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汉消防中队:在充满烟火气的老城区消灭“烟火”

来源:央广网

2019-04-25 17:24

发表于山东

作为湖北省武汉市中心的繁华地段,汉正街上商铺林立,行人如织。街头商贩的吆喝叫卖与行人的欢声笑语,让这条百年老街四处弥漫着烟火气。然而,守护在祥和街景背后的,是一支最怕“烟火”的队伍——武汉市消防支队江汉中队。

建队69年,这支队伍一直与“烟火”对抗。大到灭火救人,小至开锁、掏马蜂窝,他们身经百战,以致如今“身怀绝技,无所不能”。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守护民众安全的宗旨却不曾变过,队伍现在也成了全国建队历史最久、出警频次最高的消防中队之一。

江汉中队消防员进行日常训练。(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41岁的消防员李长春已经在江汉中队待了23个年头,他对辖区内的警情再熟悉不过。据李长春介绍,江汉中队紧邻武汉最繁华的三个核心商圈,辖区面积为8.6万平方公里。区域内商业高楼林立,活动人员密集,属于安全事故高发地。此外,老城区居民住房大多为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砖木房,不仅老旧,还密集。再加上人口密度高、街巷狭窄等因素,火灾的发生频率也较高。

即便如此,经过多年的较量,江汉中队已经摸清这个“老对手”的底细,掌握了“擒拿”它的种种技能。

“老城区的街巷很窄,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几乎进不去。”但李长春现在不再为此忧愁,他对央广网记者说,消防中队已对症下药,摸索出一套应对方法——在事故高发的满春街、黄陂街、武展设立三个小型消防站,并配置能灵活进出小巷的电动车与小推车,以便运送救援设备。

江汉中队消防员进行日常训练。(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同时,“135”的工作机制也提高了出警效率——社区微型站在一分钟内抵达现场,小型站三分钟内抵达,消防中队五分钟内抵达。到了之后,消防员并不在外作战,他们的主战场在室内。“楼层火灾进楼层,闷顶火灾上闷顶。”在李长春看来,老房屋杂乱无章,以致大火蔓延速度很快,在外喷水犹如隔靴搔痒,唯有深入其中,当面对敌,才能从大火手中夺回损失。

但江汉中队的消防员也深知,每靠近火海一步,就意味着离危险与死神更近一步。因此,他们必须争取每一次作战都胜券在握。这就对每个人的专业素养提出极高的要求。为此,消防队不得不加强日常训练,一点一滴地提升作战技能与应急避险能力。

“我们每日早晚都要训练,一天不低于8小时。灭火战斗中,安全是第一,消防员保障不了自身的安全,怎么去救别人?”日复一日的训练与出警,让李长春的肤色变得黝黑,脸上的皱纹也提早好些年爬了出来。41岁的他较为精瘦,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更沧桑。但这些年,他从未换过岗位,一直守在消防救援的一线。

江汉中队消防员进行日常训练。(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他要把作战经验一点点积累下来。每次救援结束后,江汉中队的队员都会坐到一块儿,进行一战一分析,归纳总结本次救援的不足与经验。每隔一段时间,他们会把不同警情的救援进行分门别类,深入分析,甚至还曾形成了“宝典”——《消防救援36计》。

“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提高队伍的专业能力,科学、高效、安全地施策救援。”江汉中队指导员张重说,除此以外,加强防火宣传也很重要。据他介绍,每晚中队、小型站和社区义务消防队要到各个社区开展防火宣传和提示工作,排查安全隐患,每个月也会组织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每次救援结束后,江汉中队用模型进行战术分析。(央广网记者 陈锐海 摄)

多管齐下,措施确实奏效。尽管经常还会被居民喊去开锁,有时甚至要追着树上的猫头鹰到处跑,但李长春已经能明显感受到,如今辖区内的灾情减少了。统计数据显示,以往江汉中队每年平均要接到2000余起警情,但去年仅接到700余起,其中火灾数量占30%,同比下降。

“没干这个的,体会不到这种成就感。大到救人性命,小到开锁捉猫,我们的工作是如此贴近群众,如此有价值。干久了,我还觉得自己身怀绝技,无所不能。”李长春笑了笑,说他至少还能坚持十年。

(原题为《【追梦火焰蓝】江汉消防中队:在充满烟火气的老城区消灭“烟火”》)

来源:央广网

资讯24小时

阅读量:19.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8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