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坚进行时】德州:产粮大市的高产“粮策”

改革攻坚.jpg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今年,德州市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全国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底气何来?

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始终是德州市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作为全国第1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全国5个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之一,德州市拥有607.7万亩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63%,268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列入省级建设规划,在粮食高产稳产上有着丰富实践经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30万亩耕地小麦、玉米两季合计单产达1500公斤,180万亩耕地达1200公斤,具备进一步攻单产、增总产的潜力。诸多优质要素叠加,为德州市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

Y1.jpg

“书记抓粮”,创高产有了主心骨

10月10日,在武城县鲁权屯镇闫庄村,一台履带式收割机正在苏桂荣家的玉米地里抢收作业。“前段时间进不去地,愁坏了,幸好镇上找来了收割机,半小时就把玉米弄到家里来了。”他高兴地说。

受近期阴雨天气影响,鲁权屯镇7.5万亩耕地均出现不同程度涝洼情况。武城县委副书记、鲁权屯镇党委书记赵大鹏动员协调了150台履带式收割机,开展抢收抢种工作。“粮食是民生之本,我们要尽一切力量,确保秋粮颗粒归仓,让群众享受到丰收的喜悦。”赵大鹏说。

通过实行县领导包保镇街秋收秋种工作制度,武城县县级领导干部分包8个乡镇,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围绕“排、收、晾、卖、种”五个环节细化工作措施。“目前,全县农田积水地块已基本排完,65.9万亩玉米已全部收获,小麦播种面积已完成近20万亩。”武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董君说。

武城县实行县领导包保镇街秋收秋种工作,是全市推行“书记抓粮”的一个缩影。

9月25日,在全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田卫东重点提到“书记抓粮”,要求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分区域、分步骤实施,从今年秋种开始,争取利用5年时间,实现全市100万亩核心区平均单产1500公斤以上,在全国建成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带动全市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

Y2.jpg

“书记抓粮”怎么抓?德州市牢牢抓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逐级明确责任,形成强大合力。建立起市委书记、县委书记指挥田,各县市区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压紧压实乡镇、村党组织书记责任,确保工作一贯到底、有力推进。

村抓样板田、镇抓示范田、县抓高产区、市抓大镇,确保全面落实、指导到位。建立专家联系点、农技人员包户联系制度,按照区域包片落实。

围绕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地力提升、现代种业提升、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现代农机装备提升、科技服务网络提升等“六大工程”,组建由院士或行业领军人才领衔的专家团队,形成“一个专家技术团队、一个行政服务团队”工作模式,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技深度融合。

同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开发专属金融产品。培育更多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大力发展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实现统一服务和管理。

此外,德州市还将“吨半粮”创建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明确对完成创建任务、验收达标的县市区给予专项奖励,对敷衍塞责、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的降低考核等次。

今年秋种,全市四级书记以前所未有的干劲狠抓粮食生产。市委书记田卫东多次召开会议部署防汛及抢收抢种工作,并深入田间地头调研指导;齐河县委书记孙修炜坚持一线办公,督导秋收秋种;夏津县委书记沙淑红带领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乡镇,因地制宜制定“一田一策”;平原县制定县级领导干部、县直部门干部、乡镇社区干部“三级干部”帮包台账,加快秋作物抢收、腾茬……全市上下形成领导带头、责任分明的粮食生产工作机制。

Y3.jpg

“集成配套”,望天田变成高产田

今年“三秋”,德州市遭遇连续阴雨天,各县多处农田积水。然而齐河县刘桥镇西杨村田地里的土壤虽然湿润但始终没有积水,玉米个个结实好、秃尖少,籽粒饱满。为何此处没有涝洼地,玉米长势良好?

党支部书记李化庄道出其中缘由。

西杨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2013年,该村3000多亩田地被划入齐河县30万亩粮食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创建核心区,自此“变化翻天覆地”。

“每200亩一网格,每50亩地就有1眼机井,旱了能及时浇地,每个田块的沟渠跟政府修建的标准化水渠相连通,降雨量再大,地里的水也能及时排出去。”李化庄悉数着地里的改变。

从2015年开始,西杨村每年进行深松深翻作业,政府每亩地补贴30元。“我们深松厚度达30厘米,土地蓄水量是浅耕的2倍,还能增加肥料溶解能力,作物抗旱、抗倒伏能力提升,苗长得又齐又壮,产量大大提升。”李化庄说,“2013年以前,我们村一亩地的产量过不了吨,从2016年开始,年年实现一吨半,今年也没有问题。”

齐河是全省4个22亿斤以上的超级产粮大县之一,连续7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生产创造了6项全省第一。在全县播种面积基本稳定情况下,还能实现粮食产量连年丰产,秘诀便是创建整建制高标准农田,提高亩产。

