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秒丨清明再听英雄故事 王杰精神永流传

来源:齐鲁网

2019-04-07 19:09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济宁4月7日讯 清明时节,祭奠英烈,是缅怀追思,也是传承发扬。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时期,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是老一辈革命人用拼搏奋斗换来的安宁。精神需要传承,信仰需要延续。清明,不仅是因为节日与节气,更是家国情怀的一次洗礼,激发起人们心中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微信截图_20190407174454.png

微信截图_20190407174656.png

每年清明节,在济宁金乡县,王杰小学的学生们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村里的王杰纪念馆。站在肃穆的英雄像前,听英雄王杰的故事。"1957年咱们金乡发大水,老百姓就把粮食、布匹、马这些东西都牵到安全地带。但到最后发现还有一匹马,没有牵出去,王杰那时候才十几岁,知道这件事之后,他又跑到生产队,把门撬开将马牵出去,当时水已经没过了他的胸口。”作为王杰的同乡和战友,今年已经76岁的韩义祥老人一有时间就会来到王杰纪念馆做义务宣讲,告诉人们英雄王杰的故事。

微信截图_20190407174811.png

微信截图_20190407174924_看图王.png

“王杰,1942年出生在咱金乡鱼山街道华堌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爱听英雄故事,爱看英雄画册的他19岁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回想起当年和王杰一同生活训练的日子,韩义祥老人仍是感慨万分。“王杰在日常训练当中,他从难从严要求部队,当时坦克跑道在训练场上是最硬的一个地方,因为坦克要行军必须走硬土地,但是当时战士们不理解,作为工兵日常训练为什么要去硬地练习埋雷?王杰就耐心跟战士们讲道理,打仗坦克行军肯定走硬地,所以日常训练也必须贴近实战。”韩义祥老人告诉记者,王杰作为班长,日常带领全班战士到坦克跑道上去埋雷,每一镐下去以后,土星和冰碴都刺破脸。经过艰苦训练,原来需要20几分钟才能埋好的地雷,王杰7分钟就能埋好一个,从此以后,王杰也就获得了一级技术能手的称号。

微信截图_20190407175216.png

微信截图_20190407175109.png

1965年,王杰在一次训练中炸药包突发意外,危机关头,为了掩护在场的12名民兵,王杰奋不顾身扑向炸药包,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内涵。“王杰的牺牲精神震撼了整个部队,当时全国掀起学习王杰同志的高潮,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给王杰同志题词,朱德同志1965年11月9日向王杰同志题词是‘学习王杰同志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周恩来同志题词是‘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施工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韩义祥老人向记者介绍。

微信截图_20190407175149.png

王杰牺牲后,家乡人民为了纪念他,将他出生的华堌村改名为王杰村,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今天,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还能看到王杰留下的痕迹,村里的老老少少,都知道王杰的故事。“王杰牺牲以后,我们村里村民都很悲痛,都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像王杰学习,不怕苦不怕累,为祖国多奉献的精神。”村民王伟川说。

生死关头,挺身而出,敢于拼搏,勇于奉献。现如今,王杰精神已经成了人们心里一面鲜红的旗帜,一座不朽的丰碑。一代又一代的金乡人,时刻牢记王杰精神,不断书写着王杰精神新的内涵。“我们王杰村近年来,修缮了王杰纪念馆和王杰大讲堂,建设了王杰纪念广场。目的是为了弘扬和传承王杰吃苦耐劳、勇于担当、为国奉献的精神,让村民在王杰精神的感召下过上更美好的生活。”金乡县鱼山街道办事处王杰村村主任张三喜告诉记者。

来源:齐鲁网

济宁新闻

作者:闪电新闻记者 贾鑫 通讯员 王伟 济宁报道

阅读量:52.2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3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