 一是不断完善竞赛平台。今年,省级教育、体育、财政、足协四方首次联合发布青少年(学生)足球赛事日历,联合举办11项年度赛事。借此机会,也跟大家重点介绍下,今年山东将首次举办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的“省长杯”系列赛事,全面带动“市长杯”“县长杯”“校长杯”的开展。创新性的将齐鲁超级联赛、青岛超级联赛和大学生超级联赛有序衔接,畅通大学球队晋级职业联赛通道,让我们的“学生军”也有机会踢上职业联赛。 二是大力创新竞赛方式。改革中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赛事规制,引入“挑战组”和“争冠组”的升降级机制,推动中小学生联赛、青训俱乐部联赛等省级比赛向市级延伸,形成“下带普及”和“上促提高”的双向动力。创新举办第一届百年名校足球精英交流赛、“红色沂蒙”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女子精英邀请赛。特别要说明的是,今年的第一届山东省“省长杯”大学生足球超级联赛,将采用主客场赛制,让校园足球赛事扎根校园,引领带动更多大学生从宿舍走向操场,从场边看台走向赛场中央,让更多学生在身边感受足球的魅力和乐趣。也欢迎社会各界多关注和支持我们的比赛。 三是不断改进办赛模式。校园足球联赛创新“周中主客场制”,将比赛安排在周一至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举行,改变传统周末办赛、无人观赛的现状,真正让比赛回归校园,打造“最美主场”,让赛场成为育人的主课堂。例如,日照市枣庄路小学共40个班,每班组建男、女足球队各1支,年度开展“班级赛”468场,825名学生上场参赛,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1%。今年以来,各年级校队累计参与省内外校际交流赛、邀请赛等各类赛事367场。 谢谢。
体育专业院校是连接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培养专业化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枢纽。新时代以来,山东体育学院按照《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有关要求,聚焦服务国家足球振兴战略与山东足球高质量发展,从体系构建、能力培养、国际拓展和路径贯通四个维度,探索构建新型足球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发展足球事业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一是坚持学院化筑基,培养全面发展的足球专业人才。2017年1月,牵头成立国家足球学院,这是国家体育总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国足协、山东省体育局和山东体育学院联合承办的首个“国字号”足球学院。立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能力扎实、具备家国情怀的应用型、复合型足球人才,已培养教练员、裁判员、赛事运营等全链条人才1100余人。现有研究生50人、本科生900人,办学规模居全国首位。2024年,获评“国家重点足球学院”,获批首批足球运动专业,标志着山东足球学历教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二是坚持专业化赋能,构建“理论-技术-实践”融合培养体系。组建“专项教师+外籍专家+行业兼职教师”复合型师资团队,实现足球教学与实战无缝衔接。开设技战术分析、运动康复、足球大数据、青训理论等14门专业课程,覆盖多岗位能力需求。坚持科研反哺教学,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6项,发表论文32篇、著作14部。30多名师生为中国U17女队、山东U18女队等提供教练和技术支持。与泰山足球俱乐部等23家单位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年均参加比赛超百场,1人获亚足联女子亚洲杯冠军,5人获全国赛事前三名。 三是坚持国际化拓维,引入全球优质足球资源。聘请米卢团队,以及西班牙等外籍高水平教练员到校执教。在西班牙武康大学建立海外实训基地,已派出2批17名师学生实训。与克罗地亚足协合作筹建中国-克罗地亚足球学院,在2024年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上作为标志性成果发布。今年8月,举办首届“足球数智国际会议暨校园足球交流会”,英国等7国专家参会讲座,共同为足球运动数智化转型探讨解决方案。 四是坚持贯通化育才,打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针对足球人才“升学通道不畅、专业培养断档”的痛点,整合附属中学、省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足球学院的教育资源,构建“高中—本科—研究生”贯通人才培养体系。2024年,承担了教育部唯一的“3+4”足球贯通培养改革试点任务,目前已招收2批次64人。 教育是百年大计,足球人才培养需要久久为功。山东体育学院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持续优化贯通式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努力为体育强国建设和中国足球梦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