早在2008年国家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落户后,齐河就不断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累计新打机井1.2万余眼,硬化主干道416余公里,新修桥涵闸3100余座,建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地力足、灾能减、功能全’的高标准农田九大配套体系。”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法明介绍,至今已累计投资10多亿元。

如今,齐河县粮田林网覆盖率达100%,有效灌溉率达95%以上,建成农业农村部30万亩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创建核心区、80万亩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和100万亩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创建辐射区。

此外,还在胡官屯镇建设了固定式“水肥一体化”节水示范片1万亩;在润丰源农业灌溉专业合作社建设了中心支轴式大型喷灌设施为主的示范片两万亩,示范推广节水、节肥、增产的绿色新模式。

挖掘粮食产业新潜力、培育新增长点,必须稳固耕地基本盘。齐河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正是德州市深入推进粮食绿色高产创建的缩影。

“德州市积极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加码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成套绿色生产技术。”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丰勇介绍,2015年以来,整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土地综合治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工程等项目,累计投入23.9亿元。目前,全市268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列入省级建设规划,2017年已全面建设完成。计划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775万亩。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近年来,德州市狠抓种业科技创新,目前全市共有130多个农作物品种分别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全力推广小麦规范化播种、宽幅精播、深耕深松、播后镇压、浇越冬水、氮肥后移等配套技术,全市70%以上的粮田推广了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的‘双晚’技术。”德州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骆兰平说。

良田是基础、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依托“百乡千村万户农民培训工程”,市级培训到县级和重点乡镇、县级培训到乡镇和重点村、乡镇培训到村级和重点农户,达到“万亩区有技术专家、千亩片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的目标,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活跃在田间地头。作物生长关键时期,各级专家和农技人员,包村包片、进村入户开展指导,将先进实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

Y4.jpg

“服务打捆儿”,全托管省力又省心

10月20日,平原县桃园街道王芽子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690亩地机收完毕。看着收获的颜色金黄、颗粒饱满的玉米粒,王芽子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尹东祥高兴得合不拢嘴。“多亏了有大集体,秋收前集中进行了飞防,玉米产量没受今年水涝灾害影响,亩产在1300斤上下,较去年增产20%。而且以前粮食都卖给粮贩子,中间得扒层皮,现在直接卖给加工企业,每亩能多卖150元。”

尹东祥口中的“大集体”,是粮食安全产业联合体,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平原桃园示范区的新探索。

过去,一家一户种植的传统模式,不利于引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不利于新的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经济效益可挖潜力有限。为此,2018年,平原以桃园街道做示范,拿出22个村庄的2万亩粮田,打造“粮食安全联合体”。

联合体主要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鲁望规模农业服务平台、中储粮四个产业链经营主体参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吸收了一家一户传统种植户,与家庭农场联手解决了“谁来种地”问题。

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则破解“怎么种地”难题。依托公司旗下的鲁望规模农业服务平台,今年秋收期间,发挥2万亩地规模优势,低成本对接农机服务。对水涝灾害提前预判,进行飞防作业,通过防治青枯病和锈病,延长玉米生长周期;收获时对玉米进行籽粒直收和烘干作业,确保颗粒归仓。此外,该公司还投资4000万元建成为农服务中心,具备日烘干1万吨粮能力和2万吨粮食仓储能力;对接中储粮、宜瑞安、鲁粮集团生产优质麦,对接中国农科院、高校院所完成50个小麦、玉米品种的小试、中试;吸引了13名博士硕士来此当起农场主。

“今年鲁望农场高产地块玉米亩均能够达到900公斤,加上小麦亩产600公斤以上,今年就有将近万亩农田提前实现‘吨半粮’目标,对于明年整建制冲击10万亩‘吨半粮’目标,我们十分有信心。”桃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孟庆泉说。

齐河县向整县制“吨半粮”目标奋进,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加快构建“供销社+国企+乡镇联合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该县全面推行统一秸秆还田、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深耕作业、统一良种供应、统一宽幅精播、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植保服务、统一收售服务“八统一”服务,形成从种到收“链条式服务”。

“相对于过去追求‘种得多’,现在我们追求的是‘种得好’。”作为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试点县,齐河县目前累计发展专业服务公司、农机合作社等经营性服务组织486家,粮食生产综合托管率达到88%以上。 “在此基础上,我们甄选其中综合能力强的35家,加入齐河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服务对象主要为生产托管项目覆盖的小农户,并给予小农户托管费用60%以上的补贴资金。”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法明介绍说。

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是稳定粮食生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德州市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专业合作社,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支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性服务公司扶持力度,并引导其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加速形成以市场化服务组织为依托,公共服务机构为支撑,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到“群众所需、服务所至”。

目前,全市发展粮食种植合作社7228家、家庭农场6226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151个。建成为农服务中心65处,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890家,粮食生产综合托管率70%以上。

记者 石秀秀 通讯员 李禄超

来源: 德州日报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