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9-08-21 08:21

发表于山东

图①:身着民族服饰的天津师范大学学生。谷 岳摄

图②:天津市和平区红十字会医养结合医务室里,医生为老年人看病。付 昱摄

图③:天津市河北区育婴里第二小学的学生学习传统剪纸艺术。刘耀辉摄

图④: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一角。人民视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天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天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2976元和23065元,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位居前列,分别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110倍和150倍,年均分别增长12.5%、13.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天津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2018年,全市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超过75%,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2013至2018年,全市新增就业293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和9.3%,社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5年,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1.69岁。

天津大力实施市区棚户区改造“三年清零”计划,今年将全面完成147万平方米改造任务;着力提升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全市16个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今明两年将新增幼儿园学位10.8万个;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群众看病越来越方便;2018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52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5.8%,创监测以来最好水平。

养老护理上档次

本报记者 朱 虹

酷暑中的天津康宁津园养老院,由于靠近团泊湖,比其它地方清凉。“90后”的天津职业大学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黎露露一大早就赶到养老院,她在这里已经工作了6个年头。

2010年,天津职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设了新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黎露露是这个专业的第一届学生。“学生入校时就与学校、天津市福老基金会签订了三方协议,上学期间接受天津市福老基金会资助,毕业后至少在市养老机构工作两年。”天津职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丁健石介绍说。

“在校知识没少学,营养膳食、康复训练、老年社工、心理学等,但那都是理论。真正理解自己的专业,立志扎根这一行,还是从养老院的实践课开始的。”黎露露说。2012年,黎露露和同学们跟着老师第一次走进养老院。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她打心眼里觉得自己学的专业很有意义。

来到养老院上班,黎露露一开始做的是文字性工作。半年后,她主动申请调换岗位,到难度最大的半自理老人护理部。“他们更需要照顾,我的专业知识更能得到发挥。”

黎露露照顾的第一位老人有80多岁,体重近200斤,她要给老人翻身、清洗、喂饭、喂药、泡脚……面对患有不同的疾病的老人,黎露露总能用“哄骗”的办法,让他们开心。“我们的专业面对的是人,人是有感情的,这项工作需要爱。”黎露露说。

天津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在25所高职院校中,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有3所。天津职业大学在全市第一个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养老机构工作,两年后仍留在养老行业的比率达到80%。

群众看病更方便

朱 虹 陶 建

走进天津河西区陈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门,就看见一个独特的“玻璃小屋”。小屋门口有一台自助报到机,只要刷一下医保卡或者身份证就能完成报到;进入“玻璃小屋”,患者还能做免费的基本检查,如量血压、测血糖、身高、体重等。“居民在候诊的时候,就可以做这些基本检查,数据会直接传输到医生工作站和公共卫生平台,方便家庭医生进行健康咨询,指导患者用药,也强化了诊前服务。”中心主任张荣慧说。

上午10点,这里挂号、收费、取药窗口和诊室前虽然都排起了队,却非常安静有序。“每次来医院前,我都会和签约的家庭医生约定时间。”69岁的季巍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有40年,以前得倒两趟公交车、花一个多小时去大医院开药。

2017年天津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后,陈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门成立了18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每个团队由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等各类医护人员组成,覆盖周边6.3万居民,季大爷马上签订了家庭医生协议。

针对季大爷的病情,家庭医生祁洁专门填写了临床用药登记表,由药房采购。“我只要提前和医生约定时间来拿药就行了,有什么情况也能电话沟通,特别方便。现在我的病情也很稳定,走路、说话也都好多了。”季大爷说。

今年69岁的何丽娟,2015年被确诊患了糖尿病,血糖起起伏伏,心情也不好。签约后,家庭医生帮她调整了用药和生活习惯,鼓励她坚持运动,健康饮食。“除了定期去医院拿药,我觉得自己就是健康人。”何丽娟说。

