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南水北调在大众日报发表两会特刊

来源:江水润齐鲁

2020-01-22 17:37

发表于山东

  1月20日

  山东省两会召开期间

  大众日报刊登了南水北调专版

  充分展现南水北调工程魅力

  1月20日 大众日报

  巨龙腾渊 看江水何以润齐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时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保障移民发展,做好后续工程筹划,使之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断加强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运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工程运行安全平稳,供水量持续增长,水质稳定达标,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不断扩大。

  如今,这条镶嵌在齐鲁大地的“T”字型蓝色“动脉”,不仅提供沿线居民生活保障水、生产必需水、河湖生态水,更盘活了南北相通、东西互济的大水脉,成为润泽齐鲁的黄金水道。

  -1-

  千里通渠

  造福当代 泽被后人

  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195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伟大构想。到2002年工程开工,经历了50年科学论证和50多个方案比选,开展了一系列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研究,110多名院士献计献策,成千上万名水利科技人员接续奋斗,让“借水”宏图从梦想走向现实。

  南水北调工程有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分别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成我国中部地区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山东所在的东线一期工程规划从江苏省扬州市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经13级泵站逐级提水,利用京杭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调水,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后到达东平湖,之后一路北上为聊城市和德州市供水,一路东进为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等市供水。

  山东段工程于2002年12月27日开工,经过11年建设,于2013年11月基本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任务,顺利实现干线工程全线通水目标。工程全长1191公里,其中南北干线长487km,东西干线长704km,在我省形成“T”字型输水大动脉和现代水网大骨架,总投资244.34亿元,主要是缓解鲁南、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城市缺水,兼顾生态和环境用水,并为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创造条件。每年可为我省调引13.53亿立方米的长江水,从战略上调整我省的水资源布局,实现长江水、淮河水、黄河水和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

  山东段干线工程分为11个单项、54个设计单元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七站”、“六河”、“三库”、“两湖”和“一洞”(“七站”即新建台儿庄、万年闸、韩庄、二级坝、长沟、邓楼、八里湾等七级泵站。“六河”即疏浚扩挖韩庄运河、梁济运河、柳长河、小运河、七一六五河、胶东输水干线渠道等六条河道。“三库”即新建东湖、双王城、大屯三座调蓄水库。“两湖”即处理和局部疏通南四湖、东平湖两座湖泊。“一洞”即穿黄隧洞工程)。工程仅在山东境内主要建筑物就达1438座,土石方工程超过2亿立方米。

  为解决华北地下水超采,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2019年4月21日正式启动北延应急试通水,历时62天,通过六五河节制闸向河北和天津供水6868万方,为缓解华北地下水压采提供了有力支撑。2019年11月28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在临清市开工建设,未来河北省和天津市将通过从我省继续向北延伸的新输水渠道用上长江水。这意味着,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在保障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将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进一步凸显战略价值。

  -2-

  千里通渠

  工程效益 持续扩大

  当前,南水北调水已成为我省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效缓解我省过度依赖黄河水和地下水意义重大。工程自通水以来,已顺利完成了2013~2018六个年度调水任务,累计调入山东水量39.21亿立方米。全省已有枣庄、济宁、济南、聊城、德州、淄博、滨州、东营、潍坊、青岛、烟台、威海等12个市调引长江水,青岛、潍坊两市年度计划供水水量已经达到规划用水量。尤其是2014年以来,面对胶东四市降水持续偏少等问题,我省统筹组织南水北调、引黄济青、胶东调水工程向胶东四市实施了4次抗旱应急调水。南水北调工程突破汛期不供水的规划设计,连续3年实施汛期调水,成为胶东地区城市供水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渠清水北上齐鲁,在发挥重要供水效益的同时,这座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还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程建成以来,在确保调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水Ⅲ类标准的同时,改变了南四湖、东平湖无法有效补充长江水的历史,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先后向南四湖、东平湖及南水北调工程调蓄水库进行生态补水3.64亿立方米。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工程自2005年通水运行以来,先后通过调引长江水、黄河水累计为小清河补源和济南保泉补源2.75亿立方米,极大改善了小清河济南市区段水质和生态环境,保证了济南泉水的持续喷涌,为泉城群众提供人水和谐良好生活环境。

  在发挥社会效益方面,南四湖至东平湖段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航运相结合,打通了两湖段的水上通道,新增通航里程62公里;京杭运河韩庄运河段航道由三级航道提升到二级航道,通航能力明显提高。南水北调21项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与防洪除涝、灌溉、生态保护等结合实施,在有效发挥工程的水质保障功能同时,每年可消化中水2亿立方米,使30个县市区直接获益。

  此外,通过泵站工程、渠道工程等与沿线地区的防洪除涝有效对接,联动实施,大大提高了城市防洪标准和农田排涝条件。干线工程先后经历“安比”、“摩羯”、“温比亚”等台风强降雨的考验。2019年8月,受第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山东省11市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南水北调沿线相关工程积极配合防洪调度,抢险排涝,为台儿庄城区排水260万余立方米、为小清河干流分洪600余万立方米,有效减轻了工程沿线地市的防洪压力,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南水北调工程在防洪排涝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彰显。

  -3-

  攻坚克难

  成就今日 输水动脉

  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战线长、建设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工程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从2002年到2013年,经过各参建单位11年的艰苦奋战,于2012年底完成干线主体工程建设任务,经过试通水、试运行检验,于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国务院建委会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著名院士、专家,经过现场检查评估后,认为:山东段工程试通水及试运行期间,工程运行正常、可靠,未发现影响工程安全和运行质量的问题,经受了检验,质量总体优良,具备全线通水运行条件。

