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华丽蝶变

来源:临沂日报

2019-01-08 09:29

发表于山东

莒南讯 多年来,莒南县委县政府高举改革开放大旗,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聚精会神搞建设,铆足干劲谋发展,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土地流转,再到乡村振兴,农产量、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华丽蝶变。      

近日,临沂金龙湖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单爱民兴致勃勃地与来自济南的客户签订了一笔大额茶叶订单。作为国家地理标志莒南绿茶的代表,金龙湖茶业的年产量已经达到1万公斤,份额占到了这个区域的一半以上,这让断断续续干了几十年农业的单爱民,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万事开头难,说起起步时的难处,单爱民颇有感触地说:“一开始干的时候非常难,因为咱这个无性系茶叶在北方可以说是新鲜事物,原来南茶北引的时候都是引进种子种的,做不出高档茶,所以从那以后,我就想引进优良品种,做高档茶,茶叶品质提高的同时,产量也能提高。”     

为了让引进的优良品种更优质、更适合北方生长,单爱民走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茶叶研究机构,找专家、学者分析研究,到南方引进品种,几年间,龙井43、中茶108、金观音、福鼎大白等十多个优良品种在当地得到适应性生长。随着国家新一轮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单爱民找到了新机遇。“从2004年,一直到2012年这个阶段,一直就是40亩。咱做得比较好,当时想扩规模,也没办法扩,只能维持现状。2012年,国家流转土地政策陆续出台,这时候我觉得机会来了,当年就流转了200多亩农田,接着以每年几百亩的速度流转,到现在已达到2000多亩的规模。”     

如今,在单爱民的茶业种植园,采用了最先进的土壤改良技术,从田园管理、品种引进、施肥养护,全部有了标准化的模式。科技创新因子贯穿整个生产流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提高了,不仅限于吃饱饭了。对茶叶不仅要求品质高,还要外形漂亮。由此我开始研究怎么做好品质高档茶,一是从土壤改良上,用饼肥、土杂肥等好肥料,二是不断提升制茶的工艺技术。从一开始最早、最简单的纯手工制茶,到后来的半机械半手工化,最终到现在实现了全国最先进的清洁化流水线。”谈及现在及未来的发展,单爱民信誓旦旦地说。    

单爱民种植茶叶的发展历程,正是莒南农民由穷到富、莒南农业由大到强的真实写照。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先进的流水线作业,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生产,莒南县农产量稳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全县粮食总产量40多万吨,亩产426公斤。常年种植花生35万亩、果品13.5万亩、茶叶5万亩、草莓8万亩,重点建设了花生、茶叶、蔬菜、杞柳、烤烟、桑蚕、花卉苗木和畜禽等8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全县基地总面积达到60余万亩。全县农业“三品一标”总数达14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5个,全县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商标总数达到29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0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77家。全县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194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13家。莒南县连续多年保持了全国油料、果品生产百强县地位,以全国“花生之乡”“茶叶之乡”“柳编之乡”“板栗之乡”享誉海内外。    

胜景在前,路在脚下。莒南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的殷殷嘱托,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撸起袖子加油干,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把莒南建设成为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的现代化农业强县。      

孙烨 赵桂星

来源:临沂日报

临沂新闻

阅读量:50.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19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