“我们采用团队管理的方式,每个团队覆盖一个片区的居民,为签约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有慢性病的患者做好随访,同时做好体检。”张荣慧说,“现在每天的门诊量能达到800—1500人次,比签约家庭医生前有了很大的增长。”

绿水青山富百姓

本报记者 靳 博

蓟州九山顶海拔1078.5米,是天津的最高峰。位于山脚下的常州村,是天津海拔最高的旅游村。

沿着风景如画的津围公路二线前行,远处山脚下的一片别墅格外显眼,这就是常州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宝义告诉记者,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14分区指挥部设在这里,常州村的名字就源自八路军通信电台的呼号“常州”。

常州村全村有80多户、200多口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常州村靠天吃饭,仅能温饱。”王宝义回忆,为了拔穷根,改革开放后,村里曾经办过采石场。快钱挣了一些,但是环境都破坏了,加上人才和管理欠缺,采石场很快就赔本倒闭了。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县里工作的王宝义扔掉铁饭碗,回到常州村担任村支书。“当时我看报纸上有一篇关于旅游的文章,突然想到常州村的九山顶山清水秀,植被茂密,中上元古界标准地层剖面的起点也在这里,搞乡村旅游一定有前途!”王宝义带着村两委班子,发动村民们搞起乡村旅游。

由于一没经验,二没信心,一开始村民们并不认可。于是,村里的党员们带头干。1994年,村支委高翠莲将家里的5间瓦房进行了改造,办起了天津市第一家乡村民宿,当年就接待游客500多人、收入1万多元,相当于过去5年收入的总和。

看到高翠莲挣了钱,村民们都转变了观念,常州村也逐渐有了发展旅游的整体规划。除了打造九山顶景区、发展乡村民宿,红色景点也陆续被纳入其中。“如今只要在村里的,绝大多数村民都在从事农家院生意或与此相关的行业。”王宝义说。

经过20多年的奋斗,常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全村接待游客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常州村20多年发展的经验证明,只有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换来金山银山。我们始终遵循一个原则,不砍一棵树,不挖一块石,在保护中开发。”王宝义说。

老旧楼房装电梯

本报记者 朱 虹

“解决了出行大问题,再也不用为上下楼发愁了!”7月29日,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学府街的天大六村社区25号楼4门加装电梯工程开始施工,标志着天津市首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项目正式启动。

2019年,天津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接近250万人,而中心城区尚有大量老旧楼房没有配建电梯,老旧楼房加装电梯成了民生大课题。

老旧小区设施陈旧、建筑老化,不同小区不同单元情况条件各不相同,加装电梯不仅是投入问题,更是体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绣花”功夫。为此,天津市建委等单位几次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登门问计。

政府的诚意让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宋昆教授非常感动,“搞科研要接地气,关注老百姓的民生问题。”2015年,宋昆教授通过市政协向政府提交了《关于政府助力老旧社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改善养老环境的建议》。在他的倡议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把多层老旧楼房加装电梯列为研究生课程,师生们还成立了调查小组开展社会调查,回收了数千份调查问卷。

2018年10月,由宋昆主笔起草的《天津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设计导则》由市建委批准发布,成为全市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第一份地方标准,为后续相关政策的落地开了一个好头。

天津市建委、天津市南开区住建委、区加装电梯办公室作为此项工作的牵头单位,组织多个部门、协调市级机构,经过10余次讨论修改,明确部门职责、简化审批流程,加快启动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南开区学府街作为试点街道之一,选择以天大六村作为首个试点项目,并将该项工程列入南开区民生重点工程。

“我们走访时发现,天大六村社区25号楼4门总共12户居民,其中80岁以上的11人,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有69岁,大家迫切希望加装电梯。在推进过程中,居民意见统一度达到100%。” 南开区学府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鹏介绍说,“在后续工作中,我们要和居民一起把问题想深、想细、想实,把方案做到最优,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到实处。”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21日 12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资讯24小时

阅读量:36.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36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