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助力美丽山东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新闻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25-10-13 11:08:09 齐鲁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10月14日(星期二)14:00在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举办现场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助力美丽山东建设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2025-10-14 14:05:11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种质资源是重要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事关国家种业安全、生态安全。今天,我们请媒体朋友们来到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实地感受山东在林草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过程中的扎实足迹和丰硕成果。 今天,我们邀请省自然资源厅 党组书记、厅长,省林业局局长赵晓晖先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闫金明先生,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主任田文侠先生,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山东植物学会理事长樊守金先生,为大家介绍山东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助力美丽山东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请赵晓晖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25-10-14 14:14:11 赵晓晖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对你们长期以来给予山东林草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向大家介绍我省推进实施林草种质资源高质量保护与利用工作情况。 种质资源,又被称为遗传资源,是指生物体能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的遗传物质。林草种质资源就是木本(乔木、灌木)、草本(粮食作物、牧草、药用草本)植物的遗传物质,它可以是一枚“果实”、一粒“种子”、一段“枝条”、一撮“花粉”等,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 2023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结束浙江省考察返京途中,来到山东省枣庄市,考察位于峄城区的冠世榴园石榴种质资源库,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统筹实施林草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护、利用,积极助力林业提质、兴业、利民,扎实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生根。 一、摸清全省林草种质资源“绿色家底”。山东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湖泊交错环列其间。胶东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复杂多样,林草种质资源较为丰富;鲁中、鲁东南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海拔落差大,林草种质资源抗逆性强、特色种类较多;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以冲积平原为主,气候偏干旱,林草种质资源以耐盐碱、耐贫瘠种类为主。 早在2011-2014年,我省就以木本植物为主要调查对象,开展了全省域林木种质资源调查;2020-2025年,又部署了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历经多年艰苦努力和两轮系统调查,山东林草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等“家底”基本查清。从调查数据看,我省现有林草种质资源2736种,其中草本植物1784种、林木952种,较1990年出版的《山东植物志》新增740种。近期刚完成的普查发现山东新记录种71种(原野菟丝子、火媒草、光头稗等),其中包括中国大陆新记录种1种(疏花佛甲草,主要分布于日本、中国台湾,在威海市龙须岛发现),中国新记录种1种(密头飞廉,主要分布于欧洲,中亚和北美洲,在威海市刘公岛发现),丰富了山东乃至全国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 二、打造林草种质资源保护“诺亚方舟”。种质资源保存分为原地保存、异地保存、设施保存三种方式,其中设施保存稳定性最高、效果最好。从全球范围看,建设“种子银行”是各国应对生物危机、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通行做法,英国已经建成世界最大野生植物种子库——邱园千年种子库,挪威在北极地区建设了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被称为“世界末日粮仓”。在国内,我省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起步较早、起点较高,2021年省委、省政府决策设立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建成了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山东分库。目前,该库累计保存来自全国各地的林草种质资源6.97万份,在国家布局建设的7个同类型库中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被誉为中国林草系统首座“种子方舟”。 三、推动林草“金种子”转化为“金果子”。在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三位一体”保护的同时,促进林木良种选育,“十四五”以来育成并通过审定的林木良种146个,广泛用于经济林果种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支撑。选育的良种“秋艳”石榴,亩均增产500斤,价格由传统品种的约5元/斤提高到10元/斤。选育的“金如意”山楂,亩均产值由传统品种的1500元/亩提高到4000元/亩。还有,历经17年选育的苹果早熟品种“鲁丽”,填补了我国早熟苹果品种的空白,成熟期比传统早熟苹果提早15-30天,还具备免套袋栽培特性,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四、建设国际合作与科普宣教“大平台”。林草种质资源既是珍贵的自然资产,也是重要的科学资源和文化财富。我们与中国科学院、英国邱园千年种子库、法国布雷斯特阿莫利克国家植物园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在野生植物引种驯化、遗传育种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充分激活了“沉睡种子”的科研价值。近期,抓住国家部署植物园体系建设契机,积极筹建山东省植物园体系科普宣教基地,建设规模4650平方米,以“绿色星球 万物共生”为主题,以人与森林的故事为主线,同步建设探寻山东古树名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种质资源与未来等专题展区,打造全国林草系统科普宣教“旗舰级”平台,预计明年年底前面向社会开放。届时,真诚欢迎各位朋友光临指导。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对标国际一流水准、巩固国内先发优势,持续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积极打造林草种质资源科研高地,全面提升林草种质资源产业转化效率,为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齐鲁画卷贡献更大力量。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2025-10-14 14:14:29 主持人

