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笔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七一讲话”的精神力量与真理力量

编者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7月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对党的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党的性质宗旨的生动诠释,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高度概括。

为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理响中国》特别推出《理响笔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栏,邀请知名理论专家对讲话进行阐释和解读。

本期《理响笔记》邀请到的是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李冉,他分享的题目是《“七一讲话”的精神力量与真理力量》。

李冉

李冉,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专家指导组副组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教育部人文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指导教师。

  

谈两个方面的学习心得。

一、关于几个让人心潮澎湃的感性认识

1、关于色调:红色中国与党的执政根基。全国山河一片红,这是久违的色调,但又是和革命时期不一样的色调,是从容的红色、理性的红色。各行各业、一地一域,各种组织与政治派别,从中央到地方。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政根基,这是我们可以远眺未来的资本。

2、关于状态:组织起来与中华儿女大团结。开始的标语“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结尾是“中华儿女大团结”。在新时代,我们党又一次做到了“组织起来”!这是何等的力量!这是何等的制度优势!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成功是靠把人民“组织起来”,改革开放是把人民“解放出来”、“动员起来”,还称不上“组织起来”。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二次把人民“组织起来”。这种状态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3、关于身份:共产党员的历史性节日与一生中的荣光时刻。共产党员亮明了光荣的身份。开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共产党员的节日问候,结尾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共产党员的号召。作为首次在天安门广场举办的周年庆典,“七一”的节日感前所未有。这大大激发了共产党员的身份意识。不禁想起了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4、关于心态:真实的中国与自信的共产党。百年的民族复兴事业检验出了真实的共产党,一切对共产党持有意识形态偏见和敌视态度的势力将会失去话语权,也会失去很多听众,只剩下那些死不认理的固执狂。“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年口号很好,青年人争取过来了,意味着历史的未来争取过来了。基于百年民族复兴的事实,中国共产党清晰地描绘出了民族复兴的事业主题与四个历史进程,这是对于过往的自信;自信地做出了复兴进程“不可逆转”的结论。自信地在三个重大问题上划出底线:一是把党和人民分开的图谋;二是外来欺负、压迫、奴役的图谋(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三是台独的图谋(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二、关于几个粗浅的理性认识——“七一讲话”对新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1、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历史观。

首次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练为党的一切奋斗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下,把党领导民族复兴的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指出每一个阶段的特殊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同时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些思想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升华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大规律”的认识。

2、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性质、宗旨与立场。

(1)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进一步阐发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高度凝练了人民利益和人民意志在百年党的历史中的核心地位,昭示了党和国家现代化征程上的动力源泉和主体力量。

(2)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是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论断的新发展,是对党一以贯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推进创新理论武装、坚持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规定,对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具有强大指导意义。

(3)“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坚强”二字一语双关,一是强化了“领导一切的最高政治领导地位”,二是强化了党的建设的程度。这是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论述的丰富和拓展,是对新形势下党的自我革命的前提基础、衡量尺度和奋斗方向的整体把握和清晰认识。

3、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个重大判断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共产党、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基础和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以及指导地位的再阐发、再巩固、再升华。

(2)“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共产党的,还是中华民族的。这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推动实现中华文明内核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深度融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供了思想指引和价值支撑。

(3)“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化,引领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成为世界的马克思主义,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理论与中国智慧。 

4、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

(1)“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再次鲜明提出“五位一体“文明观”,深化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涵,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2)“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出现代化新文明的议题,突破了西方现代化的唯一可能性,形成了和平崛起的现代化文明新路径;

(3)“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第一次用“文明新形态”,这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也是历史担当,丰富了多元共生的人类文明体系,冲破了西方社会普世价值的话语逻辑垄断和文明价值垄断,具有民族叙事和世界意义的双重向度。

5、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1)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肯定了和昭示了十八大以来的进步发展不止步于物质层面,也凸显在精神层面,精神上从被动到主动到更为主动,民族复兴需要精神力量,也有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2)提出“建党精神”,并作为谱系的精神之源,画龙点睛,盘活了,有了主脉,为党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纳入了新的知识元素,为下一个百年党的生生不息、延绵发展昭示了价值主轴和精神源头。

(3)从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一辈革命家和仁人志士中,提炼精神、致敬精神、铭记精神、传承精神。

(4)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将进行伟大斗争、夺取伟大胜利归结为精神力量支撑和发扬的内在要求、动力源泉和必然结果。

6、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内涵。

(1)将初心使命融入“建党精神”中,界定了初心使命的理论来源、科学内涵和精神高度。

(2)将初心使命作为贯穿于百年党史为民族谋复兴四个阶段的主线红线,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3)将初心使命作为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出发的价值信仰、精神基底和行动纲领。

闪电新闻记者 王清宇 报道

来源: 齐鲁网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