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坐高铁,赏民俗 来高铁环游贺年会赶文旅大集

来源:中国山东网

2020-01-10 13:05

发表于山东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月10日讯 (记者 张敏敏 通讯员 付德水) 捏面人儿、剪窗花、编草叶……2020年1月10日,在春运首日的G5557次列车上,上演了一场由具有高铁年味儿的文旅盛宴,乘客们在车厢近距离感受山东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体验喜庆欢乐之旅。

日兰高铁日曲段于2019年11月26日正式通车运营,山东省内高铁实现环形贯通,每天开行8趟高铁环形列车,旅客乘高铁环游齐鲁成为现实。“好客山东贺年会”作为山东春节假日旅游的一大品牌,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2020年“好客山东贺年会”已与2019年12月20日启动,持续到农历二月二,为期67天。

为扩大“高铁+旅游”效应,山东中铁文化传媒集团在春运首日把2020“好客山东贺年会”搬上环游高铁车厢和济南西、临沂北等高铁站,以富有创意、千姿百态的贺年会产品,让春运旅途“年味儿”更浓。在环游高铁车厢内,行李架进行了精心设计,分别展示了泉城济南、平安泰山、东方圣地、亲情沂蒙、仙境海岸、齐国故都、鸢都龙城等旅游品牌形象。来自高铁环游齐鲁联盟的非遗文化传承人,在车厢里为体验者献上山东快书、秦氏羽粘画、潍坊风筝、木板年画、泥巴魏泥塑、寿光面塑、玄氏陶艺等丰富多彩的特色表演,乘客在高铁上与非遗文化传承老师一起剪纸,捏面塑,在旅途中体验山东高铁年味,感受到另一份来自归家途中的温暖。

相关链接:高铁非遗项目介绍

潍坊风筝: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潍坊风筝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 。韩臻,女,山东潍坊寒亭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风筝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从艺30余年来,先后师从风筝王杨同科、潍坊风筝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韩福玲及潍坊风筝大师陈玉林老师,学习潍坊风筝扎制技艺,全面掌握了传统潍坊风筝扎制技艺。韩臻扎制的风筝造型优美,扎工精细,画工细腻,起飞平稳,完全继承了潍坊风筝的技艺特点。其风筝作品多次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并获奖。代表作品有;龙头蜈蚣 蝴蝶。沙燕、凤凰 大鹰等。

宁阳秦氏羽粘画:宁阳秦氏羽粘画是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中国羽粘画的发展和延续,也是当今最纯粹的羽粘画之一。宁阳秦氏羽粘画制作过程工艺复杂,有别于其它流派羽粘画最大的特点是纯羽毛纯手工制作,制作过程中所用羽毛不染不画均为天然色彩搭配,故而永不褪色。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还有一定的艺术研究价值。

泥巴魏泥塑: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由魏殿东所创,农闲时间用泥巴捏出漂亮的人物、动物等题材的作品,在春节、庙会时出售以贴补家用。制作方法是选用上等的粘土,经筛制、澄泥、练泥、捏制、阴干最后烧制。后经第二代传人魏在让得以发展,捏制的人物、动物栩栩如生。每逢传统节日就拿到集市上去卖,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第三代传人魏敬山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塑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注重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和表情,被当地人称为 “泥巴老人”。

刘氏狮头帽:虎头帽、虎头鞋的刺绣图案采用鲁绣的“齐针、缠针、镇绣(辫子股针)、接针”等针法。在虎头帽的零件突出部件使用了“填补绣”,是用棉花填入需要的图案底料中,再用针将图案花边周围锁边绣劳,使图案纹样凸起,呈现浮雕效果。从小就跟着奶奶、母亲学做手绣的刘景芝已从事手工刺绣几十年,多年来,刘景芝潜心钻研,创作出一系列活灵活现的绣品,不仅推动了手工刺绣手艺的不断进步,也带动自己和百姓致富。

寿光面塑:面塑,是以面粉为主要材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的传统民间技艺。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王建美,现为寿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光面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组织成立了由多名手工艺人组成的寿光妙美面塑工作室,联合多名手工艺人参与开发设计制作,推陈出新,并参加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各大城市作品展览 ,作品被福建、上海、山东等博物馆收藏。通过非遗作品展览,她不仅传播了传统面塑文化,还创造了经济效益,带动数十人年人均增收1至2万元。

泰山梁氏草编:起源于山东省泰山之麓肥城汶水之阳,是利用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制的工艺品,其原料生长地域广泛,易得易作,故草编工艺在中国民间十分普及。泰山梁氏草编是草柳编的一个分支,由梁志强将此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梁志强,男,市级非遗传承人,主要传承草编玩具技艺。他在充分挖掘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草叶的自然特色,编制出具有纹理清晰,色彩丰富,民族特色鲜明的民间手工艺品。

玄氏陶艺:陶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7000多年的历史。埙的早期雏形是狩猎用的石头,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埙是开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在八音中属土音,大多由泥土制成。宁阳玄氏陶艺第六代传承人玄家琦自幼热爱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从小随祖父、父亲学习陶艺。近年来,玄家琦精心研制,潜心研究,不断挖掘整理玄氏陶艺,所制作的陶埙,将传统陶艺与音乐相结合,赋予了泥土以灵魂,外形古朴典雅,音色深邃空灵,发音灵敏。

泰安剪纸:是泰安市传统民间艺术,山东三大剪纸流派之一,主要流传在泰山周围的泰安、济南、济宁和莱芜一带,泰安剪纸艺术属于当地民俗类剪纸,题材涵盖人物、民间故事、花草、虫鱼等民间喜闻乐见的事物。王利,泰安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非遗传承人, 2019年参加台湾泰山非遗文化展,作品二十四孝被中华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收藏。

来源:中国山东网

资讯24小时

阅读量:11.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