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用车侧翻致12死11伤背后:“好心”引发的悲剧

来源: 中新网

2019-05-15 06:16

发表于山东

山路已被禁止通行王刚摄

中新网台州5月14日电(周禹龙 郭其钰)5月13日,浙江温岭阴雨连绵。

沿着山路蜿蜒而上,记者来到甘岙山半山腰处,见到了前一天农用车侧翻的事发地点。尽管经过了雨水冲刷,但破碎的挡风玻璃、散落的随身物品,以及弥漫在空气中的柴油味依然清晰可辨。

“当时车上有22人,以中老年居多。”松门镇距离温岭市区有30公里,郭永波是松门镇的镇长,他告诉记者,山上已经没人居住了,有些村民喜欢在这里走路散步。

医院病房内 王刚 摄

据村民回忆,事发当天,农用车司机林冬富正巧路过。因山路崎岖,下山的老人希望林冬富能载他们一程。林冬富欣然答应,就这样,1位、2位……一直到22位。

前期的路程还算顺利,到了半山腰,蓝色的四轮农用车不知什么原因,从3米高翻转而下,侧翻在路边。

事故发生在一瞬间,不少老人甚至还没反应过来。截至目前,只留下两个触目惊心的数字,12死11伤。

“车子本来是慢慢刹下来的,突然就快起来了,可能刹车不太管用,我就很怕闭上眼睛,然后就摔了。”躺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的病房内,当地小黄坭村村民张娇花正在接受治疗。

张娇花是“幸运”的,从12日下午2点开始,医院已陆续收治农用车侧翻事故受伤人员总共15名。其中4人因抢救无效死亡,目前还有7人收治在重症监护室,4人收治胸外科。

这些病人年龄段在55岁到91岁之间,属于中老年人,加剧了病情处理难度。

“ICU里面3个病人属于危重,一个是肝破裂、脾破裂、还有就是脑挫伤、脑挫伤之后脑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蔡海军介绍,因有省级及以上医学专家全程参与,目前其余人生命体征平稳,情绪稳定。

同大多数突发事件一样,农用车侧翻使不少人感叹“逝者安息”“伤者早愈合”的同时,也在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很多网友这么想:农用车载人的事比比皆是,没有一点安全保障,希望大家能提高安全意识,不去乘坐有危险隐患的交通工具。

即使有着几十年的驾龄,也很难做到不出一起安全事故。据当地村民称,林冬富开车已有20余年,农用车离报废期限也还有四五年时间。

正在接受治疗 王刚 摄

朱国富(化名)是当地一位村民,认识林冬富,平时经常开车。他告诉记者,他曾上山过几次,但是山路陡峭,小轿车都很难驾驶,更别说农用车了。

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拖拉机(事故农用车属于变型拖拉机)千万不能载人,因为一旦引起交通事故就会很严重。”

农用车辆多行驶于农村公路,以农用为主,作业条件复杂。按照相关法规,农用车主要用于田间作业,可在允许其通行的道路上从事货运,但不得用于载人。

事故犹如导火索,目前温岭正通过在全市开展农用车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坚决杜绝“违章载人”“病车上路”。

这次农用车载人,司机没有收费。张娇花的哥哥张娇华说:“这部农用车凑巧上山送东西,为方便老人下山,他们一起吃了中饭后,便出来了。”

62岁的陈淑英碰巧回程时,遇到了林冬富开着农用车下山。陈淑英回忆,“我们看到他的车是空车,就问能不能把我们捎下山去。”林冬富就让他们上车,“他也不收钱,认识的不认识的上去了20多个人。”

“因为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下山确实累,加上林冬富平时为人不错,面对老人要求,他也是出于一片好意。”朱国富说。

事发现场 王刚 摄

对于林冬富,陈淑英几次说“是我们要求他捎我们下山”“不怪他,他也是好心”。陈淑英的丈夫和儿子也表示,“不能怪司机,做人要讲良心”。

如今,回到事发地,所有车辆已不能在山路上通行。徒步上山之前,记者在入口看到,红白相间的“禁止通行”警告牌醒目地放置着,后面还有多条深埋在土里的铁栏杆。当地政府也计划在此处修建长台阶,防止车辆继续登山。

其实,从2011年起,松门镇朝阳村村委会就已设置路障,只允许行人通行。

“因为路陡,安全隐患大,我们就会在路上设置石墩、上锁的门、铁栏杆等。但每次都会被村民私自拆掉,反反复复差不多有六七次。”朝阳村村主任楼德胜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事故发生后,在浙江,安全工作已引起高度重视:温岭将进一步加强对农用车驾驶人教育管理,同时提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性;台州召开进一步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紧急视频会议;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全力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切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专题发文,要求集中开展警示教育、严厉打击变型拖拉机违法载人及严肃落实安全全员承诺。

夜深了,病人已经入睡,医生说他们需要养足精神。而在网络世界里,探讨依旧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杜绝事故发生!”“交通安全,警钟长鸣”“遵守交通法规,把安全牢记在心”……

来源: 中新网

资讯24小时

阅读量:14.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2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