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 山东教育产教融合,整装出发!

来源:齐鲁网

2018-03-16 15:49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3月16日讯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党的十九大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的一项重大责任和重大使命,也是山东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省教育厅近日下发《关于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教育系统,特别是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要迅速行动起来,加速产教融合,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撑。

通知要求,对接十强产业,优化专业结构。

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整本专科专业,新增或重组一批新兴交叉专业,优化升级一批传统专业,5年内打造100个左右对接十强产业的学科专业集群。培育和建设一批紧密对接十强产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稳定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数量,增加应用型、复合型新兴学科人才培养规模。

服务十强产业,实施人才分类培养。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制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5年内,面向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培养万名卓越工程师、卓越农业人才、卓越医护人才、卓越金融人才、卓越文化创意人才等系列卓越人才和十万名“齐鲁工匠”。构建研究生和本科教育专业必修(核心)加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交叉选修的课程体系,全面实施学分制改革,扩大选修学分和实践课程比重,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成才。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每年选派100名左右在读博士研究生、100名左右研究生导师赴海外访学研修。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鼓励企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专业课程,实施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将企业生产经营标准和环境引入教学过程,建立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5年内建设500个左右省级研究生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基地、300个左右省级本专科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实现高端人才培养与新技术研发、教育链与产业链、教学改革与生产流程改造、职业精神培育与企业文化塑造紧密对接。建立职业教育“能力标准、课程体系、职业证书”三位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德技并修,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构建中小学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新模式,从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加强协同创新,助推产业发展。

发挥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在服务区域和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继续建设一批紧密对接十强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5年内,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达到100个左右。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研发攻关,实现一批关键技术、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突破,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对企业、产业部门开放,形成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加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完善配套政策,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以中试基地、技术转移中心、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创客空间等为载体,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引育高端人才,提升智力支撑水平。

聚焦十强产业,发挥优势,建立相应研究机构,汇集高层次人才,建设高端智库,开展战略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用好“一事一议”、“齐鲁之约”海外引才、泰山人才工程、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等人才政策,积极开展招才引智活动,面向海内外引进顶尖人才团队和“高精尖缺”人才,到2020年,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量翻一番。

同时要求各地,完善工作机制,落实人员机构,配强工作力量,对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工作目标、重大原则和任务举措,组织力量集中进行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找准契合点和突破口,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表和路线图,一项一项抓推进、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健全督查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和信息报送制度,动态调度工作情况,及时发现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齐鲁网

闪电热点

作者:闪电新闻记者 张洪波

阅读量:76.1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8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