  工程建设期间,建设和管理工作紧紧围绕通水目标,大抓工程进度、狠抓质量安全、严抓投资控制、细抓征地移民、深抓治污环保、强抓技术攻关,强化协调统筹,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多措并举抓进度,通过优化进度计划,建立快速处置机制,开展劳动竞赛,实行挂牌督办、蹲点盯靠、强化现场管理等做法,坚持月度考评、加大奖惩力度、压茬推进验收,充分做到保安全、保质量、促进度,工程克服了2011年之前连续9个丰水年、2011年春季特大干旱、省会城市拆迁等诸多困难,全力以赴加快进度。二是高压严管保质量和安全,在全力以赴加快工程建设的同时,始终把质量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严格落实质量管理责任体系,加强质量监督、质量稽察检查、质量管理目标考核、质量问题责任追究,重视加强质量集中整治和质量问题举报处理,创新管理机制,夯实管理基础,强化一线管控,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合格率均为100%,优良率均达到90%以上。狠抓安全生产管理,突出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和预案体系建设,重点构建安全生产网格责任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确保了工程建设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三是立足工程搞创新。面对一个个技术难题,工程建设者坚持以科技创新提升工程质量、加快进度,通过开展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累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8项、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水利部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3项,2011-2015年获得省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

  一项大型伟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也需要工程沿线人民群众的倾力奉献。南水北调工程更是倾全省之力,面对南水北调移民任务面广、工作量大,山东实现了依法征迁、文明征迁、和谐征迁。干线主体工程完成了8.6万亩永久征地,生产安置人口3.3万人,搬迁安置8058人,拆迁房屋42.5万平方米;同时对1500多项电力、交通等重要专项设施进行了迁建。山东段工程永久征地手续在全国南水北调系统率先获得国土资源部批复,确权发证工作基本完成,在全国率先启动征迁安置省级技术验收。山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通过考古调查,在南水北调工地共发现文物点88个,经多次调整设计方案,避让了21处。最后确定文物点67处,共完成考古勘探面积220多万平方米,发掘遗址39处,发掘面积9.3万平方米,发现大量珍贵文物、遗迹等。寿光市双王城水库盐业遗址和高青县陈庄遗址,分别获得国家文物局2008年和2009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称号,阳谷七级码头和聊城土桥闸发掘获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东线工程的成败在治污,山东本着“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在南水北调工程治污实践中,创出了一条“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策略,经过10年的系统治理,按照国家确定的评价指标,我省输水干线测点均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用1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几十年才能完成的污染治理。

  实践证明,南水北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实践: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擘画、重视,目标明确、接力奋斗,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优势,实施中最大限度地凝聚思想、形成共识,有效解决投资保障、征地移民、治污环保、技术攻关等重大关键制约,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切,各地区、各部门同心协力,高效联动,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是社会主义制度调动各方面资源、统一各方面行动、高效有力办大事的突出标志和集中展示。南水北调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鲜明特点和显著优势,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智慧、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4-

  砥砺前行

  工程运管 安全高效

  如果将南水北调工程看作一个世纪丰碑,工程运行管理就是最关键的一座基石。

  南水北调山东段在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紧紧围绕水利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工作总基调和山东省水安全规划总体部署,按照“环境优美、技术先进、体制合理、机制科学、管理规范、运转高效”工作总目标,扎根齐鲁大地、服务京津鲁冀,以基层党建工作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调水主业,勇于担当作为,不断加强运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及文化建设,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实现了工程管理、环境面貌、干部职工能力、企业文化“四个提档升级”。

  为推动工程管理提档升级,南水北调山东段对标国内先进,以ISO9000质量体系为统领,整合各项规范要求,全面建立以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体系。以流程化提高管理效率,制定了工程调度、维修养护、招投标、计量支付、检查监测、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等工程管理流程。以规范化严格管理行为,编制了工程维修修养标准、维修养护项目清单、调度规程、机电设备大修办法、巡查表格等多项清单、制度。积极推进与浪潮集团战略合作,紧密结合工程运行管理实际,完成了信息化规划工作,提出了信息化规划目标、蓝图设计、管理体系和建设方案。搭建了管理信息化移动办公平台,促进工程智慧化建设、智能化管理。加强自动化调度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逐步建立“统一组织、分级管理”与“自主维护与专业代维相结合”的运维体系。

  结合省内外调水工程的学习调研,组织对水保绿化、金结机电、土建维护、信息化建设、文化设施完善等方面进行对标检查,按照“整体面貌美观、内部设施规范、标示标牌清晰、文化设施完善”的标准制定实施方案并分步推进,并按期完成泵站、水库机组大修,开展盘柜及线路整理,公用设施标准化试点,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南水北调工程品牌,逐步推动工程环境面貌的提档升级。

  此外,山东南水北调打造创新平台,制定人才培养战略,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2016年以来共取得创新成果200余项,在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优秀职工分别获得“齐鲁工匠”和“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重量级荣誉,实现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档升级。

  山东南水北调坚持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工程运行管理充分融合,深入推进“青春建功”、“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等活动,增强队伍凝聚力,激发南水北上人的活力和向心力。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山东》报纸、“江水润齐鲁”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工作周报等载体,讲好山东南水北调故事,汇聚山东南水北调声音,为山东南水北调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上的指示要求,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补短板、强监管,通过规划设计高标准、管理人员高水平、设备设施高性能、维护抢修高效率,确保调度运行管理的高质量。同时,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和管理能力,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使工程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为山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

  来源:江水润齐鲁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山东水利微信公众平台

来源:江水润齐鲁

山东省水利厅

阅读量:9.2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1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