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丨山东济宁:新旧动能转换提速加劲

来源:中国发展网

2020-08-12 21:45

发表于山东

  今年以来,济宁市积极贯彻落实省、市重点工作攻坚年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力度持续加大,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今年上半年,济宁市聚焦聚力“百日攻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成效明显,主要指标呈现积极变化,经济运行延续改善向好态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9.9亿元,居全省第7位,降幅较5月收窄1.1个百分点;全市四新经济投资增长6.3%,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4.7%,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2个百分点。

  重点产业回暖趋势明显

  工业生产有序恢复,企业效益下滑势头放缓。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5.8个百分点。10个行业实现增长,22个行业增速较上月改善,其中食品、造纸、汽车3个重点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7.0%、11.7%和26.8%,合计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

  新能源产业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截至6月底,济宁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192.80万千瓦,占全市发电总装机的15.85%。

  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上半年新增设施种植业个数10188个,新增设施林业大棚3100亩,新建工厂化设施渔业3处;新增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9个。

  文化旅游努力打造夜间文旅经济城市品牌,全市12家景区及夜市示范点夜间开放,济宁谷BOX每家企业日均销售额在5-6万元,尼山圣境带动夜间消费524万余元。上半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32.93亿元、同比恢复35.2%。

  现代金融快速增长,截至6月底,全市各项贷款余额4562.63亿元,比年初增加481.75亿元,增长11.81%,增量增速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实施工业“双千技改”计划,上半年百项技改重点项目累计开工100个,开工率100%,完成投资136.30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3.90%、领先时间进度13.9个百分点。

  加快布局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七大领域分别编制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制定新基建扶持政策,梳理新基建项目253个,累计完成投资76.2亿元,投资进度达到32.3%。

  实施产业“数字赋能”计划,推动济宁市机械加工行业数控设备上云,筹划打造全市范围机械加工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先期计划建设机械加工行业数控设备共享云平台,目前已试点15家企业,拟对第二批上云标杆企业实施奖励。

  加快培育优良产业生态,起草《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主导产业、实施“链长制”管理、培育领航型企业,力促“221+特色”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制造强市建设的有力支撑。

  强化要素保障,在突出抓好闲置土地盘活工作基础上,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新增“鲁担惠农贷”超12亿元、累计达到19.2亿元;推介企业(项目)贷款余额84.47亿元,比年初增加54.59亿元;培植首贷企业3207家、放贷27.6亿元;运用专用额度政策向小微企业发放低息贷款14.9亿元;23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2.86亿元。

  项目建设推进有力

  开展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对动能转换项目制定分类分级推进清单,建立数字台账和问题清单,形成市县联动、产业专班协同的建设合力,瑞成宇航碳材料项目进行试生产,华为山东大数据中心项目、小松DPF、SCR环保建设项目已竣工投产,兖州“依养家”项目已试运营,高新区生命科学中心初步建立起从试剂研发、样本存储、到试剂生产的闭环产业链。

  加强督导力度,重大项目实施“挂图作战”,“红黄蓝”三色管理,绘制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作战进度图,明确目标、压实责任,有力推动项目进展,截至目前,18个省重大建设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39.7亿元,投资完成率55.7%,快于时间进度5.7个百分点;82个省优选项目完成投资144.4亿元,投资完成率为74.8%,快于时间进度24.8个百分点;308个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完成投资465.7亿元、投资完成率66.6%、快于时间进度16.6个百分点。

  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强优质项目谋划和储备,深入对接国家、省专项资金政策,尽最大可能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以及专项债券等支持,2020年度政府专项债项目266个、603.2亿元,项目数量、资金额度分别居全省第1位和第3位。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全市6家众创空间获批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居全市第3位。争取省级众创空间8家,数量居全市第3位。山东省工程机械智能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获批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将成为全省工程机械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和科技人才集聚高地。

  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完善人才招引机制,编制《济宁市2020年度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发布401家重点企业申报的7201个紧缺人才需求。创新开展“孔孟之乡•文化济宁—名校人才直通车”线上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3577人。上半年全市共引进重点产业紧缺人才1430名。

  做实做强技工教育集团,实现集团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校地企多元共赢格局初步构建,国家级技能人才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济宁市技师学院以全省第1名成绩入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兖州煤业公司兴隆庄煤矿入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获得中央财政500万元、10万元补助资金。4家单位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单位设立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站。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今年截至5月底,济宁市已为6.41万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06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总量。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截至目前,11个县市区已全面完成“管委会+公司”、全员聘任、薪酬制度改革、社会事务和开发运营“两剥离”、公司化招商、规范管辖面积等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全市所有开发区已成立开发运营公司及招商公司,共有开发运营公司17家、招商公司15家。上半年新增77万平方标准厂房建设。

  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市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半年完成混改企业7户;修订印发了《市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加大了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对负责人薪酬的影响作用,实现了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

  推进市管企业集团去行政化,指导8户市管企业对标行业先进企业制定了新型集团组织机构框架方案,推进济宁能源、山东公用等企业开展机构、岗位、人员“三大瘦身行动”。

  挂牌成立济宁港航发展集团,推进港航集团与河北物流集团金属材料公司等签订了8个合作协议;探索市管企业与县市区合作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新路径,推进山东公用等与鱼台县合作成立济宁经发投资集团。

  开放合作不断深化

  加大外资项目招引力度,围绕“制造强市”目标,盯住“两高两新”主导产业,开展“不见面”招商、网上招商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实地招商活动,举行“四个一批”项目洽谈签约和3次集中开工仪式,107个“两高两新”项目落地开工、总投资419亿元;“十强”产业到位内资230.5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4.9%,签约落地500强项目13个。

  推动外贸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货物进出口总额219.6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出口139.7亿元、增长25.3%,进口80亿元、下降10.5%;全市新设外资企业56家、增长154.5%,预计实际到账外资3.6亿美元、增长326.26%,据预测,总量在全省排名前七位。新增5个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华润、光大、爱科、中建国际、碧桂园等)投资项目。扩大梁山二手车出口试点规模,上半年完成二手出口269台、金额1613万元。

  加密“兖欧班列”班次,今年上半年已完成直达班列5个,计划7月17日开行第六列;自“兖欧班列”开通以来,累计完成出口班列22列,其中直达班列18列,接驳转关4列,出口班列直达德国杜伊斯堡、意大利米兰、波兰华沙等欧洲腹地。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加大流程再造力度,制定不见面审批清单,成立重点项目“VIP服务专班”,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改革,实现“0材料、1环节”;市、县成立“容缺办理办公室”,对重点项目实行“承诺制+容缺办”,截至目前累计容缺办理2072项。

  强化政策制度创新,创新出台《济宁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导则》,为施工企业提供“明白纸”,引导项目工地规范落实各项制度。建成市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指挥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在建工程项目“实名制考勤”“专用账户上线”“工资银行代发”3个100%全覆盖。

  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和《关于优化建筑业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十条意见》,为企业提供“真金白银”的惠企政策。同时强化要素保障,落实中小微企业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开展“无还本续贷”“银税互动”“企业应急转贷基金”等金融模式创新。

  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出台《关于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亩产效益”分类综合评价指导办法,指导各县市区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

  今年上半年,济宁全市市场主体总数775746户,同比增长16.15%。新增市场主体66482户,其中企业23147户,个体工商户42544户,农村专业合作社791户。

  (来源:中国发展网)

来源:中国发展网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阅读量:25.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57

相关推荐