感谢赵晓晖先生的生动介绍。从守护“基因宝库”到激活“绿色潜能”,在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山东的探索与实践具有开创性与引领性。现在请各位发布人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5-10-14 14:14:47 凤凰网记者

前面介绍到,山东在摸清全省林草种质资源“绿色家底”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请问,为确保林草种质资源调查的质量,山东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5-10-14 14:18:58 闫金明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调查质量是调查工作的生命线。林草种质资源调查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专业的工作,过去我们主要依靠人力开展调查,存在走不到、辨不准、统计慢等问题。为精准、全面摸清全省林草种质资源“家底”,我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在用好、做实传统调查方式的基础上,融合了许多现代调查方式和技术,确保林草种质资源调查质量和效率。 一是强化人才支撑,组建调查“专业队”。省级财政累计投入2592万元,联合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12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制定《普查方案》及《技术规程》,组建20支调查队伍,每支队伍均由植物分类学或生态学专家教授带队。同时,举办多期专题培训班,确保每支队伍、每名队员都具备“能调查、会鉴定、保质量”的能力。 二是创新技术体系,调查实现“全覆盖”。创新构建“天-空-地”技术体系,破解了过去调查面临的范围把控“不精准”、复杂生境“进不去”、调查效率“跟不上”等难题。在天上,运用卫星遥感影像圈定调查范围,精准划分20个区域开展调查,共调查样地1124个、样线1813条;在空中,针对深山、滨海、岩溶等调查人员难以抵达的复杂生境,采用无人机航拍获取零散分布物种的影像并实时上传,实现调查“无死角”;在地上,运用林草种质资源普查管理系统和林草种质资源收集系统小程序,实时快速记录调查信息,大幅提升调查的精准度和效率,收集调查数据31.2万条。 三是融合分子技术,为物种颁发DNA“身份证”。创新采用“野外形态鉴定+分子验证”双路径,破解了以往物种鉴定几乎完全依赖专家根据形态进行“经验判断”的做法。野外调查中,专家团队会依据植物叶片、果实、树皮等形态特征,结合《中国植物志》等权威资料初步鉴定;但对形态相似,或仅能获取叶片、种子等残缺样本时,我们会运用分子技术给样本做“DNA鉴定”,精准确定物种身份。这种技术弥补了传统形态分类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调查的准确性,从根本上避免了“错认、漏认”问题。调查共采集制作植物标本4.8万份,收集种子0.94万份、DNA材料1.5万份。比如,本次调查发现了首次在中国境内记录到的密头飞廉,这种植物和山东常见的丝毛飞廉在形态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同时也有区别。密头飞廉茎秆上长着带刺的翅,叶片正反面颜色相近;而日常能见到的丝毛飞廉,茎秆上没有这种刺翅,叶片上下两面颜色差异明显,在细致观察区别基础上,又在后期通过DNA验证,确定新发现的是密头飞廉。 根据调查结果,编撰出版《山东水生植物志》《山东药用食用植物》《山东草本植物名录》等著作,并修订了《山东珍稀濒危植物名录》。下一步,我省将加强调查结果运用,科学制定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完善管理系统,加强动态监测,提升创新能力与水平,推动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再上新台阶,为美丽山东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2025-10-14 14:19:20 新华社记者

