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沂蒙精神 打造乡村振兴的“沂蒙样板”系列报道(三)】 临沂:走群众路线 富一方百姓

来源:齐鲁网

2018-10-10 09:50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10月10日讯 为人民,靠人民。“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沂蒙精神,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完善,但“群众”二字一直是沂蒙精神的特质和精髓。临沂市各个时期涌现出来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头人,他们根植群众、深入群众,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用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实现了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

在沂南县后峪子社区,无论大事小情一律向村民公开。现在,社区的第三批老年房建设完成,早在半个月前就给村民发了通知,通过抓阄来分房子。在社区里,无论是搬迁、用料还是建房、选房,都通过村民大会给群众一个明白。

沂南县后峪子社区居民王本江说:“书记说的一些手续也都很清楚,各方面办得都很好。”

沂南县后峪子社区居民王岩说:“现在咱村里大小事情都非常透明,村民心里就跟明镜似的。”

在后峪子社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全部免费在老年房里居住,年轻人也从穷山坳搬到了二层别墅。党群关系和谐,社区也有了大发展。现在,社区要建设旅游项目、修路、规划产业等重大事项,都经群众大会讨论。用老梁的话说,群众就是个宝,党组织开展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群众。

沂南县后峪子社区党总支书记梁兆利说:“在我们村里历年来,大事小事儿都是带领群众,相信群众,然后群众来做这个是依靠群众。我觉得这是一种宝,离了群众你是什么事儿也办不成。”

村子发展要靠党组织带头、更需要接地气听群众意见,在临港区厉家寨村,,每年村支部书记都要把自己联系的帮包户走到,让大家都参与村集体。走到群众中去,实地解决问题,才能让群众的气儿顺、心儿畅。

临港区厉家寨村村民厉新生说:“后边的楼区人都用上天然气,为什么我们还没用上,我们心里就不平衡,希望你们抓紧给我们安上。”

临港区厉家寨村党支部书记厉明聪说:“原先有些问题,也反应不到支部。现在也通过支部书记户户到,我也听到了很多问题,我们下一步要积极的把反映问题进行处理。”

支部书记户户到,人民群众事事解。从解决群众问题出发,党组织才能赢得群众信任。

临港区党工委组织部科长刘志鹏说:“有效转变了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化解了基层矛盾,对于促进村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员干部入户,工作重心下移,才能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在兰陵县代村,村民的大事小情都到便民服务大厅来办。这里全年无休,都有值班人员接听群众诉求,党委成员轮流接待群众诉求,让党群关系更和谐、更融洽。

兰陵县代村村民季永桂说:“小事儿及时就解决了,大事两委班子一协商,也能给及时地解决。”

兰陵县代村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宋桂云说:“天天有值班的,只要村民来反映情况,有所需求的,我们都及时给解决。”

在代村还推行民主管理,每个月至少开一次村民代表、企业管理层会议,群众广泛参与村集体经营。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并存,集体发展和个人发展并存,让群众富起来是村里的最终目标。

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说:“我们的决策,我们的工作方法,都要多和群众沟通,了解群众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才能明确工作的方向。”

新时期,“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依然有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论沂南的后峪子、临港的厉家寨还是兰陵的代村、平邑的九间棚,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的时候,走群众路线一直是“传家宝”。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的新孟良崮战役中,只有始终将群众放在心坎上,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做出经得起历史、实践、人民考验的答卷,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临沂台 张鑫 马彪 徐彦 兰陵台 柏松涛 临港台 刘华峰 沂南台 李金阳 平邑台 刘平 

 



来源:齐鲁网
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临沂新闻

阅读量:47.1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