2023年9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枣庄市峄城区的冠世榴园石榴种质资源库,察看石榴树种,了解当地石榴种植历史、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产业发展情况,对做好石榴种质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工作提出殷切期望。请问我省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2025-10-14 14:23:09 赵晓晖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省自然资源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积极推动“小石榴”变成“大产业”“大品牌”,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培育,推动石榴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依托占地225亩、全国唯一国家级石榴种质资源库——枣庄市石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石榴种质523份,数量居全国第一、世界前列。将463株石榴古树纳入二、三级保护名录并挂牌公布,其中最古老的一株,位于薛城区沙沟镇张庄村,树龄约490年,被当地百姓誉为“石榴太皇后”。成立国家石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选育出“秋艳”“峄州红”“倍嘉”“霜艳”“中秋红”等石榴新品种。其中“秋艳”是我国石榴属内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审定良种,具有个头大、口味佳、抗裂果、产量大、晚成熟、耐贮藏等特性,单果最重1斤2两,亩产可达4000斤以上。 二是延链强链,培育石榴产业发展集群。枣庄石榴园风景名胜区,规划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同时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突破180万人次。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因地制宜划定石榴产业发展区域,强化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保障了中国枣庄石榴交易中心、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等一批石榴产业项目顺利落地。支持枣庄市峄城区打造石榴创新平台13个,培育深加工龙头企业15家,推出石榴化妆品、特膳食品、石榴蒸馏白酒等产品10余种,深加工产品十大类46个品种,2024年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42.2亿元。 三是突出特色,打响石榴盆景盆栽品牌。支持枣庄市打造“中国石榴盆景之都”,高标准推进石榴盆景盆栽示范园建设,组织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及加工企业,积极参与中国林产品交易会、苗木展览会等展会平台。目前枣庄市从事石榴盆景产业的企业、合作社、盆景大户达550余家以上,从业人员7000余人,年产石榴盆景盆栽约20万盆,在园总量超过30万盆,年产值6亿多元。峄城“石榴盆景栽培技艺”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2025-10-14 14:23:31 中新社记者

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据了解,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山东分库率先在全国林草系统建成落地,请问,目前该分库建设情况如何?

2025-10-14 14:27:45 田文侠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种质资源是种业发展的“芯片”,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 从全国布局来看,国家林草局在全国规划布局了“1主6分”共7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其中,山东分库、新疆分库、湖南分库已投入使用,内蒙古分库(国家草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库)、海南分库开始试运行,雄安主库、青海分库正在建设中。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已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国家林草局还布局建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209处和国家草种质资源圃20处,共收集保存林草种质资源10万余份;省级林草主管部门布局建设了417处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原地、异地保存库。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起国家和省两级布局,原地、异地、设施保存3种方式相结合的林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 其中,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山东分库是全国最早投入运行的国家级设施库,于2023年11月正式建成启用。该分库总投资6454万元,建筑面积4141平方米,设计容纳资源70万份;目前已收集保存林草种质资源6.97万份,居全国林草系统首位,为国家林草局林草种质资源采集三年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支撑。山东分库将立足山东、覆盖华东、辐射东亚,建成华东地区集林草种质资源保存、科研交流、人员培训、宣传教育、信息共享于一体的林草种质资源保护设施。同时,其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国家、省两级“三位一体”林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实现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全覆盖,推动了分库各项工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大家可能会关心“种子能活多久”“种子库的种子能活多久”,这里也向大家简要说明:种子的寿命,指的是种子从完全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更准确地说,是种子群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保持生活力的期限,且种子寿命本质是一个群体概念,并非单粒种子的存活时间;而种子库的核心职责,正是通过调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延长种子的保存寿命,让珍贵种质资源能长期“沉睡”、随时可用。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加强和规范山东分库建设管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切实发挥其在林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利用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三位一体”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建设,推动山东分库各项工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25-10-14 14:28:17 大众日报记者

古树名木被称为绿色“活化石”。请问山东省古树名木的总体存量有多少?近年来我省在古树名木保护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5-10-14 14:32:32 闫金明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古树是指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实行分级保护,对树龄500年以上的实行一级保护,对树龄300年以上不满500年的实行二级保护,对树龄100年以上不满300年的实行三级保护;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实行一级保护。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馈赠于人类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山东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古树名木资源十分丰富。根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山东现有古树名木24.7万余株,包括单株古树19679株、古树群619处22.7万余株。首批认定一级保护古树1449株、二级保护古树9305株、三级保护古树52624株。他们如同璀璨明珠,见证岁月变迁,述说往昔故事,成为山东人民难以磨灭的乡愁记忆和文化符号。在这里,我想为大家重点介绍3处极具代表性的古树名木,一同感受它们承载的厚重历史。 第一处是位于莒县浮来山定林寺的“天下第一银杏”,树高26.7米、胸围1520厘米、冠幅34米,树龄约3700年,是目前已知的世界现存最古老的银杏树,被誉为“中国植物活化石”。据记载,鲁隐公八年,也就是公元前715年,莒、鲁两国国君曾在此树下会盟,彼时它已长成参天大树。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晚年还在此藏书校经,著成世界首部文学评论巨著《文心雕龙》。民间也流传着古代书生避雨时测量树围等趣闻轶事。 第二处是位于曲阜市鲁城街道鼓楼北街大成殿的“先师手植桧”,相传由孔子亲手栽植,根系估测有2500年历史。原植的三株桧树历经战乱与火灾等多番磨难,西晋至清雍正年间两度枯死,又于清雍正十年从原根重生,现树高18米、胸围239厘米,树龄约300年。宋代米芾曾为它作《孔圣手植桧赞》,赞其“矫龙怪,挺雄姿。二千年,敌金石”。 第三处是位于枣庄市峄城区青檀寺的青檀古树群,有青檀古树36株,其中千年古树15株,为我国江北地区唯一现存青檀古树群落。据《峄县志》记载,唐朝时青檀树就已经遍植山谷,遮天蔽日。青檀扎根于瘠岩薄崖,与岩石融为一体,成就“檀石一家”的人间奇观。关于我省一级保护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我们编著出版了《山东省一级保护古树名木》一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书中去找寻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 为切实保护好绿色“活化石”,近年来,山东颁布实施了《山东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实现“一树一档、精准施策”的精细化管理,异地和设施保存1800余份古树名木种质资源,全力抢救复壮树势衰弱或濒危的一级保护古树名木146株。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古树名木知识,讲好古树名木故事,持续推动古树名木成为有记忆的地标、可触摸的历史。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25-10-14 14:32:56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本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发现了哪些珍稀濒危植物?如何加强后续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作?

2025-10-14 14:37:19 樊守金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本次普查发现山东省珍稀濒危植物73科119属137种。按保护类别划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4种(野大豆、玫瑰、青檀、腺齿越橘)、山东特有植物20种(山东假蹄盖蕨、泰山韭、泰山谷精草、胶东薹草、崂山梨等)、山东稀有植物113种(狭叶瓶尔小草、芒萁、草麻黄、红果山胡椒、山东万寿竹等);按保护级别划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中华结缕草、紫点杓兰、甘草、细果野菱、紫椴、野大豆、金荞麦、粗梗水蕨、水蕨、青岛百合、玫瑰、软枣猕猴桃、山茴香、珊瑚菜)、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2种(独角莲、全缘贯众、二叶兜被兰、朱兰、知母等)。 下面,我想重点结合两种大家身边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让大家更直观理解这些珍稀物种的独特性与保护意义。第一种是野大豆,它和我们日常食用的栽培大豆不一样:栽培大豆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选育的作物,主要用于食用、榨油等;野大豆是纯天然野生植物,种子小、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栽培大豆有差异,不能直接食用。为什么野大豆要被列为国家保护植物?一是科研价值极高,野大豆在野外长期自然演化,拥有极强的抗逆性(比如抗旱、抗寒),在培育抗逆性强的大豆品种时,需要从野大豆中寻找基因资源。二是受城市化、外来物种入侵等影响,野大豆野外种群数量持续减少,若不加以保护,可能面临消失风险,进而导致大豆育种的基因资源流失。 第二种是野生玫瑰。很多人会把它和平时恋人互相赠送的“玫瑰”混淆,但其实二者完全不同。“玫瑰”,是人工长期杂交选育的(比如用月季、蔷薇等杂交),花大、色艳、重瓣、花期可控;野生玫瑰是自然演化的原生种,花型小、多为单瓣或半重瓣,花色只有粉、白两种,花期固定在每年5-6月,没法人工调控。“玫瑰”主打观赏,几乎没有生态作用;野生玫瑰不仅能固定沿海沙丘、防止水土流失,果实还能供鸟类取食,更关键的是——它是观赏、食用玫瑰育种的“基因宝库”,现在很多抗病、耐盐碱的玫瑰品种,都要从它身上找原生基因。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25-10-14 14:38:03 新黄河记者

山东林草种质资源丰富,请问如何把这份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

2025-10-14 14:43:37 田文侠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种质资源是育种创新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优势,通过加快林草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林草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推动林草种质资源的共享与产业化应用等措施,切实将我们的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2024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6703亿元,居全国第四位。下面介绍2个已成为我省富民产业的特色种质资源。 首先向大家介绍优质用材林产业,以杨树为核心突破乡土树种资源价值。杨树是我省特色乡土林木种质资源,菏泽、聊城等平原地区有种植杨树的传统,积累了大量木材资源,带动了人造板、木质工艺品制造等林业产业发展。但是大部分杨树是雌株,春夏之交杨絮飘飞,给大众带来不便。新培育的黑杨树新品种“泰宁1号”“泰宁3号”,均为雄株,解决了群众诟病的飞絮问题,而且树干更加粗壮、笔直,生长量大,是速生丰产林的好品种,可缓解木材进口压力、减少天然林采伐。创新品种的落地,迅速带动了用材林及加工产业升级。目前,我省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木材加工示范园区4家,居全国首位,人造板产业已成为全国领头羊,年产量达7000余万立方米。临沂市被命名为“中国板材之都”,全市拥有木材加工、板材制造等木业企业近1.3万家,产值3000多亿元、从业人员100万人。曹县被命名为“中国木艺之都”,曹县木盒是传统手工木制工艺品,涵盖首饰盒、礼品盒、酒瓶盒等实用器具,产品出口至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红酒包装盒数量占全国90%。 其次介绍一下特色花卉及精深加工产业,以牡丹为重点激活特色种质价值。花卉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美丽产业,我省花卉种质资源丰富,产品品类众多,特色优势明显。平阴玫瑰、菏泽牡丹、莱州月季早已名满天下,还有近几年逐渐进入千家万户的蝴蝶兰、红掌、凤梨等,也称为行业新宠。牡丹作为我省特色种质资源的代表,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从种质资源出发做深创新,在牡丹反季节开花、鲜切花、油用牡丹栽培和深加工等领域取得60多项技术突破,“花随人意开,四时赏牡丹”已成为了事实。同时,创新成果推动花卉产业从“单一种植”向“全链条增值”跨越,牡丹产业化进程不断深化,已延伸至医药、日化、保健、旅游观光等多个领域。目前,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工艺品等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其中,牡丹籽油富含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同时含有多种氨基酸和蛋白质,兼具食用与外用价值。此外,牡丹还可提取牡丹精油与黄酮类活性成分,具有抑菌、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2024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71.6万亩(其中设施栽培8万亩),销售额173亿元,居全国前列。青州已连续举办24届花博会,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年产值98亿元,多肉植物、草花产销量占全国的50%以上,“青州花卉”品牌估值340亿元,连续三年列农业品牌全省第一,真正把“美丽种质”变成了“美丽经济”。 总的来说,山东林草种质资源的转化,核心是抓住“创新”这个中间纽带——从资源里找优势、在创新中破难题、用产业把成果落地,最终实现“资源有价值、创新有实效、群众能受益”的目标。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25-10-14 14:44:17 主持人

时间关系,记者提问到此结束。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不仅需要各机构团体的努力,更需要我们每个人成为绿色生态的“守护者”“宣传员”,一起参与到保护实践过程中去。请各新闻媒体记者将镜头聚焦今天现场的所见、所闻,通过深度报道与多维度宣传,让更多的观众和读者了解山东林草种质资源工作,共同为美丽山东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应有之力。 大家如果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会后联系省自然资源厅综合处宋辉,联系电话:51791315。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到场的各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谢谢大家!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